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819

  他的意思是你们都吵个屁,杨信是可以直接通天的,我难道还为了让你们砍人头下令杀降?然后他找皇上进谗言,那时候你们替我倒霉?现在事已至此只能承认。
  “可这些逆党杀害亚圣之后的罪行就这样算了?”
  那人说道。
  王在晋没搭理他。
  这时候杨信已经到了,这家伙在马上直接把徐鸿儒的人头和那件赭黄袍扔到老王脚下……
  “王中丞,杨某幸不辱命,徐逆首级及僭服在此,后面还有徐逆封的伪丞相等五十余人首级,不过其弟因率军驻峄山不在其中。好在为其裹挟的部下都已经幡然醒悟,只要这些人到峄山下劝说,想来峄山的贼军必然斩其弟首级归降。”
  杨信说道。
  城内的闻香教徒细算就三万,另外两万在峄山,由徐鸿儒的弟弟徐和宇统帅。
  而沈智所部还有两万。
  也就是说闻香教的总兵力目前是七万,既有徐鸿儒从郓城带来的,也有张东白二人在邹滕等地发展的,至于十几万那都是吹的,这年头打仗谁还不吹一下兵力,官军还号称十五万呢,实际上连乡勇加起来不足十万。
  “有劳杨义士了!”
  王在晋笑着说。
  “杨义士,这些人虽然已经投降,但也不能如此草率处置,有哪些是参与杀害孟博士,毁孟府,使亚圣在天之灵不安的,恐怕还得仔细甄别,据我所知杀害孟家满门的,多数都是邹县本地贼党,为查清此事,最好把邹县贼党单独挑出进行甄别!”
  刚才那人说道。
  “动手杀害孟博士的贼人就在这里,已经被斩首了,至于邹城贼首张东白之前就被杨某斩杀,无论元凶还是动手的都伏诛,孟博士在天之灵可以安息,至于那些胁从的,想来以孟夫子之仁,也不会跟他们计较!”
  杨信说道。
  他早就想到这事了。
  孟家被灭之事终究得有个交待。
  但张东白已经死了,再把动手的找出来杀了,这就算打发过去了,至于邹城百姓毁掉孟府,这个战乱之中破家的多了,孟夫子可是讲仁的,总不能为孟家死的那几口杀个几千人吧?
  那孟夫子在天之灵也不安。
  “杨义士,国家自有法律,如何处置他恐怕还不劳杨义士操心,不过郭某倒是很好奇,杨义士是如何凭一张嘴让几万贼党投降?难道杨义士对他们许诺了什么?或者杨义士与他们之前就有交情?郭某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总之郭某对此事颇有些疑惑,郭某也算饱读诗书,可自认也没这种本事,杨义士是如何做到的?”
  那人冷笑道。
  杨信直接走到他跟前。
  “阁下贵姓?”
  他问道。
  “敝人汶上生员郭士奇!”
  那人说道。
  “郭士奇?”
  杨信笑着点了点头。
  突然间他一把抓住郭士奇胸前的衣服,仗着自己比他高半个头,很是凶狠地低头看着他……
  “我为孔庙流过血,你一个生员敢怀疑我?我为保卫大成殿浴血奋战的时候你在哪里?我为保衍圣公满门血染战袍的时候你在哪里?你身为孔夫子信徒,受圣贤教诲,难道就是这样对待圣地的保护者?你对得起身上青袍对得起孔夫子在天之灵吗?”
  他愤怒地咆哮着。
  然后他喷出的口水就像下雨般落在郭士奇脸上,可怜的郭士奇被他抓住想躲也躲不开,只能一脸屈辱地承受着。
  “杨义士息怒!”
  王在晋赶紧在一旁拉住他。
  杨信倒是很给巡抚面子,他随即把郭士奇推到一边。
  郭士奇赶紧掏出手帕气急败坏地擦脸,不过他也真没胆量再招惹杨信了,这他妈实在太恶心了,更重要的是没法反击,武力上打不过,玩文的张不开嘴,他的的确确血战保住了大成殿,奎文阁前清理出两百多具死尸,其中近半是他一个人干的。可以说没有他,闻香教徒指定会攻入大成殿,他们可是把孟庙毁了,那么也必然会毁孔庙,从这种意义上说,整个大明的士子都得给他做个揖感谢他保住了大成殿。
  他自己说自己是圣地守护者也当得起。
  据说孔胤植已经上表,由孔家单独给他制作一面记功金牌,再由皇帝陛下赏赐给杨信以表谢意,就凭着这一点这天下士子在他面前也真得必须得保持一定的礼敬,否则就显得忘恩负义了。
  哪怕再恶心,也得忍着恶心!
