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才子(精校)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96

  “朱国公?!”魏忠贤大为意外,做梦也没想到保皇党首领朱纯臣也会帮自己的干爹说话。朱纯臣则马上解释道:“魏公公,你不要误会,我也是帮理不帮亲,张好古从鞑靼部落解救出来的汉人女奴,都是送到我的京师团营安置。有不少都分发给了团营的单身军户为妻,所以这事情的前因后果我都清楚。”
  “哦,原来如此。”魏忠贤松了口气,忙向陈新甲等人喝道:“还不滚?张好古杀鞑靼有功无罪,这点连成国公都承认,要是再不服气,咱家和朱国公陪你们一起到皇上面前打官司!”那边陈心甲等人哑口无言,只得灰溜溜的离开午门出宫。向着那伙人吐了一口唾沫,魏忠贤又转向朱纯臣说道:“朱国公,今天可真的多谢你了,张好古小猴崽子是咱家是干儿子,这点尽人皆知,如果不是国公出手,咱家无论怎么解释,只怕这些迂腐酸儒都会指责咱家偏袒小猴崽子。”
  “魏公公千万不用客气,我也是就事论事。”朱纯臣谦虚一句,又沉声说道:“不过魏公公,眼下的局面,我们还是不要再另开战场的好,魏公公是不是派什么人去一趟蓟门,向张好古求证此事真伪。看看科尔沁鞑靼是否真的会纠集一帮建奴攻打蓟门。如果战祸不可避免,我们也好早做准备不是?”说到这,朱纯臣又自告奋勇道:“魏公公,这些年来,我曾多次巡视蓟门,比较清楚那边的情况,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去一躺蓟门,当面向张好古了解详细情况。”
  “朱国公愿意不辞劳苦亲往蓟门,咱家当然求之不得,咱家这就进宫向皇上请旨。”魏忠贤大喜答应,眼珠一转又说道:“这样吧,咱家让礼部尚书黄立极与国公同去如何?”朱纯臣当然明白魏忠贤是在派人监视自己,但也一口答应,魏忠贤更是欢喜,当即入宫请旨,让朱纯臣与黄立极同赴蓟门了解详细情况。
  ……
  两天后的六月初九,朱纯臣与黄立极一起抵达蓟州,张大少爷出城迎接,将朱纯臣一行迎进自己的巡抚衙门安顿,酒宴款待。别看朱纯臣在京城里帮张大少爷说好话,在蓟州刚一坐下,朱纯臣却劈头盖脸的向张大少爷问道:“张好古,你到底搞什么名堂?听说你为了练兵,抓了不少的鞑靼兵进关屠杀,惹恼了鞑靼各部,逼得鞑靼各部打算联手进犯中原——幸亏你抓的那些鞑靼都是罪有应得,否则就算你干爹是魏公公,在朝廷里也保不了你!”
  “来人。快给朱国公和黄堂官上茶。”张大少爷也不着急,先是叫亲兵上茶,又嬉皮笑脸的向朱纯臣说道:“朱国公,既然你也认为那些鞑靼罪有应得,那么杀多少也无所谓了,我这也是为了汉人百姓出气报仇不是?”
  朱纯臣被张大少爷顶得哑口无声,那边黄立极忙咳嗽一声说道:“探花郎,朱国公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眼下的局势危急,最好还是不要另开战场的好。探花郎你也知道,为了同时打两场大战,国库现在已经是空空如也,要是你这边又和鞑靼打起来,九千岁就真不知道再从那里再给你挤出银子来打仗了。所以这次我们来蓟门之前,九千岁就已经交代了,能不打仗就尽量别打,关外的鞑靼该笼络尽量笼络,等我们先收拾了陕西乱贼和辽东建奴,再掉过头来收拾科尔沁和喀喇沁鞑靼不迟。”
  “黄大人,恕我直言,你把敌人的先后次序完全搞错了。”张大少爷难得露出严肃表情,沉声说道:“在下官看来,蓟门以北的科尔沁鞑靼才是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不仅与建奴互相通婚,还无比仇视大明,又能直接威胁到大明京城,如果不把他们打服了和打怕了,打得他们不敢正眼窥视关内,大明军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专心对付陕西乱贼和东北建奴!所以这一场仗一定得打,迟打不如早打,一场仗下来,京城的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说到这,张大少爷抿口茶,又说道:“再说了。我就算没有收拾喀喇泌草原的鞑靼,野心勃勃的科尔沁土谢图伪汗奥巴也不会放弃攻打蓟门的打算,现在大明军队精锐已经被牵制到了辽东战场和陕西战场,国库入不敷出,正是科尔沁鞑靼进攻蓟门烧杀抢掠的大好机会,土谢图伪汗又怎么舍得放弃?”说罢,张大少爷又补充一句,“还有一个消息得告诉黄大人和朱国公,我刚刚收到蒙古商人带来的消息,科尔沁的鞑靼军队已经出动了,咯喇泌的鞑靼军队也在集结,目标就是蓟门!”
