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其次,“撞车”的投资仅仅七百万美元而已,七百万拿下八千万美元的收入,这个收益利润比又超过了十倍,延续了十一工作室出品就是精品的定律,让人对于埃文·贝尔的眼光不得不惊叹。
当然,票房上的出色表现让福克斯探照灯已经提前庆贺了,至于“撞车”在今年颁奖季上的表现,自然是拭目以待了。
第907章
制造爆点
人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一直都很出色,就在三十年前还觉得不可思议的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以为荒谬可笑的选秀节目,现在也在全世界超过三十个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国偶像”更是战胜了一众对手雄踞收视率、收视人数的榜首位置。
同样的,对于艺人的标签性质印象也是如此,玛丽莲·梦露之前,“性感”可算不上一个褒义词,但是现在却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了她的标签之一;奥黛丽·赫本的公主形象也深入人心;阿诺·施瓦辛格的肌肉、李小龙的武功、卓别林的喜剧……都是如此。当人们接受了艺人的某一个形象之后,就会产生固定印象,不会再大惊小怪,反而习以为常,就好像现在每个人看到艾玛·沃特森就会脱口而出“赫敏·格兰杰”一样。人们对事物的接受过程,总是从新奇到观察,再到理解接受,最后成为了固定思维模式。
埃文·贝尔从出现在公众面前伊始,他身上的标签就总是离不开:个性、独立、不务正业等形容词。人们一开始还会一直惊叹埃文·贝尔张扬的个性、不羁的风格、随性的作风,但现在早已经习惯了,就算是因为“断背山”带来的惊讶,也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星期而已。
埃文·贝尔的论文第一次出现在专业心理学杂志“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时,人们惊呼:才子!埃文·贝尔的建筑设计图纸第一次入围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竞标时,人们惊呼:能人!埃文·贝尔第一次担纲百老汇音乐剧“九”的主演时,人们感叹:全面!可是,当人们对埃文·贝尔的不务正业,而且每一样都做得不错——就连导演位置上都让人惊艳,这时,人们就不会在一个劲的惊讶了,因为那会显得自己大惊小怪,旁人都会很淡定地说,“这就是埃文·贝尔,不是吗?”
“神秘肌肤”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下银狮奖的时候,美国媒体还很是热闹了一回,毕竟埃文·贝尔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就取得了如此高的荣誉,这个高起点是否意味着又一位出色的新生代导演出现——毕竟埃文·贝尔才二十一岁,是目前最佳导演银狮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可是,这股热潮也很快就消褪了,因为“这就是埃文·贝尔”。
随后,埃文·贝尔成为了迪拜雄心壮志规划案“迪拜塔”的最终中标总设计师,媒体已经不再像自由塔那时候叽叽喳喳了,大部分媒体虽然依旧会在标题上感叹“又一次!建筑设计才华让人钦佩”,但是无论从媒体自己的用词,还是观众的反应来看,大家都已经没有太过惊讶,因为已经习惯了。显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迪拜塔将成为近二十年来人类一次跨越性的奇迹。
而现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十月号又再次刊登了埃文·贝尔的论文,“论童年时期重大事件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这篇洋洋洒洒近八十页的论文,不仅成功刊登在了这本专业杂志上,还获得了不少好评。
事实上,埃文·贝尔这篇论文的课题并不新颖,有很多专家都研究过了,而且也成为了教育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埃文·贝尔并不是从教育心理学上进行阐述,而是延续了从犯罪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解说的路线,特别举了全世界有名的几位连环杀手,比如说开膛手杰克、十二宫、女魔头等等,然后对他们性格的成因进行分析,再将焦点放在童年时期的作用,从而对“重大事件”进行重新定义。什么样的事件才算重大,才能对人格形成造成影响。
埃文·贝尔的研究视角说不上创新,但的确十分有趣,他对“重大事件”这个名字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详细阐述了环境外因与人格形成的“必然”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篇论文才能刊登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也引发了心理学领域专业人士们新一轮研究的兴趣。
这是埃文·贝尔的论文第二次被心理学专业报刊杂志收录,早已经习以为常的媒体根本没有大肆报道,大部分媒体只是以短讯的形式报道了这条新闻,只有小部分媒体专门去采访了一些专业人士,让他们对埃文·贝尔的论文发表看法。
这就是一种接受模式,大家对埃文·贝尔的不务正业习以为常了,对埃文·贝尔在不同领域都能够取得不俗成绩也都习惯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大惊小怪了。
