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426

  最重要的一点,刘毅希望给这些人灌输的还有另外一种思想,神是为人而服务的,不能服务于人的神,就是恶神,不配被信仰!
  这样一来,应该可以减少一些信仰对南蛮百姓的影响,进而减少信仰对各族融合的阻碍。
  云南新城如今也只剩下最后城墙的建设了,眼下刘毅比较关心城池的整体属性,这座城池,对于刘毅在整个南疆之地的布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算是目前整个大汉西南方的边疆城市,它的存在,意义可不只是简单的一座县城这么简单。
  “墨侯,今日该去建宁那边了。”丛书院里出来,便见刘三刀和陈二狗等在门外,见到刘毅过来躬身道。
  “上车吧。”刘毅点点头,登上了马车,平服了南蛮终究只是开了个头,他跟刘备夸下海口,五年内要让整个南中大变样可不是随口说说吹牛逼,但真要做到,行动就不能有拖延,这五年,至少头三年在基础的道路建设和轨道车的制造完成之前,他是没有太多休息的,而轨道的铺设,可不只是南中,蜀中、荆州都要有足够的轨道网络还有沿途驿站,这个工程之庞大,刘毅这五年的时间里按照之前的规划,汉中、成都、襄阳、宛城、江陵得跑至少三遍。
  马车疾驰在驿道之上,车厢内的空间颇为宽敞,车夫的水平不错,坐在车厢中感受到的颠簸幅度不大,刘毅闭目思索着建宁的方案,车到半途,刘毅睁开眼睛,看向刘三刀和陈二狗道:“三刀,二狗,你们跟了我多久了?”
  “这……”刘三刀盘算了一下,不确定的道:“有十年了吧?”
  算起来,从建安十三年开始,两人就算跟了刘毅了不过一开始并不是刘毅的亲信。
  “十多年了,此番你二人被调往荆州,准备何时动身?”刘毅笑道。
  “这次去了建宁,汇合了季常先生便一同去荆州。”陈二狗笑道:“先生怎问这些?”
  私下里,两人还是习惯叫刘毅先生。
  “三刀,二狗,听着虽然亲切,不过以后也是将军了,不能再叫这个名儿了,我给你们起一个吧?”刘毅笑道,毕竟是自己手底下出去的,以后也算独领一郡的人物了,报号的时候,叫个三刀、二狗不太好听,而且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多谢先生!”刘三刀和陈二狗闻言目光一亮,连忙下拜道,他们出身贫寒,这些年虽然有了些功绩,但因为这个名字,没少招人背地里嘲笑,他们也想改,不过这种事儿,不是自己想改就能改的,尤其是他们有了官身,得找个足够分量的人帮他们改。
  只是他们除了刘毅之外,也没什么有分量的人脉,按派系来算,他们两人从当上将领的那一刻起,身上就烙着刘毅的印记,刘毅这一系,要说人脉还是挺广的,诸葛亮啦,崔州平啦,庞统啦,分量都足,但他们够不上啊。
  也不好直接跟刘毅开口,只能一直拖着,如今刘毅主动提起,自是遂了他们心愿,两人激动地就差给刘毅磕头了。
  “三刀为刕,以后就叫刘刕,既然有三,伯仲叔季,刀,刃也,取个谐音,字便叫叔仁吧。”刘毅看着刘三刀,微笑道,以后该叫刘刕,字叔仁了。
  “多谢先生赐名!”刘三刀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刘毅拜道,这名字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给的,可说是刘毅帮他们取名的这一刻,两人的关系就比以往更亲近了许多。
  “跟我多年了,不必如此拘礼!”刘毅摆了摆手,将目光看向陈二狗道:“至于二狗,狗,犬也,便叫陈权,字的话,便叫伯满如何?”
  陈权,字伯满?
  陈二狗点点头,对着刘毅躬身道:“多谢先生。”
  “行了,这些事情,本早该为你二人取字,只是这些年我等聚少离多,许多时候,也是忙忘了,你们莫要抱怨便可。”刘毅笑道。
  “怎敢!”两人连忙躬身道。
  “如今荆州、南阳,大将不少,君侯不必说,子龙、仲业皆乃世之良将,你二人虽无太多天赋,但这些年南征北战,经验丰富,去了荆州如何安排我尚不知,但若能再任何一名将领麾下听调,可多向他们讨教,会让你们受益终身。”刘毅笑道。
  “先生放心,我等定不堕先生威名!”刘刕插手肃容道。
  “此去荆州,你二人也要去拜访君侯,这枚玉雕代我交于君侯!”刘毅想了想,从怀中取出一枚玉坠来,用处也不大,但长期佩戴,有改善体质、恢复精力的奇效。
  自黄忠在战场上扭到腰之后,刘毅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今大汉的年青一代还在成长中,这些大汉擎天柱一般的人物,刘毅不希望他们有什么差错,至少在新一代能够接班之前是如此。
  “喏!”刘三刀连忙接过刘毅手中的玉佩,小心的放在一枚木盒之中,这东西,刘毅一般都是贴身佩戴的,对自己也有好处吗。
  马车速度很快,毕竟是刘毅亲手打造,拉车的马儿身上都佩戴着各种挂饰,加上两地的道路当初是刘毅一路修过来的,十分平坦,四百多里的路程,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便到了。
  马良已经交接完郡内的事物,如今只等着见刘毅一面之后,便要告辞去往荆州了。
  “眼看着年关将近,季常这次,年关恐怕要在船上渡过了。”刘毅看着马良微笑着道。
  “有墨侯亲自为我督造的船只,又有两位将军相伴,有何不妥?”马良微笑着看着刘毅道:“只是此次一别,他日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到墨侯!”
