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940

  当所有人把电影的一切都赞扬了一遍,“时代周刊”的评论,将“香水”这部电影推向了经典的位置。
  “正如世间最美妙的香调,‘香水’的力量在掩盖瓶塞之后,才将持久展露。”
  尼尔·达西的评论之中将焦点放在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上,他认为这也是埃文·贝尔改编剧本真正的野心所在。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一名天才,毋庸置疑,他的没有气味独立于这个世界的存在,但却又以一种诡异而可怕的方式寄生在这个肮脏可怕的世界里。在埃文的镜头里,十八世纪的巴黎肮脏腥臭腐朽可怕,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诞生的嗅觉天才格雷诺耶,又具有什么意义呢?格雷诺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社会里每一分每一毫的腐臭,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人骨子里的贪婪、邪恶、欲望,贪婪庸俗的商人、刻薄功利的乳母、冷酷残暴的工厂主、虚伪腐朽的主教、奢靡堕落的贵族等等,在这个畸形、腐败、堕落的社会之中,格雷诺耶的天赋就意味着他将注定比一般人更为剧烈而深刻地品尝着人间的肮脏和可怕。
  在埃文的这个故事里,气味的缺失成为了格雷诺耶与世界唯一的连接点,这也是他人格损害、痛苦挣扎和非常人生的基本归结点,他所有的追求以及此后衍生的偏执、疯狂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善言辞的自闭性格、在山顶蛰伏七年之后的复出、寻找自我存在失败之后的自我毁灭,内在的气味平衡机制的缺失核心构成了格雷诺耶所有行为的动机,这同时也成为了那瓶绝世香水最好的注解。
  香水的前调是人们感动地朝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香水的中调是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时几乎要昏厥;而香水的后调则是人群就像是着了魔一般,开始向最原始的欲望低头,没有人能够例外。
  这说明了,格雷诺耶对于这个世界最彻底的洞察其实就是欲望,对于金钱、对于权利、对于欢愉的欲望,当人们失去理智回归动物本能时,就是对于欲望的屈服。而当人们屈服于欲望时,不会顾及勾起自己欲望的究竟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存在还是一股香味。所以,格雷诺耶失败了,没有人能够从欲望的漩涡之中撕开他的香水面具,依旧没有人能够发现没有气味的他。最终,格雷诺耶还是毁灭在自己的‘没有气味’中,因为鱼市场的人们服从于自己对于生存对于食物的欲望,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一个‘人’,直接分食了他。
  没有气味让格雷诺耶独立于这个世界而存在,这让他看到了这个被欲望所支配的世界,并且掌握了控制世界的钥匙,但他依旧是不存在的,所以他选择了消失于尘世间,完成了一个轮回。
  埃文拍摄这部电影的真正深层含义,是对于这个恶臭世界的批判,是对这个腐朽社会的谴责,更是对那些束缚自由的道德规定的反抗。在那些华丽到让人说不出话来的画面背后,埃文依旧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反思,深刻到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显然,尼尔·达西的评论,将“香水”的造势推向了顶峰。埃文·贝尔成功了,成功地缔造了一部经典,让人叹为观止!
