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对于保罗·哈吉斯的反问,埃文·贝尔只是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能够把“撞车”签给十一工作室制作,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保罗,投资呢?你的预算是多少?”
保罗·哈吉斯没有立刻回答,在今天之前,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把剧本签给埃文·贝尔,对于预算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心中没有腹稿,略微计算了一下,他才说道,“七百万。”抬头看了埃文·贝尔那年轻的脸庞,他又改口说道,“六百万。”他是在担心埃文·贝尔现在拿不出那么多钱。
埃文·贝尔呵呵地笑了笑,“身为制片人,能够节约成本,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我想,七百万美元的投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虽然是制片人,在“致命身份”拍摄期间,埃文·贝尔也吃够了不断计算成本的苦,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埃文·贝尔也是一个慷慨的人。制片人之所以会对成本如此苛刻,是因为他们必须控制成本,以期上映之后的票房能够换来更大的利益。埃文·贝尔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而且他也不是票房至上的人。再者,埃文·贝尔目前投资的两部电影都是小成本独立电影,不是“加勒比海盗”那样动则上千万上亿的大制作,成本的增幅不会那么吓人。所以,身为制片人,埃文·贝尔比起大多数铁公鸡来说,可是好了许多。
埃文·贝尔的大方,让保罗·哈吉斯不由松了一口气,至少这可以让他手头宽裕一些,而且看埃文·贝尔的样子,就算要追加投资,也是可以商量的。这对于剧组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那么导演?”保罗·哈吉斯忽然想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你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吗?”一般来说,编剧和导演的选择就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大体风格走向,这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之后演员的选择,也是编剧和导演确定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的。
埃文·贝尔说完之后,发现保罗·哈吉斯看向了自己,他不由笑了起来,“我暂时没有这个想法。就算要当导演,我现在自己手上还有一个剧本,不是吗?”埃文·贝尔可没有忘记“神秘肌肤”这部作品,“如果‘撞车’先拍摄的话,说不定我可以在导演旁边多学习学习,看看自己是否有导演的潜力。”
埃文·贝尔此时忽然想起来,其实保罗·哈吉斯就是一个自编自导的典型代表,“撞车”的导演就是他,“保罗,为什么你不自己担任导演一职呢?我想,这个剧本本身就是你的视角你的感想,那么由你通过镜头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保罗·哈吉斯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羞涩尴尬的表情,“埃文,我也是这样想的。”
没有想到两个人居然想到一块了,埃文·贝尔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我们这次的合作会很愉快,至少在第一件事上就达成了共识。”
第475章
意外竞争
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埃文·贝尔这次到欧洲来,原本只是为了拍摄“真爱至上”这部电影的,结果却发生了如此多事,他的足迹也在欧罗巴大陆上到处留下了痕迹。伴奏乐队的事情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参加了巴黎时装周,让十一设计走向品牌分支的事有了眉目;现在又在柏林电影节认识了保罗·哈吉斯,收获了“撞车”这部奥斯卡级别的电影……
事实上,埃文·贝尔在欧洲的收获远远不止如此。第五十三届柏林电影节落下了帷幕,反映阿富汗难民生活的英国电影“尘世之间”意外捧得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评委会银熊奖则被“改编剧本”拿下,“时时刻刻”的三位女主角一起问鼎了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则被乔治·克鲁尼导演处女作“危险心灵的自白”一片男主角萨姆·洛克威尔夺得。
