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999

  这般大的动静,崇康帝不可能不知道。
  贾琮如实答道:“臣之前就在怀疑,刘涣闹出这般大的动静,必然少不了海量金银,义忠亲王府虽有王庄,可靠种地能攒几个钱?所以臣就特意派人去详查了王府长史处的账簿,还真有发现。陛下,这是摘抄出来往义忠亲王府输送过金银的名单。当然,这些人不会明着送,也不是送去王府。而是送到王庄上,再由王府王庄上的庄头,以年仪的名义送入王府。”
  崇康帝自戴权手中接过名单一看,眉头登时紧紧皱起,抬眼看向贾琮。
  贾琮苦着脸跪地请罪道:“臣……实在无颜。”
  崇康帝哼了声,道:“宁国府贾敬、贾珍父子勾结义忠亲王,你不知道?”
  贾琮抽了抽嘴角,道:“臣实在是……不知。”
  崇康帝看了他一眼,不知怎地,有些好笑,不过此时他也笑不出什么,索性不再多言。
  贾敬、贾珍和贾琮的关系如何,崇康帝了熟于心,自然知道此事和贾琮没什么相干。
  因此只吩咐了句:“赐死贾蓉,追夺贾演封赏。”
  上回宁国虽除爵,但供奉在贾家祠堂贾演灵位并未殃及,仍以宁国公之尊受着供奉。
  此后却是不行了,宁国府最后的一点痕迹,也被彻底抹去……
  好在,崇康帝这会儿早忘了宁国府的妇孺们,也或许给贾琮留些体面,没有提及。
  等他又看到忠顺亲王刘兹的名字时,崇康帝脸色又黑了黑。
  忠顺亲王已经位列宗室诸王之首,就算换个皇帝,他也不可能再进一步。
  况且他的名声早就在宗室里臭不可闻,就算想投过去,刘涣都未必要他。
  见崇康帝看来,贾琮并不心虚的解释道:“如果义忠王府没有故意坑人,那么忠顺王的确给义忠王府输送过三千两银子。”
  崇康帝哼了声,道:“传忠顺王。”
  戴权忙派人去传,没一会儿,在奉先殿值守的刘兹便气喘吁吁的跑来,他也是近花甲的人了。
  崇康帝目光森冷的看着他,问道:“你往刘涣那里送过三千两银子?”
  刘兹闻言大骇,正想矢口否认,忽地一顿,面色刷的一下惨白,“噗通”一下跪地,结巴道:“陛……陛下,臣……臣……”
  见他这般形容,崇康帝脸色已经黑了下来,厉声喝道:“说。”
  刘兹差点唬的魂飞魄散,立刻交代道:“臣原看中了一名唤琪官的戏子,不想竟是义忠王府的人,便送了三千两银子去,要……要了过来。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后来臣再无联系,再无联系……臣见他果真收了,有些恼,后来义忠王府还想联系来着,但臣不搭理他了……”
  许是见崇康帝不信,刘兹只能将当时的心理说了出来。
  崇康帝闻言,恨铁不成钢的怒视了一眼,训斥道:“身为诸王之首,行事如此不检,天家颜面都让你们丢尽了!”
  好一通骂后,刘兹头都快磕出血来了,才放他离去。
  等刘兹走后,崇康帝将那份名单看罢,却没再说什么,只道:“这次动静不要太大,也不要往下面牵连下去了。”
  这后面涉及不少江南大族,真要挖到底,又是好大一场腥风血雨。
  若崇康帝还年富力强,自然没说的,可现在……着实不是大动干戈的好时候。
  贾琮点点头,犹豫了下,又道:“陛下,有一事臣不知当不当讲。”
  崇康帝看起来已经很疲惫了,道:“说。”
  贾琮道:“如今外面人心不定,更有不少关于龙体安危的猜测。陛下,锦衣卫要不要压一压?”