  “消息准确吗?来了多少鞑靼兵?”朱纯臣和黄立极一起脸上变色。张大少爷摇头,答道:“是我用喜峰口粮盐准条买来的消息,无法证明真假,但可信度很高。兵力多少,目前还无法知道。另外据我估计,鞑靼骑兵很可能将在七月向蓟门发动进攻——七月粮食已经收割入仓,正是鞑靼抢粮夺粮的最好机会。”
  “张大人,这事可不是开玩笑。”黄立极颤抖着说道:“以现在的情况,九千岁可是连援军都没办法给你增派——你可别指望京师三大营,京师三大营得拱卫京城安全!”
  “不需要援军。”张大少爷慢条斯理的说道:“朝廷里的官员不是常说我的屠奴军军费开支比得上组建十万大军吗?我有十万大军在手,那还需要什么援军?不管鞑靼来多少军队,那怕是来百万鞑靼,光用蓟门的军队,我就能打得他们下辈子都不敢走近蓟门一步!”
  朱纯臣和黄立极面面相窥,然后一起起身去摸张大少爷的额头,异口同声说道:“探花郎,你不是发高烧说胡话吧?”
  “当然不是。”张大少爷也不生气,笑着打开朱纯臣和黄立极的手,笑道:“当年我领三千兵去偷袭建奴伪都盛京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我在发高烧说胡话,结果如何,二位大人应该都非常清楚吧?现在我有四千屠奴军在手,当年偷袭盛京的满桂骑兵也在我的麾下,精兵强将皆在我手,何惧区区鞑靼?”
  朱纯臣和黄立极再一次面面相窥,不过联想起往事——当年张大少爷偷袭盛京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京城所有人都断言张大少爷有去无回,结果却又让所有人跌破眼镜,朱纯臣和黄立极难免又有些动摇,心说张好古这么有自信,难道他真能办到?那边张大少爷则又说道:“朱国公,黄大人,请你们回禀九千岁,让他放一百个心,蓟门这边,只要再给我送一些火药和膛线枪子弹过来,他完全就可以高枕无忧,只等着听报捷的喜信就是了。好了,宴席已经准备好了,朱国公和黄大人都请入席吧。”
  朱纯臣和黄立极在蓟州住了两天,也欣赏到了屠奴军操练的英资,多少建立起了一些信心,可是一想到张大少爷打算以这几千人为主力去抵御几万甚至上十万的鞑靼骑兵入侵,朱纯臣和黄立极还是心头发颤,吃不准张大少爷究竟有没有把握挡住鞑靼。可不管朱纯臣和黄立极怎么说,张大少爷就是一口拒绝与鞑靼通好罢战的好心建议,无奈之下,朱纯臣和黄立极也只好灰溜溜的回京复命。临走的时候,朱纯臣又悄悄告诉张大少爷——狸猫换太子计划已经成功,魏忠贤和客巴巴都没有发现,但是换进宫中抚养的假太子,却是朱纯臣的长房长孙!
  很快的,张大少爷决心和打算就被朱纯臣与黄立极二人转达到了明熹宗和魏忠贤面前,听完朱黄二人陈奏,明熹宗和魏忠贤一起倒吸了一口凉气,也是对张大少爷的话将信将疑。但事已至此,明熹宗和魏忠贤又舍不得拿张大少爷的脑袋去向鞑靼妥协,也只好暂且相信张大少爷的话,又牙缝里给张大少爷抠出一批弹药粮草和军饷送去,同时传旨永平巡抚阎鸣泰与辽东督师熊廷弼,让他们做好增援张大少爷的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科尔沁及咯喇泌鞑靼各部组成联军准备进犯中原的消息也最终得到证实,而各方面传来的情报也让大明朝廷上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次鞑靼联军共由四十三个鞑靼部落组成,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万!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是为了牵制辽东明军,也可能为了收割明军在锦州周围种植的军屯粮食,建奴也出动了四万军队向锦州进发,再加上陕西的贼乱从未停歇,大明军队的北方防线其实已经全面报警!京城一片风声鹤唳,有钱有势的人家都已经在争先恐后的将财产搬运南迁,人心惶惶,谣言满天。
  重压之下,大明朝廷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要求重惩张大少爷安抚鞑靼的声音也再度抬头。恰好在这时候,鞑靼联军盟主土谢图伪汗奥巴的使者也抵达了大明京城,带来鞑靼联军的停战条件——献上张好古人头,联军退兵!——至于这一招是谁想出来的,估计大家不用猜了吧?
