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819

  杨信笑着说道。
  天启看了看旁边的方从哲。
  方老头尴尬地一笑……
  “这个,户部的确有些吃紧,徐詹事那里也不算急务,故此钱粮上拖延了些。”
  他说道。
  “大行皇帝不是已经拿出几百万内孥了吗?”
  天启说道。
  “陛下,内孥除了犒赏九边,剩下两百万都是修皇极殿用的。”
  方从哲小心翼翼地说。
  朱常洛一继位就散财,而且不是一般的散财,他爹攒的七百万两银子,他不到一个月就撒出去超过一半。除了众所周知的拿出总计一百六十万两犒赏九边的士卒,或者说给各级官员和将领瓜分外,又拿出两百万修皇极殿。也就是说不算零零碎碎的小额开支,光这两笔就高达三百六十万,话说万历的棺材板都差点压不住啊!他爷俩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拼命捞钱,一个疯狂败家,难怪东林群贤就喜欢他,而且朱常洛还把那些矿监税监全撤了,也就是说万历死前留下的银子到天启手中时候,只剩下了最多也就三百万。
  这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月。
  “修皇极殿要两百万?”
  天启和杨信同时惊叫道。
  “陛下,两百万都不一定能够,您要知道,那些楠木必须从深山中砍伐并以人力拖出,再沿着长江运河一路运来,每一根楠木沿途所需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
  方从哲很坦诚地说。
  “那就不用楠木呗!”
  杨信说道。
  “不用楠木还有什么能支撑皇极殿这样的大殿?”
  方从哲沉着脸说道。
  “陛下,臣有办法不用楠木,而且还能造出别说支撑三大殿,就是再高大也能支撑的柱子,还不怕火烧,就是故意点都点不着!”
  杨信说道。
  “有这种东西?”
  天启饶有兴趣地说道。
  “陛下,臣之前就说过,科学可以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同样科学也能解决三大殿的支撑问题,只要交给臣来修这皇极殿,估计连一半都不用,不过需要一点时间,臣所说的东西还得经过试验,要是陛下有兴趣,咱们干脆就在宫里找个地方先试验出来。此物只要能够造出来,不仅仅是能修皇极殿,还能真正修筑坚不可摧的堡垒,还能在所有江河上修建桥梁,总之只要能造出这个,咱们大明所有此类工程建设的造价,统统下降至少一半。”
  杨信说道。
  “这倒是值得一试!”
  天启说道。
  他就喜欢这种新鲜事物。
  尤其是杨信出的,那必然不会让他失望。
  “只是,陛下,那皇极殿的修建……”
  方从哲一看他俩歪楼急忙问道。
  “先停了,修也不急于一时,那两百万先挪用二十万两给徐詹事,他不是一直想要用葡萄牙人的办法训练新军吗?就让他自己看着办,方阁老,朕年纪幼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您是三朝元老,熟悉朝廷一切,有些事情自己处置即可,朕信任您,您就放心去做事。”
  天启颇有些不耐烦地说。
第143章
蛊惑
  杨信和天启返回皇宫时候,正看见锦衣卫押着王安走过……
  “陛下,奴婢愿检举!”
  王安不顾一切地高喊着。
  锦衣卫对他的逮捕根本不会有任何意外,大明朝的太监们才是真正皇帝可以生杀予夺的人。
  别说他了,九千岁不也就崇祯一句话?
