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校注本)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04

十锦珐琅杯——即经过珐琅工艺烧制而成的彩色杯子。其方法是:把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加上铅、锡的气化物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的表面上,经过烧制,即形成五彩缤纷的釉质,美观而防锈。​
酒令大如军令——民间谚语。语本《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刘章膂力过人,因愤吕太后(吕雉)一门专权而欲除之。恰值吕太后设宴,令刘章行酒令。刘章说:“请得以军法行酒。”吕太后许之。“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因不想饮罚酒而逃席),章追,拔剑斩之而还。”吕太后也无可奈何。此后即有“酒令大如军令”或“酒令严如军令”之谚语。​
骨牌副儿──酒令之一种。即以两张以上骨牌(参见第七回“抹骨牌”注)的色点配成一套来行酒令,称之为“一副儿”。这里行的是以三张骨牌为一副的酒令。​
左边是张“天”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天牌”,也就是牌的上方和下方各为六点(红绿各半),共为十二点。
天:即最大、老大、第一之意,因《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之首字为“天”字,故有“天字第一号”之语。而十二点为骨牌单张最大的点数,故称十二点的牌为“天牌”;而十二点即“长六”,故又称“长六牌”。
长:两个、两组、一双、一对之意。​
头上有青天──为谚语“眼子头上有青天”的省略,意谓青天有眼,能主持公道。
贾母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头”对“天”(即以上对上),且“天”与“天”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当中是个“五合六”──合:和。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二张叫做“五合六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五点(一红四绿),下方为六点(皆为绿点),共为十一点。​
六桥梅花香彻骨──六桥梅花:指宋代苏轼任杭州太守时,在西湖上修筑大堤,分西湖为内湖与外湖,人称“苏公堤”或“苏堤”;又在堤上建了六座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并种植梅、柳等树,人称“六桥烟柳”。见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西湖三堤路》、《宋史·河渠志七》、《浙江通志·杭州府》、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
香彻骨:香气沁入人的肌骨。形容香气非常浓烈。
贾母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俗话中又引用了前人的成语“六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六桥”对“六点”、“梅花”(梅花为五瓣)对“五点”(皆为数字对数字),且“骨”与“六”(读如“碌”)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剩了一张“六合幺”──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三张叫做“六合幺牌”,也就是牌的下方为六个绿点,上方为一(幺)个红点,共为七点。“六合”又可解为天下、人间之意。汉·贾谊《过秦论》:“(秦始皇)吞二周(指西周和东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槁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一轮红日出云霄──云霄:天空,天上。汉·刘歆、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贾母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一轮红日”对“一(幺)个红点”(以红色对红色),以“云霄”对“六合”(以上对下),且“霄”与“幺”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凑成了一副牌,这副牌叫做“蓬头鬼牌”。这里暗指这副牌的三张共有三十点(长六、五六、六幺),而繁体“蓬頭”二字共为三十画(“蓬”字的草头算四画),三十点与三十画数字相同,故称“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锺馗腿──锺馗:相传为唐代人,死后专门捉鬼,遂成为门神。事见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杂志》:唐明皇梦有大小二鬼,小鬼窃杨太真紫香囊及明皇玉笛,绕殿而奔,大鬼将小鬼捉住并将其活吞入腹。明皇问大鬼是何人,对曰:“臣锺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召吴道子至,告以梦境,令画锺馗像,并摹板印刷,悬于宫中。此后民间便视锺馗为门神,每逢春节即贴于门上。
贾母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俗话中又引用了民间传说),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捉鬼的“锺馗腿”对被捉的“蓬头鬼”(以神对鬼),且“腿”与“鬼”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左边是个“大长五”──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大长五牌”,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五点(各为四个绿点围着一个红点,形似两朵梅花),共为十点。​
梅花朵朵风前舞──梅花:其花为五瓣。
朵朵:两朵。
薛姨妈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梅花朵朵”对“大五长”,即等于“梅花两朵”对“两朵梅花”(以等量的同一事物为对),且“舞”与“五”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右边还是个“大五长”
──“大五长”即“大长五”,只是为了有所变化而倒着说。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二张还是“大长五牌”,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五点(一红四绿),共为十点。​
