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426

  匈奴人、羌人、东吴、士家,这天南地北的,协同起来可不容易。
  “去往成皋的偏师立刻出兵,以震慑伪汉。”司马懿沉声道:“但要各方都出兵,恐怕要等到夏秋之际,我军主力可在此期间秘密往汝南、颍川集结,待到各方出兵之际,突然杀入南阳,可令伪汉措手不及。”
  就如同当初刘备五路兵马从各个方向出兵,打的曹魏乱了方寸一般,关中之败,虽然主要是双方兵力相差太多,而且汉军装备强悍,刘备这种满面开花,让人分不清楚主次的战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等曹真完全将兵力集结起来的时候,大势已成。
  “那何人可以领兵?”曹爽看向司马懿道。
  司马懿想了想道:“徐晃徐公明将军乃国之柱石,威望也足够大,可领兵往成皋驻扎,也能让伪汉以为那是主力。”
  “公明将军只领偏师?”曹睿疑惑的看向司马懿。
  “陛下,正因为公明将军威名太盛,方才可以吸引到伪汉注意,更方便我军主力行事。”司马懿躬身道。
  “那这主力当以何人为帅?”曹睿皱眉道,如今魏国人才不少,但大都是小才,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也仅剩徐晃一个了,其他的,都死在了关中战场上,眼下放眼朝中,能单独拎出来带兵的,真没有。
  “臣以为武卫将军曹爽谨慎持重,精通兵法,又是已故大将军曹真之子,可以委以重任!”司马懿躬身道。
  曹爽愣了愣,没想到司马懿会推荐自己。
  “这……”曹睿闻言有些犹豫,曹爽是宗室中的良才不错,但亲自带兵打仗的经验不多,更别说这种数十万人的大仗了。
  但此番出兵,要对付汉军,哪怕荆州并非汉军主力,也需出动十万大军吧,十万大军,放在旁人手中,还真有些不放心,尤其是经历了关中之败以后,十万大军可真是个大数,宗室之中无论威望还有能力,似乎的确只有曹爽能够胜任了。
  但就让曹爽领兵,曹睿终究是有些不放心的,看了看司马懿,曹睿突然笑道:“也好,不过昭伯兄长终究经验尚浅,只他一人,朕不放心,便请司马将军屈尊为参军如何?”
  司马懿能从洛阳战场上成为唯一一支全身而退的人,能力肯定是有的,有他帮曹爽出谋划策,曹睿也能更放心一些。
  “臣遵旨!”司马懿深深一拜,这是最好的结果,若司马懿领兵的话,曹睿这边肯定会心生猜忌和防范,但若曹爽挂帅,司马懿辅佐的话,曹睿可以安心,眼下的局势,实在经不起内斗,这也是司马懿主动请曹爽为帅的原因。
  这样一来,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只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拿下荆州,那不只是夺了大汉的人口和土地,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刘备当年的第一块根基,兴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肯定有很多留下来的文献资料甚至完整的天工开物,若能得到这些,对大魏有巨大的意义。
第五百四十四章
孙权称帝
  长安,刘备的后事办的并不奢华,不过也是按照帝王礼仪下葬,为了避免后世盗墓贼盗墓,刘毅还特地在陵墓中设置了大量的机关陷阱以及一些负面属性,有人侵入其中,或许连陷阱都没有触发便被各种霉运降身给弄死了。
  “伯渊。”张飞跟刘毅站在刘备的陵墓外,看着自己兄长的雕像,突然扭头问道:“听说你要为大哥立庙?”
