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埃文·贝尔出现在“改编剧本”柏林电影节放映式的红地毯上时,随处可见的德国帅哥美女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聚集了起来,显然这位新生代人气明星轻而易举就驱散了严冬的寒气,将影迷们的积极性全部都呼唤了起来。埃文·贝尔的一举一动都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即使只是一个挥手,也会在人群之中引爆一连串尖叫。
更重要的是,埃文·贝尔的出现让记者们集体出动,凯悦酒店的门口顿时变得熙熙攘攘起来,所有人都注视着埃文·贝尔,希望能够采访到这位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就算没有采访,至少也要多拍摄几张照片才行。
红地毯的热闹,世界各地都是一样,只是粉丝们表达激动的方式稍微有所不同罢了。德国人平时是很严肃的,他们庄严而不苟言笑,在公开场合很少见到大声说话的人,街道十分安静,但是在节日里他们也会幽默一些。德国式的幽默,埃文·贝尔在克劳斯·巴德尔特那里可是体会过很多次了。不过,在凯悦酒店门口,看到主人领着的小狗煞有其事地挂着参会人员的牌子朝会场门口走去,还有人领着身着警服挎着枪的小狗悠哉地走在门口大街上,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更重要的是,粉丝们的热情和火热,用着德国人最沉稳最朴实的方式,释放出最热烈的欢迎和支持,足以让埃文·贝尔留下深刻印象了。
让埃文·贝尔觉得惊奇的是,周围记者和影迷的多元化,这才是国际舞台最为特别的地方。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在耳边交错,间或还可以听到韩语、日语、中文各式各样的语言。不是说美国的红地毯就不够国际化了,只是,埃文·贝尔目前在美国的确是声势正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而已,所以,今天在柏林电影节见到如此多元化的人员组成,也算是第一次了。
巴黎时装周虽然也是多国多文化,但那不能算,埃文·贝尔在时装周只是客串而已。柏林电影节,才是埃文·贝尔的主要职业之一。
为了宣传“改编剧本”在放映馆门口停下来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提问,埃文·贝尔的应付完全自如,特别是发现埃文·贝尔不仅英语出色,还说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时,这让现场的记者们兴奋了不少,提问题的频率猛然加快了许多。
“贝尔先生,请问你对中国电影有了解吗?”埃文·贝尔听到这个提问时,愣神了两秒。
虽然他现在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人,但是灵魂依旧没有有着中国的烙印,因为这一辈子他活了二十岁,但是上一辈子他却是以中国人活了三十年。出道以来,一方面因为埃文·贝尔对家庭没有过多提及,还没有人知道凯瑟琳·贝尔是中英混血儿;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混血儿本来就多,记者自然不会大惊小怪;再者,也是因为埃文·贝尔的庞大影响力还没有传到中国,所以埃文·贝尔还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国记者。
此时,听到这个问题,埃文·贝尔忽然想起来,在他出道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就曾经远远见过张艺谋,当时他为了宣传“我的父亲母亲”而到了圣丹斯的。这一次,埃文·贝尔却是回想起来,张艺谋又带着“英雄”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
第470章
国际声誉
“中国电影?”埃文·贝尔重复了一遍这个单词,然后询问到,“你是指这次柏林电影节上参赛的‘英雄’吗?”