  有了鞑靼联军的这个承诺,已经被赶回京城的前任辽东巡按侯徇带着一帮投降派上窜下跳,坚决要求向鞑靼求和,杀张大少爷以向鞑靼示好。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投降派完全忘记了一件事——华夏有史以来,大明是唯一一个没有向外番低头求和的朝代!不管是木匠皇帝还是骂名留千古的老太监魏忠贤,无论多难多苦,都没有向任何敌人低过头!相反的,鞑靼联军的蛮横要求还彻底激怒了明熹宗和魏忠贤,毅然斩杀敌使不说,还向张大少爷下达了死命令——鞑靼联军越过蓟门长城一步,张大少爷人头落地!
  “不许越过长城一步?一群乌合之众,也配让我死守长城?”听完司礼监秉笔太监李钦梦亲自赶到蓟州宣读的圣旨,张大少爷撇撇嘴,无比自信的说道:“请李公公回禀皇上和九千岁,鞑靼联军只要摸到蓟门长城一块砖,我提人头谢罪!”
  “探花郎,这事可不是开玩笑。”李钦梦严肃说道:“不是咱家自夸和摆架子——咱家身为司礼监秉笔,司礼监第三号人物,皇上和九千岁却派咱家来蓟门宣旨,对这件事的重视可见一斑。你快说吧,你还有什么要求?只要皇上和九千岁能办到的,就尽全力给你送来。”
  “什么都不要了,所有东西都准备得十分充足了。”张大少爷摇头,想了想又说道:“对了,有两件事倒是想请皇上和九千岁恩准。第一,请皇上下旨,暂时关闭张家口和古北口的边市!让鞑靼骑兵来得更快些,更多一些!第二,请皇上恩赐我一把尚方宝剑,允许我处置我军俘获的鞑靼各部台吉,生杀予夺,由我代天做主!”
  注:公元一六二八年,喀喇沁部封建主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纠集内喀尔喀等部,联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也称赵城)消灭了林丹汗四万多人马。这便是著名的朵颜反击战。由此可见,喀喇沁部落兵力还是非常雄厚,再加上科尔沁草原的军队,十二万鞑靼进犯蓟门毫不夸张。
第一百八十三章
滦河因谁而红?
  正如张大少爷所说,就算没有张大少爷抓捕鞑靼练兵这件事,科尔沁的鞑靼军队也不会放弃攻打蓟门长城的打算,原因也很简单——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就藏身在科尔沁鞑靼军中!这倒不是说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不惜一切代价,执意要将张大少爷杀之而后快,而是因为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都非常清楚张大少爷的厉害,也知道张大少爷擅长隐忍,喜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更知道张大少爷这一年窝在蓟门一动不动,不是学乌龟不出头,而是在憋着什么缺德主意,酝酿着惊天动地的一击!如果不尽快把张大少爷的恶毒计划扼杀在萌芽中,后果将要如何,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已经不敢去想象了。
  当然了,战争并非儿戏,大军一动就金山粮海,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能够纠集起十几万大军来蓟门找张大少爷麻烦,原因还是多方面的:第一,靠着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的鼎力支持。科尔沁奥巴一年多来用尽各种手段,在蒙古草原上鲸吞蚕食了不少弱小部落,实力已经大涨,再加上奥巴和张大少爷的仇怨也不小——儿子被杀,女儿被抢,所以皇太极主奴才能说动奥巴出面组织鞑靼联军攻打蓟门,同时打算借机收编其他中小鞑靼部落,进一步扩大势力!
