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999

  而是坐以待对手毙……
  这不止是宋岩等人丝毫不抗争的缘故,还是除了身在局中看不清的新党中人外,其他局外明眼人,都在做的事。
  哪怕是按照天道循环的定数来说,新党已达至盛,接下来,也该走下坡路了。
  最关键的是,随着对时局的了解渐深,贾琮对崇康帝变法的本心,产生了怀疑。
  这位至尊变法的本意,除却变法强国外,怕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心思。
  那就是清洗上一朝的政治势力,因为这些老臣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龙首原上那座孤零零的王府中人的烙印……
  而当将这些老臣清洗完后,势必就会以安抚为重,天子和首辅之间就会出现相左的意见。
  到那时,新党的浩浩大势,不止会戛然而止,甚至还会发生雪崩,乃至遭到清算……
  这是以正常的历史逻辑推理出的大局走向。
  但这种话又无人会说出口,哪怕是和宋岩之间,师徒二人都是只意会而不能言谈。
  但凡有一词半语传了出去,才是真正的灭门之祸。
  所以,贾琮更不能与贾政说。
  可是新党的气候,至少还有二三年甚至更久,中枢虽清洗了大半却还有地方,外省。
  尤其是九边九省重地,才是“重灾区”。
  这也是王子腾如今还在九省奉旨巡视的缘由。
  九省不清理完,新党就绝不会完。
  而这个时候,贾政若是满腹牢骚,说什么群贤尽去,不复众正盈朝,只会成为勋贵一脉中的出头鸟,招来雷霆打击。
  贾琮想了想,对贾政道:“老爷说的是,如今新党一手遮天,但凡有相左之人,必会给予雷霆一击。老爷,以您淡泊名利之心性,又如何能在这样的处境下为官?不若以大老爷、大太太病重,要回家侍奉老太太及兄嫂为由,暂且辞官,而后读书传家,教诲族中未成年之子弟。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再起复,也不迟!”
  贾政:“……”
第一百七十一章
恶言
  翌日清晨。
  许久没来墨竹院读书的宝玉,今日又出现了。
  显然昨夜贾政与他这孽子,来了次深入的交心……
  昨日在梦坡斋,贾政并未直接答应立刻辞官。
  一来贾政身上的官位,得自先荣国贾代善临终时保本上奏。
  轻易辞官于孝道有碍。
  二来,这个世道,做官终究是天下男人心中大势所向。
  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而且,就正统而言,贾家这样出身的男人,若不去做官,就和后世的浪荡子不肯工作一样,赋闲在家好比毕业待业,会让人说没个正经事做,没出息……
  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因为贾琮三言两语就下定决心。
  当然,贾琮也没指望他一席话就能哄的贾政丢掉官位,那太玄幻……
  但从贾政忽然对宝玉来了回再教育来看,昨日之言显然也不是全无用处。
  若能有个正当理由,不用每日去官衙点卯,做一些琐碎无趣的边角小事,贾政未尝不心动。
  “诶诶,再拉我手我举砖了啊!”
  宝玉今日一上门,就拉起贾琮的手往外走,贾琮心里实在膈应,挣脱后半顽笑半认真的警告道。
  后面贾环左顾右盼的模样,像是在寻找砖头……
  宝玉气笑道:“谁乐得拉你一般,只是我受了人的托付,请你出去见一见。怎地,你去见不去见?”
  说着,还虚张着手,好似贾琮不答应他又要去牵手一般。
  贾琮哭笑不得,举手投降道:“我怕你了,你快把手放下来,我去见就是。”
  宝玉没好气瞪了一眼后,两人出门。
  贾环和贾兰两个小尾巴远远跟上,贾兰本是不敢来,可被贾环以淫威逼迫,不得不跟上……
  众人刚出了门,就被眼前的场景给惊了下。
  只见一个四十来岁身着府上三等奴才衣裳的婆子,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厮跪在门前。
  见贾琮出来,那婆子立刻磕头不止道:“奴婢带着孽子给三爷请安,给三爷赔罪来了!”
  婆子身旁小厮也是苍白着一张小脸儿,跟着磕头。
  贾琮虽不认得那婆子,却认得她身旁这个少年。
  不是茗烟,又是哪个?
  贾琮没有与他们说话,而是对宝玉笑道:“你这是来将我的军?你的小厮,跟我磕头是想害我再被老太太拎去教训不成?”
  宝玉急的赌誓道:“再没有的事,我若有此心,必不得好……”
  “行了行了,你就使劲坑人吧。”
  贾琮没好气的打断宝玉的赌咒,他不在意,可传到贾母、王夫人耳中,却又是麻烦。
  贾琮对他道:“这好端端的,跑这来闹什么?你还跟着一起闹。你该不会以为你奶嬷嬷是我整治的吧?”
  宝玉心里其实也摸不准,总觉得蹊跷,不过他素来不喜欢想这些,因此笑嘻嘻道:“哪能?不过茗烟想着,凡是得罪了你的,事后必然遭瘟,他前儿告完状就后悔了,这两日都没敢合眼,不信你瞧他眼睛……”
  “他为什么不敢合眼?”
  贾琮奇道。
  宝玉哈哈笑道:“他说他一合眼,就看到你让锦衣亲军去他家抄家拿人,抓进诏狱里严刑拷打。”
  贾琮无语道:“他脑子是不是坏掉了,当镇抚司是谁家开的?我让拿人就拿人,我脑袋不比他脑袋还先落地?”
  这倒是真话。
  若不是上次崇康帝金口玉言,将此案定成了御案,镇抚使韩涛纵然再长十个脑袋,也不敢以此案做人情,交好贾琮。
  尽管,他没断一份冤案,可是涉及开国勋贵一脉,绝不是他一个四品镇抚使就敢触碰的。
  为了清洗武王留下的庞大痕迹,崇康帝耗时十二年,都还未取得决定性的成就。
  尤其是军中,他不得不借助开国勋贵一脉在军中的能量,一点点磨除武王留下的印记。
  而在开国勋贵一脉中,唯有荣国府出了第二位国公,在贞元朝的军中势力中,勉强能与武王一脉相提并论。
  本该重用贾家,只不过贾家这一辈实在没人,所以才不得不让贾家至亲王家的王子腾,接手了贾代化的京营节度使一职,并大力扶持。
  这等时候,宫里拉拢倚重贾家都来不及,又怎会打倒这个开国勋贵中的标杆府第?
  那岂不是自毁城墙?
  上回虽然动用了锦衣亲军,也是因为涉及洋人御状和皇朝国体,还被摆到了明面上,不得不有一个过场。
  但即使如此,锦衣亲军都乖乖的在门口候着,让人往里面通报。
  若不是贾家如今地位实在特殊,镇抚司拿人怎还会在门口候着,天子亲军岂不是成了笑话?
  再者就算没有贾琮后来捣鼓的那一出,王熙凤也多半只是有惊无险,宫里瞬时开恩罢了。
  这些,都是后来贾琮在宋岩的指点下,一点点悟透的。
  在想通这些后,贾琮便将心中生起的那点骄矜通通丢飞,再不敢有一丝自得。
  整件事里,他的作为怕是从头到尾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如同儿戏……
  他们唯一疑惑的,也许就是贾琮是如何与那位洋人取上联系的。
  呵……
  听了贾琮的话,宝玉愈发笑不停,也觉得茗烟他们疑贾琮实在荒唐。
  茗烟和他娘叶妈听着,也糊里糊涂,眼神茫然。
  不过叶妈虽只是三等奴才,却也有小人物的智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