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那些有去采访专业人士的小部分媒体都得到了十分不错的反馈,首先埃文·贝尔发表的两篇论文的确都十分出色,整个理论体系十分扎实,既有研究的精神,又不缺乏创新的角度,这的确十分难得;其次埃文·贝尔现在还是研究生在读,仅仅二十一岁而已,虽然研究界不一定全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如此年轻人士确实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
这些优异的反馈,自然又是为埃文·贝尔锦上添花,在他的荣誉表上再添加上几笔赞扬。但是,“世界新闻报”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用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众所周知,埃文·贝尔是一位出色的歌手,还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今年埃文·贝尔导演了两部电影,‘恋恋笔记本’和‘神秘肌肤’,出演了一部‘机械公敌’;另外,埃文·贝尔还发行了他的新专辑‘三’,2004年的整个暑假俨然都是属于埃文·贝尔一个人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已经被音乐、电影占据全部精力的埃文·贝尔,是否还有精力专注到心理学论文的撰写中,又是否有时间进行迪拜塔的设计工作?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埃文·贝尔始终都不愿意离开哈佛大学,似乎那里有让他无限留念的东西存在。本科课程结束之后,他又继续了研究生课程,他对学习的爱好着实出人意料。只是,在大学期间他的灵感就绝不间断,又是论文又是设计,源源不绝。
将这两个现象连接起来,我们就不由开始猜测,难道在埃文·贝尔的身后还有一个为他工作的团队就隐藏在哈佛大学里?亦或者是,埃文·贝尔的论文和设计都是有其他人代笔,只是在最终署名的时候落款‘埃文·贝尔’罢了?这个可能性,值得我们深思。”
不得不说“世界新闻报”的肖恩·霍尔的确是一个新闻人才,他总是可以从蛛丝马迹之中寻求到新闻爆点,就算没有爆点,他都可以制造一个出来,也难怪“世界新闻报”对这位仅仅是记者的肖恩·霍尔,却给了主编以上的待遇。
这篇新闻一出来,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还刚刚“习以为常”地认为迪拜塔和新发表的论文都是埃文·贝尔现象中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了,现在“世界新闻报”却又提出了新的可能性,原本没有激起任何浪花的新闻顿时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埃文·贝尔团队”、“埃文·贝尔代笔”的关键词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各大媒体、各大门户网站排名前列的关键词。
事实上,这条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最重要的就是肖恩·霍尔没有任何证据,他在新闻中也都使用了模棱两可的“可能”、“大概”、“推测”等词汇,完全就是一个揣测性新闻,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其次,无论是自由塔、迪拜塔,还是两篇专业论文,都是经过专业人士考核的,埃文·贝尔还在无数人面前进行了发表,在美国这个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度里,如果埃文·贝尔的作品都是由别人代笔的,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等肖恩·霍尔来“挖掘真相”,早就被别人爆料了,毕竟埃文·贝尔现在可是如日中天,任何一点新闻都可以引爆一个油库。
但问题就在于,人红是非多。各大新闻媒体先不管事实是什么,先“转载”,然后用“据说”这一个词汇就把所有责任推到了“世界新闻报”上,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这个热点炒起来,为自己的报刊杂志谋求福利。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新闻就被越炒越热,短短两天之间,就迅速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对于受众们来说,有小部分不明所以的人,也就是人云亦云,相信了这个说法,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聊聊;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当做一个笑话来看,觉得根本没有可信性。肖恩·霍尔难道把哈佛大学那些高材生都当白痴了——为他人做嫁衣?还有纽约市政府、迪拜市政府、“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工作人员都是弱智吗?最重要的是,埃文·贝尔就是那么大的一个靶子,如果真的是有枪手,怎么可能那么风平浪静。
不管受众如何认为,相信也好,嘲笑也好,讽刺也好,忿忿不平也好,但是肖恩·霍尔的目的就是达到了,“世界新闻报”就是把这个话题炒作起来了。
那么,埃文·贝尔又会如何回应呢?