  除了科尔沁奥巴这个原因外,第二个原因就是张大少爷确实把蓟门以北的鞑靼部落欺负得太惨了,肆无忌惮的抓捕鞑靼骑兵供屠奴军练兵不说,还搞什么粮盐准贸条,只有亲大明的蒙古商人才能在张大少爷直接控制的边市上贩卖粮食、盐巴和布匹等关外紧缺物资,断了咯喇泌鞑靼部落的一条财路,另外又扶持阿拉善额部落抢占了部分靠近长城的蒙古草原,一再蹬鼻子上脸的欺负咯喇泌鞑靼部落,现在科尔沁奥巴出面组织联军收拾张大少爷,恨张大少爷恨得蛋疼的咯喇泌鞑靼部落自然热情拥护。
  第三个原因是灾荒问题,在影响全球的小冰河期面前,长城以南的大明北方诸省尚且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更何况位置更北、气候本来就寒冷的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粮价飞涨,米麦数两纹银一斗还常常有价无市,饥民遍地,家家户户室如悬罄,无隔夜之粮,又不象历史上那样有一位大方的辽东督师卖给他们粮食帮助他们度过饥荒,顺便让他们有粮倒卖给建奴赚取高额利润,关外鞑靼部落几乎已经是山穷水尽——而现在关内各地农田刚刚收割。粮仓小有存储,又有那个鞑靼部落不想打进关抢钱抢粮的主意?还有第四个原因则是皇太极主奴主动争取的,在他们巧妙挑唆离间下,以前就和林丹有仇的车臣汗硕垒出兵克鲁伦河,和科尔沁鞑靼的死敌林丹汗打得死去活来,替科尔沁牵制住了林丹,替鞑靼联军解决了后顾之忧。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和各种有利条件结合在一起,南征蓟门的鞑靼联军也终于成型,吹响了向蓟门进攻的号角!
  公元一六二七年,大明天启七年六月二十八日,由四十三个部落组成的十二万鞑靼大军会师于咯喇泌草原可苛河套,连营三十余里,公推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为盟主,歃血为誓,誓师伐明!与此同时,奥巴派去辽东与建奴联系的信使也传来好消息,重病缠身的建奴酋长努儿哈赤与摄政大贝勒代善同意了奥巴的联盟请求,决定出兵四万攻打锦州,牵制明军兵力,使明军首尾不能相顾,另派代善第三子萨哈磷率骑兵两千至咯喇泌助战。不日将随后赶来,与鞑靼联军合力攻打蓟门,找张大少爷报仇!
  “乌拉——!”奥巴将消息当众宣布后,四十三个部落组成的鞑靼联军欢声如雷,震天而起,都道这次联军伐盟,必然旗开得胜。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也是喜上眉梢,他们隐身藏于科尔沁草原的消息,其实上次岳托率军深入蒙古草原时,就已经传到了努儿哈赤耳朵里,而现在努儿哈赤不仅没有逼着科尔沁交人,还一口答应出兵策应,这证明努儿哈赤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冤枉皇太极和范文程主奴,此次伐明若是得手,皇太极重返辽东之期,必然也将指日可待!
  “主子,蒙古联军南下攻打蓟门的消息,如果传到了张好古小蛮子的耳朵里,你认为他会怎么反应?”范文程满脸得意的向皇太极问道。皇太极笑笑,答道:“猜不出来,但胆战心惊是肯定的,现在蛮子朝廷被辽东和陕西两个战场弄得焦头烂额,主力军队都被牵制在这两个战场上,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根本没办法给张好古小蛮子提供增援,张好古小蛮子这次想不哭也难了。”
  “活该!”范文程冷笑一声,从袖子抽出一把四寸多长的柳叶钢刀。狞笑着说道:“等抓到张好古小蛮子,把他凌迟活剐的时候,请主子务必让奴才动手,亲自操刀活剐这个小蛮子——奴才把刀都准备好了!”
  “那是当然,我不但要给你争取机会,我也要剐上他几百刀!”皇太极狞笑答应,又收起严肃表情,沉声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轻敌,我军兵力虽众,但人员复杂,战力不一,彼此间不乏有心怀叵测之辈,张好古小蛮子又狡诈无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又被他的离间反间诡计得逞,导致前功尽弃!”
  “有道理,那个小蛮子如果自称狡诈奸毒天下第二,就没有人敢自称第一!”想起张大少爷以前那些的阴谋诡计,饱受其害的范文程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张大少爷的阴谋诡计已经不叫花样百出了,简直就是千变万化,叫人防不胜防!又舔了舔快刀,范文程咬牙切齿的说道:“主子,奴才认为。这一次攻打蓟门,我们不能再用什么偷袭内应的手段,那些招数对好古小蛮子都不会起作用,应该正面强攻,以堂堂之阵,去破张好古小蛮子的无耻诡计!”
  “那是当然。”同样被张大少爷的诡计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皇太极当然不会去重蹈覆辙,狞笑着说道:“蓟门长城防线长达千里,关口多达十八座,张好古小蛮子手里的兵力才四万多点,在这么长的防线上顾此失彼,我们只要以正面强攻之法。不愁不能把张好古小蛮子的主力吸引到一处。届时,我们能正面攻破就正面攻破,如果不能,乘着张好古小蛮子的主力被我军主力牵制之时,再分出一两支偏师攻打其他兵力空虚的长城关口,攻破蓟门易如反掌!”
