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9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9/999

  华夏的百姓,从来都是世间最好的百姓。
  但对于华夏的官员而言,尤其是最上层的官员,千百年来,即使以最谨慎的心态去提防,都不为过。
  祸国者,从来都不是民,而是官。
  这几乎成了一个轮回,庞大而贪婪的官僚集团,将国家祸害到山河破碎的地步,再高喊一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召集忠义之民重塑河山,鼎定天下,然后形成另一个庞大而贪婪的官僚集团,继续周而复始的祸祸。
  从始至终,都是华夏之民在任劳任怨的劳作供养着官老爷们。
  等战争时,再出血出力为官老爷的利益去战斗牺牲。
  所以,贾琮绝不会去尽信官员的节操。
  “太傅,这天下只有一个赵青山呐。”
  “殿下!!”
  一瞬间,赵青山热泪盈眶,跪下行大拜之礼。
  而林清河、吴琦川等人,则似有所悟的看了眼柴梁。
  太子,这是在提防哪一个……
  贾琮让王春扶起赵青山后,面露微笑道:“太傅之心,孤十分明白。但元辅相国,礼绝百僚,担负国政乃至社稷之重,不能这样简单定夺。孤已经有了些想法,只是目前还不完善。这大概需要二十年或者更久,一步一步试行。从来没有万世不易之法,只能不断的去完善。这应该也是新党的核心原则!不过太傅想再过三年就致仕,倒是可以……这二年来,太傅一天休息不满三个时辰,这般劳累程度,只一年功夫不到,太傅须发皆白,太傅这是以性命心血在操持国事,孤实不心忍。如今国事渐稳,太傅不可再如此操劳。孤非阿斗,怎好让太傅步诸葛孔明之后尘?”
  赵青山好一阵感激涕零后,于养心殿内气氛微妙间,贾琮又对柴梁道:“柴少傅之才,孤深知之。早于宁则臣为内阁元辅时,就曾于先帝据理力争过,言少傅有定国安邦之才。少傅先治河道之患,又平息齐鲁之乱,有大功于社稷。孤知道,这份折子初衷必出于少傅之手,少傅目光之长远,也为孤所钦佩。少傅还甘愿远赴安南,为国定边,孤心甚慰。只是少傅,路总要一步一步走。这条道路,过去几千年也没人这般走过,谁都不知道前路会如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孤自然也明白少傅心意,许是担心孤有个闪失,亦或是,担心孤志得意满后,变的昏聩糊涂起来,譬如李隆基?前者嘛,孤会提前拟好遗旨,就放在含元殿孤所书的正大光明匾后。若果真天意不测,后事即可按遗旨行事……”
  赵青山等人闻言,脸都青了。
  若让外人知道他们逼得贾琮议论身后事,别说旁人,太后就能活活扒下他们的好皮!
  柴梁也跪地叩首道:“臣,得遇明君如殿下,乃天赐十世之福也。焉敢妄念君父之吉凶,唯一所恐惧不能眠者,唯天妒英才四字……”
  “天妒英才……”
  贾琮呵呵一笑,叫起后没有多言此事,又道:“至于志得意满后,变的昏聩糊涂……孤以为,至少二十年内,还不至于到这一步。而在这二十年间,国朝政务,多交由内阁处置。孤唯一所需要操心的,便是不断的来修整完善国朝立国之制度。这方面,孤也需要太傅、少傅还有诸位内阁大臣的帮助。不过这些事,要等太傅、少傅还有诸臣致仕后,再细细讨论。官员致仕后,虽不得再干预朝政,但帮孤想想法子,出谋划策,还是应允的。而实际上,这个制度的完善,如何保证君权、相权的平衡,如何保证权力不失衡,至关重要!太傅,致仕之后,仍有千钧重担要挑。所以,太傅还是要保养好身子骨呢。”
  赵青山等都没想到,贾琮会将事情看的这般通透,也早都做好了打算,皆敬服不已。
  他们自然不知道,贾琮真正的打算,是在这二十年内,大肆繁衍血脉。
  不止天家血脉,还有民间人口。
  外面的世界太庞大,如今大乾虽丁口过亿,为当世第一人口大国,但仍旧远远不足。
  随着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北方的大力推广,以及安南、暹罗等一年三熟的产粮大省的归复,几千年来制约百姓繁衍的粮食问题,将会被彻底解决。
  最多二十年,大乾以亿为基数的人口,将会发生爆发式的增长。
  而到那时,他儿子的数量,多半也会远超现在。
  贾琮自信,在他有生之年,会建立起一个强大不灭的大中华联邦。
  只是这等话,却不必告诉赵青山、柴梁等人。
  纵然柴梁之才可定国安邦,但他的目光,也看不透历史的长河,也不可能从华夏几千年来周而复始的循环桎梏中跳出来。
