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19

  唯独不得私售余盐。
  在完成朝廷的本课之后,额外制的盐也得给盐场,还是按照盐数给工本粮,不准私下售卖。”
  黄镇说道。
  “就是国营盐场雇工?”
  杨信说道。
  “也可以这样说,灶户们只管制盐就行,制出盐交盐场官仓,通常有两种仓,盐商拿着盐引去常股仓直接支盐,他们的盐引靠从边镇以粮食换取,边镇也就不会缺粮。灶户不管卖盐,他们就是制盐交官,从官仓换取粮食,也可以自己垦荒种田打鱼,不过需得先把正课盐完成。完成之后就自己随便了,愿意继续制盐就作为余盐继续交官仓换粮,不愿意就种田打鱼。”
  黄镇说。
  “那如今呢?”
  杨信问。
  “全是银子了,盐法两百多年变了一次次,每次都是灶户吃亏,到万历四十五年行纲盐法,盐商拿着盐引找灶户收盐,灶户自己卖盐换银子再用银子买粮,原本的正课盐改成交银子抵偿。有别的生计来源还好,没有别的生计来源,只能靠卖盐才能买米下锅的灶户,可有办法和盐商讨价还价?官员上门带着镣铐催缴正课银的时候他们可有别的选择?
  总之灶户死活听天由命了。”
  黄镇说道。
  “这就是市场经济了!”
  杨信笑着说道。
  “呃,这个词倒颇为形象,一切以市场来经济,但实质上是奸商和贪官污吏经济,从灶户手中一两银子能买一千多斤,到京城就五厘银子一斤了,不足四百里翻五倍。这还是京城水路便利,而且还是在一些水运便利的盐场收购,若是那些偏僻的盐场一两能买近两千斤,而水路不畅的内陆四百里能翻十倍。
  知道淮盐运到湖广,官盐的价格最多能翻多少倍吗?
  六十倍。
  盐场一两一千多斤的淮盐,在湖广能卖到最高六分银子。
  而且最多掺三成的沙子。
  不过若非如此,咱们也不会有这条发财的路子,他们翻五倍十倍六十倍的价,咱们翻三四倍就行了,而且咱们不掺沙子!要是都和太祖时候一样,无论正课余盐皆归于官仓,灶户交盐就能丰衣足食,谁还冒着杀头危险把盐卖给咱们?市场经济好啊,市场经济才有咱们,没有市场经济咱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黄镇说道。
  “被抓住呢?”
  杨信问。
  “被抓?谁来抓?从天津到苑家口,沿途所有关卡都知道我是贩盐的,但谁也不会抓的,给他们好处就行了,我把盐运到官盐翻十倍的地方翻四倍卖,拿出其中一倍打点,我照样还是能赚两倍利。大明朝的盐十成里面至少七成是私盐,有引的盐商在贩私盐,地方的豪绅在贩私盐,就连巡盐御史手下的官吏都在贩私盐。我这一条小船不算什么,两淮私盐贩子都如水师般几百艘船组队冲卡,朝廷的官兵根本不敢拦。你记住,官府根本不用理会,银子到了畅通无阻,大明就没有银子打不开的路子。
  但就怕同行,同行才是冤家。
  什么叫走私?
  走私即无法无天!”
  黄镇拍着杨信肩膀说道。
  这时候苗二已经登岸,他其实是这个灶户庄子的联络员,虽然灶户并不怕被盐场官员知道,他们同样也得给盐场官员好处,但这种事情终究不是光明正大的,走私生意一个带路的联络员必不可少,这种人也叫牵头。
  苗二职责就是带路。
  他那间破棚子卡在这条水道的咽喉位置,不过黄镇是老主顾,不需要太多麻烦而已。
  陌生客商就没这么容易了
第015章
这个高手真弱
  苗二很快带着一个穿着考究的老者走了过来,后者原本就在一处盐田看着那些灶户忙碌。
  “黄老弟!”
