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乱臣贼子(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425

  还别说,吴超越的这道檄文虽然虚伪无耻得让明眼人作呕,但列举的政变集团的三大罪行却是货真价实,无可辩驳,不但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就连吴超越那个正义感超强的丈母娘聂氏都坚决站在了女婿一边,鼓励吴超越放心讨逆勤王,一定要杀进朝廷里的乱臣贼子,也要求她的听话儿子聂士成坚决追随妹夫,与鬼子六集团的叛军血战到底!
  听完了凶悍丈母娘的训话,吴超越又赶紧回到了大堂,大堂之上,英法美俄四国的公使都已经应邀到场,准备接受吴超越以满清外交部长身份宣布的对外公告。
  “各位尊敬的公使先生,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们,我国京城之中发生了一次可耻的宫廷政变,以恭郡王爱新觉罗·奕訢为首的政变集团,勾结违背我大清法律的两宫太后,武力逮捕了我国咸丰皇帝任命的辅政内阁成员,无耻窃取了我国朝廷权力,组建了一个卑鄙的非法政权。”
  “现在,我谨以大清咸丰皇帝任命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宣布北京目前的政权为非法无效,请求西方诸国断绝与他们的一切外交往来。并宣布组建以我为首的合法的临时清国政府,请求西方诸国予以承认。”
  “作为回报,我组建的临时政府将无条件承认西元一八六零年三月二十日之前,我国前合法政府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切外交条约,并继承西元一八六零年三月二十日之前我国合法政府所承诺的对外赔款,承诺继续按期归还,如有延迟,则以我国前合法政府与你们所签订的条约之规定支付利息,直至全部归还完毕。”
  “除此之外,我谨代表清国临时政府郑重承诺,我临时政府消灭清国京城的非法政权之后,将向西方诸国开放全部疆土,允许西方诸国商人及人民持护照自由游览、传教、经商及投资。并承诺引入西方先进之制度、文化及科技,逐步改革宪政,废除一切不合理之旧法,使我国成为正常之文明国家。”
  和历史上的孙大炮蒋委员长一样,即便心里不乐意,但是为了争取西方列强的支持和中立,吴超越却还是硬着头皮答应继承满清政府之前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答应继续替咸丰大帝还钱,也主动做出了一些看似卖国的让步,表明自己绝不会伤害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态度和立场。
  这样的表态还是收到了吴超越所希望的效果,见吴超越在外交照会上正式承诺继承条约及赔款,还有承诺全面开放中国市场,国内正被经济危机所困扰英国公使普鲁斯和美国公使华若翰马上就正式表态,答应替吴超越向本国政府转递照会,请示本国政府的态度。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则只是质疑了几句吴超越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就同样答应向国内报告和请示,还答应尽力说服国内承认吴超越所组建的临时政府。
  最难缠的当然是胃口大得如同无底洞的沙俄公使伊格纳季耶夫,伊格纳季耶夫除了强烈质疑湖北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之外,又向吴超越问道:“亲爱的吴,既然你代表贵国临时政府承诺继承西方各国与贵国前合法政府所有签订之条约,那么是否包括《瑷珲条约》?又是否能在《瑷珲条约》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与贵国的疆土划分做更进一步的调整?”