  这关系一个脸面问题,不能让人们说士子们忘恩负义。
  其他几个青虫也迅速后退。
  不能沾这块货,对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离远点,要不然他再摆出圣地守护者嘴脸还得给他作揖。
  “杨义士息怒,郭生员也是无心之言,说起来杨义士血战保孔庙,天下士子都对义士感激万分,断不可能有不敬之理,无心之言不必在意,不过这些人的确还是应该甄别一下,否则地方上也无法进行安置。如此大批的反正,里面难免有逆党首领隐藏,这些人都是受那异端邪说蛊惑甚深,恐怕很难真心悔悟,万一留下来以后有隐患就不好了!”
  王在晋拉着杨信说道。
  “王中丞不用担心,这个杨某早已经考虑好了,我准备向陛下请旨带他们找个地方垦荒,这样地方上就不用担心了,之前我就对陛下说过要带着辽东难民垦荒,只是熊经略那里对难民安置颇为妥当,暂时还没听说需要向关内迁移。而这些人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也算是他们将功赎罪了,毕竟他们参与造反,不受一点惩罚终究不妥,让他们垦荒做苦力也算是一种惩戒。”
  杨信说道。
  熊廷弼的难民迁移计划迟迟未决。
  这个计划牵扯太大。
  对于辽东豪强世家来说,其实更愿意把这些难民变成自己的农奴。
  原本历史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祖家,吴家,无不就是这样发展到家奴数千的,甚至不乏和建奴暗中交易,后者抢掠人口卖给他们。
  而关内士绅则害怕辽民入关后,抢占他们的良田,甚至于滋生盗贼。
  这也是难免的,想要真正让他们得到妥善安置,就必须给他们能够养活自己的土地,这肯定会动关内士绅的蛋糕,这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不能妥善安置他们,必然会导致他们闹事,甚至造反作乱。比如孔有德那帮,说白了就是逃到山东的辽东难民,因为得不到妥善安置,最后走上了造反道路,甚至于转而去投靠建奴。
  总之这件事很复杂。
  朝廷至今还在扯皮,而万历也不想为这点破事头疼,所以杨信的垦荒至今还没什么动静。
  现在他又惦记上了这些人。
  “你把人都带走了,以后我们的地谁来种?”
  王在晋身旁一个土豪劣绅愕然道。
  “留下他们,你们又不放心,我带走他们,你们又嫌没人给你们种地,那你们到底想怎样?”
  杨信怒道。
  “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王在晋说道。
  这种事情他不敢答应,且不说杨信把这些人带走,这一带士绅没有了种地的佃户,就是杨信把他们带走,这么多人其他地方士绅也不能同意接收,除非是那种没有人烟的荒地,否则哪个地方士绅能允许几万人到自己的地方垦荒?能开垦的他们自己就开垦了,剩下肯定是纯粹养不活人的,到时候这些人养不活自己还是会造反,那些士绅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允许这样一个随时爆发的隐患被送到自己身边。
  “那就奏明陛下决定吧!”
  杨信说道。
  他也没指望王在晋这种老狐狸能答应。
第121章
荡寇军的崛起
  五天后。
  “天津?”
  方从哲冷笑一声。
  “杨义士打的好算盘,天津海河沿岸种稻早已多年,那里是良田尽人皆知,你想在那里垦荒种田?朝廷倒也想在那里垦荒种稻!那里你是别想了。”
  他紧接着说道。
  这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就像杨信所说的,当邹县白莲教徒到峄山下列队喊话之后,驻守那里的白莲教徒很快杀了徐和宇等首领投降,因为缺粮那里已经开始吃不上饭了,本来就军心不稳。至于滕县的沈智没有投降,他试图率部突围但被城外的川浙军再次击溃,沈智被秦邦屏部的白杆兵斩杀,残余少量部下逃往抱犊崮一带山里。
  其他绝大多数在知道邹县教徒投降后,也都陆陆续续地投降了。
  山东之乱就这样突然发生,又在不到三个月里迅速平定。
  然后杨信狂奔三天进京直接面圣。
  他要垦荒地。
  万历已经承诺但至今也没兑现的垦荒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