十月梅花岭上香──薛姨妈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十月梅花”对“大五长”(即两个五点,共为十点),暗指“十朵梅花”对“十个红绿点”(以数字对数字),且“香”与“长”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当中“二五”是杂七──杂七:指二点与五点相加为七点。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三张叫做“二五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两个绿点,下方为四个绿点围着一个红点,共为七点。​
织女牛郎会七夕──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爱情婚姻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故事为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白蛇与许仙故事)。这一故事是民间根据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创作而成的。此故事见于《史记·天官书》、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晋·周处《风土记》佚文、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南朝梁·殷芸《小说》。综合各家之说,大意是:织女为天帝的孙女(一说为女儿),住在天河东岸,长年织造云锦天衣,无暇梳妆打扮。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即不再织锦(另一种说法是牛郎娶织女时,借了玉皇二万钱,久久不还)。天帝很生气,下令二人分离,只准于每年七月初七之夜在天河上相会一次,谓之“七夕”。二人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谓之“鹊桥”。天下女子到了“七夕”之期,洒扫庭院,以酒果祭祀,以彩线穿针,谓之“乞巧”,遂成为节日。
薛姨妈的应令词是一则民间故事,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七夕”对“七点”(以数字对数字),且“夕”与“七”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二郎游五岳”
──二郎:即传说中的“二郎神”。宋代以后民间设庙祭祀。关于此神的来历众说不一:或以为他是秦代蜀郡太守李冰之子(见宋·朱熹《朱子语类》),或以为他是赵昱(见《三教搜神大全》),或以为他是玉皇大帝之外甥(见明·吴承恩《西游记》),或以为他是杨戬(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或以为他是三圣母之兄(见《宝莲灯》)。
五岳: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长五、五长、二五)凑成了一副牌,这副牌叫做“二郎游五岳牌”。其中的“二郎”暗指第三张牌的一个“二”(二点),“五岳”暗指第一张牌的“长五”(两个五点)、第二张牌的“五长”(两个五点)、第三张牌的一个“五”(五点),也就是说三张牌合起来为二十七点,即“一个二点”和“五个五点”,故称“二郎游五岳”。​
世人不及神仙乐──薛姨妈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神仙”对“二郎”(以神对神)或以“世人”对“二郎”(即以人对神)皆可,且“乐”与“岳”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左边“长幺”两点明──长幺:两个一点。
两点明:是进一步指出“长幺”是两个红点。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长幺牌”(“亦称“地牌”),也就是牌的上方和下方各为一个红点,共为两个红点。​
双悬日月照乾坤──乾坤:天地。
语出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双悬日月”原比喻因“安史之乱”而逃亡的唐明皇和继位的唐肃宗。这里只取其字面意,即双双悬在天空的日月。
史湘云的应令词引用了李白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双悬日月”对“两个红点”(兼以数字对数字和光亮对颜色),以“乾坤”对“长幺”(地牌)(以天地对地),且“坤”与“明”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右边“长幺”两点明──同第一张牌。​
闲花落地听无声──语出唐·刘长卿《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一作“犹”)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一作“人”)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一作“程”)。东道(一作“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一作“已”)误儒生。”(或谓此诗的作者是唐代李嘉佑)
史湘云的应令词引用了刘长卿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闲花”(花多红色)对“红点”(以红色对红色),以“落地”对“长幺”(地牌)(以地对地),且“声”与“明”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中间还得“幺四”来──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三张叫做“幺四牌”,也就是牌的上方和下方各为一个红点和四个红点,共为五点。​
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出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史湘云的应令词引用了高蟾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日”(红太阳)对“一个红点”、“红杏”对“四个红点”(皆为以红对红),且“栽”与“来”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一个“樱桃九熟”
──樱桃九熟:即九个红樱桃。代指九个红点。
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长幺、长幺、幺四)凑成了一副牌,这副牌叫做“樱桃九熟”,也就是这副牌共为九个红点。​
御园却被鸟衔出──史湘云的应令词紧接上句令词,意谓皇帝御园中的九个熟樱桃被鸟儿叼走了。这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鸟衔”对“樱桃”,且“出”与“熟”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左边是“长三”
──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长三牌”,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斜排为一行的三个绿点,共为六点。​