“英雄”已经举行过放映式了,目前在专业人士、媒体、观众的综合评分中,高居参赛的十七部影片榜首,其后是汇集了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莉安·摩尔三位影后级别女演员的“时时刻刻”。可见这一次“英雄”受到的瞩目程度了。
所以,当有中国记者询问埃文·贝尔这个问题时,记者们都把视线投向了埃文·贝尔,似乎也期待埃文·贝尔的回答。
埃文·贝尔微笑着说到,“不,我不喜欢。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张艺谋导演的另外一部作品,‘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埃文·贝尔的个人感观,他很直白地表达了出来。
中国记者们吃惊的,不是埃文·贝尔不喜欢“英雄”的这个事实,也不是埃文·贝尔对张艺谋导演作品的清楚了解,而是埃文·贝尔后面这句话居然是标准的汉语。对于大部分记者们来说,埃文·贝尔展现了他德语、法语的能力,现在再加一门汉语并不稀奇。但对于中国记者来说,却是惊喜交加。
惊的是,汉语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不是没有理由的,埃文·贝尔那一口标准的汉语,不像是外国人当做爱好学习的口音,完全就是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功底;喜的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居然对中国电影有兴趣,这对于随着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以无止境炒作的话题。
身为前职记者,特别是中国娱乐记者,埃文·贝尔很清楚地知道中国媒体会如何炒作这件事。一件芝麻点儿大的事,都会炒翻天。他这个不过出道两年的新星,可能会被说成顶级巨星;他的一句喜恶表达,可能会被说成对中国电影长达多年的关注;他的汉语水平,可能会被说成是他开拓中国市场的前兆……
埃文·贝尔很清楚地知道,中国娱乐圈那潭水有多深,而且中国电影也早已经失去早年香港地区的威望,就连“卧虎藏龙”的声势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他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改变中国电影颓势的志向,也没有复兴中国娱乐的想法,他只是单纯地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出演自己喜欢的作品,仅此而已。
埃文·贝尔刚才的回答,只是单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已,选择用汉语回答也没有特别的意思,就像他刚才用法语、德语回答问题是一个道理。所以,当中国记者们激动得无法自已,似乎还想针对“英雄”或者其他更深刻的话题多谈几句,旁边的记者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紧接着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埃文·贝尔也没有刻意给中国记者特权,就直接回答了刚才那个关于“改编剧本”的问题。
虽然中国记者没有能够再进一步深入采访埃文·贝尔,但他们还是挖掘出,当年“死亡幻觉”和“我的父亲母亲”在同一届圣丹斯电影节上面世的往事,继而大肆炒作。一如埃文·贝尔所想。不过,埃文·贝尔并没有给予太多回应。
事实上,来自中国媒体的关注,只能说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这一次埃文·贝尔作为柏林电影节的首秀客人,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在“改编剧本”的放映结束之后,关注度更是直线上升。
一如“改编剧本”在美国首映时,大家都发现自己被查理·考夫曼耍了,而电影节上汇集的向来都是对电影狂热的专业人士、影迷们。所以,“改编剧本”这样出色而高智商的电影,自然受到了热烈追捧。撇开剧本本身,埃文·贝尔在其中的突破性演出,更是让无数媒体跌破了眼睛。
谁又能够想到,那位带着阳光笑容的二十岁少年,居然能够打破所有人的常规想象,奉献了如此精彩的演出。这着实是出乎意料的。电影节从来不缺少天才,对于天才,媒体更是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埃文·贝尔就是柏林电影节媒体眼中的天才。
如果仔细追溯埃文·贝尔的影坛之路,记者们可以轻易发现他是以“死亡幻觉”第一次现身在大众眼前的,过去两年的五部电影,无不刷新着人们对埃文·贝尔的既定印象。而对于大部分记者来说,听说埃文·贝尔、见识到埃文·贝尔,与接触、了解埃文·贝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改编剧本”才是埃文·贝尔真正意义上国际影坛的第一个瞩目焦点,如此描述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个结果,着实出乎了埃文·贝尔的预料。上一辈子,埃文·贝尔并没有看过“改编剧本”,自然也不知道这部电影能够如此受欢迎,他更加没有想到,这部电影带给他的荣誉会如此多,完全超出预期。
埃文·贝尔当初接下剧本,就是出于挑战自我的打算,这一个自我挑战,大获成功,埃文·贝尔自己不仅获得了演技上的突破,更是在美国专业人士口中取得了突破,现在又在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上受到了如此追捧。说是埃文·贝尔出道至今最大的一次跨越,也绝不为过。
柏林电影节之上,可不同于金球奖、奥斯卡,有那么多细分奖项,最佳影片金熊奖,评委会银熊大奖,最佳导演银熊奖,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前后也就这么几个奖项,并没有专门的最佳配角等奖项的划分。虽然说,入围竞赛圈的影片参与人员,都是最后的候补人。但埃文·贝尔只是“改编剧本”的男配角,要去争夺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这并不影响媒体对埃文·贝尔的热衷。最主要还是因为埃文·贝尔年仅二十岁,却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风头甚至超过了“改编剧本”的两位老戏骨尼古拉斯·凯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就算是编剧查理·考夫曼都没有能够越过埃文·贝尔,吸引更多的关注。
随着“改编剧本”放映时间的推进,专业人士、记者、观众们的打分统计出来之后,这部电影在强调艺术性的柏林电影节之上,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肯定。在综合评分上,“改编剧本”一举超过了众多强劲对手,仅仅屈居于“英雄”和“时时刻刻”之后,位列评分榜的第三位,表现势头十分强劲。
在柏林电影节电影放映的十天之内,埃文·贝尔只是简单地当做一次电影观影之旅,但媒体记者们却已经悄然将埃文·贝尔的名声在整个欧罗巴大陆传播了开来。二十岁的演技天才少年,用他最亮眼的表现征服了柏林。
“看来,你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是无法阻挡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满面笑容地看着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瞥了一眼旁边按快门按到手指快抽筋的记者,还有四周疯狂呐喊的影迷们,笑着说到,“比起你还差得远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在意地耸了耸肩,“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这些关注这些名声全部都给你。”当初“泰坦尼克号”大红大紫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止一次后悔接演了这部电影,因为迅速而来的超高人气让他迷失了自己,迷失在铺天盖地的赞扬声中,也迷失在演员梦想和现实的虚幻之中。
听到这话,埃文·贝尔笑得更开心了,“这些名气多少钱一磅?我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吗?”