  “主子所言极是,此举正合大拙胜巧之理,这次蒙古联军南征,必然在主子的英明领导下马到成功,一举攻破蛮子京城,入主中原!”范文程毫不脸红的大拍马屁,也彻底暴露了自己最大的野心——让异族统治并荼毒中华民族。但夸归夸,范文程和皇太极心里都很明白,在狡诈奸毒的张大少爷面前,这一次南征,必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范文程和皇太极心里盘算的就是一个念头,“张好古小蛮子,这次又要玩什么诡计?”
  六月二十九,鞑靼联军以科尔沁部落台吉图昧率军两万为前锋,自可苛河套出发,沿可苛河及豹河及豹河南下蓟门,刀锋直指喜峰口,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亲率主力随后而行——走这条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水源充足,这对草原行军十分重要,同时喜峰口的地形也有利于大军展开,所以尽管上次在喜峰口吃了大亏,但奥巴和皇太极还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喜峰口为主战场。十二万鞑靼大军铺天盖地南下,连绵二十余里,沿途经过之处,草原为之变色,声势万分浩荡。
  七月初四,鞑靼联军抵达青城,渡可苛河继续南下,与此同时,土谢图伪汗奥巴前期派出的使者被明廷斩首的消息传来,同时传来的还有明廷关闭张家口和古北口边市的消息。不杀使者本来就是蒙古军队天条。倔强的大明朝廷杀使宣战不说,还关闭了蒙奸部落最后的粮食来源张家口边市,鞑靼联军无不勃然大怒,不约而同的加快行军脚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抵达豹河上游的富峪,距离喜峰口已经只有三百余里……
  ……
  十二万鞑靼联军向喜峰口进发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很快就传遍了蓟门长城以南,也迅速传入京城之中。最后一丝侥幸希望被彻底打破,无数的京城官员富户再不迟疑,争先恐后的将家人和财产转移往南方,并随之形成热潮,甚至还出现官员弃官南逃的极端情况,但是这些现象也表明——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明军能够守住蓟门防线。而明熹宗和魏忠贤嘴上叫得好听,说是君王死社稷,要与京城共存亡,内心里却同样惊恐万分,对能否守住蓟门防线同样持严重怀疑态度。
  忐忑之下,明熹宗和魏忠贤甚至还破例听从了侯徇等东林党官员建议,派锦衣卫监视张大少爷在文丞相胡同的宅院,随时准备拿张大少爷全家的脑袋安抚京城百姓军民。这下子张老财一家可算是傻眼了,本来就无比担心十代单传独生子的安危,现在朝廷还把自己全家监视软禁,连第十一代独苗也被当着了人质,稍有不慎就是家破人亡的局面,吓得张大少爷的十一位老娘个个嚎啕大哭,天天以泪洗面,张老财自己也是天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最后气病在床,张大少爷的老娘也病倒了好几人。
  还好,锦衣卫老大田尔耕的小舅子肖传和张大少爷是拜把子兄弟,有肖传和宋金等人在背后帮忙,锦衣卫虽然监视张府,却不敢对张大少爷家人有半点怠慢刁难。张大少爷的一妻一妾也都不是普通角色,在如此危急不明的情况下,熊瑚毅然站出来挑起全家重担,一边与监视自家的锦衣卫交涉,请魏忠贤派太医给张大少爷父母治疗并获得魏忠贤同意,一边写信向父亲求援,恳求父亲派出援军,到喜峰口帮上张大少爷一把。大玉儿则衣不解带的服侍在公公婆婆病榻旁边,再三安慰公婆,“公公,婆婆,你们还不了解你们那位儿子?他是属猫的,有九条命,还长着比狐狸更狡猾的脑袋,比豺狼虎豹更锋利的双爪——鞑靼联军和我那个前夫皇太极想要他的命,等下辈子!媳妇敢给你们保证,鞑靼联军这次来蓟门,只会高高兴兴来,哭哭啼啼去!”
  先不说张老财全家在京城里担心受怕,单说熊瑚的书信设法交给肖传后,肖传很快就派出快马将书信送到了山海关,交到辽东督师熊廷弼手里。熊廷弼览信大怒,骂道:“兔崽子,叫你不要抓鞑靼练兵你不听,叫你不要兄弟激怒鞑靼,你也不听!现在好了,老子的女儿外孙都被你连累了!以前叫你送老子几百支新式火枪,你舍不得,老子给你派练兵官,你也不要,现在惹出了事,又厚着脸皮找瑚儿向老子求援了?想要老子给你派援军,做梦!建奴又往锦州来了,老子那来的援军给你?”