  “自然要立的。”刘毅点点头道。
  “那我死后,能否将我和二哥也供奉进去,在兄长身后。”张飞询问道。
  “为何说这般不吉利的话?”刘毅皱了皱眉,刘备死后,无论关羽还是张飞,都仿佛突然失去了精气神一般,这可不是好事。
  “人……总要死的吗。”张飞看着兄长的雕像,突然咧嘴笑道:“若人死后真的还有另一个世界,我想继续追随兄长。”
  虽然在笑,但刘毅心情有些压抑,正想说什么,却见诸葛乔快步走来,对着两人躬身道:“骠骑将军,司空,丞相请两位前往相府,有要事相商。”
  “发生了何事?”刘毅点了点头,也不好再去开解张飞了,拉着张飞一边往相府跑,一边询问道。
  “刚刚有吴国使臣前来相告,吴主孙权称帝,改元黄龙,昭告天下!”诸葛乔躬身道。
  刘毅闻言眉头一挑,扭头看向张飞,却见张飞沉默不语。
  这如果是以前的张飞,早就跳脚骂人了,但现在,张飞却默默无言,似乎毫不关心,刘毅甚至希望张飞现在能够跳脚骂人。
  “走吧。”刘毅心中叹了口气,张飞和关羽,现在心中都憋着一股郁气,这股郁气不是那种对外的,而是因为刘备的死,对内生出,将自己的本性都给压抑住了,大概就是生无可恋,世间一切事情都再难让他们提起兴趣。
  左相府中,庞统、关羽、黄权、刘巴、李严、董和等一众朝中重臣已经到了,诸葛亮坐在相位之上,并没有太多焦虑的感觉,孙权会称帝,多少都是有些心理准备的,不过对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称帝,那就有些微妙了。
  张飞径直做到了关羽身旁,刘毅则跟庞统一桌,剩下的人,也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坐下。
  “人都到齐了。”诸葛亮跟刘毅点了点头,神情有些憔悴,这些时日,刘毅在忙,他同样不轻松,各方的安抚,尤其是蜀地、荆襄,刚刚得了关中、河洛之地同样更需要安抚,刘禅又不太管事,就算管,诸葛亮也不会放心。
  “孙权称帝之事,不知诸位有何看法?”诸葛亮看向群臣,询问道。
  一直以来,江东跟汉的关系很复杂,是盟友,但背后算计也没少过,这点大家心知肚明,而且慑于大汉的压力,保持双方的同盟关系,能够从大汉这里购买到精良装备,所以孙权一直都在夹着尾巴做人,并未称帝,虽然也没有称臣,但在过去的这几年里,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江东当做自家属国了,如今属国要闹独立,众人心中多少会有些不快甚至被背叛的感觉。
  “丞相。”董和起身,躬身道:“眼下先帝驾崩不久,国内局势动荡,当此之时,在下以为不可贸然与东吴交恶,以免招致东吴与曹魏联手合共我大汉。”
  黄权思索道:“话虽如此,但在下很担心,东吴与曹魏是否依然有了勾连或暗盟,最近动物突然加大了购入兵械的数量,不可不防。”
  孙权称帝,对于大汉来说,无疑是一种僭越和背叛,毕竟在此之前,就算孙权割据一方,名义上他也是汉臣,但如今自立为帝,虽然没有明说,但等于是断了这层关系,孙权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
  诸葛亮轻轻点头,联吴抗曹,这是诸葛亮当初出仕时为刘备出的策略,当初隆中对所言,如今已经基本实现,拿到了荆州、蜀中全境,又趁着曹丕死时,攻下了关中、洛阳,当初隆中对的策略如今已经基本实现,接下来就是三国鼎立,当初的策略,放到如今其实已经没了多少意义,灭掉曹魏之后,肯定要平江东的,孙权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联吴抗曹肯定是有利的,但如今想要做到这点,很难,孙权那里,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策略来制衡两家的发展。
  此时称帝,却并不与大汉反目,甚至派来使者,或许是要试探一下大汉的反应,但也有可能是跟曹魏达成了什么协议。
  若是后者,那问题可就大了,但糟糕的是,诸葛亮自己推算一遍之后,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如今召集一众大臣过来,也是想要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目光落在庞统和刘毅身上,诸葛亮询问道:“士元,伯渊,不知二位有何看法?”
  庞统摸索着下巴道:“眼下确实不易与江东交恶,但对方突然加大兵械购买……不说他们用不用的了这许多,东吴的财力能够支撑?”