第1330章
记者狙击
  从画面到音响到台词,从故事到角色到思想,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专业媒体将“香水”这部电影从头到脚赞了一个遍,“电影手册”、“视与听”、“帝国”、“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当然,这其中自然不能缺少大名鼎鼎的“电影评论”,克里斯·范朋克这次没有再重复去年对“断背山”的覆辙,他亲自来到了戛纳,并且在第一时间对电影进行了评论。
  克里斯·范朋克的评论说到,“气味是通向人们记忆之门,尘封已久的往事可鞥在某天被一种细微的味道所唤醒,而和听觉、视觉相比,嗅觉也显得更加微妙私密。听觉、视觉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嗅觉则完全属于个人,代表着黑暗、亲密和零距离。‘香水’正式因为罕见地唤醒了这种价值,并且构建了一个让所有人的惊叹的气味世界,才显得格外珍贵,令人过目不忘。”
  当然,埃文·贝尔对于人物心理转变的刻画、对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勾勒、对于人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阐述也让克里斯·范朋克赞不绝口。在这篇评论的最后,克里斯·范朋克用“这是一部足以跻身二十一世纪十大经典之一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成为了“香水”最有名的一句注脚。
  不过,即使有“电影评论”这样将“香水”推向神作的评论,但“首映”、“世界新闻报”、“好莱坞报道”、“名利场”等一大批杂志的指责唾弃声还是不绝于耳。“肯定约等于否定”的评论公式让人哭笑不得。
  毫无疑问,虽然“香水”深陷在十二家媒体赞扬十二家媒体批评的漩涡之中,这种极端的评价让“香水”这部电影深陷于是经典还是垃圾的拉扯之中,但是对于埃文·贝尔来说,他却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设想。
  埃文·贝尔对于“香水”的改编不同于上一辈子汤姆·提克威偏于商业的做法,他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心理的转变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并且将小说的深刻内涵也展现了出来,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故事完整了,但是更加沉重而冗长,足足比埃文·贝尔记忆中汤姆·提克威版本多了近二十分钟的长度,这种一种很冒险的做法。因为一般来说,电影太长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而且在商业推广上也不容易吸引更多的观众。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了埃文·贝尔的明智,他利用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整个人都塑造了起来,整个故事冲破了那层窗户纸,成功跻身了“经典”的行列——至少在埃文·贝尔自己看来是如此的。
  至于,一半媒体赞不绝口,一半媒体骂声连天;一半观众叹为观止,一半观众弃之如履。这种情况,埃文·贝尔早就预料到了,他并没有希望能够取悦所有观众——之前的三部作品也从来没有做过这个打算,他只是希望能够将“香水”这个故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人们体会到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笔下那个气味世界的神奇,那就足够了。
  当然,寄予厚望的原著拥簇们齐齐对埃文·贝尔表示了支持,这也成为了埃文·贝尔开心的理由之一。更不要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赞美了,“我喜欢它”,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评语,却是来自于这位挑剔苛刻的老人至高的赞誉了。当初,无数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改编任务,就连斯坦利·库布里克都如此认为,现在,成品获得的评价也越发让人感受到埃文·贝尔的出色。
  “香水”上映之后,戛纳电影节的媒体支持率又发生了变化,“通天塔”、“回归”依旧以绝对的优势领跑,二者的媒体支持率加起来就超过了五十个百分点,一骑绝尘。在两部作品之后,“绝代艳后”以八个百分点位列第三,而“香水”的排名则要继续往下数,在第五名的位置才能看到,仅仅只有五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可以清晰地解读出媒体们对于这部处于争议漩涡的作品问鼎金棕榈的前景并不看好。
  面对这种局势,媒体的非难紧接而至。要知道,埃文·贝尔在之前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目前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让我感兴趣”,这不仅掀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法国的当地媒体记恨至今,即使法国本土最权威的媒体“电影手册”对于“香水”送上了满分的至高评价,但依旧无法阻挡其他媒体们蜂拥而至的“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看埃文·贝尔的笑话。