  吴超越万分为难,因为《瑷珲条约》是黑龙江将军奕山在没有经过满清朝廷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与沙俄方面签订的卖国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大片疆土和吴超越好不容易请英法要回来的库页岛割让给了沙俄,满清朝廷之前一直没有承认,二鸦战争时伊格纳季耶夫以调和需要报酬为借口,要求满清朝廷承认这道条约,满清朝廷也正式下文同意通过谈判承认这个条约。
  二鸦战争后,吴超越为了挽救这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宝贵土地,通过肃顺争取到了和沙俄谈判的机会,也一直借口没有获得满清朝廷的批准,始终没有松口答应承认《瑷珲条约》,伊格纳季耶夫对此一直表示强烈不满。这会吴超越如果再继续再断然拒绝,沙俄方面自然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鬼子六那边。
  当然也绝不能答应,吴超越背不起这个黑锅不说,伊格纳季耶夫还在话里留下了圈套,吴超越一旦答应就得被迫和伊格纳季耶夫重新谈判疆界划分,到时候伊格纳季耶夫自然会继续狮子大开口,逼着吴超越割让更多的土地。
  还好,吴超越之前曾经考虑过一个折中方案,这会正好可以拿出来敷衍,所以稍一盘算后,吴超越很快就开口回答道:“尊敬的伊格纳季耶夫先生,十分抱歉,因为我国咸丰皇帝突然病逝,临终前并未下旨批准《瑷珲条约》,同时我国新皇帝祺祥皇帝也被非法政府拘押,我无法与祺祥皇帝取得联络,不知道他对《瑷珲条约》的态度,所以无法回答关于《瑷珲条约》的问题。”
  “这么说,我就只能是到京城去问贵国的新皇帝了?”伊格纳季耶夫彬彬有礼的笑容中尽是狰狞。
  “我认为没这个必要。”吴超越微笑回答道:“第一,我相信我组建的湖北临时政府,很快就能消灭京城里的非法政权,救出被非法政权关押的祺祥皇帝,直接向祺祥皇帝征求意见。第二,在此期间,关于《瑷珲条约》中所涉及到的土地,我有一个肯定会让伊格纳季耶夫先生你满意的提议。”
  “哦,吴先生请说。”伊格纳季耶夫多少来了点兴趣。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吴超越抛出了一个后世名词,振振有辞地说道:“我建议,在我国临时政府消灭北京非法政权的这个期间,由贵我两国的政府及人民共同开发《瑷珲条约》所涉及之土地,待我国合法的临时政府取得胜利,正式接管我国主权之后,再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土地的归属权。”
  “也就是说,《瑷珲条约》所涉及的土地,暂时由贵我两国共有了?”伊格纳季耶夫听明白了吴超越的意思。
  “对。”吴超越点头,又说道:“当然,作为补偿,我国将向贵国支付因为内战而延误的谈判费用,以及贵国因为无法获得《瑷珲条约》所涉及之土地的完整主权的损失费用,我提议是每年十万两白银,由我国临时政府承担。”
  “还有。”吴超越又补充道:“贵国在《瑷珲条约》所涉及之土地上进行的开发投资,倘若所涉土地将来在谈判中划归我国,我国政府也将予以全额退还。尊敬的伊格纳季耶夫先生,我这个提议,你非常满意吧?”
  逼着奕山在《瑷珲条约》上签字之后,沙俄军队实际上早就霸占了所涉土地的,缺的也就是满清政府正式承认疆界划分而已。这会吴超越仅仅只是要求延迟谈判并没有断然拒绝,同时还答应每年补偿给沙俄十万两银子,这样的好事伊格纳季耶夫当然颇为动心。所以考虑了片刻之后,伊格纳季耶夫同样答应向国内征求意见,也接受吴超越的要求,承诺尽力说服国内承认吴超越的湖北临时政府为清国合法政权。
  好不敷衍过关之后,吴超越也悄悄的松了口气,暗道:“每年十万两银子虽然心疼,但只要保住要回来的希望就行。穷时共同开发,达则自古以来,礼义廉就是没最后那个字,后清外交的手段,我也得学一学。”
  和沙俄公使谈判受的气,吴超越当然发泄到了肯定不会听话的荆州将军绵老将军身上,就在同一天,吴超越便派遣了王孚率领以两条中型蒸汽炮船为作战主力的一支湖北水师西进,保护载有三千湖北军队的运兵船队,前往荆州向绵愉传令,以勤王讨逆大元帅的身份要求绵愉率领荆州八旗驻军加入自己麾下,北上讨伐鬼子六集团。
  “我估计绵愉接受命令的可能很小,他如果断然拒绝,立即开炮攻城,武力拿下荆州满城!反抗者,一律格杀勿论!投降者自决去留,愿意留下就乖乖交税纳粮,共赴国难!不愿留下的,允许他们携带个人财物滚回北方!”