第908章
吃了话筒
“断背山”前后一共拍摄了两个月:如果中间扣除埃文·贝尔前去参加威尼斯的两个星期,其实也就是一个半月多一点,终于宣布正式杀青。
埃文·贝尔从威尼斯回来以后,经历了三个星期高强度的拍摄,整个人的神经都十分紧绷,恩尼斯这个角色对于埃文·贝尔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虽然他突破了瓶颈,表演方面并没有问题,但是角色本身的压抑却让埃文·贝尔吃尽了苦头。杀青之后,埃文·贝尔颇有些缓不过神来,不仅说话还是含含糊糊,带有浓重的牛仔口音,而且整体情绪都不是很好。
还好,手头上暂时没有其他工作了,唯一一部“阳光小美女”,埃文·贝尔不打算出演,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埃文·贝尔来调整一下。
埃文·贝尔是和安妮·海瑟薇一起离开怀俄明州,回到纽约的,而剧组其他人则由李安带领着,前往了洛杉矶,李安将在那里完成电影的后期制作。
当埃文·贝尔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就触不及防地被记者包围了,他和安妮·海瑟薇显然都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形。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断背山”备受冷落,几乎没有人关注;就算埃文·贝尔在威尼斯收获颇丰,但也因为他中间拐去迪拜了一趟,回来又先到旧金山去,记者没有摸清楚他的行程,也就没有太过夸张的场景出现。似乎七月份的喧闹都已经远离埃文·贝尔有段时间了,现在又在意料不到的时间点再次蜂拥而来。
“‘断背山’的杀青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人关注了?”埃文·贝尔对着身边的安妮·海瑟薇低声说道。
埃文·贝尔想了想自己最近的活动,“旧爱已死(Your.Ex·Lover.Is.Dead)”宣传期已经过了,威尼斯银狮奖也过风头了,“撞车”倒是真正上映,但是哪里敌得过“鲨鱼故事”的威力。所以,埃文·贝尔想当然地就以为是媒体在为“断背山”的杀青而欢呼了。
安妮·海瑟薇也疑惑地摇了摇头,“断背山”剧组整个拍摄期间,都安静地像是世外桃源,没有媒体的关注,没有粉丝的围观,这也让剧组可以一心一意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中。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过异常。
眼前约莫又近三十名记者围了上来,可是往后一看,来接机的歌迷影迷并没有多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断背山”的杀青没有人关注,媒体根本就没有报道,否则歌迷影迷知道埃文·贝尔今天回来纽约,肯定是会来接机的。现在这情况,只有记者没有粉丝,那就说明,应该是又有什么新闻事件爆发了,记者比粉丝速度快,率先来机场抢新闻。
埃文·贝尔只是略微扫了一眼,就做出一个判断,他和安妮·海瑟薇两个人就并肩前行。安妮·海瑟薇也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婆出身,不像一般女孩子那么柔弱,就算没有埃文·贝尔的保驾护航,她独自一人闯关的本领也不可小觑。所以,埃文·贝尔在前,安妮·海瑟薇落后不到半步,两个人就大步大步地往前走去。
那近三十名记者就好像狗熊见到了蜂蜜一般,集体涌了过来,一只只圆筒状的话筒就率先举了过来。此时就好像在比拼谁的手臂比较长,谁就能够占据优势,话筒争前恐后地出现在埃文·贝尔的脸颊周围:看来新闻是和埃文·贝尔有关,安妮·海瑟薇是无辜被牵扯进来的。