  “士元是说……”
  “我担心,这一批恐怕是给曹魏买的。”庞统闭目思索道:“如今先帝驾崩,曹魏与江东联手来攻也并不奇怪,当然,也不好先与他交恶,可派人去往江东祝贺,但兵械之事,可以我军最近与羌胡作战,军中储备不足为由暂缓交易,缓一缓,这真相如何,自己便会浮出水面来。”
  现在东吴已经有可能暗中想着对付大汉的情况下,别说出手翻倍的资源了,照旧都不行,那是资敌,可能还是资两个。
  这样的做法,多少会对大汉有一定影响,大汉这些年来发展的资金,一部分是大汉内部资金流动以及所产生的财富,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东吴的兵器贸易得来的,如今一下子断掉这条买卖,东吴固然得不到先进的兵器,但大汉这边,也同样会失去很大一笔发展资金。
  刘毅现在也有些理解那些两国开战,但还是愿意冒着风险与外人做生意的人的心态了,旁人或许不太清楚,但作为天工坊、少府的实际掌控者,这一年的损失,折合成钱币的话,那就是两三个亿!
  如今的军事贸易,都掌握在刘毅一人手中,如果这个权利分散出去的话,那庞统这条提议,恐怕会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
  想了想,刘毅笑道:“除此之外,与江东的商贸往来,也可适当减少一些。”
  “这却是为何?”董和皱眉道。
  “如今我朝与东吴的贸易状态是这样的,我朝以低价从东吴购得一些如蚕丝、铜铁、盐巴之类的原料,然后到我朝来加工成为兵器或是布匹、衣物乃至各种精美的成品再以高价卖回去,看起来,是东吴吃亏,但实际上,东吴的粗盐在我朝这边可以做成精盐,但他们自己做不了,他们的蚕丝到我朝可以做成精美耐穿的衣物,甚至还有一定防御力,但东吴自己做不了,而原材料之上,我朝自己也有生产,足够自给自足,所以,东吴更依赖我朝,他们没了与我朝的交易,经济、生活水平乃至兵工,会倒退十年,而我军没了东吴,可以找羌族、匈奴人、西域做交易,甚至赚取的利益更大。”
  “此前我就一直在想,我朝不能将所有的原材料寄托在东吴身上,如今关中、西凉已下,丝绸之路已握在我朝手中,这条路若经营得好,足矣让我朝有更高的收益,孙权如今称帝,固然有我朝因先帝驾崩动乱的原因,但我想,同样也有孙权没能认清事实的原因在其中,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刘毅此前已经开始筹谋打通西凉与西域的路,甚至建造一跳木轨加快双方的贸易,而不必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国内,既然孙权不明白自身的地位,跟他们玩儿这等小动作,那该恭喜还是要恭喜,该套交情还是要套交情,但同样也该让对方认识认识自身的分量,曹魏和大汉之间的交锋,他不该插手进来,三分天下的局面肯定得打破,否则一统会更难,江东之地,眼下显然不及中原更有诱惑,但也不能让他们老来捣乱。
  “妙!”庞统抚掌笑道,震慑江东,这样的办法是最佳的,毕竟双方如今还有个盟友的名义在那里放着,大汉如今强盛了,自然也更注重脸皮,孙权不主动撕毁盟约,他们不可能主动做这个小人。
  “好,如此便依诸位之际,明日朝堂之上,向陛下谏言,除此之外还有一事!”诸葛亮拿出一份竹笺交给众人穿越,神色也有些阴沉道:“近日收到情报,魏将徐晃在河内、濮阳一带集结重兵,此事却需与诸位商议一番。”
  徐晃,大概是曹魏如今仅存的知名大将了,徐晃一动,这是否代表着曹魏准备趁着刘备刚死,大汉内部出现动荡的空来挥兵攻打大汉?
  “洛阳有五万大军留守,占据各处险要,魏军欲攻入也不易。”庞统思索道:“但曹魏若有动静,恐怕并不止此一支人马,我建议,敌不动,我不动,但随时做好驰援各方准备!”
