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819

  几乎同时城墙上所有炮口瞬间喷出了火焰,密集的霰弹狂风暴雨般划破空气,那锦衣卫还没等反应过来一颗霰弹正中他胸前,紧接着他惨叫一声坠落。而就在他坠落的同时,更多的霰弹横扫那辆马车,那车夫和驾车的马瞬间就血肉飞溅,马车的木板上一下子多了无数弹孔,碎木飞溅中转眼间千疮百孔。甚至就连第二辆马车都惨遭波及,同样被多枚霰弹击中,两旁四名锦衣卫也在霰弹射击中血肉飞溅着坠落马下。
  后面的锦衣卫掉头就跑。
  但两旁山林中早就已经埋伏好的士兵火枪齐射,利箭飞出,这些锦衣卫猝不及防,眨眼间全都倒下。
  而那马车里毫无动静。
  但整个马车都被轰成摇摇欲坠的碎木,从那些破碎的口子里,可以看见里面飞鱼服的颜色……
  “杀!”
  何守备拔出刀吼道。
  “玛的,什么万夫不当之勇,还不是直接一炮轰死!”
  他狞笑着喊道。
  很显然传说中杀神一样的杨佥事,在大炮面前也白搭,不得不说大炮的出现让猛将们越来越不好混了。
  紧接着他就带领那些军官上前。
  但就在这时候,第二辆马车那破碎的车门被撞开,里面一个人惨叫着滚了出来,这家伙同样也是一身飞鱼服,而且上面满是刚打出来的血迹,倒在马车下伸出手高高举起……
  “别,别开炮,是我!”
  他虚弱地哀嚎着。
  城墙上正在催促装弹的叶茂才愣了一下,下一刻他脸色剧变……
  “停下,别开炮!”
  他大吼一声。
  旁边在银子激励下,以神速完成装填的一门大炮骤然喷出火焰,虽然打得有些偏,但一枚霰弹还是再次打在那人腿上……
  “啊,别开炮,是我,我是衍圣公!”
  那人惨叫着。
  这时候何守备也以最快速度冲到了第一辆马车前,他一脚将原本千疮百孔的马车踹碎,但紧接着他就傻了眼……
  “人呢,杨信哪儿去了!”
  他愤怒地咆哮着。
  里面就一个套着飞鱼服的布偶而已。
  “杨信呢,杨信去哪儿了?”
  紧接着冲出关门的叶茂才,抓住地上的衍圣公很没大儒风度地吼道。
  “我哪知道啊,我们在大枪岭吃饭时他还在呢!”
  衍圣公痛苦地哀嚎着。
  “杀,除了衍圣公外一个活口不留!”
  叶茂才面目狰狞地吼叫着。
  “别杀我,我和你们一伙的!”
  衍圣公尖叫着。
第168章
钓鱼执法
  四天后。
  奉新。
  一处钱庄门前。
  “公子慢走,呃,公子此物倒是颇为别致!”
  掌柜拱手送别杨信。
  后者手中拉着一个卸货的两轮手推车,只不过是木制的,不过车轮用了最好的铁力木,外面包了一层熟铁皮,造型是完全相同的。而两个跟出来的钱庄伙计,正在把一个不下两百斤重的大箱子给他放上去,好在这小车看着不大,但极其坚固,其实刚刚由城里某个最有名的木匠连夜制造出来。
  “捆结实点!”
  杨信说道。
  “另外一笔先给我备好,说不定我随时会来取用!”
  他紧接着抬头对掌柜说道。
  “公子放心,明日就能从省城调来!”
  掌柜说道。
  杨信从他们这里,一次取走了三千两白银,奉新虽然富庶但终究只是个小县城而已,钱庄一次性能够拿出的白银有限,不过这就是花点时间去南昌运过来而已。
  杨信点了点头。
  然后他拉着这个装满三千两白银的小车就要走……
  “公子不叫个人护送?”
  掌柜愕然说道。
  “此地民风淳朴,想来也是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处,护送什么的完全就是对此地百姓的羞辱。”
  杨信说道。
  “好,这位兄台说的好!”
  旁边一个一直在看他这个小车子的书生说道。
  “宋公子!”
  掌柜拱手说道。
  后者和他打了个招呼。
  “在下宋应星,字长庚,本地举人,这位兄台贵姓?”
  书生对杨信拱手说道。
  “呃,杨,杨丰,字丰生,河间人,来此做些生意,宋兄,你我一见如故不如找个地方喝酒如何,正好天色将晚,在下也要找个住处,若宋兄不嫌叨扰,就索性到贵府拜见一下伯父如何?”
  杨信说道。
  “当,当然求之不得!”
  被他厚脸皮打败的宋应星最终还是说道。
  不过在他看来这很正常,毕竟杨信一个外地商人,虽然嘴上说什么此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想想就知道那是在扯淡的。带着这么多银子,在大明朝哪个城市孤身一人,那基本上都是自杀一样,但如果能够结交像他这样的本地人安全就完全有保障了。光一个举人头衔,就能震慑所有心怀不轨的,更何况他们宋家还是世家,在江右士林排的上号的世家。
  “那就叨扰了!”
  杨信笑着说。
  宋应星啊!
  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
  宋家是奉新世家大族,他可不是什么励志故事里说的穷秀才,他曾祖宋景是嘉靖朝左都御史,他爷爷的确是个秀才,但却是赠四品中宪大夫的秀才,他爹连秀才都没有,但却是赠七品文林郎的童生。
  宋家上两代的确没落。
  但这个没落是相当于整个官宦阶层而言,对于奉新这个小县城来说宋家依然是地方上第一等的家族,而且到这一代又有复兴迹象,因为宋应星和他哥哥宋应升同一年中举。虽然兄弟俩连续落第两届,但作为奉新惟二的举人,他们兄弟俩仍旧承载着整个奉新县的希望……
  然后就一直希望了。
  他兄弟俩一直就不中,最后干脆去以举人当官了。
  他哥哥自杀殉国。
  他晚年在隐居的遗民生涯中凄凉过去……
  “宋兄可曾参加过南都的哭庙?”
  杨信就像拉着个拉杆箱的游客般,走在宋应星身旁,看着他和路上不断遇见的熟人打招呼,然后很是好奇地问道。
  “在下与家兄都参加了,不只是我们,整个白鹿洞书院的所有学生皆随山长一同在南都文庙为李公鸣冤,声讨那陷害忠良的奸臣杨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