  崇康帝闻言,面色一凝,眉头紧紧皱起。
  他自然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越压说明越心虚。
  但是若任由这等谣言盛行,会出大事的……
  可这会儿他实在心力不足,想不出解决之法,就摆手道:“你先下去吧,朕再想想。”
  “遵旨。”
第六百五十五章
恩准省亲
  接下来的一月功夫,大概是近二年来,神京城内最平静的一段时日。
  天子似乎沉浸在太上皇的驾崩之痛中,没有了以往的严厉和雷厉风行。
  朝堂上诸大臣们在接手元辅宁则臣薨逝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
  林清河、吴琦川、宋广先、娄成文四人,瓜分了内阁大权。
  虽仍以林、吴二人为重,但宋广先和娄成文二人,却不再像从前那样没有存在感。
  宁则臣死,赵青山贬,林、吴二人不能再将二人压的抬不起头,让二人渐渐大权在握。
  李道林、赵崇、王子腾三位军机,则各自收敛各自的地盘,舔舐着伤口。
  虽然看起来王子腾如今势力最为雄厚,京营节度使已经名副其实,十二团营大半在其麾下。
  但自家人明白自家事,莫说执掌奋武、果勇、敢勇三大营的武定侯吴诰、参宁侯宋杰和靖安候徐忠等贞元勋臣不怎么理会他,便是牛继宗、冯唐、史鼎、柳芳等开国功臣一脉,也都未曾真个将他敬为上官。
  反倒他有些像这些人推到明面上的一个利益代言人……
  相比之下,无论是李道林还是赵崇,若开了口,就是牛继宗等人等闲都不敢小觑……
  而宣国公赵崇和宋国公刘智上书,请调部分边军入京,充实京营的奏折,也被崇康帝批准。
  算是近来最石破天惊之事,这愈发加大了王子腾、牛继宗等人的压力。
  这一月来,他们拼命的努力吸收消化手中的实力,然后整军严训,不敢怠慢。
  开国功臣一脉坐了二十多年的冷板凳,尝够了被人小瞧冷落的滋味,再不想回到从前。
  而剩余的刘皇宗室们,则忽然多了许多孝心,没事就进宫,或陪皇太后说话,或去奉先殿列祖列宗灵位前,为天子祈福……
  崇康帝或许是为了给世人展现宗室亲亲相亲的美好画面,竟也未阻止。
  唯一不和谐的,怕就是民间几乎被宣到明面上,关于天子寿元不多的谣传。
  愈演愈烈。
  因为锦衣卫始终未得天子旨意,所以未敢禁绝民言。
  自那日在大明宫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锁拿了十数人,扫了一众军机宰辅的面后,这月余来,贾琮似在人前消失了般,等闲官员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就是军机诸大臣,也极少在白日看到他,纵是天子有宣,也多是在夜晚。
  好些人心中凛然忌惮,不知这对出了名的心性刻薄手段狠辣的君臣,又在谋划什么……
  其实他们倒是多心了,这一月来,贾琮除了偶尔入宫回事外,几乎鲜少出门。
  天子下定决心养好身子骨,又或者在和风细雨的布局,总之,整个四月份也不过召见了贾琮三四回,还都非大事。
  而只要不办大案要案,三品以下的官员,都不用贾琮亲自出面。
  实际上这月余来,朝廷里连个五品官都未黜免一位,所以他也就愈发清闲。
  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的清闲,杂事还是颇多……
  名为“晶莹雪”的雪纱洋糖在京中热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顺带着,贾家因战事损毁的堂宅修复完毕,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修建起了园子,大兴土木。
  虽在国丧,但这段时日都中各大府第都在修缮宅院,只要不饮酒作乐,婚娶嫁女,理论上便不算犯忌讳。
  当然,真要较真儿,其实也有些擦边。但到了贾琮这个地位,若天子果真想发作他,肯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些都由下面管事的人在处理,宋岩当初亲自为贾琮调理出的四个管家,薛故、杜江、曾七和陈九,身家清白,且连家眷在内都签下了死契,与主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放心的下。
  贾琮让他们同贾芸、林之孝一道,负责起园子的诸般事宜。
  借着锦衣卫指挥使的滔天权势,都中最有名最有实力的十来个大匠带着众多徒子徒孙们近两千人,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在贾家东西二府后面连夜施工,没人敢磨洋工。
  一个月来,园子的大体模样竟已成型。
  不过这月余来,贾琮的注意力并不在园子上,他甚至一次都未去过。
  诏狱内关押着的近十万谋逆案犯,每日吃喝拉撒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更不用提每日病死之数……
  事关性命,贾琮不敢耽搁,经过五六天几乎日夜不休的审问,行刑室内的铡刀都换了几回刀刃,斩杀了数百人后,其余的男犯,都在奏请之后,被发往黑辽之地,“劳动改造”。
  不过不是垦荒种粮,虽然黑辽的黑土地,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肥沃之极。
  但就当下的条件而言,在没有大机械辅助的条件下,想要开发黑辽的难度,实在太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