  “三五年吧,这几年我也不是一直呆在南中,道路的修缮,需要在各地奔波和协调,荆州至少也得去三次。”刘毅笑道。
  “可莫要效仿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马良笑着道。
  “那是禹皇在外面有了相好,我又没有。”刘毅咧嘴笑道。
  自古以来,华夏人就喜欢把一些有大功绩的人给神化了,这些人就不能有缺点,但实际上只是当时的民风还没有建立什么一夫一妻制度,而是比较流行走婚制,所以人家在外面,也不会寂寞,以当时的风俗来讲,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污点,只是到了后来一夫一妻制的建立,人们觉得这是个污点,所以把这段给不断淡化了,现在淡化的还不是很彻底,而刘毅恰好就喜欢没事的时候研究研究这些问题,所以刘毅能拿这些来打趣。
  尤其是南蛮之中,不少民族也还保留着这种走婚制的传统,当时刘毅不小心一起研究了一下。
  “先人之事,还是莫要轻谈。”马良苦笑道,刘毅什么都好,就是嘴上没门儿,什么事都敢乱说一气。
  “不谈不谈。”刘毅摆了摆手,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看把人紧张的。
  “不过荆州之局如今虽然稳定,但后方对江东的戒备可切莫放松!”刘毅忍不住嘱咐了一句,虽然上一次,他抓住了节点坑了江东一把,但如今天下局势已经跟历史或是演义中不同,孙家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从未断过,刘毅对孙权的人品也有些不放心,所以还是嘱咐一句,现在没有战事自然相安无事,但真的大战一起的时候,对江东可不能掉以轻心。
  “墨侯放心!”马良点头笑道,有了前车之鉴,刘毅不说,恐怕关羽也会盯着孙权。
第四百七十七章
南中大开发
  送走了马良和刘刕、陈权之后已经是来到建宁的第三日了,马良在临走之前,已经将刘毅要办的事情给处理妥当,人员已经就位,年关将近,南中各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些东西,得尊重,马良在这方面协调的很好,刘毅过来只需发放工钱雇佣工人,监督方面马良已经安排妥当,新任建宁太守是王伉,也并没有因为新官上任强行将前任的事情给黄了,给刘毅节省了不少时间。
  能力方面暂时看不出来,不过此前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准战机,并在攻入越嶲之后迅速安抚人心,应该不用太过担心,再说刘毅如今虽然兼领着南中刺史之职,但各郡太守的任免不归刘毅管,最多有个举荐或者弹劾的权利。
  “不知刺史还有何吩咐?”建宁太守府中,王伉微笑着看向刘毅,虽然在职权上,自己不必事事都以刘毅为主,他有足够的自主权,但不必要的情况下,刘毅这样深得天子信赖的人物,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为妙。
  “修路的事情已经定下了,至于开垦荒地,可着人探寻清楚各地的瘴林,会有专人前来负责铲平,王太守久居南中,当知这瘴毒的厉害,不可轻易让人涉险。”刘毅笑着摇头道,地方政务他只是每年负责汇总总结,查清有无亏空或是贪污的问题,其他的,他不会过多插手地方政务,否则那得忙死。
  “此外,建宁这边的铜山需严加看管,不可有疏漏。”末了,刘毅提醒一句道,这东西,现在算是刘备的命根子,荆蜀两地的货币流通全凭这些了,至少眼下是这样。
  “刺史放心,此事怎敢怠慢?”王伉笑道。
  刘毅点点头,接下来他要去牂牁郡,牂牁郡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别说跟其他郡,牂牁本郡两城之间的距离就不近,也是这次南中这一带工程最费事的地方,必须从两面开始同时施工。
  “既然如此,那本官便先去牂牁郡,建宁之事,还望太守多多费心。”刘毅登上马车,对着王伉摆手道。
  “刺史慢走!”王伉看着刘毅的车队快速消失在视线中,摇了摇头,接触时间不长,但看得出来,是位务实的人物,南中改建计划之庞大,令人惊叹,更惊叹的还是刘备的魄力,几十亿的钱币,就这么批下来了,也可以看出刘毅话语的分量,不过若真能完成,以王伉的眼光看来,的确能令南中大治,不再成为大汉南方的拖累,至于是否像刘毅所描述的那般,能成为一块宝地,那就得用时间来证明了。
  就眼下来看,这位位高权重,被封为乡侯的少府,的确有着疲惫身份的能力和行动力,至少是个干实事的人,至于太多的,更多是存在于道听途说之中,王伉也不好判断,再说这样的人物,也不是他能随便评判的。