  按照常理来说,此时正是电影首映之后最佳的宣传时机:电影刚刚上映,新闻爆点层出不穷,更何况这里还是戛纳电影节——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任何一个明智的剧组都会在此时展开大面积的宣传,但埃文·贝尔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最终只接受了十家媒体的专访请求——这个数字仅仅是别人宣传量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且,这些媒体的专访都被安排在了早饭之后。早饭!这个时候媒体都要火烧屁股了,埃文·贝尔居然还有时间享用早餐,这实在是让媒体记者们都被气坏了。
  埃文·贝尔的这个举动,顿时激怒了一批媒体。在接到通知之后,以“首映”为首的媒体们就相互约定,干脆就不去采访埃文·贝尔,让埃文·贝尔品尝一下被冷遇的滋味,那么他就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了。结果,这个来自于艾略特·卡特的计谋得到了不少同僚的支持,毕竟埃文·贝尔这一次实在是把媒体得罪狠了。
  这里可是戛纳电影节,所有剧组——真正的就是指所有剧组,没有人例外,全部都在积极地配合媒体宣传工作,一整天连轴转的采访下来,五十家媒体专访都算不上什么夸张的事,有时候晚上还要参加晚宴,更不要说络绎不绝的首映式和交际场合了,这才是戛纳的盛况。但看看埃文·贝尔,耍大牌、端架子、目中无人、恃才傲物……不仅在抵达戛纳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大放厥词,而且“香水”上映之后居然还如此不配合,居然只接受十家媒体的专访。这确确实实是让媒体记者们都出离的愤怒了。
  于是,艾略特·卡特的计谋迅速得到了不少记者的支持,这些人都决定将埃文·贝尔冷却冷却,让他知道,媒体不是他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宠物。这件事一开始还只是在“首映”等对“香水”这部电影嗤之以鼻的记者之中流传,但随着吉尔·雅各布与埃文·贝尔见面之后“不欢而散”的传闻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对埃文·贝尔在戛纳的前景表示了担忧。
  关于吉尔·雅各布与埃文·贝尔见面的细节没有人知道,但是两个人的确是见面了,吉尔·雅各布离开时没有太多表情,而埃文·贝尔也似乎没有露出开心的神色,于是这“不欢而散”就不胫而走。这下,顿时就加速了艾略特·卡特计谋的运行。
  在戛纳,吉尔·雅各布虽然说不上一手遮天,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如果得罪了吉尔·雅各布,那么至少是可以和戛纳电影节说再见了,更不要说吉尔·雅各布在整个欧洲电影节都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记者之间的约定也就好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了起来,其中牵扯到的媒体绝对不在少数。短短不过几个小时,就连威廉·伍德、尼尔·达西、克里斯·范朋克这些早早被打上了“埃文·贝尔派”印记的记者居然都接到了相关的消息,甚至原本预约好专访的媒体都被卷入了进去。
  现在看来,情况已经失去了控制,不管是否支持埃文·贝尔,但媒体都必须考虑未来与戛纳电影节的合作关系。虽然仅仅只是采访埃文·贝尔,不至于吉尔·雅各布就不让这家媒体登陆戛纳电影节了,但是记者们必须了解到那个“不欢而散”的程度有多么夸张,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再去见埃文·贝尔,一是不容易的得罪吉尔·雅各布,二是方便在采访过程中套埃文·贝尔的话。所以,现在吉尔·雅各布和戛纳电影节的官方媒体都没有站出来做任何的澄清,获得采访权的记者们也好,威廉·伍德等人也罢,也不得不按捺住急切的心情,静观其变之后再做出打算。
  二十七日,也就是“香水”首映之后的第二天,大清早,“香水”剧组所居住的别墅周围一片冷清,根本看不到任何媒体的影子,彷佛还能够听见草丛里蟋蟀的鸣叫声夹杂在海浪拍打沙滩的响声随风而至。这种安静出现在戛纳电影节,本身就十分奇怪了,而出现在埃文·贝尔的周围,就更加增添了一丝诡异。
  埃文·贝尔自然是知道媒体联手对自己的抵制,如此大的事情,威廉·伍德是不可能不告诉他的。但是埃文·贝尔却一点担心都没有,清晨起床还是乖乖地去享用早餐,庭院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埃文·贝尔等人谈笑的声音飘出来。不要说埃文·贝尔了,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等人都没有露出丝毫的焦急。不仅没有焦虑,反而有着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第1331章
蜂拥而至