第三百三十章
荆州之战(上)
  打着一面白旗,领着四个旗人亲兵,在荆州守军和吴军水陆将士的万千道目光注视中,多隆阿缓缓走到了荆州满城东南门的公安门下,大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也大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替天下讨逆勤王大元帅吴超越向荆州将军绵洵递交通牒。
  多隆阿是自己要求亲自来执行这个任务的,尽管吴军西征主将王孚念在多年的交情份上,一再提醒他这个任务十分危险,那怕多隆阿是旗人也有可能被荆州八旗驻军当做叛徒处死,可多隆阿还是坚持要来,还直接对王孚说道:“我虽然是打虎儿人,但我也是旗人,满州正白旗人,这点谁也无法改变。”
  “这个时候,叫我站在汉人的队伍里打满人,我心里实在难受,所以我一定得进去,和我们旗人站在一起,亲眼看一看你们究竟是怎么对待旗人,也尽力劝劝荆州满城里的旗人不要螳臂当车,接受吴制台的招降。”
  王孚从多隆阿茫然的目光中看出了他内心的痛苦,也理解和明白这种痛苦,所以王孚没有要士卒动用武力强迫多隆阿留下,只是又说了一句,“礼堂,你如果一定要进去,我不拦你。但我必须提醒你两件事,一是战场上刀枪无眼,尤其是大炮更不长眼睛;第二是荆州这边情况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我担心就算我们的士卒可以对你手下留情,荆州城里的汉人百姓也不会放过你。所以,你要考虑清楚。”
  “我知道刀枪无眼,我就算死在了你们的枪下,也绝对不会怪你们。”多隆阿坦然回答,又疑惑问道:“你担心,荆州城里的汉人百姓不会放过我?为什么?”
  “礼堂,你从没来过荆州,肯定不知道这里的汉人有多恨满人。”王孚苦笑说道:“我有个叔叔以前在荆州这边做过几年的生意,他对我说过荆州这边的事,在荆州城里,汉人能当街大喊打满贼杀满贼,汉人和满人三天两头打架,年年都能闹出人命案,荆州汉人恨满人入骨!这次我们如果真的要被迫对满城开炮,荆州西城的汉人百姓估计绝对不会错过这样的报仇机会。”
  “荆州的汉人为什么这么恨满人?”多隆阿疑惑问道。
  “这里的满人欺负汉人欺负得太过份,地方官又时常偏袒满人,所以汉人当然恨了。”王孚如实答道。
  多隆阿不相信荆州汉人和满人的矛盾能严重到这个地步,也没听王孚的一再好意劝说,坚持来到了荆州城下要求入城。还好,靠着正白旗旗人的身份,多隆阿和他的打虎儿亲兵很快就进到了荆州满城,也很快就被领到了老态龙钟的荆州将军绵洵面前。
  “反贼!吴超越这个反贼!当初那个狗贼来荆州的时候,老夫就觉得他贼眉鼠眼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天果然被老夫料中了!后悔啊,后悔啊,老夫当初为什么没有亲自一刀砍了他,给朝廷留下了这个祸患?反贼!狗蛮子!狗蛮子!反贼!”
  大骂了吴超越许久之后,绵洵才想起询问多隆阿为什么能够来到这里,多隆阿则如实答道:“吴超越要我留下给他帮忙,但我拒绝了,念在以往的交情份上,他准我自寻出路。所以末将就来到了这里,希望能够为老将军你帮上什么忙。”
  “忠臣啊!”绵洵感动得都有些想落泪,抹着眼角说道:“关键时刻,还是我们满人最可靠,还是我们满人最可靠。哦,对了还忘问了,多将军,你是正白旗的那个姓?世职是什么?”