  南中的大规模动工是在年关过后,也就是到了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开始大规模动工的,刘毅几乎调动了整个南中能够调动的人力,在云南、建宁、永昌、朱提、牂牁以及越嶲六郡展开了大规模的修路,光是调动的人力就有十八万之众,这几乎是整个南中能够调度到的所有人力。
  一年的时间里,除了修路之外,至少兴建了上百座城寨,一年的时间里,刘备陆续给他拨来的五十亿到最后甚至还有些欠缺,也幸好各处城寨已经开始陆续运营,工匠们手中的资金回笼了一些,形成一个循环,当然,这个循环并不对等,却也能够勉强补上空缺了。
  再度回到云南的时候,已经是章武二年年关了,去年没能跟家人一起团聚,今年刘毅是特地从朱提赶回来的。
  “爹爹,还要忙多久啊?”小刘明趴在刘毅肩膀上,噘着嘴问道。
  说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这里过生活,结果刘毅几乎一年的时间里都在外面跑,这让小丫头有种被骗的感觉,还不如留在汉中呢,在这边,连个打抱不平的机会都没有。
  “你也不小了!”刘毅靠在躺椅上,摇了摇头道:“书院里的功课都做了吗?别整天想着玩儿。”
  “那倒没有,现在一般都是我给他们布置功课?”刘明有些百无聊赖的道。
  “嗯?”刘毅闻言目光一凛:“你又欺负先生了?”
  “这倒没有。”吕玲绮端着一盘水果来到刘毅身边,笑看了刘明一眼道:“明儿学的太快,无论经史子集或是数术演算亦或是兵法,甚至武艺都是书院中顶尖的,如今书院里的先生们甚至会跟她请教问题,有时候会请她帮忙教学。”
  语气虽然平淡,但吕玲绮言语间那股自豪感却是骗不了人的。
  “真的?”刘毅扭头,仔细的打量着刘明。
  “当然。”刘明傲然道。
  刘毅点点头,没想到自己竟然生出一个学神级别的人物来,知识方面看来自己是没什么可教的了,刘毅伸手摸着刘明的脑袋道:“既然如此,那为父便给你一个事干。”
  “墨侯请说!”刘明闻言来了兴致,俏脸一肃,正正经经的对着刘毅一礼。
  “少来这套,不是给你官儿做,我大汉虽有过女爵,但那也是立朝之初的事情了,自光武中兴以来,最多也就给个博士。”刘毅摇头笑道,听说那才女蔡文姬就当过这个官,至于现在曹魏那边有没有刘毅不知道,但刘备这边是没有的。
  “这不公平,男人能做的事情,女儿也做得了,而且更加出色,为何我不能入仕?”刘明不满道。
  “你也读过史书,这方面可能比为父都要清楚,时代从女系社会到如今,已经有几千年了,道理要我说?”刘毅摇了摇头道。
  “但是父亲也说过,这世间的事情,并非一成不变,未来没人能说的准,说不定女儿就能做个女丞相呢!”刘明不服道。
  “就凭你在汉中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刘毅闻言笑了,看着自己的女儿反问道。
  “当时不懂事。”刘明扁了扁嘴道:“如今女儿已经长大了。”
  “不过一年,能有多大?”刘毅瞥了她一眼,摇头道。
  “我如今已经可以做些实事,帮助书院的先生们将学员们管理好,那些彝族、白族的少年,先生们管不住,我却能让他们服服帖帖,而且不用父亲的名义,也不动手。”刘明傲然道。
  “明儿!”吕玲绮娥眉轻蹙,瞪了刘明一眼道。
  “让她说。”刘毅对着吕玲绮摇了摇头,这个时候,正是刘明人格开始建立的时候,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不能太过干预,当然,大方向上还是要把控,但刘毅并不介意女儿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各族之人,不少人崇尚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对于那些先生不是很尊重,女儿通常会用一些小伎俩,比如仍麦秆,比如如何有效的完成一件事情,既然他们想要行动,那就以行动来比,但行动未必就是比武力啊,比如计算学院的池塘要修建的话,需要倒多少桶水,他们竟然真的有人去用水桶来倒。”说到一些有趣的地方,刘明忍不住笑了。
  明明可以轻易计算出,然后挖条沟渠的事情,竟然有人真的拿水桶去量,更高深一些的,放水的同时往里面灌水,什么时候能够灌满,这样的问题一出,基本上那些人得全部歇菜,数术的问题,不知蛮族孩子不愿意研究,就是汉家子弟也不是太愿意去研究。
  “以理服人,确实可行。”刘毅闻言也笑了,看着刘明道:“只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