  记者联手狙击埃文·贝尔,这不是一个新闻,而是一个事件,可能将会影响到未来埃文·贝尔与媒体之间关系、埃文·贝尔与戛纳电影节之间关系、媒体记者与戛纳电影节之间关系的一个深远事件。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那十家获得采访权的媒体是肯定会出现的,即使埃文·贝尔和吉尔·雅各布闹不愉快,也不会影响这十家媒体的采访,毕竟这是他们的工作,吉尔·雅各布肯定不会迁怒于人的。但问题就在于,这十家媒体必须弄清楚埃文·贝尔与吉尔·雅各布之间“不欢而散”的程度到底有多么严重,这将会影响他们与埃文·贝尔专访进行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氛围的营造、主题的制定等等。
  所以,这十家媒体的出现是必然的,但什么时候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出现之后又将如何,则是十分重要的。
  原定于十点开始的专访,已经九点三刻了,依旧没有媒体抵达“香水”剧组租赁的别墅门口,为一会即将开始的专访做准备。
  别墅周围的冷清丝毫没有影响埃文·贝尔等人的心情,相反,那种悠闲惬意的气氛围绕在别墅四周,度假的感觉格外明显。在埃文·贝尔看来,既然媒体想要联手冷遇他一次,他还求之不得。
  综合考虑一下这几天发生的事,前有新闻发布会的祸从口出,闹得沸沸扬扬,现在“香水”口碑毁誉参半,那么前天才说过的话肯定会被翻出来的;后有吉尔·雅各布的利用心理,闹得埃文·贝尔不愉快,现在又有两人“不欢而散”的传闻出来,埃文·贝尔甚至怀疑这是吉尔·雅各布释放出来的烟雾弹,记者又怎么可能不提及。所以,今天的专访,记者们的提问,用膝盖都可以想出来,无非就是这些陈词滥调,而这些内容对于“香水”的宣传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反而会模糊了电影的焦点。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香水”没有专门安排宣传活动,但是电影本身形成的话题效果就已经十分出众了,短短不到十二小时的时间内,关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关于“香水”到底是经典还是垃圾的讨论就占据了戛纳电影节最火热的话题榜首,即使在雅虎、谷歌等门户网站的首页上,这两个话题都迅速成为了排名前列的热点。所以,“香水”的宣传效果已经十分出色了,有一些采访宣传锦上添花自然更好,但没有也不会伤筋动骨。
  这是出于这种想法,泰迪·贝尔才只接受了十家媒体的专访申请。这样的话,一来是顾全了戛纳主办方的脸面,“香水”也配合电影节进行了宣传;二来也可以借此机会解释一些事件,然后通过埃文·贝尔的引导对电影进行宣传。
  但是没有想到,记者居然“不想”采访了,还联手抵制埃文·贝尔。那不是正好,清闲清闲。
  艾略特·卡特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距离十点还有十分钟,预定的专访时间越来越近了。他在猜测那十家得到专访预约的媒体谁会第一个出现,是十点准时出现,还是会推迟出现,还是集体同时出现?
  艾略特·卡特早晨九点不到就已经悄悄潜伏在埃文·贝尔租赁别墅的外面了。记者,在新闻圈子里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不折手段,不折手段的捕获新闻、制造新闻。埃文·贝尔和媒体的关系的确说不上好,但其实也说不上恶劣。除了当初诽谤事件里被永久禁止采访十一工作室的那批媒体之外,埃文·贝尔才拿过来就没有特别针对哪家媒体,这也是媒体总是无法联手狙击的根本原因。在记者圈子里,只要有利益存在,记者联盟就是不可能形成的。现在,可是有无数家媒体都指望着依靠埃文·贝尔的新闻拉动销量,包括“首映”也是一样,只是他们采用的手段不同罢了。今天,也是一样的。
  艾略特·卡特虽然发起了这个记者抵制的阵线,但他知道是不可能完全狙击埃文·贝尔的,他们的联盟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一般,不堪一击。所以,艾略特·卡特可不会傻乎乎地在家里等着,他必须占据先机,看看是否能够抢到先机,毕竟记者狙击阵线还是可以为他争取到一些主动的。
  就在这时,一批大部队浩浩荡荡地朝别墅方向走了过来,艾略特·卡特不由朝来路方向看了过去,当他看到那超过五十人的记者阵容时,他已经完全目瞪口呆了。十家获得专访权的媒体居然联手抵达了别墅,看来,在新闻圈里打滚的一个个都是老油条,没有人是傻子。
  艾略特·卡特正在瞠目结舌的时候,他视线的余光却敏锐地发现到了,别墅四周居然出现了不小的骚动,他连忙转头看了过去,在埃文·贝尔别墅周围他视线能及的地方之内,至少就看到了七名潜伏人员。聪明人不仅仅是只有艾略特·卡特一个。
  显然,记者狙击阵线的壮大速度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但是这个阵线互相背叛的速度也就如同雪球出现在五月份的戛纳一般,迅速就消融了。要想在戛纳“滚雪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们表面上与艾略特·卡特连成了狙击阵线,但是背地里的小动作却是一直没有间断,探查消息、制定计划、互相算计、背信弃义……正如之前所说的,只要有新闻利益的争夺,记者之间的联盟就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更不要说,那获得专访权的十家媒体,即使顾忌吉尔·雅各布,也不可能被束缚住了手脚。