双双燕子语梁间──语本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傍人应不解,杖黎携酒看芝山。”又见宋·彭汝砺《答蜀公奉酬三首》诗其一:“迭石栽花作小园,庭柯顾盼足怡颜。尽捐势利随流水,多占声名似泰山。细雨凫雏浮水际,微风燕子语梁间。竹冠笻杖篮舆好,认得公从湖上还。”
薛宝钗的应令词引用了前人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双双燕子”(表示燕群的队列)对“长三”(在牌上斜排为两行的六个绿点,与燕行相似),且“间”与“三”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右边是“三长”
──三长:即“长三”,只是为了有所变化而倒着说。故此令词与第一张牌相同。​
水荇牵风翠带长──水荇:即荇菜。因生于水中,故称“水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嫩时可食,也可入药。《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此语出自唐·杜甫《曲江对(一作“值”)雨》诗:“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一作“天”)芳。林花着雨燕脂落(一作“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一作“经”)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一作“重”)此金钱会,暂(一作“烂”)醉佳人锦瑟旁。”意谓荇菜被微风吹动,犹如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色翠带。
薛宝钗的应令词引用了杜甫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水荇牵风翠带长”对“长三”(在牌上排列为两行的六个绿点),颇为贴切,且“长”与“长”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当中“三六”九点在──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三张叫做“三六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斜排为一行的三个绿点,下方为六个绿点(排列为正方形),共为九点。​
三山半落青天外──语出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形容三座山高入青天。
薛宝钗的应令词引用了李白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三山”对牌之上方斜排的“三点”,以“半落青天”对牌下方的“六点”(六点等于半张“天牌”),也很贴切,且“外”与“在”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铁锁练孤舟”
──练:用绳索拴或缆。
铁锁练孤舟:语出庆远府(在今广西宜山)民谣,见《庆远府志·地理志》:“旧《志》云:郡城如舟形,东西南三关外平衍十馀里,小石连绵散布。旧有谣云:‘铁锁练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
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凑成了一副牌,这副牌叫做“铁锁练孤舟牌”。盖因这副牌的三张牌中有两张“长三”和一张“三六”,即等于有三个“三”,一个“六”。而“三”与“山”谐音,故三个“三”即等于三座“山”,暗指民谣中的“三关”,也比喻“铁锁”;牌上的六点排列似舟,故暗指“孤舟”。三座“山”(即“三关”)犹如“铁锁”般拴住了“孤舟”,因此这副牌谓之“铁锁练孤舟”。​
处处风波处处愁──语出明·唐寅《题画诗二十四首》其一:“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薛宝钗的应令词引用了唐寅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处处风波处处愁”对“铁锁练孤舟”也有道理,盖因民谣说“天下大乱,此处无忧”,也就是天下“处处风波处处愁”而唯独“此处无忧”,故以“处处风波处处愁”对“铁锁练孤舟”是一种反义对仗。而“愁”与“舟”也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左边一个“天”
──同前面的“左边是张‘天’”,即这副牌的第一张是“天牌”(又称“长六”)。​
良辰美景奈何天──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参见第二十三回“‘原来’二句和‘良辰’二句”注。
林黛玉的应令词引用了汤显祖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奈何天”对“天牌”,且“天”与“天”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中间“锦屏”颜色俏──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中间一张叫做“锦屏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四个红点,下方为六个绿点,共为十点。因红绿十点的排列形似屏风,故称“锦屏颜色俏”。​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之清·金圣叹批本第一本第四折张君瑞所唱《驻马听》曲文。全曲是:“法鼓金铙,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没有红娘报。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纱窗外没有红娘报:王实甫原本作“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林黛玉的应令词引用了《西厢记》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纱窗”(一般为绿纱)对牌上的六个“绿点”、“红娘”对牌上的四个“红点”(皆为同色相配),且“报”与“俏”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按:林黛玉在贾母等众人面前公然引用《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话,并非不知忌讳,而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目的在于为下文薛宝钗收伏林黛玉(见第四十二回)作铺垫,这就是所谓“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艺术手法。​
剩了“二六”八点齐──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最后一张叫做“二六牌”,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二点和六点(皆为绿点),共为八点,故称“八点齐”。​