电影节落幕之际,拿下银熊奖的“改编剧本”在专业人士、记者和观众的评分中,最后时刻超过了“时时刻刻”和“英雄”,成为了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分最高的影片。
而意外的是,在最受欢迎演员的评选之中,包括专业人士、记者、观众和组委会的投票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治·克鲁尼、妮可·基德曼等一众大牌之中,埃文·贝尔脱颖而出,力压群星,获得了最高的支持率。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国记者这部分,埃文·贝尔获得的支持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得到了三分之一记者们的欢心。
一趟柏林之旅,虽然没有金熊银熊入账,但埃文·贝尔以“改编剧本”之中的出色演出、面对记者们出色的口才和优越的语言能力、风度翩翩的气质,成功赢得了欧洲记者们的欢迎。这次世界舞台的初次亮相,对于埃文·贝尔来说,可谓是“收获颇丰”。
柏林电影节落幕之后,埃文·贝尔并没有直接回去洛杉矶,因为他在德国还有事情绊住了脚,而挥别了好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保罗·哈吉斯也先回去了,埃文·贝尔再次单独和伊登·哈德逊留下,继续这次欧洲行的忙碌。
弗里曼特尔媒体在德国柏林的分部,和埃文·贝尔的想象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些差异。作为一家制作电视综艺节目起家的公司,弗里曼特尔媒体并没有像“奥普拉脱口秀”的哈普娱乐集团一样,将一栋大楼的三分之一都变成摄影棚。柏林分部只是一层普通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层倒有些大公司的风范,只是没有节目制作公司的模样,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不过,一个个透明的会议室里,摆满电视机、放映机等机器,写字板上还写满了各种创意,这倒是有点模样。
虽然弗里曼特尔媒体是隶属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但是它的总部却是在英国伦敦。在伦敦,弗里曼特尔媒体就有自己的录影大楼了,设备齐全,和一家电视台没有太大的区别。柏林这里的办公室,只是分部办事处而已。
伊登·哈德逊正在熟练地和前台接待员交谈中,流利的德语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伊登·哈德逊可是埃文·贝尔的德语、法语老师,他的语言能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埃文。”伊登·哈德逊回头喊了一句,埃文·贝尔快步跟了上去,一起走进了弗里曼特尔媒体的柏林分部。
坐在四面为磨砂玻璃的会议室里,埃文·贝尔打量着黑色碳素笔在玻璃上面留下的无数创意,觉得很是新鲜。埃文·贝尔一直觉得做创意的人,是很奇妙的工作,依靠思想的碰撞想出让人拍案叫绝的点子。
正在打量的期间,就有人进入了会议室,埃文·贝尔和伊登·哈德逊都站立了起来,今天的是一男一女。将一头黑发挽成发髻、带着金丝边圆形眼镜的女子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贝尔先生,初次见面,我是策划部的项目总监,玛利亚·科特。这位是我的助手,卢卡斯·马科斯。”
“埃文·贝尔。这位是我的法律顾问伊登·哈德逊。”埃文·贝尔也微笑地介绍到。
双方在白色的小方桌面对面地坐了下来,虽然埃文·贝尔和弗里曼特尔媒体前后合作了也有一年多,但除了黛博拉·约翰逊、奈吉尔·莱格斯之外,他就没有见过弗里曼特尔媒体其他任何一位成员了。今天的见面,倒更像是迟到两年的会面。
“目前‘流行偶像’系列选秀节目的运营,欧洲部分是由我在负责的。”玛丽亚·科特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就明确了她的职责。现在“流行偶像”在全球范围内三十三个国家进行制作播放,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个负责人,而是按照区域进行划分。玛丽亚·科特就是欧洲部分的负责任。“这次会联系贝尔先生,主要是节目在英国的运营出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正好贝尔先生也在欧洲,面对面的会谈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运营出了问题?”埃文·贝尔挑了挑眉,“流行偶像”现在在英国才迈入第二个年头,距离第二季的大结局还有一个月,居然就出现问题了?