埃文·贝尔没有接受采访的打算,就算这些记者想访问他,明天再找机会也是可以的。所以他抬起了手,把眼前的手臂都往自己左侧挡了出去——因为右侧是安妮·海瑟薇的脸,扫过去这小妮子就要遭殃了。伴随着自己的动作,埃文·贝尔略微往右边偏一点,然后径直往前走,虽然右侧也有一些话筒,但是这密集的手臂中却被埃文·贝尔挤出一条路,可以通行。
这种能力都是在无数次被记者围堵的经验中获得的,看埃文·贝尔那娴熟的动作,显然是一个老手了。
可是,埃文·贝尔低估了今天记者们的热情,他的耳边一片嘈杂声,只听得到断断续续的一些单词,毫无意义,无法拼凑出事情的全貌。埃文·贝尔努力往前走,但是话筒拨了之后,又重新在他的脸颊前聚拢——准确来说是向着他的嘴巴进攻。
这些记者们因为推推攘攘,又要力求把话筒对准埃文·贝尔,力道自然就没有一个准头,时不时就会有一个话筒失控,朝着埃文·贝尔的脑袋砸过去。埃文·贝尔也只能狼狈地左遮右挡。不过这种情况以前也不少见,每次大家都把手里的话筒当做冰淇淋,一个劲往埃文·贝尔的嘴里塞,这种经历可不是美妙的回忆。
就在这时,左侧有一个话筒失控了,朝着埃文·贝尔的眼睛就冲了过来,埃文·贝尔略微低了低头,用脑袋顶了过去。可是,同时右侧下方又有一个话筒直接钻了上来,朝着埃文·贝尔的嘴巴直接硬捅,埃文·贝尔一个闪躲不及,就被话筒顶到了上嘴唇。这是话筒,可不是冰淇淋,硬邦邦的金属网往柔软的唇肉一撞,然后与里面的牙齿发生碰撞,挤压在中间的嘴唇不说,就连牙齿都可以感觉到剧烈的冲击。
埃文·贝尔的眉头条件反射地往中间聚集了起来,可还没有等他做出任何反应,他这稍微的一停顿,一群话筒就蜂拥而来,而且全部朝着他的嘴巴进攻。在这之中,经验老道的记者力道自然比较准确,距离也把握地比较好,但是更多记者在这种混乱中,已经忘记了力道这回事,就是一个劲往前伸。所以,猛地一下,埃文·贝尔就感觉到嘴唇上接连被话筒砸中。
这种感觉就好像瞬间被别人揍了好多拳似的——不对,的确是被揍了,而且还是拿武器的,只是这些武器都是话筒罢了。
嘴唇本来就是比较娇嫩的部位,而且口腔内膜也比较薄弱,与牙齿不断撞击,摩破皮出点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埃文·贝尔这被接连砸中好几下,嘴巴里顿时一阵血腥气在翻滚,这下埃文·贝尔怒火一下就蹿起来了。原本因为拍摄“断背山”整个人就处于低气压,现在这些记者又没有分寸,一个个就好像四十岁的老处女一般,迫不及待地往前撞,顿时把埃文·贝尔的脾气就激起来了。
“草!你们他妈的都给我住手!”埃文·贝尔这惊天一吼,顿时让大家都傻住了。
原本大家就在等待埃文·贝尔的回应,对于埃文·贝尔的动静自然十分注意;再者那些拿话筒打到埃文·贝尔的人,都感觉到话筒撞击到一个物体上,还发出一声闷响,手上下意识都会顿一顿,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埃文·贝尔这一吼,效果十分好,顿时让周围一圈人都停住了。
现场就以埃文·贝尔为中心,好像冰雪降临一般,嘈杂声由内而外开始消失,最后这整个群体都变得鸦雀无声了。其实也不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周围旅客们的声音还是存在,埃文·贝尔那一连串的粗口也是再清晰不过了,对比起来,那些喧闹的记者一个个都好像哑巴了一样。
埃文·贝尔出道就迈入第五个年头了,他虽然个性张扬,但对于记者从来不会使用蛮力来对付,爆粗口的时候也不是太多。现在,埃文·贝尔居然如此毫无形象地开始破口大骂,大家都愣住了,随后心中就开始浮现欣喜:这可是惊天大爆点啊,埃文·贝尔与记者正面对上了!可记者们的欣喜还没有来得及成形,刹那间就被当头一桶冷水浇熄了,因为他们都注意到了埃文·贝尔嘴角的血迹。
记者们可不管这是受内伤才出现的血迹,还是口腔内膜被擦破皮出的血迹,但是看到埃文·贝尔嘴角出现了血迹,这无疑就足够震撼力了。
