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26

  “恩师放心,有先生在的地方,怎会是苦寒之地?”邓艾笑道。
  诸葛亮闻言点点头,的确不算,而且……作为刘毅的老友,刘毅跟邓母之间,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或许自己还真是白担心了,说不定人家巴不得立刻就过去呢。
  “也罢,回去问一问,若是邓夫人答应的话,尽快启程,伯渊那边今秋怕是有大战。”诸葛亮嘱咐道。
  “喏!”邓艾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诸葛亮也没留人,刘毅这次送来的书信中,可不只是要邓艾一个人,当然也没要朝中太多人才,除了邓艾之外,都是一些拥有技艺的人才,用刘毅的话来说,是那种专业性人才,或是墨家,或是法家,甚至小说家,去那边也是开办书院,教授弟子,跟云南书院、渔乡书院、墨城书院的兴致差不多,但这次去的人有些多,按照刘毅的说法,教授的都是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知识,需要去大汉的各大书院去进修。
  隐约间,诸葛亮察觉到一些刘毅的心思,早年两人还在隆中的时候,刘毅曾说过一些类似的概念,书院分级,从教授最低的基础学问一直往上晋升,而朝廷则从最高等级的学府中挑选人才,优中择优。
  此前刘毅显然也有这个心思,只可惜无论蜀中还是荆州,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当时的人才不够,二来吗阻力很大,那几家书院已经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如果进入到全民读书时代,知识和书本不再是稀缺物资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吧?
  诸葛亮猜测,刘毅那边恐怕已经建好了印刷厂,大规模拓印书籍了,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啊!
  诸葛亮对于这件事,不阻止,但也不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很耗时间,至少要靠三代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还是乐观的,但人终究会老,会死,若有一日刘毅没了,还有人能够接替他,将他未完成的事情继续下去?
  就算有,继承刘毅意志的人,是否有刘毅的本事?这没人能够说清楚,诸葛亮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刘毅能够成功最好,若不能……至少自己可以保他一命。
  邓艾辞别诸葛亮,返回家中时,却看到了吕玲绮的侍婢在这里。
  吕玲绮和邓母算是闺中姐妹了,几十年的交情,早年邓母还一直在刘家,照顾过吕玲绮很长一段时间,说是姊妹情深也不为过。
  侍婢显然也认得邓艾,连忙躬身行礼。
  “姨娘来了?”邓艾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询问道。
  “是。”侍婢点点头,对着邓艾一礼道:“奴婢这便去通传。”
  “不必了,这里是邓府,士载回家,怎的还要通传?”因为是城寨结构,而且要容纳整个长安的百姓,所以整个城寨的建筑比较密集,莫说官员的家,便是临时皇宫,占地面积也并不大,邓艾回来,在里面跟邓母叙话的吕玲绮自然也听到了。
  邓艾朝着侍婢点点头,随即大步走进去,看到吕玲绮,连忙见礼。
  “见过姨娘。”邓艾规规矩矩的道。
  “你我两家也算世交,士载不必多礼,是我叨扰了。”吕玲绮笑着点点头,邓艾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夫人说的哪里话?”邓母拉着吕玲绮的手道:“艾儿是晚辈,给你行礼是应该的。”
  “士载,夫君走之前,托我入宫,请太后为你说上一门亲事,如今太后已经答应,不过按夫君的意思,也要你们双方答应才行。”吕玲绮微笑着看向邓艾道。
  “这……”邓艾毕竟都快三十了,以前也说过,只是那女子命薄,伺候也一直未婚,如今吕玲绮提及,邓艾也有些期待,毕竟单身了二十多年,对于这方面还是很渴望的,目光不由看向自家母亲。
  “是大将军之女,关凤,你应当见过。”邓母微笑道。