  “回绵军门,末将是呼尔拉特氏,没有世职,靠骑射考进的前锋营。”多隆阿答道。
  多隆阿的如实回答让绵洵大失所望,很有些遗憾地说道:“原来是打虎儿人,不过也好,怎么都比汉蛮子可靠,怎么都比那些狗蛮子忠心。”
  忍受不了绵洵的絮絮叨叨,旁边的绵洵副手荆州驻防左副都统锡龄阿接过话头,飞快向多隆阿问道:“多将军,吴超越派来了多少贼军?统兵将领是什么人?”
  “水师五个营,两千五百人,主将是王孚,他也是全军主帅。”多隆阿也没客气,立即就回答道:“另外还有三千步兵,主将是李续宾和李续宜。”
  “五千五百人。”锡龄阿松了口气,颇有些庆幸地说道:“还好,贼军数量不算太多,我们有希望守得住。”
  “锡将军,千万别小看了这支军队。”多隆阿赶紧警告道:“吴超越派来的步兵中,有两个营装备了快射洋枪,战斗力很强。水师更是可怕,光是两条火轮船和两条风帆战船装备的火炮就超过了一百四十门,还全都是洋人的重炮。”
  “一百四十门火炮就了不起了?”锡龄阿冷笑,得意说道:“我们城里也有的是火炮,反贼船队真敢靠近城墙,保管要不了三个时辰就能把他们全部打沉。”
  “锡将军,吴超越的战船装备的是洋人重炮,炮火威力和我们大清的火炮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多隆阿赶紧又提醒锡龄阿千万不能轻敌,然后才又说道:“依我之见,你们不妨考虑一下……”
  “行了,不必多说了。”锡龄阿粗暴的打断多隆阿,又转向了旁边的绵洵,说道:“绵老将军,既然多将军忠心归来,又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不妨让他率领一支旗兵助守城内隔墙,防备汉蛮子作乱。”
  对多隆阿并不是十分放心的绵洵一听叫好,马上答应,又对多隆阿叮嘱道:“多将军,对那些狗蛮子千万别手软,只要他们敢乘机作乱,马上杀!杀!”
  从没来过荆州的多隆阿不知道什么是隔墙,问起情况时才知道,原来荆州城的东城和西城之间修筑了一道稍微矮于城墙的隔离墙,专门用来隔离荆州城里的汉人。绵洵和锡龄阿等荆州将领收到省城生变的消息后,也马上加强了对隔离墙的守卫,专门安排了一支军队守卫。
  出于对满清朝廷的忠心,多隆阿提出想留在第一线给绵洵和锡龄阿等人充当参谋,然而绵洵和锡龄阿却都对刚从吴超越那边反正归来的多隆阿不够放心,坚持要把多隆阿派往容易防范的隔墙阵地。多隆阿无奈,只能是硬着头皮答应,也马上在锡龄阿的安排下,领着自己的四个打虎儿亲兵去隔墙阵地报到,接受编制划归。
  才刚上到隔墙顶端,多隆阿和他的亲兵就都被西城那边的景象吓了一大跳——隔墙西面大片房舍已然被夷为了一片平地,废墟上尸体横七竖八,男女老少都有,场面凄惨得就好象已经经历过战事一样。多隆阿大奇,忙向领路的荆州旗兵问道:“出什么事了?这里怎么这样?”
  “绵老将军他们怕汉蛮子乘乱攻打满城,下令把隔墙附近的房子先推了,住在这里的汉蛮子反抗,所以就这样了。”
  荆州旗兵轻描淡写的回答让多隆阿彻底无语,不明白绵洵和锡龄阿等人是脑袋进水还是反应过度——情况都已经这么危急了,竟然还这么欺压残杀同住一个城里的汉人?
  更让多隆阿无语的还在后面,当他被领到负责值守隔墙的荆州驻防协领萨宾图面前时,萨宾图把一个哨刚由闲散旗人组建的新军交给他后,竟然还对他说道:“千万别手软,看到汉蛮子靠近隔墙就马上开枪放箭,有多少杀多少!”