安妮·海瑟薇原本走在埃文·贝尔的身侧,可察觉到埃文·贝尔脚步一停,她还以为是前面堵住了,抬头看了一下前面的情况,然后她就看到了无数个话筒纷纷往埃文·贝尔脸上砸去的场景,这几乎让安妮·海瑟薇心都要飞出来了。
安妮·海瑟薇往前挤了挤,仔细看了看埃文·贝尔的脸孔,那一种叫做心疼的情绪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心里,她下意识地就捧住埃文·贝尔的脸,焦急地询问到,“没事吧?”
埃文·贝尔刚刚才破口大骂完,喘着粗气,眉头紧皱着摇了摇头,“没事。”可这一张口,嘴巴里的血渍就一下闯入了安妮·海瑟薇的视线内。
安妮·海瑟薇的眉头也不由自主皱到了一起,身后那些还在不断往前挤的记者顿时就变得无比讨人厌,她猛地一转头,恶狠狠地扫了一圈,那个护犊子的凶狠眼神顿时让周围一圈记者都安静了下来,心头不由一凛。然后记者就听到安妮·海瑟薇那脆生生的声音冷冰冰地说到,“你们最好祈祷埃文没有什么事,否则你们就等着瞧吧。”
比起埃文·贝尔刚才的骂声来说,安妮·海瑟薇的话无疑就是当头棒喝,记者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到底闯了什么祸。
第909章
秒杀一片
想一想,埃文·贝尔嘴角含血的照片泄露出去,那将会引起怎么样的效应?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粉丝们那绝对将会暴动了。
知道埃文·贝尔居然是被记者抢新闻时弄伤的,粉丝们才不管这是不是意外,估计那些罪魁祸首都讨不了被粉丝声讨淹没的命运了。如果查不出是谁“打”了埃文·贝尔,粉丝肯定是不管不顾实行连坐制,这对于在场媒体的销量形成打击还是另外一回事,重要是被粉丝声讨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想想八月份的时候,杰瑞·布鲁克海默这个在好莱坞呼风唤雨的制片人大亨,还有迪士尼的铁腕掌门人迈克尔·伊纳斯,因为产生了要更换“加勒比海盗”主角的想法,直接就被粉丝的口水淹没了。
其实,这还不是重点,因为对于媒体来说,虽然是负面的关注,但终究是关注,也还算是不幸中的幸运。重点是,看看眼前的男人是谁,埃文·贝尔!如果得罪了埃文·贝尔,他是绝对说封杀就封杀的,就算媒体联手封杀他,但只要有粉丝愿意支持他,只要十一工作室的作品还有发行公司愿意接受,那么媒体就注定是吃亏的那一方。更何况,媒体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今天这近三十家媒体惹火了埃文·贝尔,不要说封杀了,估计其他媒体早就幸灾乐祸等着看在场这些媒体的洋相了。所以,这才是最糟糕的情况。
被埃文·贝尔骂几句那算什么,媒体如果愿意,还能制造出一些新闻来抹黑埃文·贝尔呢!但是,安妮·海瑟薇的话却把所有记者拉回了现实,现在的情况对于记者来说可不是太有利。
安妮·海瑟薇看着身边的埃文·贝尔,其实他并没有大碍,紧锁的眉头更多是烦躁,嘴角的血渍也只是视觉效果吓人罢了,估计不是太严重。毕竟,这些都是记者,不是拳击手。但是安妮·海瑟薇就是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对待眼前这些媒体,看着他们为了抢新闻不折手段,这实在是太过恼人了。
安妮·海瑟薇又转过头看向了周围一圈的记者,“你们还在看什么?退后!集体退后!”安妮·海瑟薇本来就是一个大嗓门,看她哈哈大笑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了,此时在生气、愤怒、心疼的情绪之下,整个人更是放下脸来,声音又硬又冷。这个形象可和“公主日记”中米娅公主的形象相距甚远,再加上刚才错综复杂的情况,顿时让记者都愣住了。“退后!”