双瞻玉座引朝仪──语出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一作“声”)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一作“到”)凤池。”
双:指站在门外的两个女官“昭容”。
瞻:仰望。
朝仪:指君臣朝会时群臣排成整齐的行列。
林黛玉的应令词引用了杜甫的成句,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双”(两个“昭容”)对牌上的“二点”,以“朝仪”(朝臣行列)对牌上的“六点”(分为两个竖行),且“仪”与“齐”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篮子好采花”──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凑成了这副牌,这副牌叫做“篮子好采花牌”。盖因这副牌的三张牌分别是“长六”、“四六”、“二六”,共为二十八点,其中二十四个绿点、四个红点,暗指放在篮子里的带着绿色枝叶的红花,故称“凑成篮子好采花”。​
仙杖香挑芍药花──意谓仙人用拐杖挑着香气四溢的芍药花。
林黛玉的应令词是自己杜撰,既不是俗话,也不是前人的成句。好在“仙杖香挑芍药花”与“凑成篮子好采花”还算相配(先“采花”后“挑花”),且“花”与“花”押韵,故未罚酒。可见酒令不过游戏而已,尽可通融。​
左边“四五”成花九──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四五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四个红点,下方为五点(四个绿点围着一个红点),共为九点。以其五红四绿,故称“成花九”。​
桃花带雨浓──语出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贾迎春因受凤姐、鸳鸯暗中指使,其应令词故意以五言对七言,虽引用了李白的成句,也不能算合格,故以罚酒提前结束。​
左边“大四”是个人──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一张叫做“大四牌”(亦称“长四”),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四点(皆为红点),共为八点。因此牌又称“人牌”,故说“‘大四’是个人”。​
中间“三四”绿配红──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二张叫做“三四牌”,也就是牌的上方为斜排为一行的三个绿点,下方为四个红点(排成正方形),上绿下红,共为七点,故说“‘三四’绿配红”。​
大火烧了毛毛虫──刘老老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大火”对牌上的“红四点”,以“毛毛虫”对牌上的“绿三点”,且“虫”与“红”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右边“幺四”真好看──此令词是说这副牌的第三张叫做“幺四牌”,也就是牌的上下方各为一个红点和四个红点,共为五个红点,故说“‘幺四’真好看”。​
一个萝卜一头蒜──刘老老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一个萝卜”(指胡萝卜)对牌上的“一个红点”(幺),以“一头蒜”(指紫皮蒜)对牌上的“四个红点”,且“蒜”与“看”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凑成便是“一枝花”
──此令词是说以上三张牌凑成了一副牌,这副牌叫做“一枝花牌”。盖因这副牌的三张牌分别是“大四”、“三四”、“幺四”,共为二十点,其中十七个红点暗指红花,三个绿点暗指绿叶,故说“凑成便是‘一枝花’”。​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刘老老的应令词是一句俗话,首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一条要求;其次,以“花儿”对牌上的十七个“红点”,以“倭瓜”对牌上的三个“绿点”,且“瓜”与“花”押韵,这又符合了这一酒令的第二条要求。​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话说刘老老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于是吃过门杯,因又逗趣,笑道:“今儿实说罢,我的手脚子粗,又喝了酒,仔细失手打了这瓷杯。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众人听了又笑起来。凤姐儿听如此说,便忙笑道:“果真要木头的,我就取了来。可有一句话先说下:这木头的可比不得瓷的,那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才算呢。”
刘老老听了,心下敁敠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我时常在乡绅大家也赴过席,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从没见有木头杯的。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诓我多喝两碗。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点子也无妨。”想毕,便说:“取来再商量。”凤姐因命丰儿:“前面里间书架子上有十个竹根套杯,取来。”丰儿听了,才要去取,鸳鸯笑道:“我知道,你那十个杯还小;况且你才说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子整刓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凤姐儿笑道:“更好了。”鸳鸯果命人取来。
刘老老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足的像个小盆子,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因忙说道:“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凤姐儿笑道:“这个杯,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老老既要,好容易找出来,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刘老老吓的忙道:“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罢。”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知道他有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刘老老道:“阿弥陀佛!我还是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的吃罢。”说的众人又笑起来。
