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426

  听说这些年大汉在经营西域,这一路走来,哪怕是在荆州,都能看到高鼻深目的西域人在各处行商,一口流利的官话,至少能让人交流。
  正要行进间,便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一将,白马白袍,坐在马背上的腰杆挺得笔直,只是向这边行来,便给人一股难言的压迫感。
  “末将中护军赵广,前方可是东吴使臣?”来人策马来到队伍前,翻身下马,合手一礼朗声道。
  “正是,在下顾谭!”青年翻身下马,对着赵广躬身一礼道:“久闻将军大名!”
  赵广前些年担任安南将军,镇守庐江,与曹魏打了好几仗,胜多败少,便是在东吴也颇有名气。
  “子默之名,吾亦早有耳闻。”赵广点头笑道:“末将奉命前来迎接诸位,请随我来吧。”
  “有劳将军!”虽说是代表东吴,但在赵广这等大汉壮年一辈中的翘楚人物面前,顾谭可不敢托大,躬身还了一礼之后,带着人马往城中走去。
  “尚未为将军引荐,这位便是子瑜公之子,诸葛恪。”顾谭向赵广引荐身旁略显肥胖的青年笑道。
  诸葛瑾与大汉渊源还是颇深的,不但是左相诸葛亮的兄长,更是诸葛乔的生父。
  诸葛乔这些年在大汉也算立稳了脚跟,如今已是廷尉丞,执掌刑狱,最重要的是,诸葛乔还是大汉司空刘毅的女婿,有着这两层关系,赵广对诸葛恪明显和善了不少。
  城门口设有岗哨,看着那一名名虎背熊腰的将士排成两列队,队列整齐划一,顾谭忍不住赞道:“真……虎狼之师也!”
  “他们?”赵广看了一眼这些守城士兵,笑了笑,没有接话。
  顾谭见状有些惊讶道:“将军似乎不认同?”
  “如今大汉兵制有所不同,各军将士成军之后会被派往北方或是西北戍边,经历过战场的,才有资格称之为虎狼之师,这些……刚从新兵营中训练出来,未曾上过战场,没有资格称之为精锐,更何况虎狼之师?他们还不配。”赵广言语中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
  经过数年发展,大汉的兵制日趋完善,虽然还是征兵制,但因为有书院的缘故,所以是以自愿为主,不会强制征兵,发粮不发饷,但将士家属享有优惠政策,赋税减免,子女可入书院读书,战死后还有抚恤,哪怕没有饷钱,愿意参军的人还是很多的,如今大汉治下,加上西域军队以及驻扎在北方防备鲜卑的边防军,大概有五十万之众。
  新兵在各地守城、巡逻一段时间后,会被派往前线接替老兵,接受战场洗礼,大汉这些年每年都在跟鲜卑作战,阴山山脉以南的地区,如今已经被尽数划入汉土。
  作为大汉的将军,背后有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而且这国家是在他们手中一步步强盛起来,赵广有自信的理由。
  顾谭点点头,东吴其实也有类似的政策,这些年为了添补人口,提升军队战力,每年都会与山越作战,这些年孙权一直在致力于向南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相比于眼下的大汉而言,却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一行人进入城中,长安城的繁华让顾谭、诸葛恪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宽阔平坦的路面,两旁是繁华的商铺,基本都是二层楼连成排的整齐商铺,街道足以容纳八车并行,在商铺后方,是一栋栋高楼,五层楼在这个时代来说,的确算的上是高楼了,整个长安给人的感觉非常整齐,大多数建筑,无论铺面还是居民楼,都是统一规格的,每一道街口都有一处颇为醒目的建筑,有青楼,有最近几年才兴起的酒楼、客栈还有茶馆。
  大汉的炒茶如今无论在魏朝还是在东吴,都颇得名士青睐,不过在东吴一般都是自家收藏,像长安这样拿出来开茶馆的,在东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东西在东吴可是按两来算的,就算是大户人家,能够每天喝的也不多。
  “定国兄,这……茶馆中怎的有如此多人?”路过茶馆的时候,顾谭忍不住询问道,本来挺珍贵的东西,怎的感觉什么人都能喝起一般?
  “最近在荆州、云南等地有了专门的茶田,这东西在外面或许珍贵,但在长安,真不算什么稀罕物,差一些的,寻常百姓也能喝的起,当然,上品的很贵,普通的,百来钱就能买到一斤。”赵广想了想道。
  百来钱,一斤!?
  顾谭和诸葛恪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赵广,他们说的真是同一种东西?
  “这东西在东吴很贵?”赵广不解的看向两人,他对经济不是太在行,而且这些东西也是商人们自己倒卖的,朝廷只收税,但对于这些消费品不会太多干涉,但技术却是严格保密的。
  顾谭和诸葛恪相识一眼,苦笑无语,顾谭想了想对赵广道:“拜会天子是明日,我等可否先入茶馆看看?”
