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426

  “好好好,不说。”刘毅摇了摇头,指着桌上的瓜果笑道:“伯松,尝尝这些,不少东西中原都吃不到的。”
  “多谢岳父。”诸葛乔松了口气,坐在刘毅对面。
  “明儿没有欺负你吧?”刘毅笑问道。
  “爹!”刘明有些无奈的看着刘毅。
  诸葛乔连忙摇头道:“夫人待我很好,怎会让小婿难堪?”
  “没有就好。”刘毅放心的点了点头,虽说不能让自家女儿受了委屈,不过要是自家女儿不懂事,该收拾的时候也不能手软,当下道:“她欺负了你你且书信于我,我亲自回去教训她。”
  刘明有些无语了,只能坐在一旁抱着旺财生闷气,瞥见刘诚脸上淡淡的笑意,凤目一瞪道:“你笑什么?”
  “没有,只是想起西凉一些趣事。”刘诚摇了摇头,他从军多时,加上严于律己,身上自有一股军人气度,此刻虽然是随口敷衍,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很严肃的说这句话。
  “哦?”本来只是一句敷衍的话,刘毅闻言目光却是微微一亮:“诚儿说来听听。”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羌族虽然统称羌族,但其实内部也有分别,不同羌族,乃至同一羌族之中的不同部落,民俗风情之上都有差异,这归化诸部时,发生了不少趣事,手下几个将士被当地女人强拉走了。”刘诚笑着解释道:“与当初南中之时倒是颇有相似之处。”
  “后来呢?”刘明好奇的询问道。
  “将错就错。”刘诚下意识的看了诸葛乔一眼,随后收回了目光道。
  “嗯?”刘明目光变得不善起来。
  刘诚转头看向刘毅笑道:“不过父亲在河套的法子,在西羌之地也颇为有用,不过为何父亲在西域似乎并未用此法?”
  刘毅笑道:“这西域之地与匈奴、羌人不同,因为丝绸之路的发展,他们人口虽然不多,但意识观念却已经脱离了蛮荒,开始向文明过度,有了相对完善的贸易理念,管理国家的制度,匈奴、鲜卑、羌人所求者,其实不过生存,但在西域大多数国家来说,生存问题并不困难,甚至不少国家虽然人少,却相当富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们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还有更高的东西,比如荣誉,比如认可,但他们本身国家并不强盛,所以我大汉这样的大国,本身对他们就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我们所需要付出的,其实更简单,只有认可而已。”
  “但这并不容易。”刘诚摇头笑道。
  长城的建立,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样也有消极的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汉人和胡人原本模糊的界限变得泾渭分明起来,如今大汉对于胡人的态度,普遍都是以一种看野蛮人的方式去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若是一直往前追溯,也只有黄河流域这一带算是最纯正的中原人,后来通过不断的征战、兼并和融合之后,扩大到如今幅员辽阔,但也正是因此,一种自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再兼并,而是开始排斥。
  如今的刘毅,正是要打破这种排斥,但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不止是汉人如此,其他人同样如此,莫说刚刚收复没几年的河套地区和尚未完全收服的羌人,单是很久以前刘毅平定的南中,这些年因为种族问题而爆发出来的小规模争端和矛盾也从未停止过。
  刘诚这些年随赵云戍边,平定羌乱,对于这一点,自然体会更深,何况是西域诸国了。
  “不容易也得做啊,大汉重归一统之后,想要继续变得更强,就得对外扩张,若是什么事都因为不易便止步不前,就算重归一统也不过是开始为下一次纷争和矛盾做准备而已。”刘毅笑道。
  其实就算对外扩张,也不可能出现一个永不衰败的王朝,这对君王的要求很苛刻,需要一个目光足够长远而且有足够魄力的君王,但皇权的继承制度注定是不可能的,再优秀的基因也是有可能繁衍出废物来的,何况皇位交替,有时候也不只是帝王一个人的事情,这一点,刘毅是十分清楚地,但至少该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世界其实很大。
  “这有些笨。”刘诚摇头笑道,这事情,三代都未必能够做到,更何况自家父亲再厉害,也不可能长生不死。
  “这世上需要聪明人,但其实更需要笨人。”刘毅并不否认:“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所有的路,都是我们这种本人探索出来的?我更喜欢你将其称之为执着。”
  “父亲所言甚是,孩儿受教。”刘诚仔细想了想,点头道,若是这么说的话,自己其实也算个‘笨人’了。
  “吃饭了。”吕玲绮带着几名婢女,将饭菜端上桌:“儿女好不容易与你我团聚,可否不说这些事情?”