  看看远处街道上密集的汉人百姓,见他们大都衣衫褴褛带着大小包裹席地而坐,似乎就是房屋被毁的城内百姓,多隆阿很有些疑惑地问道:“靠近就杀?他们如果想回家拿点东西怎么办?”
  “照杀无误!”萨宾图想都不想就脱口回答,又拍着多隆阿的肩膀说道:“你是刚来荆州,不知道荆州这些狗蛮子有多可恨,不过没关系,多呆几天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多隆阿不知道荆州城里的汉人百姓有多可恨,当天驻守在隔墙之上,多隆阿只是亲眼看到,隔墙上的旗兵只要一看到汉人靠近隔墙,马上就开枪开火杀人。多隆阿还听到荆州西城那边不时传来枪声,一问原因时,才知道是守卫西城的八旗士兵在开枪射杀试图靠近城门或城墙的汉人百姓。多隆阿对此万般无奈,也这才发现王孚的警告绝不是恐吓——城破之后,就算是吴军士兵会对自己手下留情,荆州城里的汉人百姓也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上午九点,见荆州城里的八旗军队到了通牒的最后时限仍然还没有开城投降,吴军水师的四大主力战船曾国藩号、花沙纳号和忠诚号、仁义号便直接开到了荆州满城南面的长江水面之上,准备以炮火轰击荆州满城。同时李续宾兄弟也带着三千吴军步兵进逼荆州满城正东的镇流门,准备发起攻城。
  然而即便如此,吴军西征主帅王孚却还是给了荆州八旗驻军最后一个机会,再一次派遣使者手打白旗到公安门下招降,要求满城驻军立即开城投降。可是回答吴军将士的,却是城墙上的八旗士兵对吴军使者开枪射击,还有城上火炮抢先对吴军战船开炮轰击。
  仁至义尽到了这个地步,荆州的八旗驻军竟然还不领情,还敢主动对船坚炮利的吴军水师抢先开炮。愤怒之下,王孚也不再迟疑,马上就大吼道:“打旗号,开火!”
  吴军水师的新旗舰曾国藩号首先开炮,打响了吴军肃清境内满清残余力量的第一枪,呼啸飞出的第一发炮弹也准确命中了公安门的城楼,轰塌了小半座城楼仍然去势未消,又轰进城中,直接轰塌了一家满人住户的房顶。
  万万没有想到吴军水师的火炮威力竟然能恐怖到这地步,荆州城墙上的八旗士兵当然是惊呼不断,大呼小叫不绝,然而他们却也很快又发现这还只是开始,真正的地狱还在后面。因为,吴军水师的另外三条主力战船也先后开火了。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吴军四大主力战船以钟摆法连续开炮,以每分钟四发炮弹的节奏,不断把三十二磅重的实心炮弹轰入荆州满城之中,轰上满城城头,可怜的公安门城楼不到十分钟就被彻底轰塌,城上女墙迅速的坍塌崩裂,城里的八旗满人也不断的鬼哭狼嚎,在街道上奔走避弹不断。
  更加恐怖的还在后面,火炮轰击的间歇中,吴军水师还动用了改进型的康格里夫火箭轰击城内,携带苦味酸炸药的康格里夫火箭飞进城中炸开间,满清旗人两百多年前从汉人手中强行抢来的房屋宅院也迅速升起了火头,火势汹汹,水泼不灭,浓烟冲天数十丈。
  镇流门这边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在李续宾兄弟的指挥下,吴军火炮一边重点关照镇流门上那座著名的宾阳楼城楼,一边不断以康格里夫火箭轰击城内,利用苦味酸燃烧特性纵火乱敌,即便还没有发起强行攻坚,就已经把城墙上和城里的八旗士兵轰得一片大乱。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事实上负责荆州守城战事的锡龄阿才总算知道多隆阿的警告不是在危言耸听,吴军水师的重炮威力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存在。可是即便如此,锡龄阿最担心的却依然还是西城那边的荆州汉人情况,担心那边的汉蛮子会乘机作乱,接应吴军杀进城内。