  艾略特·卡特看着周围的骚动,还有耳边越来越近的喧闹,他知道,他想要占据先机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了。重点是,那七个人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而且周围肯定不止这七个人……
  在十家获得专访权的媒体之中,艾略特·卡特还看到了戛纳电影节的官方媒体“银幕”的身影,于是,谜团又得到了解释。吉尔·雅各布和埃文·贝尔“不欢而散”的新闻不管是空穴来风还是真有其事,但至少没有大家渲染的那么夸张,戛纳电影节依旧对埃文·贝尔这个年轻人表示了友好。
  于是,艾略特·卡特顿时就觉得自己被耍了,他就好像跳梁小丑一般,从昨天到今天的这段时间内,上蹿下跳地联系记者同僚、煽风点火地拉动狙击联盟。结果,埃文·贝尔根本都还没有应招,就只是惬意地吃着早餐、喝着咖啡、说着笑话,自己所有的努力就化作了乌有。
  艾略特·卡特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在这种局面之下,其他无数媒体都会立刻争先恐后地争取采访机会,他是绝对没有机会的。艾略特·卡特唯一能够感到欣慰的就是,“香水”在戛纳电影节的评论两极分化、备受争议,将来电影在美国上映时,他总算可以抓住机会扬眉吐气一会了。于是,艾略特·卡特明智地选择了离开。
  在离开时,艾略特·卡特看到了至少有百人以上的记者规模朝埃文·贝尔租赁的临时别墅蜂拥而至,那种烟尘滚滚的热闹景象,几乎让人以为环法自行车比赛经过了这条林荫小道。
  戛纳电影节的官方媒体“银幕”在第一时间就采访了埃文·贝尔,询问埃文·贝尔对于“前天大放厥词、昨天电影就遭受到了巨大争议”这件事的感受。而埃文·贝尔却是一点都不担心的模样,他只是笑呵呵地说到,“还记得我之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的话吗?我说过,戛纳的观众们绝对有权利不喜欢任何一部作品,包括我的作品。我有权利不喜欢其他人的作品,其他人自然也有平等的权利不喜欢我的作品。”
  而关于吉尔·雅各布的话题中,埃文·贝尔展现出了并没有太多人所了解的谦逊,“雅各布先生是一位很成功的电影制作人,他选拔人才的眼光让人佩服,我倒是很希望能够被看中。可惜,根据我在媒体方面得到的信息,似乎不是很顺利。”埃文·贝尔的笑容搭配上这个回答,反而是让提出问题的“银幕”记者尴尬不已,不知道该怎么接下来,总不能说一切都是记者自己瞎折腾吧。
  最后在关于“香水”这部电影引发的争议这个问题上,埃文·贝尔则表示,“就我个人而言,对于‘香水’这部作品是很满意的,我认为电影已经清楚地表达了我的想法,如果大家对于我个人的想法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到电影院,再次观看一遍电影,我想大家会有收获的。”
  埃文·贝尔的回答让记者都不由感叹这个年轻人的狡猾,一方面成功地宣传了电影,另一方面又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其实“香水”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就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异类,而他依旧固执而纯粹地追逐着那无与伦比的气味。这种思想,这种情形,和去年年底就刮起的“断背山”旋风、“阳光小美女”旋风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媒体顿时察觉到,自己又再次被埃文·贝尔耍了。
  埃文·贝尔在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就是在坚持我前进的道路,至于所谓主流的想法是如何如何,从来就不是我行事的判断标准。
  面对埃文·贝尔这样“千篇一律”的回答,媒体记者又能说什么呢?只能是扯动一下嘴角,挤出一抹客套而尴尬的笑容。
第1332章
金棕榈现
  电影节上的热闹向来是层出不穷,因为这里云集着无数的艺人和记者,这就好像把艺人的日常生活完全浓缩在短短的十天之内,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地点上,所以新闻自然比平常热闹了许多倍。看看埃文·贝尔抵达戛纳这座小镇的三天时间内,新闻发布会、佩内洛普·克鲁兹、吉尔·雅各布、记者狙击阵线……完全就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由于埃文·贝尔抵达戛纳的时间十分迟,“香水”首映之后,隔了一天就是闭幕式了。所以,埃文·贝尔也没有急着离开,留下来参加了闭幕式的颁奖典礼。如同威尼斯电影节一般,在最后一天,记者们最关心的就是,哪一位导演或演员还留在了戛纳,哪一位导演或演员离开之后又被召唤了回来,因为这基本上就关系着最后各个重要奖项的归属。
  今年夺得金棕榈呼声最高的作品莫过于“通天塔”,其次则是“回归”,虽然埃文·贝尔对这两部作品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但是依旧无法阻止媒体和观众对这两部作品的喜爱。至于处于争议漩涡的“香水”媒体支持率又滑落了一些,仅仅得到了四个百分点的支持,看来,媒体不仅不看好这部作品拿下金棕榈,甚至不认为这部作品能够为埃文·贝尔拿到一个奖项。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有十二家媒体对“香水”赞不绝口,其中有七家媒体给予了满分的评价,并且认为这是难得的经典之作,但是当把“香水”放在一种竞争对手之中,媒体就必须做一个综合考虑了,媒体支持率显得低迷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把话说回来,戛纳电影节一向是全世界最难预测的一个电影节,过往称雄媒体支持率的影片最终落马的情况出现了不止一次,这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制度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不到十名的评委掌握了所有奖项的生杀大权,评委的个人喜好则决定了奖项的走势,特别是评委会主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媒体支持率高不可攀的情况出现之后,往往容易激发评委们的逆反心理,偏偏不愿意跟随大家的预测,就是想不走寻常路。