“创造了第一季收视率的辉煌之后,选秀节目在世界的推行十分顺利,不过在英国本土,似乎面临了一些问题。”玛丽亚·科特点了点头,对自己刚才传达的讯息表示了肯定。埃文·贝尔没有再说话,而是示意让玛丽亚·科特接着说下去。
玛丽亚·科特一点也没有轻视之心,作为“流行偶像”在欧洲的负责任,玛丽亚·科特很清楚眼前的年轻人多么出色。他不仅创造了选秀节目,而且还在“流行偶像”踏足美国市场的谈判过程,狠狠反击了因为年轻而试图轻视他的弗里曼特尔媒体。虽然玛丽亚·科特没有参与谈判,但是最终签订的合同,却在清楚地证明着,眼前年轻人是绝对需要重视的对象。
所以,玛丽亚·科特一上来就切入了主题,丝毫没有因为弗里曼特尔媒体陷入了困境而遮遮掩掩,大大方方地就把问题提了出来。
“流行偶像”在英国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一个。
一方面是“流行偶像”在英国独立电视台的收视率遇到了一点问题。毕竟英国和美国不同,英国也就六千万人口,而美国有三亿人口。“流行偶像”的年龄界定在十六岁到二十七岁,这就导致了可以参加比赛的人受到了大大的限制。“美国偶像”可以做十年,因为有这个人口基数,“流行偶像”在英国却支撑不了太久,这是必然的走向。
另一方面是大名鼎鼎的经纪人兼制作人西蒙·福勒正在试图对节目进行革新,创造出新的节目形式,然后与其他制作公司进行合作,试图挤掉埃文·贝尔和弗里曼特尔媒体,在英伦三岛上开辟新的选秀王朝。
原本埃文·贝尔以为自己将版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就会避免前世的覆辙,没有想到最终还是无法避免。
上一辈子,西蒙·考威尔与西蒙·福勒发生分歧,西蒙·考威尔认为自己收入太低,于是想出了新的节目形式“X因素(The.X.Factor)”,然后另外寻找制作公司,最终抓住了“流行偶像”收视率出现波动的机遇,取代了“流行偶像”,成为英伦三岛之上唯一的选秀节目。
之后,西蒙·考威尔和西蒙·福勒闹上了法庭,因为西蒙·福勒认为西蒙·考威尔虽然改变了节目的形式,但依旧侵犯了“流行偶像”的版权。最终,西蒙·考威尔取得了胜利,但是代价是2011年之前,“X因素”不允许登陆美国市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西蒙·福勒对美国市场也抓得更严了。这才形成了“美国偶像”十年的称霸之势。其后,2011年,西蒙·考威尔离开“美国偶像”,将“X因素”带到了美国,除此之外,“美国之音(The.Voice)”也在2011年播出,强劲地挑战了“美国偶像”的霸主地位。
这是上一辈子的轨迹。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轨迹虽然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但大体发展方向还是一致。和版权没有丝毫关系的西蒙·考威尔安分了,但是将“流行偶像”十强选手合约从十一工作室拿到了自己手上之后,从中尝到了甜头的西蒙·福勒却动荡起来。
事实上,虽然埃文·贝尔本来以为这一辈子不会有如此情况出现,但他还是和伊登·哈德逊做了两手准备,在去年“流行偶像”第一季落幕的时候,他就把包括“X因素”、“美国之音”在内的各种选秀模式注册了知识产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西蒙·福勒要突破,基本没有可能。
但现在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收视率的下滑和西蒙·福勒的挑战,是选秀节目在英国继续推行下去必然会面临的情况。就算没有西蒙·福勒,也会有其他能人异士发现英国市场的动荡,从而过来分蛋糕。幸好,埃文·贝尔早就有腹稿了。
“我认为,我们可以提前把节目的革新方案做好,马上和英国独立电视台展开谈判。”埃文·贝尔听完了玛丽亚·科特的叙述,一点也没有露出烦恼的模样,反而成竹在胸地表达了自信,这让玛丽亚·科特颇有些意外。
第476章
选秀改革
作为一家全球范围都有声誉的节目制作公司,弗里曼特尔媒体在节目制作上的确有着十分出色的水准。但是,埃文·贝尔作为选秀节目的创作者,他至始至终都走在这个时代思维的前端,他足足领先了别人一两个年份,所以,“流行偶像”在英国遇到了问题,不是弗里曼特尔媒体不够出色,只是埃文·贝尔对选秀太过了解了,对事情的发展脉络也十分清楚。
弗里曼特尔媒体求助埃文·贝尔,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玛丽亚·科特才把情况分析完毕,埃文·贝尔似乎只是简单思考了一番,就有了点子,这让玛丽亚·科特十分意外。要知道,西蒙·福勒开始构思选秀节目新形式的消息出现时,他已经在初步和英国独立电视台接触了,当时弗里曼特尔媒体自然是紧凑了起来,没日没夜地思考了几天,也依旧没有能够相出对策。但埃文·贝尔的思想却转得如此快,着实有些意外。