  邓艾闻言,脑海中倒是闪过一道英姿飒爽的身影,作为关羽的女儿,关凤在这长安那可是不知多少俊杰想与之成百年之好,只是关羽眼界高,一般所谓的俊杰还不怎么看得上。
  “我们年岁是否差了些?”邓艾见吕玲绮看向自己,有些局促。
  “不算多,你只管说是否同意。”吕玲绮笑道。
  “艾自然听娘亲的。”邓艾低头道。
  这基本是答应了,吕玲绮和邓母相视一笑。
  “不过。”邓艾苦笑道:“先生召艾去往北地助先生屯田戍边,艾此番回来,也是询问娘亲之意。”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打没准备的仗
  “需去多久?”沉默了片刻后,邓母看向邓艾询问道,支持刘毅,她自然是愿意的,但儿子也不小了,这次刘毅和吕玲绮张罗着甚至请动太后出面帮邓艾做媒,关家的女儿邓母自然是见过的,至于门第……这个不好说。
  若是眼下的身份来说,关羽甚为大将军,能与他门当户对的可不多,但邓家乃是百年世家,而关羽在很多世家看来,属于暴发户那种,往上数甚至都找不到出处,但关家女儿邓母见过,还是很满意的。
  这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大流,像刘毅和吕玲绮这种自由恋爱还能有个不错结果的,终究是极个别的,对于邓母而言,眼下儿子的婚事显然也是比较要紧的。
  “半年到一年吧。”邓艾想了想道。
  这次自己去主要是帮助刘毅整理屯田之事,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说制度,并不需要一直守在那里。
  “如今关将军也在外征战,既然如此,我儿可先去助先生一臂之力。”邓母点了点头,至于婚事,不管怎样,也要等到关羽回来才行。
  “娘亲,孩儿是想……”邓艾有些犹豫的看了吕玲绮一眼,低头不语。
  “想何事?有话便说,夫人也不是外人,她看着你长大的。”邓母瞪了邓艾一眼道。
  “孩儿想将娘亲一起接去廉县。”邓艾低头道。
  邓氏闻言怔了怔,下意识的看了吕玲绮一眼,却见吕玲绮脸上并无太多异色,随即又看向邓艾皱眉道:“这却是为何?”
  “孩儿也想照顾母亲。”邓艾躬身道。
  邓氏沉默了良久,方才幽幽的摇头道:“不了,为娘如今也不想奔波了,而且也要为你张罗婚事,若只是去一年半载,为娘等得了,你且去吧,务必尽力去助先生成事。”
  “嫂嫂~”吕玲绮开口想要劝一劝,这毕竟也是邓艾的一片孝心。
  邓氏摇了摇头道:“夫人莫要劝我,我不可能陪他一生,况且我一妇人,也不懂行军打仗,去了反而才会令他分心挂念,而且既然太后答应了说媒,妾身也需早些准备才是。”
  吕玲绮闻言也不好再劝,邓艾什么心思,她大概能够明白一些,不过随着年纪增长,阅历的提升,吕玲绮也渐渐明白,有些事情,就是个死结,解不开的,就如夫君所言,相见不如不见。
  邓艾虽然聪慧,但终究还是年轻,有些东西,恐怕只有为人父之时才会明白,有时候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
  邓艾眼见母亲态度坚决,最终也只能默默的叹了口气,朝着吕玲绮和邓氏一礼,前去准备行囊。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邓氏默默地靠在吕玲绮身边,沉默不语。
  “嫂嫂若是觉得无趣,艾儿不在的这些时日,便来我府上,艾儿的婚事也好商量。”吕玲绮搂着邓氏的肩膀笑道。
  “嗯,叨扰夫人了。”邓氏本想拒绝,但事关邓艾的婚事,最终还是点头应下来:“明儿也许久未曾来看妾身了。”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套?”吕玲绮笑着拍了拍邓氏的手道:“明儿这段时间也在为天子册封之事发愁呢。”
  “这是好事啊?”邓氏不解的看向吕玲绮道:“说起来,先生也是姓刘,明儿自小便颇受先帝宠爱,与当今天子也是颇为亲近,如今受封公主,乃是皇家恩宠,为何不受?”
  “这些道理我亦不是太懂,但明儿总说,恩宠至极时,便是灭门之日。”说到最后,吕玲绮脸上也带了些许阴霾,毕竟刘毅这一辈子都在为刘备奔走,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不曾半点有负于大汉,自己女儿这话,有些吓人呐。
  邓氏也变了脸色,看向吕玲绮:“夫人,此话你可曾与他人说过?”
  “未曾。”吕玲绮摇了摇头,有些疑惑的看向邓氏:“嫂嫂不会信她吧?”
  “夫人,明儿虽然有时顽劣,然见事极明,既出此言,必然有因。”邓氏摇了摇头道:“汉初三杰,夫人当知,也未有反意,但最终下场如何,夫人当清楚,今日之眼,出你口,入我耳,不可再有他人知晓,否则必有祸事!”