  骂归骂,但不管怎么说,熊廷弼也不忍心看到唯一的女儿年纪轻轻就守寡,再加上山海关监军纪用也在旁边劝说求情,在建奴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熊廷弼还是派出了马世龙率领精骑五千,赶赴喜峰口增援女婿,同时传令永平巡抚阎鸣泰,让阎鸣泰在张大少爷危急的时候,尽量出动军队帮张大少爷一下子。——至于援军赶得及赶不及,张大少爷能不能坚持到援军抵达喜峰口,熊廷弼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马世龙的援军从山海关出发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天启七年的七月初十,一路紧赶慢赶,待赶到永平府境内滦河河畔的迁安城时,时间已经是七月十四下午。也是直到此刻,马世龙与驻扎在此的明军参将胡茂才会合后,这才从胡茂才口中得知——鞑靼联军已经于昨日正午全面抵达了喜峰口,与张大少爷的军队展开交战!至于胜负如何,目前还不知晓,但张大少爷并没有向永平军队请求援军!
  “已经打上了?来晚了点,希望张兄弟能支持得住!”曾经与张大少爷并肩杀敌并结下深厚友谊的马世龙恨恨说了一句。正要下令骑兵继续向喜峰口进发时,一个迁安当地的明军士兵忽然跌跌撞撞的冲了过来,远远就大叫道:“胡将军,快到河边去,滦河……滦河,滦河变红了!还有好浓的血腥味道!”
  “滦河被血染红了?!”在场的明军诸将无不脸上变色——是人都知道,滦河是从喜峰口关下流过,再流入永平境内,既然连滦河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那么喜峰口究竟发生了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大战?可想而知!但问题是,这滦河之中流淌的鲜血,是谁的血染红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
屠奴第一战
  公元一六二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大明天启七年农历七月十三,节气处暑,这是一个永远被铭记在大明史册上的日子!
  当日的天空是晴天多云,气温适中,上午辰时正,鞑靼联军前锋图昧两万军队首先抵达喜峰口以北的二十里处(今潘家口水库新甸子村附近),靠滦河扎营休整,另派斥候严密监视喜峰口关城动静。只见喜峰口关墙上旗帜密布,明军士兵肃然林立,守城武器排列有序,两旁烽火台浓烟滚滚,关墙内炊烟袅袅,很明显,明军已经做好了守城准备。轻骑开路的图昧军缺乏攻城武器,不敢随意进攻,也是迅速的埋锅造饭,饲马喂料,养足体力等待主力会师。同时抽调军队列阵营前,以防明军忽然出关突袭——没办法,张大少爷的不搞阴谋诡计不舒服斯基大名也已经响彻蒙古。但是让图昧军队摸不着头脑的是,喜峰口明军不仅没有乘机出击,反而从关墙中飘荡出阵阵军歌之声,似乎明军守军上下都很放松一般。
  出于对张大少爷花样百出诡计的畏惧,为了避免被各个击破的厄运,鞑靼联军的主力与前锋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得并不远,仅到了巳时三刻,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亲自率领的鞑靼联军主力便已抵达新甸子,与图昧军队会师一处。会师后,鞑靼大军沿河扎营,连绵近二十里,滦河河畔人头似蚁,旗帜如林,人叫马嘶之声,声传十里,声势无比浩大。至此,参战双方军队都已到齐,鞑靼联军兵力,十二万,其中骑兵十万以上!而喜峰口明军这边,张大少爷的屠奴军四千一百,战马充足,可步战,亦可马战,另有满桂骑兵四千。喜峰口守将周镇骑步兵两千,遵化总兵鱼炔心马步兵两千两百,还有阿拉善额蒙古骑兵五百,共计兵力一万二千八百人!
  军队刚刚安顿下来,奥巴便急不可耐的召集鞑靼诸台吉,商议攻城之策。会议上,皇太极拿出范家商号精心绘制的喜峰口地形图,慷慨激昂的说道:“土谢图汗,诸位台吉,此图乃是我军细作历时半年,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费尽心血所绘制,蛮子守军的兵力布置、以及各段关墙的互相配合策应,一应再全!有此图在手,以我军兵力,只要我军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攻下喜峰口,易如反掌!”