不过,转念想想,选秀节目从一开始就是埃文·贝尔一手打造的,他对这个节目的了解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这样想来,玛丽亚·科特不由庆幸起来,还好这次及时找上了埃文·贝尔,否则说不定真的会被西蒙·福勒钻空子。
“既然西蒙·福勒希望革新选秀节目的形式,而‘流行偶像’的收视也的确遇到了麻烦,那我们就主动把革新提前。”埃文·贝尔脑子转得飞快,既然历史轨迹无法抗拒,那就由他取代历史上的西蒙·考威尔,将这次选秀节目的改革执行下去。
埃文·贝尔看了一眼玛丽亚·科特的助手卢卡斯·马科斯,“我现在可以记下来吗?我没有时间回去写方案了。”
玛丽亚·科特代替助手点头回答到,“你说,我们会负责记录。方案由我们写就可以了。”卢卡斯·马科斯也把双方放在了电脑键盘上,示意自己没问题了。
“首先,我们应该把参赛选手的范围做一下改变。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区间,十六岁到二十四岁,二十五岁以上,组合。”埃文·贝尔的话让玛丽亚·科特眼神闪了闪,她完全没有想到埃文·贝尔会如此大手笔,直接将原本的参赛范围完全改变了,“由于放宽了年龄限制,观众群体势必也会放大,当然,节目制作的时候,在不同区间的手法也不一样,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策略、收视对象、投票可能对象都有区别,这个你们可以细分化一下。”
玛丽亚·科特也在电脑上快速敲打着,伊登·哈德逊坐在一旁,却是把之前埃文·贝尔与弗里曼特尔媒体签订的合同拿了出来,他正在考虑重新签订合同的事。
“至于组合,这也是让实力稍弱的普通人也获得站在舞台上的机会,不过,更重要的是,组合的和声、分声部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演唱形式,也许可以吸引不少美声唱法,还有对西城男孩、后街男孩组合有想法的年轻人参加。”埃文·贝尔虽然没有详细说,仅仅是对“组合”这种新形式点了点,让玛丽亚·科特的脑袋里已经有无数想法往外冒了。加入组合这种形式,不仅是对参赛形式、参赛方法、参赛人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概念,这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比赛。
“其次,根据参赛选手区间的不同,我们节目制作方法也要完全改变。”埃文·贝尔脑海里想法清晰得很,这就是“X因素”的比赛规则,可以说除了“开嗓唱歌”这一点之外,和“流行偶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选择三位有权威的评委,分别成为三个队伍的责任评委。海选过后,每个评委带领一个队伍,评委可以召集自己的团队,然后进行队伍内部的第二轮选拔,在评委的手中,就选出最后的三强、或者四强,叠加起来就是九组选手或者十二组选手进行决赛。建议,第一季做九组选手吧,适应一下节目节奏。”
玛丽亚·科特虽然没有说话,一直在认真地打字,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眼前少年的想法完全就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他对于节目流程的把握、对于吸引观众视线的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刚才埃文·贝尔提起评委的特别作用,玛丽亚·科特一下就想到了其背后的深意。
果然,埃文·贝尔接下来的想法证实了玛丽亚·科特的想法,“评委负责一个队伍,这是将评委的作用无限放大,也是做评委效应。同时,评委的眼光、培养手段、训练水平都会展现在观众面前,接受评判。进入决赛直播阶段,可以把评委对立起来,完全当做是直接竞争对手。每周观众投票最低的两支队伍进行比拼,然后由三位评委选出淘汰选手。”说到这里,埃文·贝尔顿了顿,看了玛丽亚·科特一眼,“两支队伍,由评委选出淘汰选手,那么这里评委的对抗就被放大了,评委是按照真心淘汰实力弱的选手——即使是他自己的队伍;还是站在自己队伍的一边,不管对手实力强弱淘汰竞争对手;亦或者是袖手旁观的评委,选择淘汰强者,为了能够减少自己手下队伍的竞争对手……这可是一大看点。”
不要说玛丽亚·科特了,就连伊登·哈德逊都看了过来,眼神闪了闪,透露出,“算你狠”的信息,埃文·贝尔给予回应的,是一抹灿烂的笑容。
“当然,我现在只是说了一个大概,详细的内容还可以扩展很多。在第二轮队伍内部选拔时,评委可以带领选手们到评委熟悉的地方,比如参观宫殿,比如他们自己的家等等,让选手们接触到娱乐圈中的一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吸引噱头。此外,队伍内部选拔出评委手下三强的方法方式,由评委制定,这也可以显示出不同评委的特色……”埃文·贝尔原本都打算结尾了,可随口一说,又是一大堆建议,让玛丽亚·科特喜上眉梢的同时,旁边打字的卢卡斯·马科斯表示鸭梨很大。