  他笑着说道。
  “何公,看您气色今年这又是财源滚滚了!”
  黄镇拱手笑着说道。
  杨信和黄英跟在后面也行礼。
  “财源滚滚谈不上,就是勉强吃口饱饭,咱们灶户就是苦命,你这还是老规矩?”
  何公说道。
  “对,老规矩!”
  黄镇说道。
  “那咱们就老价钱!”
  何公爽快地说。
  走私交易就这样在简单几句话中谈妥了,其实越是这样的生意过程越简单,不过双方都不急,装货得晚上才开始,白天过于猖狂了,这种事情终究需要一点谨慎。黄镇被何公请到附近一处草棚喝茶,杨信和黄英在盐田溜达,如果不去看那些灶户凄惨的模样,单纯这里风景还是很好的。不远处就是辽阔大海,蓝天白云间海鸥翱翔,岸边则是一片银色,地上盐晶反射出来的。
  “这个何公也是灶户?”
  杨信问。
  “对,富灶,就和村庄里面的地主豪绅差不多,虽然也是灶户,但手中占着的盐田多,草场多,官府里面也有路子,还养着不少打手,这些灶户都得听他的。
  他出面打点官府。
  他联络出售私盐和官盐。
  这里谁敢绕开他卖盐,就是被他的打手沉海都不稀罕。”
  黄英说道。
  “这到处都一样啊!”
  杨信看着前面蓬头垢面的灶户说道。
  “对,到处都一样,村庄里有豪绅说了算,盐场有富灶说了算,就是北塘的渔民都得听渔霸的,官府不会管这些,只要给他们交钱就行,若非如此阿爹何必拼命也要供弟弟读书考取功名?有功名就全有了,哪怕只是考中举人,也就有人送田送奴仆,甚至还有人带着田投靠,虽说得白白交粮食,但却免了所有赋税,只要我们收的比官府收的少就行。若是考中进士或者直接做了官,那更是想怎样就怎样,我们就是装一船私盐公然过河西务钞关,都不会有人管。汪家小姐一行进京是租的船,但你知道是谁给谁钱吗?”
  黄英说道。
  杨信做洗耳恭听状。
  “是船主给她们钱,船主一路伺候着她们,管着她们吃喝,另外还得给汪小姐银子做零花钱,但船主一点也没吃亏,因为他船上还装了四万斤货,一路上那三盏灯笼亮出来就什么费什么税全都不交,同样就算有违禁品也不会有查的。”
  黄英说道。
  “当官好,当官好,穿皮鞋戴手表,搂着小妞满街跑!”
  杨信笑着说道。
  “何为手表?”
  黄英好奇地问道。
  “见过西洋自鸣钟吗?”
  杨信问。
  “汪家小姐那里就有,不过不是西洋货,是应天工匠自制。”
  黄英说道。
  “呃?!”
  杨信愕然。
  他还真不知道大明朝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如此快,仅仅不过二三十年就已经自己生产自鸣钟了,很显然又一条发财路子被堵了,至少以他对机械钟表的了解,会制造的也就仅限于初级版的自鸣钟了。
  他正要给黄英科普手表,前面一个挑着盐灰的灶户走过,大概因为太疲劳脚下一滑。
  杨信急忙伸手扶住。
  后者站在那里喘了口粗气,这才向他道了声谢。
  “您这也得穿双鞋啊!”
  杨信看着他的腿说道。
  这个人只穿一条犊鼻裤,别说是鞋子了,就是长裤都没有,而且犊鼻裤也是补丁摞补丁都糟烂了,双腿和双脚因为常年泡在盐水中,都已经变成了灰色,说不清究竟算皮肤还是层硬壳。而且上面沾满了盐晶,另外他的头发和胡子上也满是盐晶,从看人的样子看眼神还不太好,他们这样的肯定少不了盐进入眼睛,天长日久视力都会受影响。
  “鞋子烂了就没了,身上烂了还能长出来,鞋子比身上皮值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