第五百四十五章
朝议
  诸葛亮在这里,大概确定了一下众人对孙权称帝的看法,打是不能打的,至少不能先挑事或者责难,如今大汉的国力日盛,已经远远超过东吴,但也正是因此,这天下的局势反而更加微妙,至少在大汉高层这边看来,联吴抗曹还是有意义的,但联合的形势,如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以弱抗强,东吴的焦虑点也在这里。
  以前大家都是苦哈哈,是农民,联合起来斗地主,但现在突然成了两个地主一个农民的局势,虽然这两个地主并不是一家,但哪一个,打农民都很容易,除了让自己尽快变成地主之外,也要制衡两家的势力,所以这个时候若跟孙权像一开始那样来硬的,孙权可能就直接被他们推到曹魏阵营里去了。
  大方向定下,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直接上朝去讨论,最终还得刘禅拍板,要确立新君的威信,他们这些辅政大臣,必须保持对新君的绝对尊重,这样其他臣子才会尊重新君。
  刘禅打着哈欠出来,对他来说,现在早朝的时间定的有些早,端坐在皇位之上,先是对着关羽、张飞问候一声,两位大将如今的状态不是太好,作为侄儿,刘禅也有些担心,刚没了父亲,若是两位父亲的铁杆支持者在这个时候走了,刘禅会感觉很无助。
  刘毅、诸葛亮、庞统三人,终究还是有些距离的。
  “陛下!”刘毅出列,对着刘禅道:“先帝葬礼已过,臣想继续展开长安、洛阳以及整个关中、河洛的轨道架设,望陛下恩准。”
  木轨如今在蜀中已经是常用交通工具,甚至在蜀中时,还专门修了一部对木轨的保护法,民间若有人敢私自拆毁木轨,充军奴两载,罚款百倍,若找不到罪魁祸首,则附近的乡庄承担罚款并加重接下来一年税赋的一成。
  军奴跟刘毅雇佣的工匠不同,没有薪酬,只管基础温饱,但干的却是最底层的重活,比如搬运物资之类的不需要技术的事情,这也是因为早期木轨在蜀中铺设的时候出过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拿木轨跑去当柴烧。
  虽说刘毅带领制作的木轨通常坚固,但再坚固也受不住斧劈啊,有人为了省事儿跑去拆卸,结果花了大半天时间拆了不大一截,还不如直接去砍柴,要知道,那木轨可是有一部分埋在底下的,四周还有水泥固定,想要拆卸下来可不容易。
  再加上律法的惩处,最近这些年,问题倒是不大。
  这些都是题外话,刘禅自然也是坐过轨道车的,自然也知道这轨道车方便,至于二都的重建,那都建了一半了,总不能停下来吧,这二都对于大汉意义可是很重要的,刘备后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重还旧都,更何况,刘毅建造的城池,那可是实打实的舒服,还有刘备的遗言在,刘禅自然也不会反对。
  “此事司空做主就好,至于后续所需用度,司空可列出,朕会尽快拨款。”刘禅对着刘毅笑道。
  “多谢陛下。”刘毅点点头,至于曹魏的事情,诸葛亮和庞统解决就好,以大汉如今的国力,也不是魏朝想懂就能懂的,自己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妙,因为刘备的事情,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了,现在刘毅想要把这段时间给尽快弥补回来。
  “近日,朕听闻东吴孙权称帝,不知诸位有何看法?”刘毅归入班列之后,刘禅看向群臣询问道。
  大汉的情报对刘禅自然是开放的,孙权称帝这么大的事情,刘禅怎可能不知,对于这事,刘禅心里也有些膈应,毕竟在此之前,东吴给刘禅的感觉,就是自家的属国而已,如今却自己称帝了,心里多少不舒服。
  “陛下!”黄权上前一步躬身道:“孙权称帝,虽于礼不合,然眼下天下局势微妙,若我朝追究此事,此前盟谊恐怕要破坏,反而逼得吴魏联手,这于我朝不利,臣以为,可派人前去道贺,毕竟当年先帝登基,吴主也曾派人前来观礼祝贺,如今我朝既不能动,不如主动拉拢,稳固我朝云东吴之间的盟谊,至于其他事情,待曹魏灭亡之后再说不迟。”
  简单来说,先稳住对方,等灭了曹魏,回过头来,只剩下一个东吴,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朕也知道此时责难东吴不妥,然若任由其称帝,我大汉颜面何存?”刘禅点了点头,随即皱眉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