“基本就是如此了。节目可以更换一个名字,就算‘X因素(The.X.Factor)’吧。节目的口号,就说‘你拥有X因素吗’,让选手成功的未知因素。”埃文·贝尔最后做了总结,“你们可以写一个方案,有细节需要我补充的,再随时与我联系。”
看到埃文·贝尔如此简单快速地就解决了问题,玛丽亚·科特不由松了一口气,“贝尔先生,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伊登·哈德逊看了埃文·贝尔一眼,示意“没有问题了?”埃文·贝尔点了点头表示确认,伊登·哈德逊就接过了话头,“科特小姐,我想你们的问题解决了,但我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玛丽亚·科特向伊登·哈德逊投来了疑惑的目光,她似乎没有理解埃文·贝尔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可是看到伊登·哈德逊将一叠资料递过来时,玛丽亚·科特才意识到,伊登·哈德逊的身份:法律顾问。
果然,伊登·哈德逊递过来的就是之前埃文·贝尔和弗里曼特尔媒体签订关于“英国偶像”制作的合同,上面用红色签字笔做出了不少修改和注解。
“‘英国偶像’已经走进历史,今年在英国独立电视台重新开始的,是‘X因素’。”伊登·哈德逊做出了解释,“所以,我们必须重新签订合同。这份合同,我是根据我们在美国合作‘美国偶像’的那份合同进行制定的,重要数字都做出了标识。我希望十一工作室和弗里曼特尔媒体可以按照新合同展开全新的合作。”
“美国偶像”的合同?玛丽亚·科特记得再清楚不过了,十一工作室将享有七十的版权分红,选秀优先签约权,除此之外,广告的百分之十分红,演唱会和周边的百分之二十分红。剩余的部分,再由弗里曼特尔媒体与英国独立电视台进行谈判。
玛丽亚·科特心中露出了一抹苦笑,没有想到,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蛋糕争夺上居于下风的弗里曼特尔媒体,现在连英国市场的利益也要重新划分了。虽然玛丽亚·科特知道,这是英国市场面临新挑战之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但她也不可能不争取一番就直接答应的。
“在这件事上,我没有决定权,我们公司的律师必须到场,我们重新进行谈判才行。”玛丽亚·科特说出了一番官方说辞。这在谈判场合再适用不过了,事实上,不仅是提出谈判,也是拖延时间考虑对策的方法。
埃文·贝尔没有说话,将谈判权交给了伊登·哈德逊。
伊登·哈德逊很清楚埃文·贝尔现在手上的底牌,所以他沉着冷静地说到,“当然。如果你没有决定权的话,是需要一个可以拍板的人来谈。在你转达谈判请求之前,请你注意,这一次不是十一工作室主动提起的更新谈判,而是弗里曼特尔媒体向我们发出了求助请求。”在玛丽亚·科特试图开口之前,伊登·哈德逊用眼神制止了对方,然后接着说到,“就算‘英国偶像’停播了,十一工作室现在已经拥有制作节目的能力了,亦或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我想绝对不是一件难事。最重要的是,我们握有‘英国偶像’、‘X因素’的所有版权。这是我们的筹码,我们有谈判的资格,你们是否有,我保留态度。”
伊登·哈德逊说完之后,会议室里一时间居然安静了下来。
第477章
小捞一笔
伊登·哈德逊很清楚埃文·贝尔现在手上的牌,他有节目版权,有节目品偶所有权,同时还可以自立门户制作节目。现在十一工作室将选秀节目交给弗里曼特尔媒体制作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擅长制作节目,十一工作室的制作体系只是刚刚起步,更多时间会花费在制作音乐和电影上,目前处于前期筹备的“海军罪案调查处(NCIS)”都还抽不出人手。
所以,埃文·贝尔还是倾向于把选秀节目的制作交给弗里曼特尔媒体,毕竟他们也比较熟悉上手。伊登·哈德逊提供这份新的合同,绝对是可以接受的:双方在美国就是如此合作的,在英国也跟上脚步,有何不可!
弗里曼特尔媒体必然会抗议,需要提出谈判。伊登·哈德逊在提出方案时,就知道有这个情况了,毕竟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不可能凭白将利益让出来。对方有提出谈判的权利,伊登·哈德逊也有拒绝的权利。
听完伊登·哈德逊的话,玛丽亚·科特眼底闪了闪,表情上她没有任何的变化,但实际上,她的心却不由一沉,脑袋里闪过无数思绪。作为一名项目总监,其实玛丽亚·科特是有拍板权的,她刚才的话语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寻求策略罢了。可现在看来,她想拖延时间,十一工作室却不给于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