  “习惯,习惯。”刘毅哈哈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今日我刘家团聚,是大好日子,诚儿,你如今业已长大,可以陪为父好好喝几杯了,这西域的葡萄酒为父可是珍藏了不少,陪着这夜光杯最好,来,走一个~”
第六百零九章
开疆拓土
  “夫君?”夜深人静,虽然已是老夫老妻,夜间活动频率不如当年,但偶尔兴起时,缠战也是昏天黑地,两人的体质都异于常人,哪怕已经年近五旬,偶尔玩起来却也不输壮年,狂风暴雨之后,是一种难言的平静,躺在夫君的怀中,吕玲绮突然轻唤了一声。
  “嗯?”刘毅将双手枕在脑后,低头看向妻子,黑暗中,依稀能够看到夫人白皙的脸庞,那双明目即便到如今,也依旧灿若星辰。
  “妾身突然想,若是我们一家,都能够一直定居在这西域之地,不必去管那中原的纷纷扰扰该多好?”吕玲绮的笑容,一如当年初见,在刘毅的保护下,她并未承受太多压力,也因此,她的笑容依旧纯粹。
  只是刘毅的庇护虽然好,但毕竟身在这个圈子里,吕玲绮也并非什么都不懂,自己的夫君是大汉重臣,但却并非真的高枕无忧,女儿当年的话,吕玲绮依旧记得,只是后来父女俩似乎都忘了这件事,没有再提,吕玲绮也没有再问,但在她看来,中原虽好,却远不比这西域逍遥自在。
  “回去还是要回去的,不过还要在这边多待几年,蒸汽机你也看到了,已有了试验品,只是耗水量太大,在这西域之地不好多用,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问题,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刘毅搂着妻子笑道。
  蒸汽机是刘毅在云南就开始研究的东西,期间做过很多次试验,如今的蒸汽机算是可以投入使用了,但对水和煤的消耗超过刘毅的预期,而且体型庞大,用在开矿、机床上还行,但有时候损耗可能比收获都多。
  其实更精巧实用的设计刘毅这边也有,但对材料的精度要求很高,高压锅炉的密闭性上不足,也是造成损耗过大的根本原因,刘毅一直在寻找可以替代橡胶的东西,也试了很多,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另外精度上,若能再进一步,也可以减少损耗,不过第一台机床出来以后,精度可以逐步提升,这个问题如今已经解决了,但密闭性的材料刘毅如今也只能试着用一些软木来代替了。
  “这些事情妾身也不懂,不过夫君那能够自动运转的器械若投入生产,真有那般厉害?”吕玲绮好奇道。
  “以之操纵轨道车,再将木轨换成铁轨的话,从这里到长安,只要染料足够,不到两日便可抵达长安,不过这条路修起来,可不像木轨那般容易。”刘毅苦笑道,铁轨要有枕木,还得建立防止有人偷盗铁轨的甬道,沿途的岗哨等等,甚至还得专门立一条铁轨保护法,严禁偷盗。
  目前来说,轨道车已经足够大汉运转,而且如今限于开采技术的问题,铁矿还没有富足到让他来铺设铁路的地步,所以这个也只是想想,想要付诸实践,恐怕得等到天下一统之后,眼下刘毅只是想将蒸汽机进行改良,眼下的蒸汽机,运营成本太高,有些得不偿失。
  “不到两日?”吕玲绮有些吃惊的看着刘毅。
  之前为见关羽和张飞最后一面,刘毅从居延出发,昼夜不停的开动轨道车,前前后后也用了五日,已经是极快了,从伊吾到长安,比居延多了好几百里的路程,只要两天便能抵达,这让吕玲绮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刘毅也没有解释太多,两天是个预估值,在不出任何问题而且中途没有停顿的情况下,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事实上途中得补充水,再要起步得重新加速,真的运行起来的话,恐怕得三天到四天,不过对这个时代来说,也已经是很快的了。
  “真有那一天,我便辞去官职,陪夫人去看看大宛、康居还有更远的安息、大夏,你我夫妻一起畅游世界。”刘毅笑道。
  真到了那一天,工业时代来临,将是无人可以组织的了,到时候,刘毅也想带着妻子,去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
  吕玲绮有些憧憬的靠在刘毅怀中,呢喃道:“若是如此,你我若回不来怎办?”