  所以,他们只需要当好一个执行者。
  而不该以他们的历史目光,去挑衅他的战略布局。
  太有才干的人,总是不安分……
  ……
  自养心殿出来后,内阁诸臣回到了养心殿。
  气氛,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
  林清河叹道:“殿下之志,犹如九天皓月,又如煌煌大日,实非吾等所能及也。”
  柴梁看他一眼后,同赵青山道:“元辅,务必保重身体!务必保重身体!遇事能规劝殿下者,唯元辅也。仆今日便要去坐镇安南、暹罗。以三年时间,安定二省。唯一所虑者,便是太傅的身子骨……”
  以赵青山如今不衰的圣眷,总还能对贾琮有一定的影响。
  若他有个闪失,内阁与天家,便只有君臣之义了……
  而既然先前在御前开了口,赵青山三年致仕,柴梁去安南坐镇,那君前无戏言,他们说到就要做到。
  这便是气氛不大好的缘故……
  很显然,这就是太子对内阁想要扩大权力诉求的凌厉反击。
  这一巴掌下来,内阁想要的一根毛也没落实,倒是一下将他们的政治生命砍掉了大半。
  痛入骨髓。
  好在,贾琮总还念旧,也或许是不欲在此时再掀起朝堂波澜,才没将他们一下打落尘埃。
  以相权触碰君权,着实为大忌啊……
  贾琮愿意自缚君权,那是他足够贤明。
  但不代表他愿意被相权逼着去退步。
  这是两回事……
  或许在臣子之位来看,圣贤到贾琮这一步,当理解他们的初衷。
  然而他们却忘了,君王,到底是君王。
  伴君如伴虎。
  赵青山看着柴梁,一字一句叮嘱道:“文孝,去安南后,一定要好生做事,才好早日回京。”
  柴梁苦笑一声,再不多言,与赵青山并林清河等人躬身一揖后,大步出外。
  ……
  “主子爷,柴少傅出京了。”
  咸安宫中,贾琮正在探视完武王,得到东宫总管太监王春的回报。
  他顿了下,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柴梁和赵青山不同,此人心性隐忍坚韧,颇有大志。
  且手段高明之极。
  此人可以大用,但又不能同赵青山一般,能够完全信任。
  多磨砺一番,对朝廷,对柴梁,都有好处。
  贾琮为武王掩了掩锦被,看着他平静的面容,轻声道:“父皇,内阁之事平静了。往后,他们会安分些……刘耀伦也即将归来,他将成为执掌大乾百万大军宪卫的大将军。九边南下时掉队落伍的乱兵,已被刘耀伦派出的兵马全部镇压。皇家军事学院就要开课了,父皇会为第一任山长,儿臣为第二任。等到明年大朝时,远征安南的大将们归来,儿臣会大规模的封爵。但在安南的兵权,会被从皇家军事学院结业的优秀军官所取代。三年之后,大乾也将正式进行对外扩张战争。父皇,儿臣很聪明的,不用您担心,儿臣能做好的。父皇,您送一座江山给儿臣,儿臣无以为报,只能请您再坚持几年,儿臣要让您的武德之名,远迈秦皇汉武,成为真正千古第一帝王!儿臣,一定能做到!”
  侍立在龙榻边的古锋,连当年承受断臂之痛时都未曾红过眼,此刻却觉得眼睛发酸。
  他转过头去,看着玻璃宫窗外不知几时又飘起了雪花。
  心中喃喃道:
  王爷,您真的后继有人了……
  ……
  “主子爷,时候不早了,主子爷和太子妃娘娘约好了戌时二刻去储秀宫观秀女,慈宁宫太后娘娘已经打发人来催几遭了……”
  出了咸安宫后,东宫总管太监王春小声道。
  贾琮轻轻呼出了口气,看了看天上纷纷而落的雪花,问道:“现在几时了?”
  王春忙道:“已经酉时三刻了!”
  贾琮想了想,道:“还早,先去玄真观坐坐,孤忽然想听妙玉诵经了。派人去接太子妃一道过来……”
  王春闻言一怔,不过随即回过神来,忙安排宫人准备御辇去东宫接太子妃。
  他则护送着贾琮,先一步前往玄真观,妙玉真人处……
  ……
  (全书完)
---------------------------------------------------------------------------------------------------------
☆本文由看帮网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用于商业行为!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精品电子书☆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9/999   <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