对于埃文·贝尔如此耍宝的回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嘴皮子可就不够用了,除了笑,还是笑。“走,我给你介绍马丁去。”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埃文·贝尔此时在柏林电影节闭幕影片的放映会上,今年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正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纽约黑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说的“马丁”,也就是“纽约黑帮”的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这位意大利移民后裔,在八十年代,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合称为好莱坞的四大导演。他曾经导演过包括“出租车司机”、“好家伙”、“纯真年代”等经典影片,后来他还导演了“无间道”的美国改编版“无间行者”,为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于马丁·斯科西斯的仰慕,在好莱坞从来不是什么秘密,当初确定能够出演“纽约黑帮”时,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像个小孩一样兴奋不已。在之后,马丁·斯科西斯也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喜爱非常,两个人成为了黄金搭档,拍摄了多部精彩的影片,比如“飞行者”,比如“无间行者”,再比如“禁闭岛”。
在柏林电影节这个大平台之上,埃文·贝尔不仅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还认识了一大堆以前都遥不可及的大牌,这也是继巴黎时装周之后,埃文·贝尔第二次获得扩展人脉的好机会了,十分难得。
第471章
与众不同
马丁·斯科西斯,这位至今的无冕之王,虽然埃文·贝尔知道,最终他还是获得了奥斯卡的肯定,但就现在而言,他却屡屡冲刺,次次铩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老实说,这位八十年代就名满天下的顶尖导演,确实是一位可惊可叹的伟大导演。
埃文·贝尔转过看了看满面笑容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虽然女友吉赛尔·邦辰就在不远的巴黎,但是吉赛尔·邦辰并没有过来柏林,而是飞往了米兰,出席即将开幕的米兰时装周。不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好心情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此时就在热情地为埃文·贝尔和马丁·斯科西斯牵线搭桥中。
埃文·贝尔一直在想,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能够成为黄金搭档,是因为两个人风格相似,蒂姆·伯顿总是可以挖掘出约翰尼·德普深层次的魅力,而约翰尼·德普在蒂姆·伯顿的风格中也总是如鱼得水。那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马丁·斯科西斯能够成为忘年之交,两个人在奥斯卡上的屡次碰壁是否是原因之一呢?要知道,马丁·斯科西斯奋斗了近三十个年头,才拿到他第一个奥斯卡小金人,而埃文·贝尔在重生之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依旧在为他的第一个影帝小金人而奋斗。
“想必媒体都在对你选择一个配角,还是如此破格的配角而议论纷纷吧。”马丁·斯科西斯其实是一个很和蔼的老人,埃文·贝尔每次在屏幕上看到他,都觉得是一个慈祥的爷爷形象,而实际见面时,埃文·贝尔却是想起了后来皮克斯经典动画片“飞屋环游记(Up)”里老爷爷的形象,嘴角总是不由自主露出一个温馨的笑容。
“作为演员,对主角还是配角应该是没有挑剔才对。”埃文·贝尔对这个问题早就回答过无数次了,何况马丁·斯科西斯根本不是在提问,只是温和地交谈罢了,所以埃文·贝尔也就自如地说到,“选择角色,主要是看自己与角色的共鸣,还有这个角色的挑战性,包括对剧本的喜爱。想演,就演了。是不是配角,还有戏份的多寡,从来都不是重点。”要不然埃文·贝尔也不会出演“真爱至上”了,他只是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件幸运的事。所以,他才出演了那个相当于客串的角色。