在安妮·海瑟薇最后一声令下,所有记者就好像纪律整齐的军人一般,瞬间集体往后推了一步,整齐划一地让出了一条道路。安妮·海瑟薇的强悍之气刹那间席卷整个机场,秒杀所有记者,让大家都乖乖地像木偶一般退后了。
安妮·海瑟薇看了埃文·贝尔一眼,却看见了埃文·贝尔眼底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的确,眼前的情形实在是有点好笑,看着记者被安妮·海瑟薇吓得一动不动,然后乖乖听话的样子,埃文·贝尔憋笑憋得很辛苦,但是他嘴巴还是在隐隐作痛,又没有办法直接咧嘴笑起来,嘴里的血腥味也让他感觉很不舒服。这情况还真是有点囧。
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个人就迈开脚步往前走去。一直到两个人都走出去四五步了,记者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为什么要听安妮·海瑟薇的呢?就算埃文·贝尔受伤了,他们保持距离就好了,而且看埃文·贝尔的样子,也没有继续追究的打算,那他们傻乎乎地退后一步,这又是怎么回事。
于是,又有记者蠢蠢欲动了,但是他们又不敢围上去,倒不是怕了安妮·海瑟薇,而是担心原本没有真正生气的埃文·贝尔翻脸的话,那就糟糕了。“埃文,‘世界新闻报’说你的建筑设计和心理学论文都是有人代笔的,对此你有什么回应?”记者只能用最简洁的话语把事情做一个总结,然后问出来寻求答案。
埃文·贝尔听到这个问题,大脑里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他妈是白痴吧?”他也想当然地就把这句话咒骂了出来,建筑设计和心理学是他的专业,也是他一直在努力在深造的领域,现在居然有人侮辱他的专业性,这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埃文·贝尔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了刚才提问声音的来源,那里一片记者刹那间又全部石化,被埃文·贝尔那凶狠的眼神钉在原地一动不动。埃文·贝尔眉头再次紧皱在了一起,“你可以再陈述一遍你刚才的话吗?”
这句话几乎是从埃文·贝尔牙齿里挤出来的,现场明明有近三十名记者,但愣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他们今天的确很憋屈,先是弄伤了埃文·贝尔,然后先后被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贝尔完全镇压住了,丢了记者的脸。但是眼前的埃文·贝尔,他的怒火几乎都已经化形了,好像他整个人都在熊熊燃烧一般,这种模样,除了当初诽谤事件之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了。
“证据!说话请出示证据!我可以把我设计过程的所有资料展示给主办方看,也可以把论文的写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甚至还可以我的知识产权证明展示给媒体看。还有我的教授、我的同学、我的家人都可以为我作证,我的作品绝对是出自我手,没有任何代笔、任何剽窃的可能性!”埃文·贝尔完全是出离的愤怒了,他原本不想理会这些媒体,本来这种事就是清者自清,和媒体纠缠实在是没有必要。但是今天不是时候,绝对不应该是今天。
“断背山”的低气压还在他脑袋上空盘旋,接着又被话筒击伤,现在还要被侮辱自己的名誉,埃文·贝尔就彻底爆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