  事实证明锡龄阿不过是在白担心,西城的汉人百姓虽然一个比一个盼着吴军早点打进来,却又深知仅凭他们手里以菜刀木棍为主力的简陋武器,很难杀散守卫荆州六道城门的八旗士兵,打开城门迎接亲人进城。所以西城百姓全都在隐忍观望,小心翼翼的等待机会出现。
  猛烈的炮火持续到了正午都还没有停歇,吴军四大主力战船在江面上不紧不慢的游弋,不断以舷炮轮流轰击荆州满城的城内,轰得八旗士兵在满城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立足之地。同时吴军步兵那边也顺利用苦味酸炸药炸开了镇流门,攻进了镇流门的瓮城,逼得锡龄阿只能是赶紧下令堵死城门甬道,不给吴军从城门直接杀进城内的机会。
  垂死的挣扎不过只是延缓了荆州满城被攻破的时间,加入吴超越麾下首次出战的李续宾兄弟为了表示忠心,发现八旗士兵把城门甬道堵死后,便立即改变了攻城战术,派出了两百敢死队以飞梯冲击镇流城门城墙,李续宜还身先士卒亲自率领敢死队带头冲锋。
  结果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荆州八旗驻军武备松弛的纸老虎面目很快就暴露无遗,看到吴军敢死队提着雪亮的钢刀冲击城墙,满城的旗兵除了用原始的火绳枪和抬枪射击之外,就没有一个人敢站在飞梯面前和吴军士兵打白刃战,阻挡吴军士兵登城。而再当几名吴军勇士和李续宜挥舞着大刀成功冲上城墙后,等于就是老虎冲进了羊群,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想怎么杀就怎么杀,三天两头和荆州汉人打群架的八旗勇士则再没有街头斗殴时的威风,大呼小叫着只是四散逃命,吴军敢死队乘机源源不绝的冲上城墙,没花多少力气就占据了一块相当不小的城头阵地,将三天前才匆匆赶制出来吴军纯红旗插上镇流门城头。
  与此同时,荆州西城的无数民居之中,数之不尽的汉人百姓正在拿着各种各样的简陋武器紧张观望,低声议论,“听声音,好象快要打进满贼城里,只等满贼城一破,我们就杀出去,杀尽满贼,报仇雪恨!”
  “吴大人的军队快打进满贼城里吧,我都快等不及了。”
  PS:千万别觉得这章的情节夸张,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被前后清共同誉为爱国将领的镇江都统海龄将军,认定英国军队攻打镇江时,城里的汉人一定会从背后袭击八旗勇士,遂率领八旗勇士在镇江城中大开杀戒,肆意屠杀汉人百姓。
第三百三十一章
荆州之战(下)
  平心而论,荆州的八旗兵打得其实不算差,即便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清军和八旗兵一样,荆州的八旗兵也非常害怕刀刀见血的近身白刃战,给了吴军敢死队用飞梯冲上城墙的机会,可是真被逼到了绝境之后,八旗兵血管中流淌的残暴鲜血还是有了一些复苏,拿出了勇气和斗志向吴军城头阵地发起了猛烈反扑。
  率军发起反扑的是荆州驻防八旗右翼副都统贵升,带着预备队冲上城墙后,贵升先是亲手砍死了带头逃命的一个佐领和几个旗兵,然后一边带头杀向吴军阵地,一边红着眼睛大吼道:“八旗好男儿,就当奋死杀贼!”
  还别说,看到贵升带头冲锋,周围的八旗兵马上就象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纷纷扔下老掉牙的抬枪火绳枪,拔出腰间马刀大步冲向吴军士兵,吼叫着挥刀乱砍,勇猛犹如平时街头斗殴欺负手无寸铁的汉人百姓,也多少找回了一些当年清军入关时的凶悍威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4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