  “四贝勒,都知道你足智多谋,不用解释地图的来源了,快说这一仗我们怎么打吧。”科尔沁台吉洪果尔急不可耐的催促道。皇太极一笑。答道:“那好,我说了,土谢图汗与诸位台吉请看,这喜峰口的地形险要,关前道路狭窄,关高墙厚,易守难攻,倘若我军正面强攻,虽然也能正面攻下,恐怕也会伤亡惨重。但土谢图汗与诸位台吉不必担心的是,这喜峰口关城地势虽然险要,但它有一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喜峰口关墙东北处的至高点,我军只需占据此处要害,弓箭弩箭都可以轻松覆盖喜峰口关墙东段,有利于我军从此处突破(抗日战争喜峰口战役小鬼子战术)。”
  “你的意思是,我军要先抢占此处要害?”奥巴沉吟问道。皇太极大力点头,答道:“对,我的建议就是,先派三千弓箭手登上此山,大军正面强攻喜峰口关墙,牵制蛮子守军主力,另派一军攻打喜峰口关墙东段,借着弓手掩护,攻上关墙非常容易!只要我军在长城关墙之上站稳脚步,再内外夹击攻打喜峰口关墙,必然马到成功!”
  “行,就这么办吧。”奥巴点头同意皇太极的攻城计划,再问其他鞑靼台吉意见时,其他鞑靼台吉也都点头同意——没办法。蒙古军队蜕化得太严重了,很多鞑靼部落已经连攻城战怎么打都忘了。这时候,洪果尔忽然又笑着向喀喇泌草原的台吉达来问道:“达来台吉,我们这次可是来帮你们咯喇泌草原找张好古小蛮子报仇,这正面强攻喜峰口关城的光荣使命,交给你如何?当然了,我也会带着弓箭手去抢占东北高地,掩护东段军队攻城的。”
  “操你娘,你当老子傻?张好古小蛮子擅长守城的名声,难道老子没有听过?”达来心中暗骂,脸上却笑道:“洪果尔台吉谦虚了,谁不知道你的部落骑兵天下无敌,下马近战也是以一当十,正面攻打喜峰口最为合适。我的喀喇泌骑兵只擅长骑射弓箭,不擅长步战,还是让我去弓箭掩护东段军队吧。”
  是人都知道正面强攻伤亡最大,达来这么一说,洪果尔自然是怒容满面,眼看就要和达来翻脸。还好,皇太极抢着说道:“两位台吉,你们不必争去正面强攻喜峰口了,我在科尔沁草原这一年多来,招揽了一支七八千名由汉蛮子、朝鲜人和鄂伦春人组成的步兵军队。最为擅长攻坚,正面强攻喜峰口的任务,二位台吉让给我如何。”
  “好,那就辛苦四贝勒了。”有人自愿站出来当替死鬼,洪果尔和达来自然是求之不得,一口答应。那边皇太极和奥巴交换一个眼色后,奥巴又笑道:“那么达来台吉,你的军队去攻打喜峰口东段关墙如何?洪果尔台吉,你的军队做为东段替补,如果达来台吉久攻不小,再换你上。至于掩护你们的弓箭手。由我的军队出,怎么样?”
  “这……”洪果尔和达来一起犹豫,心说奥巴你小子够狠,四十三个部落组成的联军,怎么偏偏就挑我们去强攻?奥巴看出二人的心事,又笑着说道:“二位台吉,还有其他的台吉,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订下一个约定如何?如果那个部落的军队抢先攻破喜峰口,作为奖励,那个部落的军队就独占遵化城的蛮子女人钱粮,你们觉得怎么样?”
  “对,我赞成,打仗就得死人,没有好处谁肯卖命?”图昧第一个赞同,其他的鞑靼台吉也纷纷拥护这个决定。那边洪果尔和达来对视一眼,也点头说道:“好吧,我们听土谢图汗的安排。”
  “很好,那我们吃完午饭就动……”奥巴的话还没说完。临时搭建的金帐外忽然冲进来一个鞑靼斥候,在奥巴面前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土谢图汗,喜峰口蛮子打开关门,张好古亲自率军出关迎战来了!”
  “什么?!”包括张大少爷的老朋友皇太极和范文程在内,此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乎所有的鞑靼台吉都异口同声的惊叫道:“出关迎战?张好古小蛮子放弃天险,主动出关迎战?他疯了,不知道我们有十二万大军吗?”皇太极又惊叫追问一句,“张好古蛮子有多少军队出关?多少骑兵?多少步兵?”
  “八千五百人左右,其中有步兵四千余人!”鞑靼斥候斩钉截铁的答道。奥巴和鞑靼诸台吉先是面面相窥,然后一起疯狂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八千多人敢向我们十二万大军主动进攻?张好古小蛮子是昨天晚上做梦没睡醒吧?”
  “不对,肯定有诡计!”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范文程大吼起来,“张好古小蛮子比狐狸更狡猾,比豺狼更狠毒,主动放弃天险保护向我军进攻,肯定有诡计!土谢图汗。诸位台吉,你们应该往我军的前后左右多撒斥候,侦察有无蛮子伏兵!”