鸳鸯无法,只得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老老两手捧着喝。贾母、薛姨妈都道:“慢些,别呛了。”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个菜儿。凤姐笑道:“老老要吃什么,说出名儿来,我夹了喂你。”刘老老道:“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贾母笑道:“把茄鲞夹些喂他。”
凤姐儿听说,依言夹些茄鲞,送入刘老老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老老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老老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夹了些放入他口内。
刘老老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是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刘老老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一面笑,一面慢慢的吃完了酒,还只管细玩那杯子。凤姐笑道:“还不足兴,再吃一杯罢。”刘老老忙道:“了不得,那就醉死了。我因为爱这样儿好看,亏他怎么做来着!”
鸳鸯笑道:“酒喝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头的?”刘老老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里,那里认的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嘴儿里天天说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认。”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么体沉,这再不是杨木,一定是黄松做的。”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儿呢?”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就叫他们演罢。”那婆子答应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
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王夫人提了暖壶下席来,众人都出了席,薛姨妈也站起来。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王夫人见如此说,方将壶递与凤姐儿,自己归坐。贾母笑道:“大家吃上两杯,今日实在有趣。”说着,擎杯让薛姨妈。又向湘云、宝钗道:“你姐妹两个也吃一杯;你林妹妹不大会吃,也别饶他。”说着,自己也干了。湘云、宝钗、黛玉也都吃了。
当下刘老老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老老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鸟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须臾乐止,薛姨妈笑道:“大家的酒也都有了,且出去散散再坐罢。”贾母也正要散散,于是大家出席,都随着贾母游玩。贾母因要带着刘老老散闷,遂携了刘老老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给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老老一一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说话?”刘老老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又长出凤头儿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
一时,只见丫头们来请用点心。贾母道:“吃了两杯酒,倒也不饿。也罢,就拿了来这里,大家随便吃些罢。”丫头听说,便去抬了两张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卷。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子?”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道:“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又看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也不喜欢,因让薛姨妈,薛姨妈只拣了块糕。贾母拣了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给丫头了。
刘老老因见那小面果子儿都玲珑剔透,各式各样,又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乡里最巧的姐儿们,剪子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家去我送你一磁坛子,你先趁热吃罢。”别人不过拣各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刘老老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的小巧,不显堆垛儿,他和板儿每样吃了些个,就去了半盘子。剩的,凤姐又命攒了两盘,并一个攒盒,给文官儿等吃去。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老老至栊翠庵来,妙玉忙迎进去。众人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锺,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老老吃了,他嫌腌臜,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
,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清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宝钗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说道:“那茶杯虽然腌躜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么?”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他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去?越发连你都腌臜了。只交给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给宝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