  “到诏狱里去,把你该说的那些统统说出来,你也是伺候了大行皇帝一辈子的老人,只要老老实实交代谁是你的同伙,朕会饶你一死的。”
  天启说道。
  然后王安等人被押走。
  至于他能不能活命,那就看他懂不懂事了。
  不过他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很懂事,事实上他也没有维护其他人的必要。
  他又没后代。
  而就在此时,远处的一道门内,一个青袍的身影闪过紧接着消失。
  杨信和天启互相看了看然后同时露出冷笑。
  那里是六科值房所在的地方,但这份圣旨并不能给刑科的给事中们定罪,他们的情况和骆思恭一样,事实上就算王安最后检举,也只能把杨涟和左光斗这几个人抓进诏狱里去,除非杨涟再继续把其他参与的给事中们咬出来,否则天启还是不能动这些人……
  他们本来也不是目标。
  真正的目标就是李三才。
  或者说银子。
  天启很清楚户部的财政永远是不足的,他爷爷攒下的家底被他爹一个月散了大半,他不可能再把这笔银子要回来。
  包括工部修皇极殿那两百万。
  这钱是他爹掏出去的,他这个做儿子无论如何,也都不可能再去找大臣们要回来,尤其是赏赐九边的,哪怕他明知道这一百六十万两恐怕一两也不会到士兵手中,最终去向很可能全都是一级级文武官员的腰包。工部的皇极殿修建款,这个可以先暂停然后挪用到更合适的地方,不过只能部分挪用,因为皇极殿终究还是要重新修建的。
  三大殿可是皇帝的脸面。
  而目前别说是三大殿,就是皇极门都还是个半废墟,二十五年前的大火几乎烧毁了半个皇宫,别说是三大殿了,就是乾清宫都烧了,而他爷爷算了算需要耗费的巨额资金,最后默默选择了先把同时被烧毁的乾清宫修好。
  但这样他就很缺钱了。
  正好杨信给他送上了一个发横财的好机会。
  “但光抄家也不行,这种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关键还得把税收,尤其是海外贸易的税收控制起来,这种税收无论加多少,都不会影响国内,因为无论咱们卖的蔗糖,茶叶,瓷器是什么价格,欧洲那些商人都得要,他们根本没有别的地方可采购。而且他们在欧洲出售的价格,实际上都得咱们大明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估计几百倍都有可能,随便咱们一个漂亮点的盘子,在他们那里都得周围用黄金围起来,把盘子放在中间。”
  杨信说道。
  这时候欧洲没有东南亚和加勒比的蔗糖产地。
  没有一鸦后才偷去的茶叶。
  没有麻哥脑残泄露出去的瓷器技术。
  有的只是南欧的丝绸产业,但后者和大明的仍旧不是一个级别。
  可以说完全就是大明的卖方市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出口加税?国内商业加税肯定会有副作用,至少也是逼着商人转嫁给底层消费者,但给出口加税就不一样了,对国内百姓完全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因此导致出口减少。那些欧洲商船都是用人命换来的旅程,哥德堡号从瑞典到中国一趟贸易,中途死了三分之一的船员,这样高的死亡率才完成一趟贸易,那些欧洲商人才不会因为大明关税提高而不买呢!
  不买大明的他们还能买谁的?
  在杨信对天启的蛊惑中,两人重新回到乾清宫,依然是进了刚刚被天启当做居住办公场所的弘德殿,很快小太监就给他们拿来需要的资料,然后出现在天启面前的,就是大明目前广州和月港两座海关收入。
  “六万两!”
  天启深吸一口气说道。
  好吧,大明两大海关官方收入就这些。
  广东四万,福建两万多点,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根本就到不了天启的手中,因为它被两省截留做军饷了。
  到京城的就是个数字。
  其实还有浙江的,那个更少而且也被地方截留。
  “所有人都在贪,地方官员在贪,驻军将领在贪,提督的中官在贪,还有藩王们的手下在利用特权免税,地方士绅勾结海盗走私,海上贸易每年流入白银最少也得一千万,朝廷得到的就这点。”
  杨信说道。
  一千万两应该是起码的。
  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数量很难有确切数字,毕竟大部分其实是走私的,但能把美洲白银通过菲律宾抽空到部分西班牙人要求放弃这块殖民地,甚至西班牙政府对菲律宾严防死守,以堵住美洲白银直接流入大明的口子,那么这个流入量无疑是很恐怖的。但不流入大明,转而流入欧洲的,结果最后也是绝大多数流入了大明,毕竟他们还是最终得来买大明的货物,这还不算倭国流入的,可怜的倭国同样得往大明送白银啊!
  这个时代就是全世界都在竞赛一样往大明送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