  “既然如此,末将便陪二位吧。”赵广点点头,他这次就是负责接待东吴使臣,既然对方想要逛逛,他也不会拒绝。
  命人先将二人扈从带去休息,赵广带着两人先去了茶馆。
  “赵将军,好久未来了。”茶馆的主人见到赵广进来,笑着将三人迎进来。
  “一壶……好茶,再配些糕点,给我们找个清静些的位置。”赵广笑道,他平日里是不太喜欢茶的,自家父亲喜欢,但他和兄长对这东西没那么热爱,对于茶也没什么讲究。
  “好!三位请随我来。”对方点了点头,将三人迎上了二楼。
  茶楼的设计颇为雅致,回廊式结构,无论坐在何处,整个茶楼的景物都能尽收眼底,有专门的乐师弹奏乐器,悠扬的音乐如同潺潺流水一般流淌在整个茶楼中,坐在窗口的位置,看着窗外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竟然让人生出一股恍如隔世之感,整个人的精神都仿佛被洗涤了一遍,原本风尘仆仆的两人,此刻竟然生出焕然一新的感觉。
  而且坐在茶楼之中往外看去,景色与在街上看到的又不一样,是另外一番感受,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长安城设计者的匠心。
  看着窗外的街景,诸葛恪摇头叹息一声,当年刘备被曹操打的几无立身之地,狼狈如丧家之犬,依靠江东才有残喘之机,谁能想到这三十年间,昔日最弱的一方势力,如今已经发展成如此庞然大物,东吴也只能仰其鼻息,他有些明白当初孙权为何处心积虑的想要攻取荆州了,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东吴能够威胁到得了。
  “定国兄。”顾谭看着赵广道:“却不知,这长安城是何人设计建造?”
  如今整个天下对工匠都颇为追捧,孙权这些年集结能工巧匠,无论是造船术还是建筑、兵器,因为有天工坊的模板还有天工开物的研究,在这些方面进步不小。
  “自然是司空。”赵广有些疑惑的看向两人:“两位不知?”
  “自然是知晓的。”顾谭苦笑着点点头,如今的刘毅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甚至被不少匠人奉为祖师一般的人物:“只是未曾想到这等城池,竟是一人设计而成。”
  “司空那些弟子也有参与。”赵广想了想道。
  “弟子?”顾谭目光一亮,看着赵广道:“司空也有授徒?”
  “自然是有的,如今各郡少府多是由司空弟子担任。”赵广点了点头,刘毅弟子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何况说了又能怎样,以如今大汉的繁华和居住条件,有几个愿意放弃大汉优渥的生活条件,跑到魏或是吴去?
  这些年只见过各国巧匠慕名而来,还真没见过大汉的哪个匠人出走,更别说刘毅的弟子了,只要是刘毅的弟子,那基本都是各方争相拉拢的人物。
  “两位一会儿去四海阁休息一番,晚上末将带两位去漪澜阁接风。”看着茶点吃的差不多了,赵广对着两人笑道。
  “漪澜阁?”顾谭皱眉道:“青楼?”
  他家教慎言,虽说这年月青楼并没有多不堪,甚至是很多士人附庸风雅的地方,但他却很少去。
  “这可不是寻常青楼,到了便知道了,来长安,若不去一次漪澜阁,那可算是白来了。”赵广笑道。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万邦来朝
  漪澜阁真的不是寻常的青楼,这一点在顾谭和诸葛恪进入青楼的时候就有感觉。
  没有淫词艳语,相反,整个漪澜阁布设十分典雅,阁中的女子哪怕是婢女都有几分文气,至于漪澜阁中登台献技的女子就更不必说了,哪怕是江东的一些世家女子,在气质或是气场上,感觉都不如这里的女子。
  赵广真的是带他们来接风的,先是在浴场泡了澡,从浴区出来之后,只觉浑身说不出的清爽,而后便是坐在阁楼之上看各种技艺表演,有的是歌舞,也有一些说书之类的东西,此外还有女子蹴鞠,摔跤比赛、格斗等比较暴力的节目,雅俗共赏,却并不突兀,整个漪澜阁分四层,形成一个螺旋状的大回廊,最中央是舞台,最低的一层寻常百姓能够进来,当然,富户、高官若是有这个兴致或是不愿花钱的话,也可以进去。
  第二层则是富户、官员的区域,只要肯花钱或是在长安有官身都能进来,一个席位通常能够带八人,不过很少有坐满的。
  第三层则必须有一定身份才行,你可以使高官,可以使大匠,说是名满天下的仁商,这些人通常是免费的,当然,若要其他服务,得另算。
  至于最高的四层,一般是空着的,在那里不但能够看到场中的表演,而且还能看到窗外整个长安的景色,最重要的是,这第四层是可以转动的,一个时辰能够转动一圈,小半个长安城的景致都能看到。
  整个大汉朝中,能坐在这里的都不多,但即便没人,这里也不会对其他人开放,而其他人也没人敢要求上四层。
  大汉同样有着自己的等级,而在这里看的最为鲜明,所不同的是,大汉是有着明确上升的渠道的,或为官造福一方,或上战场杀敌建功,总有出头的机会。
  “今日来的有些晚了。”赵广不无遗憾的道:“这漪澜阁中是有几位才女献歌舞的,两位若是能在长安多留些时日,下个月当可看到。”
  “这里献艺每日都不一样?”顾谭好奇道。
  “自然,若每日都是重复的,那有什么意思?”赵广笑道。
  “也是。”顾谭有些感叹的摇了摇头,原本以为,建邺也算繁华了,但跟眼前的长安一比,无论从繁荣还是娱乐上来说,都没得比,至于更深一些的东西,眼下初来,也看不到。
  “时间不早,我送两位回四海阁吧,这漪澜阁虽有住宿,但花费颇高,而且四海阁也不差。”赵广对着两人笑道。
  “有劳定国兄。”两人各自起身,在赵广的带领下离开了漪澜阁。
  街道上,每一个街口都能看到一座造型奇怪的亭子,诸葛恪有些疑惑道:“定国兄,自入长安以来,这样的建筑已经见到好几个,不知是何用?”
