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999

  只是赵青山自忖,就算他悟透了这个道理,可依旧做不到。
  因为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广的胸怀和极大的魄力,更需要大智慧。
  而他,显然没那么高的境界……
  想起宁则臣,赵青山忽又想起宁家那位小姐来。
  前几日就送进宫了,如今在东宫做女史。
  由于出身不同,并未同其他外省送入宫里的秀女一同入住储秀宫,学宫中规矩。
  宫廷选秀,并非只看颜色,颜色好就能入选。
  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考察、检验和学习。
  要看年岁是否合规,身体是否有恙,有无过往病史,有无口气、体味等等。
  进宫之后,还要先随着教养嬷嬷学宫中规矩和礼仪,要学如何侍奉人,学女红和熟背《女诫》等。
  经过许多考试后,优异者才能脱颖而出。
  而平庸者,则会成为普通宫人,甚至会被退回。
  在这个女子名节高于一切的世道里,被男方退回,即使此男方为天家,依旧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
  各族名宦之女,哪个不是心高气傲,谁又愿意居于人下,谁又愿意灰溜溜的被退回?
  因此,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残酷。
  元辅爱女能够跳过这一关,直接成为东宫女史,大概是近些日子来,赵青山知道的最高兴的事了。
  念及此,他铁青的脸色,愈发和缓下来。
  龙椅上贾琮看到这一幕,心也渐渐安了下来。
  如今国事日益繁重,要是他这位肱骨扛鼎大臣生生被累倒气死,那他才要哭晕过去。
  现在他着实没有人来顶替这位威望手段都能统领全局的内阁元辅。
  正当贾琮要再对赵青山说些宽慰的话时,忽然面色一变,听到殿外遥遥传来一阵阵呐喊声。
  这里可是九重深宫哪,相隔宫外颇远。
  可这种遥遥传来的声音,分明是从宫外传来。
  未及含元殿内君臣反应,呼喊声便迅速由远及近,由嘈杂变成整齐划一:
  “大胜!大胜!”
  “北疆大胜!!”
  “北疆大胜!!”
  贾琮及百官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贾琮霍然起身,急步前行了数步。
  自上一封北疆传回的战报,不过八日。
  八天前,大战还未爆发哪。
  随着整个皇城都开始沸腾,赵青山一张老脸都颤了起来,哆嗦着嘴道:“殿下,殿下……老臣年岁大了,耳聋眼花,外面,外面在喊什么?”
  不用贾琮回答,他身旁的林清河就大声道:“元辅,大胜,大胜,北疆大胜哪!!”
  刚说罢,就见一持御赐金牌的红翎信使被御林军带进含元殿内。
  八百里加急的红翎信使,无需通秉可直接入宫觐见。
  只见一年岁不大的年轻兵卒,满面风尘仆仆进来,看到丹陛之上身着明黄龙袍的贾琮后,立刻行军礼跪下,大声道:“启禀太子殿下,北疆都护府镇军大将军呈上:大乾崇康十四年十月初一,榆林军镇于喀尔喀蒙古三部决战于五十里外望月坡,鏖战一日夜,终击溃来敌,斩首十万,俘获无算,牛羊物资以百万计!大将军南拜叩首,命末将奏明天子、殿下:刘耀伦,未辜负皇恩!愿吾皇万岁,殿下千岁!”
  王春压抑不住的喜色,将八百里加急信筒取来,交给了贾琮。
  贾琮接过后,在百官注目中打开,快速看了遍后,俊朗清秀的面上,忽然绽放出极灿烂的笑容,抬头对强压激动屏住呼吸等待他的百官们朗声道:
  “诸卿,喀尔喀二十万南犯之敌,先折三万先锋,又遭阵斩十万,其余所部,也已被悉数击溃。更善者是,刘耀伦料敌于先,提前布下了后手,绕至敌军后背,俘获了所有敌军无数牛羊军资。草原上已经开始下雪啊,溃散之敌,是活不回去的!”
  “太傅,传召天下:从今日起,北疆草原,再不复中原之患!”
  “我大乾,国运永祚!!!”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第七百六十一章
安抚
  这场大胜,对朝廷百官,对神京皇城,对长安百万民众,乃至对整个天下,都带来了一场无比巨大的冲击!
  这二三年来,天下着实多事。
  甚至连天家,都险些沦落到血脉断绝无以为继的地步。
  不知多少人在暗中感叹,社稷到了末期,似乎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而贾琮归宗天家后,一系列的举措,更是让朝野人心不安。
  大力支持赵青山血洗整个官场,官心不稳。
  新法大力加深,士林之心涣散。
  废黜九边,以大拉练的方式收军权,削弱各大军头的实力,军心其实也不宁。
  再加上齐鲁大旱,河道发难,总起看来,似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莫说朝野上下,就连贾琮的铁杆死忠赵青山,心里未尝没有胆战心惊的危机感……
  无数人怀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思,或忧国忧民、或幸灾乐祸,等待着北疆这场绝大多数人不看好的战争的结果。
  等待着最坏的消息传来,然而等到的,竟是北疆大胜,刘耀伦以八万大军一举覆灭喀尔喀蒙古三部二十万控弦铁骑的惊世战果!!
  这一古今罕见的大胜,如飓风一般,将笼罩在整个神京城上空的阴霾和弥漫着的绝望气息,一瞬间吹散的玉宇澄清!
  所有的不安、不稳、不宁乃至一些包藏的祸心,在得闻这场大胜之后,悉数消散的无影无踪。
  而力主裁撤九边,辣手去腐肉的贾琮,配上那句铮铮之气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一下登上了神坛!
  之前所有的不好,所有的心狠手辣、刻薄寡恩,都成了大魄力、大气运的圣君。
  潜龙时的境遇,不再是造成心性刻薄寡恩的缘由,反而成了极重要的磨砺。
  同一时间,无数说书先生再度遍布各大茶楼酒肆,乃至出城前往乡土村舍间,诉说着太子的传奇人生……
  这一战,抵定了大乾风雨飘摇的国运!
  ……
  慈宁宫,寿萱殿。
  整个皇城,早已张灯结彩。
  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慈宁宫中,自然更是如此。
  平儿、宝钗等人,早就命宫人取来新式的玻璃宫灯悬于各处。
  弦月之下,殿宇重重,仿若天宫。
  然而,就在这盛况之下,寿萱殿内,太后和武王两位人间至尊,却在安抚着贾琮。
  世上岂有皆尽欢喜之事……
  今日含元殿内得大胜捷报后,君臣俱欢。
  然总有“忧国忧民”之臣,大喜之后,就要商议如何大赏三军时,先是隐隐怀疑战报的真伪,最好持重对待。
  又指责刘耀伦以一万军为饵,用兵不当,伤亡惨重,当以军功补过。
  这便是赤裸裸的文武之争,天性中要打压武将功勋。
  贾琮震怒之下,还未来得及训斥,那红翎小将就暴怒了。
  自揭身份,竟为刘耀伦次子幼孙刘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