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819

  财富就这样急剧减少。
  总之到这一年六月初的时候,二十座军营建立起来,周围开荒地上的地瓜也都种上了,这一万人算是初步安置,而他的第二十营驻地就是新城,同样这里也是他军部驻地。当然这时候没有城,准确说只是一个叫芦鱼港的小码头,这俩字意思就是本意,芦苇和鱼,反正就几户渔民,连淡水都吃不上,包括杨信自己也只能喝多少带着一点咸味的水。
  倒是捕鱼事业进展顺利。
  他直接从隔壁水师营手中弄出四艘排桨蜈蚣船,然后自己装上了桁杆,用此前早就定制的大型拖网很快就开始扫荡大沽口。
  至于本地渔民……
  雇佣。
  至于渔霸……
  半夜失足落入海河,被逆流而上的鲨鱼咬死了。
  什么,大沽口没鲨鱼?
  那一定是马鲛鱼长得大了点。
  总之在这种可以说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对待这种敢于和杨同知对抗的一律落水,同样对于那些抗议他占了草场的富灶也一样,统统都不小心落水。
  反正也不怕他们的家人告状。
  他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身上穿着飞鱼服,别说静海县,就是天津兵备道也没法管,除非到京城去敲登闻鼓,倒也的确有去的,然而还没过葛沽就翻船了,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话说杨同知是什么人?他脑子里才没什么法律意识,对于任何需要以落水来解决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让他落水。
  简单。
  粗暴。
  有效。
  “我这个人最讲道理了!”
  杨信站在涨潮的海河上,看着脚下汹涌的浪涛说道。
  他身旁是几个青县和静海东边这一带的士绅,他的垦荒区沿着马厂减河走向从青县向这一字排开,土地涉及青县和静海,虽然这片区域不是好地方,但也一样有居民,同样也有士绅。要么是地主,要么是盐场富灶,这里面尤其以后者最多,因为这一带本来就是长芦盐区,灶户中的富灶早就已经士绅化,但减河开挖和垦荒肯定也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已经知道杨信那恶名的家伙,小心翼翼地同样看着脚下浪涛。
  他们其实是站在一道伸进海河的木制栈桥上,而原本退潮时候的浅滩,已经完全被潮水淹没,大批士兵正在用木桶装水然后挑回军营,因为淡水与咸水的重量差,上层其实是淡水,下层才是真正的海水。
  当然,也不是真正淡水。
  只是能饮用而已。
  海河两岸盐碱区都这样吃水。
  “愿意和我做朋友的,我就会把他当朋友,对于朋友我是讲义气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那些不愿意与我做朋友的,我也就用不着对他讲什么交情了,刘老,我听说你去找左光斗喊冤,说我占了你的草场?其实你那么多草场,我只是占了一小块,我也是为陛下办事,这河挖好了对地方也有好处,你这样就很不够朋友了。”
  他紧接着说道。
  “杨,杨同知,绝无此事!”
  旁边被从家里强行请来的富灶刘老擦着冷汗说道。
  “那左光斗为何上奏,因此而弹劾我呢?他可是在奏折上说是你检举,你们不要以为我就不知道了,我在司礼监也有朋友,说起来咱们陛下龙体欠安,咱们做臣民的得保证陛下休息。这么点小事还打扰陛下,你这就可以说是不忠了,我是忠心耿耿的,对于敢不忠于陛下,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吗?”
  杨信说道。
  下一刻还没等刘老清醒,他猛然在其背后推了一下,刘老猝不及防立刻向前……
  “啊!”
  他惊恐地尖叫着。
  然后一脚踏到了栈桥外,直接向着下面的怒涛坠落,但也就在同时,杨信一把抓住了他后背,把都掉出去一半的他拉住,倒霉的刘老半只脚踩着栈桥,整个身子斜在海面,发疯一样挣扎尖叫着,看着下面不足一米处激荡的浪涛,飞溅的浪花甚至都能溅到他衣服上。
  然后杨信终于把他拉回去了。
  刘老一下子瘫在地上,长出一口气立刻抱住了杨信的腿……
  “杨同知,那左光斗是造谣,是故意诬陷您,小老儿绝对没有做过对不起您的事啊,小老儿这就让我儿子去敲登闻鼓检举他!”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算了,此事就到此为止,我说的很清楚,咱们做臣民的,要以陛下的龙体为重,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我谈,但是不能去打扰陛下休息!左光斗这些人不懂事,咱们也不能不懂事,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再怪我不讲情面了!”
  杨信沉着脸说道。
  紧接着他转头看着后面那些寂若寒蝉的士绅们……
  “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他说道。
  “杨兄弟!”
  远处突然传来熟悉的喊声。
  杨信抬起头,就看见许显纯和刘时敏正在岸边。
  他赶紧走过去,后面那些士绅长出一口气,然后堆起笑容跟随在后面。
  “刘公公,万岁爷派的监军不会是你吧?”
  杨信笑着说。
  虽然万历说要派监军,但也一直没动静。
  “我倒是想来,可卢太监不放啊,哥哥我此来是传旨的。”
  刘时敏说道。
  紧接着他换上一脸严肃表情。
  “圣旨到,锦衣卫指挥同知,提督荡寇军杨信接旨!”
  他喊道。
  杨信赶紧接旨,后面几个士绅吓得也立刻趴下。
  万历的圣旨内容很简单,熊廷弼准备重建开原城,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原驻军的军需运输直接交由杨信负责,他准备怎么搞自己去找熊廷弼商议,不过万历应该是良心发现,觉得这段时间杨信自己掏钱太多,所以发内孥给了他一万两银子的赏赐。
  至于左光斗的弹劾……
  那个万历肯定看不到,而且也懒得看。
  皇帝陛下实际上已经病重,这种小事根本不会管。
  “请刘公公转奏陛下,杨某这就去辽东!”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转头看着后面的士绅……
  “诸位,杨某要去辽东一趟,这荡寇军的事务暂时交给黄百户,杨某走后还请各位多帮衬些,咱们以后是要做邻居的,这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
  他说道。
  刘时敏同样明白了他在做什么。
  “咱家是司礼监的,这位许佥事刚刚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我们俩和杨兄弟都是过命的交情,杨兄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以后这荡寇军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诸位尽管去找我们,不过要是杨兄弟去辽东办差期间,有什么人在这里给他背后捅刀子,那我们别的不说,请他去北衙喝杯茶还是能做到的。”
  他阴森森地说。
  “公公请放心,荡寇军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杨同知去辽东是为国杀贼,我们不帮他照顾这后方谁帮他?老朽那里还颇有些余粮,先赠荡寇军一百石,也算老朽为国出一份力了!”
  刘老义立刻正言辞地说。
  而剩下那几个士绅也忙不迭地一片附和。
第123章
咱们这样太嚣张了吧?
  三岔河。
  “也就是说野猪皮已经结束了他们在朝鲜的战争。”
  杨信一边斟酒一边说道。
  此时他正在一艘内河船的甲板上,面前摆满菜肴的桌子轻微摇摆着,而在他背后的船舱里装满了粮食,同样满载物资的一艘艘内河船已经排着望不到边际的长龙整装待发。
  实际在他到达前,这里一切就已经准备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