  “那就找个旁人找不到的地方,青山绿水,山明水秀,你我夫妻就隐居下来,养只狗,再养些珍禽异兽,过那闲云野鹤的生活。”刘毅有些向往道,他这一生一开始求存,后来遇到了刘备,加入了这天下之争,追求也开始发生变化,从最开始尽快结束乱世,到后来想要封妻荫子,如今随着儿女长大,刘毅对于权力、财富已经渐渐看淡。
  有些东西,没有的时候会倾尽一切去追求,但当拥有过后,能够将其看淡,那就算是一种境界之上的升华,如今刘毅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为大汉,为华夏留下些什么,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够在未来少一些磨难和浩劫,希望华夏能真的人人如龙,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这些东西说起来似乎很虚,但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拥有过荣华富贵,享受过权利之后,若能从中走出来,看到的东西和考虑的东西将不会再往这些东西上靠拢,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向恶的方面去。
  若是自己的理想达到了,那这样的生活正是刘毅最向往的。
  “但得回来,我们的根在这里。”吕玲绮靠在刘毅怀中,想着刘毅描绘的画面,痴痴地笑道:“也需到时候你我已是白发苍苍。”
  “那不好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黑暗中,刘毅握住吕玲绮的柔荑,微笑道。
  “嗯。”
  ……
  过了年关,便是兴元六年,刘明夫妇以及刘诚一直在伊吾城陪伴刘毅夫妇到正月底才离开。
  享受了一个月的天伦之乐以后,刘毅重新投入了工作。
  一个多月的经济封锁,效果已经出来了,随着大汉以及西域诸国之中,与大汉保持通商的郭嘉断绝了与那几个小国的商贸往来,原本的财富变得一文不值,国内的贵族首先开始不满,甚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内乱。
  二月初,焉耆向大汉称臣,愿意归附,王室被刘毅送往武威,如何安排由朝廷做主,如今既然已经开了头,居延王的待遇可不会出现在其他小国的王室身上,除非如乌孙、大宛这样的大国,否则待遇上是不可能如先前一般。
  同时第二轮轨道铺设也在各国的积极响应下开始了,伴随着轨道的开通,不少天工坊烧制的玻璃制品开始大量销往西域各国,以此来掠夺式的夺取诸国财富以及资源。
  而大量的奢侈品最终的消费还是落在了诸国百姓身上,不堪重税的百姓开始纷纷出走,前往大汉所控制的城池投军或是谋生。
  不少国家开始支撑不住,有的开始励精图治,拒绝琉璃制品,也有的干脆将国家让给大汉来治理,让大汉来添补这些空缺。
  西域诸国大多都是千户或是百户人口的小国,抗风险能力弱,刘毅收拢西域诸国的速度也开始加快,到了兴元七年(公元234年)初,随着于阗国的正式投效,大汉的疆域已经蔓延至于阗河畔,这一年,刘毅在西域投放的新币数量已经达到三十亿,这其中,最多只有五亿是朝廷这边投入的,剩下的都是刘毅在这边铸造。
  同时,各种西域资源流入大汉,充实着大汉的底蕴和人口,而在新一轮的人口普查当中,西域之地,属于大汉的人口达到二十万!
  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毅借着西域诸国的力量,铺设了三条沿着天山山脉的轨道,串联各国,同时还有两条横贯敦煌至于阗国的轨道,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刘毅准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轨道的铺设上。
  而迄今为止,刘毅在西域建起来的城池便有十一座。
  兴元九年,西域境内的木轨已经达到十七条之多,而大汉的疆土也从于阗国延伸至疏勒城,除了大宛与乌孙之外,西域诸国基本都归于大汉。
  同年,大宛和乌孙联盟,对疏勒以及石城发起了进攻。
  大宛户籍八万,人口三十万,有兵马六万之多,乌孙也有近十万人口,凑足了两万兵马。
  八万大军,就算在中原,也是个了不得的数据了,放在西域,这样一支军队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横扫西域都不难。
  大宛和乌孙显然也是看出了轨道的便利,在刘毅完成了对西域轨道的铺设之后,想要借机夺来成为自家吞并西域的跳板。
  而大汉在西域的驻军,加起来也不过五万,而且镇守各方,根本不可能挡住两国联军的步伐。
  只可惜,这一仗并未如他们想象中那般顺利,乌孙大军在石城下,被魏昌率领六千兵马挡住,攻城三日未能破城,反而损伤惨重。
  而大宛这边,刘毅却已经布置多年,无论对大宛的情报还是地形都了如指掌,在大宛出兵的当月,刘毅亲自率领魏荣与黄荣二将领一万大汉精兵迎战大宛六万大军,六万大军被轻易击破,刘毅更是趁势挥兵西进,一路攻入贵山城,彻底将大宛纳入大汉版图!
第六百一十章
东吴使臣
  “这……便是长安城?”长安城外,一队人马停在此处,愕然的看着那宏伟的城墙,虽然他们也同样见过大汉在荆州的岳阳、江陵以及襄阳城,但相比于长安,那几处城池虽然也是难得的坚城,但与眼前的长安城相比,却是少了几分气魄。
  带队的青年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眼前宏伟的城池。
  宽敞的城门内,车水马龙,一队队商旅或是南下,或是从南方而来入城,更远的地方,轨道汇聚之所,一列列十几节的轨道车或是驶入,或是快速开走。
  这些年,汉帝刘禅并未再动刀兵,而是开始大力发展大汉经济,蜀中、益州连年丰收,这一路走来,沿途所见,满目繁华,让人不觉心生向往,与之相较而言,如今的东吴感觉上便像是一处偏僻的乡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