  “有道理,是应该多派些斥候出去侦察蛮子伏兵。”同样吃过张大少爷大亏的奥巴点头,也觉得这事情太过奇怪——八千军队,竟然敢向十二万大军发动进攻,这话说出去谁信?这时候,那斥候又小心翼翼的说了一句,“土谢图汗,张好古小蛮子这次可能真的是想和我们决战,因为他的军队太怪了。”
  “军队太怪?奇怪在那里?”被张大少爷诡计坑得家破人亡的皇太极紧张问道。那斥候胆怯的说道:“回四贝勒,张好古蛮子的四千步兵太怪,他们身上没有刀剑,也没有弓箭,每个人都是披着一件白色披风,每个人手里都只有一把火枪!这还不算什么,更奇怪的是,那四千步兵行军的时候——脚步都一模一样,一个人踏出一步,其他四千人也跟着同时踏出一步,时间和距离分毫无差,整齐无比,四千人同时踏步前进,连左右腿都不会错!”
  “有这事?”皇太极和范文程一起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张好古小蛮子在蓟门雌伏一年,也许就是为了打造这一支军队!那边奥巴等鞑靼台吉也大为惊奇,稍作思索后,奥巴笑道:“管他张好古蛮子的军队怪不怪,能不能打仗,要打了才知道!各位台吉,都别楞着了,张好古蛮子都打上门来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军队集结起来去迎接迎接他?在关外歼灭他的主力,我们再打喜峰口,还不容易百倍?”
  “好主意!”四十三个鞑靼台吉轰然叫好,赶紧下去组织军队,准备与展开明军的决战。那边范文程则悄悄的向皇太极说道:“主子,这事情不对啊,张好古小蛮子何等狡诈?既然他敢出关决战,证明他就有他的把握,今天这场仗,恐怕有得打了。”
  “别着急,先看看再说。”皇太极脸色阴沉,哼道:“我就不信了,张好古用一年时间打造的四千新军,就能正面打败蒙古的十二万大军?现在的蒙古军队虽然只能二流中等的军队,可张好古的新军从来没上过战场,到了战场上,只怕看着血就得尿裤子!”
  ……
  小半个时辰后,鞑靼联军集结完毕,由奥巴亲自率领着小跑向南进发,行军不到十里,南面喜峰口的方向就传来了一阵古怪的沉闷声音,“轰!轰!轰!轰!”象闷雷,象炮声,又象重物击地声,沉闷而又清晰,竟然将鞑靼十二万大军的嘈杂声都压下去不少,饶是皇太极和奥巴等人久经沙场,也是从未听过如此古怪的声音。倒是范文程首先醒悟过来,惊叫道:“脚步声!这是几千人同时踏步的整齐脚步声!”
  “脚步声?!”奥巴和鞑靼诸台吉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恐慌,听声音辨远近算距离,明军至少已经出关七八里路,七八里路下来,这支军队的步伐竟然还这么整齐无比!由此可见,这是一只纪律何等严格的军队?而沉闷的脚步声也带给了普通鞑靼士兵巨大的压力,无数的鞑靼士兵交头接耳,“这是什么声音?好恐怖,我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整齐的脚步声!”惊恐之下,鞑靼联军高昂的士气不由为之一泄。
  “轰!轰!轰!轰——!”恐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终于,红底白字的屠奴军大旗首先出现在鞑靼联军视野中,紧接着,一支端着火枪的明军步兵队伍也跃然入目——这也绝对是皇太极和奥巴以及所有鞑靼军队从未见过的军队!四千余名身披白色披风的明军士兵平端着火枪,排着成条成线的整齐队伍,踏着整齐的正步缓缓逼近,抬腿迈步间分毫无差,四千人仿佛一个整体,就象一道铜墙铁壁一般,伴随着沉闷的脚步声缓缓推进!而在这支步兵之后,是二十辆一人多高的木车,车上有斗,斗中有人,每车超载两人,其中一人手里还拿有一支枪管长得离谱的古怪火枪,另有一人手拿一个竹筒,凑在眼睛上四处张望。在车队之后,则是满桂的四千骑兵,队列虽不如步兵整齐,但也是有条有序,慢步跟在步兵之后,不慌而又不忙。
  “屠奴?!”皇太极瞟见张大少爷位于正中的帅旗与屠奴军军旗,也看到了屠奴军军旗上的四尺大字,皇太极不由冷哼,“想杀光我们大金将士的意思?就凭你们这几千人?”话虽如此,但皇太极心里还是有一种莫名胆寒,隐隐生出一种预感——这场仗,只怕危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