  “那个,分衙,衙卫驻扎的,这样的分衙整个长安城有五十六个,每个街口都有一个。”赵广扫了一眼,笑道。
  “衙卫?”顾谭和诸葛恪有些不解的看向赵广,这又是一个陌生词汇,大汉的官吏之中,可没有这样一个。
  “就是负责长安治安,调解城中纠纷的,统归长安令掌管,每一处分衙,都有二十名衙卫驻守,来回巡视城中,不过都是些稍微经过训练之人,一般都是从新兵营中淘汰出来的。”赵广笑道。
  也就是说,整个长安城中,光是负责巡视治安的,就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顾谭和诸葛恪心中默算了一下,有些咋舌,一般偏僻一些的郡都没有这么多驻军吧?
  而且……大汉恐怕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从军队中往外踢人的国家了。
  这些年,对于大汉的军制大家有所了解,虽然都是征兵制,但福利不一样,将士可凭功勋让子弟读书,此外解甲归田还会分一些田地给租种,战死也有抚须,也使得大汉境内参军踊跃,人人争先,战场上的汉军更是不要命的砍人,颇有效仿先秦之意,却又并不完全相同。
  这样的征兵制,再加上汉军装备上的优势,也使得大汉军队战斗力在这几年不断提升。
  也是因为大汉越来越强,魏国和吴国这几年都在谋求改变和突破,不过大汉这样做,有着其底气,才雄势大,有个刘毅在背后不断推动大汉经济不断富足,朝中又有诸葛亮等人在不断完善法度,这一点上,无论是魏朝还是东吴,都没办法效仿。
  就算明明白白的给了你方法,你也效仿不了,哪怕所有人都能看出大汉如今愈发强势的原因也不行,你想效仿大汉,先把那些世家大族给干翻,但你要真这么做了,大汉根本不会给你喘息的余地,所以明知这样下去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却也只能在这中间不断寻求平衡,虽然也在变强,但速度却赶不上大汉。
  “当然,分衙之如今也只在长安、洛阳试行,如今军中淘汰的兵也不多,而且这些衙卫也是要接受训练的,破获大案或是捕获盗贼也有功劳可拿,同样有子弟入学之权,不过待遇上不如军中将士。”赵广笑道:“若是将来天下太平了,或许会削减军队,到时候军中下来的将士就会被分配到各地当衙卫,到时候还会进行具体制定。”
  顾谭和诸葛恪没有接话,心中有些发沉。
  当东吴还在励精图治,想着怎么强兵,如何从百姓手中压榨利益的时候,大汉如今已经开始谋划着为百姓考虑的事情了,从发展角度来说,大汉无疑已经超越领先了曹魏和东吴很多很多。
  也从侧面证明了大汉的国力强盛,无论是顾谭还是诸葛恪,心中都有些发沉,此番他们来,是向朝廷报备,东吴在海外发现一座岛屿,被孙权命名为夷州,不过孙权自废帝位,目前是吴王,还没有资格做这个决定,这要弄不好,大汉完全有理由跟孙权开战,所以这次两人来此,一是希望大汉能够认可夷州属于东吴,二也是希望大汉能够提供一些财力或是物资上的帮助,毕竟前些年东吴战败赔款,让东吴一直缓不过气来,早几年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直到最近两年,方才开始缓和。
  孙权是将夷州当做自己的后路,所以希望能够好好经营一番,将来若是真的事不可为,他会带领孙家渡海去往夷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