马丁·斯科西斯呵呵地笑了起来,“难怪媒体会大惊小怪了。就算有了‘改编剧本’的惊喜,想必以后你还是会不断刺激媒体那‘脆弱’的心灵。”马丁·斯科西斯的调侃,引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强烈认同,“不过媒体总是喜欢把一点小事都放大。其实配角没有什么不好,梅丽尔的第一个奥斯卡小金人不就是女配角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马丁·斯科西斯指的是现在被公认为有资格成为史上最伟大女演员之一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别看梅丽尔·斯特里普现在几乎每年都能入围演技提名名单,拿奖也不是稀奇事。但是当年,梅丽尔·斯特里普就是从配角磨练出来的。
埃文·贝尔眨了眨右眼,嘴角的笑容多了一抹得意,“斯科西斯先生,那我是否能够理解成,你是预祝我在今年奥斯卡上拿下我的第一座小金人呢?甚至是,预言我未来的星途坦荡呢?如果是这样,那我可要好好感言你才对。”说完,埃文·贝尔摸了摸下巴,做出思考的模样,“那我是不是应该把记者叫过来,大肆宣扬一下斯科西斯先生对我的青睐。”
埃文·贝尔活灵活现的语调,成功地让马丁·斯科西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乔治·克鲁尼和史蒂芬·索德伯格这对至交好友一起出现在了视线之中,乔治·克鲁尼主演、史蒂芬·索德伯格导演的“索拉力星”,还有乔治·克鲁尼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制片的“危险心灵的自白”此次也双双入围了竞赛单元。
“嘿,埃文,真的是好久不见。”乔治·克鲁尼的绅士礼仪十分到位,不是传统英国贵族的那种礼貌,而是让人感觉舒服的一种亲切感。
乔治·克鲁尼和史蒂芬·索德伯格是“白夜追凶”的制片人,虽然当初两个人并不太常出现,剧组的主要执行制片人是艾玛·托马斯,但埃文·贝尔这位“白夜追凶”的男主角,和两位制片人自然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关系。
“过去这一周可是前后见了三次,过去一年多没有见面的次数都一下子补回来了,不算很久,不算很久。”埃文·贝尔的回答,让乔治·克鲁尼愣了愣,把这句话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这才回过神笑了起来。
过去这一周之内,乔治·克鲁尼和史蒂芬·索德伯格都有去“改编剧本”放映会捧场,而埃文·贝尔自然也没有缺席“索拉力星”、“危险心灵的自白”的放映会,只不过,都没有互相碰面罢了。所以,乔治·克鲁尼才会说“好久不见”,而埃文·贝尔却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了解读,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小群人,每一个都是鼎鼎大名,都是口才了得,也都是社交高手。看到大家在这里聚集,周围其他人也逐渐围了上来,有演员有导演有编剧也有记者,到了后来,反而是每个人都领着一群人在闲聊着。这种场合总是如此,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可随着谈话人的增多,往往不知不觉中身边的人就已经更换过好几批了,只有那个核心人物依旧没有变化。
在马丁·斯科西斯、乔治·克鲁尼、史蒂芬·索德伯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级别的人物面前,特别是柏林电影节这样的世界舞台,埃文·贝尔还算不上核心人物,人气归人气,在没有真正过硬成绩出现之前,他还无法称得上是社交场合的核心。
虽然不是核心,但埃文·贝尔还是轻松就加入了大家的话题,更何况“改编剧本”也是这几天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家都相谈甚欢。在某一瞬间,埃文·贝尔视线停滞了一下,然后他就和身边其他人告辞了,往大厅的一个角落走去。
埃文·贝尔的离开,没有人注意到。正如刚才所说,他不是社交场合的核心,就算有人看到了埃文·贝尔的离开,也只会认为他看到了好友、加入另外一个谈话圈、甚至是去卫生间,而不会随时注意他的动向。
凯悦酒店作为柏林电影节的主会场,无论是场地还是人员配置,都十分出色。站在落地玻璃旁往外看,就可以清晰看到后院里的游泳池和连篇绿荫。
此时一个大光头就略显阴暗落寞地站在落地玻璃前,端着香槟出神地看着窗外的静谧。说是光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脑袋的两侧还是有褐色头发的,应该说是地中海涨潮更加形象一些。
“柏林的冬天总是带着一丝阴霾,不是吗?”埃文·贝尔站到了男人的身边,微笑地说到。如果有人注意到埃文·贝尔此时的动向,绝对会大跌眼镜。埃文·贝尔撇开那些诸多大牌们,居然走到了一位籍籍无名的中年大叔身边,这实在是太过与众不同了。
柏林电影节是与世界接轨千载难逢的舞台,多少人以出现在这样的舞台上为奋斗目标,不仅因为可以获得全世界各国记者的关注——埃文·贝尔轻而易举地达成了这个目标,还因为可以结识大师级别的导演、演员、制片,今天的闭幕仪式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而埃文·贝尔刚才也是在众人的中心,但他却主动放弃了这次继续拓展人脉的机会,而走到了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这对于那些渴望登上柏林电影节这样国际舞台的新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愚蠢之极的行为。