  其实,逆反心理在每一个颁奖典礼都是会出现的,就算在奥斯卡也没有例外,颁奖典礼之前的大热门结果因为炒作太过厉害反而失去了评委的欢心,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奥斯卡足足有近六千名评委,即使逆反心理出现,但是要创造冷门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每年奥斯卡的冷门都十分“珍贵”。但是在戛纳电影节,仅仅有不到十名评委,逆反心理的作用就不可小觑了。
  埃文·贝尔出现在戛纳电影节闭幕式的红地毯上时,依旧赢得了两侧观众一波高过一波的欢呼声。“香水”的改编采用了法语,这件事本身就让埃文·贝尔赢得了无数法国观众的心,即使在德国,虽然原著是德国作者撰写的,但是故事背景就是法国,所以德国观众对于埃文·贝尔尊重原著的做法也十分赞许。再加上埃文·贝尔本身就高人一等的人气,红地毯上的炙热并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
  埃文·贝尔和“香水”中三位主要演员达斯汀·霍夫曼、艾伦·里克曼、蕾切儿·哈伍德一起出现在了红地毯之上,被观众的欢呼声留下了足足有十分钟,这才得以离开。
  在进入主会场之前,看着四周笑容满面的同僚们,达斯汀·霍夫曼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年轻人,最终拍了拍埃文·贝尔的肩膀,“埃文,我知道你对于媒体的评价一向不是很在意。但我还是想说,感谢你让我参与了‘香水’这部电影的拍摄,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电影,在我的心里,至少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佳电影的前十名。”
  看着一本正经的达斯汀·霍夫曼,埃文·贝尔呵呵地笑了起来,“达斯汀,你是认真的?”达斯汀·霍夫曼点了点头,不想埃文·贝尔却接着说到,“真让人失望,我还以为至少能够有前五名呢。”
  达斯汀·霍夫曼被埃文·贝尔这句话说得一愣,然后就看到埃文·贝尔朝自己眨了眨眼睛,他不由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
  刚才的话,达斯汀·霍夫曼不是客套,对于埃文·贝尔这个年轻人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对于“香水”这部电影的喜爱也是真挚的情感。在和埃文·贝尔合作的那段时间里,达斯汀·霍夫曼真切地感受着这个年轻人对于电影的热爱,那是一种不考虑任何附加因素的单纯情感,他只是将把一部电影拍好,如此简单而已。而事实也证明了埃文·贝尔这种专注的成功,“香水”这部电影在达斯汀·霍夫曼心中,就是不可取代的经典。而在电影之中,达斯汀·霍夫曼也奉献了他近几年来最出色的表演,回想一下他和埃文·贝尔拍摄对手戏时的刺激感,他的毛孔又不由自主张了开来。
  达斯汀·霍夫曼感觉肩膀被人轻轻拍了拍,回头一看,是艾伦·里克曼,这位英国老戏骨脸上也带着惬意的笑容,“怎么,你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很出色?”达斯汀·霍夫曼在艾伦·里克曼的眼睛里看到了和自己相似的神色,笑容不由绽放了起来,“我很好奇这个年轻人究竟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来。走吧,不管别人对‘香水’这部电影怎么说,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足够了,当然,我认为,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心中也有数。”这句话让两个老家伙都笑了起来,然后并肩跟在埃文·贝尔的身后,一起往前走了过去。
  电影节与奥斯卡、金球奖这样的颁奖典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整个颁奖的过程相对来说简单许多,因为这最主要还是在于电影节的过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戛纳电影节之前的十天之内,电影的成交率才是最令人瞩目的,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则更像是一个总结性的褒奖,所以无论是奖项设置还是典礼进程,都十分简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9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