  “那小皇帝胆敢如此待功臣?”吕玲绮闻言,目中寒光一闪,一股煞气弥漫开来。
  “夫人慎言!”邓氏有些不放心的出门,看了看左右,方才回来低声道:“君心难测,明儿虽为女子,但其才世间少有,她既出此言,必有根据,夫人不必妄自揣测,我想……先生那里未必没有类似担忧,只是眼下明儿既然不与先生说,想必也并无确定,但夫人这里,切莫再与旁人说,可常去宫中与太后走动,至于其他,日后再说。”
  见邓氏说的严重,吕玲绮也沉下心来,默默地点点头道:“多谢嫂嫂提点。”
  邓氏叹了口气,默默地收拾东西,准备在送走邓艾之后,跟随吕玲绮去刘府,之前还有些为难,但现在,邓氏担心吕玲绮说错话,或是遇到什么不好解决的事情没个商量的人。
  如今刘毅远在廉县,邓艾也即将远行,刘诚又不知所踪,如今这长安城中,司空府纵然位高权重,但有时候这地位越高,也未必就是好事。
  “娘亲,您这是……”邓艾收拾行装,前来辞行时,却见邓母也准备好了行囊,有些愕然的问道,不是说不走吗?
  “我儿也走了,为娘一人留在此处,难免孤寂,正好要准备操持你的婚事,这便随夫人去往司空府住些时日,一来为你准备婚事,二来,我与你姨娘也有个伴。”邓氏微笑着看着邓艾道。
  “孩儿送娘亲去。”邓艾闻言,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毕竟自己走了,娘亲一个妇道人家,在这里也没有太多人,能跟在吕玲绮身边,也是好事。
  “也好。”邓氏也不拒绝,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相信刘毅不会亏待邓艾,但毕竟是去蛮荒之地,危险在所难免,终究还是想多留一会儿。
  最终,原本是邓艾想要送母亲,结果到最后邓母和吕玲绮将邓艾送到了城外,看着邓艾坐上了轨道车北去,方才叹了口气,跟着吕玲绮往回走。
  “嫂嫂不必担忧。”看着邓艾离去的方向,吕玲绮笑道:“艾儿本事不弱,此番夫君身边也有不少强将,艾儿不会有事的。”
  “只望我儿能够早些建功立业。”邓氏叹了口气,与吕玲绮一起返回了司空府。
  ……
  “此处水流较缓,入冬之后,最易冻结,防御需加固一些!”廉县以北五十里外,刘毅带着庞德等人探查着河道,进一步加固防御,以防冬日河面结冰之后,匈奴或是鲜卑人趁势渡河。
  “司空,眼下我军的农庄已经建到了月氏城一带,便是胡人要入侵也是先打那边才行,这边何必要再建一座长城?”庞德有些不解的看着刘毅,他不明白刘毅建造这么长一座木质长城意义何在?
  “为何?”刘毅指了指对岸道:“最近南匈奴在不断北迁,小到部落之间,大到拓跋鲜卑与南雄奴之间,争端日渐频繁,那拓跋部或是南匈奴若要解决此祸,就得打下廉县,把我们赶走,如此,这些争端才能消弭,若我是两族单于,不会去攻那些农庄,而是先攻廉县,若能将我军赶走,没了奴隶交易,这争端自会解除,所以最终,难免还是要有一战的。”
  “司空只是略施小计,便让鲜卑、匈奴自乱,当真厉害。”庞德笑着说道,他跟刘毅也有一段时间了,要说经历的大仗也不少,但事实上,包括当初攻打洛阳之战,基本没有什么太难的,刘毅这是逼着鲜卑和匈奴来攻城,糟糕的是,两族就算知道刘毅的打算,也只能按照刘毅给他们的路子来。
  “这也就是对他们能施展,部落时代的弊端太多,尤其是奴隶制至今存在,我们才能借此令其混乱。”刘毅笑着摇了摇头道:“此外还得有大量的财力支持,两万精兵在此驻守,才让两族手足无措,若缺一点,此计难成。”
  打铁还得自身硬,若没有军队做镇压,或者汉军远远不敌匈奴兵,就如同后世宋朝对上外族一样,人家无需全军集结,聚集几千兵马就能把你打得溃不成军,那所谓的妙计也就是纸上谈兵罢了,没有任何意义,刘毅现在用这法子有些欺负人,就是高级文明对付低级文明的套路,妙计谈不上,没了巨大的财力以及强有力的军事震慑,也不会有今日之势。
  “那也很厉害,跟着司空打仗,就是舒坦。”庞德笑道。
  “这仗还未打,莫要高兴地太早,骄兵必败虽非定理,却也未必不对,为将者,想要不败,唯有谨慎谨慎,慎之又慎尔!”刘毅看了庞德一眼,摇头笑道。
  “先生,若那些胡人绕城来攻当如何?”庞德有些不解的看着刘毅,两万兵马虽然不少,但这绵延百里长城,分散下来,刘毅身边留下的,恐怕也只剩下他的亲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