但,埃文·贝尔不这么认为。他刚才视线的余光看到了这个身影,犹豫猜测了一下是否就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最终还是决定亲自上前确认一下。很幸运,的确是他记忆中的那人。只是,埃文·贝尔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出现在柏林电影节之上。要知道,现在的他绝对是籍籍无名,不可能成为柏林电影节嘉宾的,应该就是一位普通电影爱好者了。
光头大叔回头看了埃文·贝尔一眼,似乎有些意外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居然会有人出现,虽然惊讶,但他还是回了一句,“冷峻、硬朗、灰色,不本就是柏林的色彩吗?”说完这句话,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埃文·贝尔。随后,他就转过了身子,似乎没有发现什么。不过才转头,他的脑海里就闪过一丝亮光,紧接着就再次转头过来,盯着埃文·贝尔的侧脸。这还不够,他干脆直接整个人都转了过来,上下打量了起来。
发现到对方的视线,埃文·贝尔微笑地转过了身子,光头大叔这下完全确认了,眼睛里的惊讶虽然隐藏得很深,但还是可以捕捉到一点微弱的信息。埃文·贝尔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初次见面,哈吉斯先生。我是埃文·贝尔。”
第472章
编剧交流
“初次见面,哈吉斯先生。我是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的问候,让保罗·哈吉斯愣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埃文·贝尔居然认识自己。而且看埃文·贝尔的这个架势,他并不是偶然过来这个角落的,更像是专门为了找寻自己才过来的。
保罗·哈吉斯看了一眼右手边不远处的热闹人群,众人围绕着乔治·克鲁尼、史蒂芬·索德伯格、马丁·斯科塞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谈笑风生。显然,埃文·贝尔刚才也是那里面的一员,即使不是核心,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在,埃文·贝尔居然专门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如此强烈的对比,让保罗·哈吉斯满腹疑惑。
埃文·贝尔似乎也意识到了保罗·哈吉斯的疑惑,笑着说到,“我曾经是‘正南方’的热血观众。”这一句话,就让保罗·哈吉斯恍然大悟起来。
“正南方”,1994年到1999年在CBS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原本是加拿大的迷你剧,却在加拿大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收视率,之后在CBS开始播放。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名加拿大皇家骑警被委派到美国芝加哥的加拿大领事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喜剧侦探剧,获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保罗·哈吉斯,是“正南方”的首席编剧。
事实上,埃文·贝尔对保罗·哈吉斯的了解,却不仅仅是一部“正南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此时的保罗·哈吉斯,仅仅是编撰了几部电视剧、又未取得真正出色成绩的一个小编剧而已,认识他的人着实不多。更不要说,1998年之后,保罗·哈吉斯就消失了,没有任何编剧作品出现。一个原本就没有多少名声的小编剧,前后又消失了近五年,自然没有人会记得。
但埃文·贝尔却能够一眼就认出保罗·哈吉斯,主要是因为两部影片,“百万美元宝贝”和“撞车”。前者是第七十七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身为编剧,保罗·哈吉斯也入围了最佳改编剧本的竞争;后者是第七十八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身为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拿下了这次的最佳原创剧本小金人。如果还要举例的话,“来自硫磺岛的信”、“007:量子危机”、“007:皇家赌场”、“父辈的旗帜”,都是这位出色编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