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532

  唐康又更加露骨的说道:“段定州不必担心,只要我们进取涿、易,章大参他们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立功的,我们不会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
  段子介听着二人的话,心中已经知道事情无法挽回,但仍然不死心的说道:“既然如此,又何必不先与章大参商议……”
  一边的吴安国已是有几分不耐烦,斥道:“段誉之你何必如此婆婆妈妈?雄州那边是些什么人你心里没数么?和他们商议又有何用?一群人在那里勾心斗角算计来算计去,除了束手束脚,替人背锅,还能轮得到我们什么好事?”
  段子介无助的将目光投向折克行、姚雄、王赡等人。王赡避开他的目光,姚雄视若无睹,只有折克行脸上露出似乎是自嘲的笑容,淡淡说道:“段定州,难得遇上不怕担责任又懂行的上司,你操那么多心做甚?天塌下来,砸得到你头上?你我不过奉令行事。”
  唐康也不由笑出声来,慨然接道:“就是永安侯说得这个理,朝廷责怪下来,都由我唐康一人担待。诸位将军只要愿意和我同心协力,我唐康把话说在明处,建功立业,人人有份,朝廷问罪,我一人负责。”
  众将被唐康说得热血沸腾,纷纷回道:“末将愿为郡侯效力!”“愿为郡侯效力……”
  又转头对段子介说道:“段定州若是有所顾虑,不妨留守定州……”
  “温江侯以为我段子介是怕事么?”段子介大怒,又摇头叹了口气:“我是怕你给子明丞相惹事……罢了!罢了!干了便是。”
  唐康大喜,和慕容谦交换了个眼神,两人都是悄悄松了口气。
  然后,唐康再度将目光投向厅中诸将,肃容宣布:“计议既定,诸将听令!”
  众人一齐起身唱喏:“喏!”
  “即刻回营整顿兵马,明日卯正,出兵北伐!”
  “喏!”
  6
  次日,绍圣八年二月十二日,正午时分,雄州,幽蓟宣抚右使司行辕。
  章惇高坐大帐之上,原本的主人田烈武坐在他右侧下手,然后一左一右端坐的,是蔡京和陈元凤,两人的下侧,空了两个座位,然后又密密麻麻坐满了宋军将领。
  章惇和田烈武的目光,不时投向那两个空座,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田烈武脸上的担忧之色越来越浓,而章惇脸上的不耐,也越发明显。
  帐中座钟走到午正时分,清脆的钟声响起,章惇看了一眼两个空座,他耐心已经彻底耗尽,举起手来,正要宣布议事正式开始。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不多时,便见疲惫不堪的张叔夜走进帐中。
  章惇见进来的只有张叔夜一人,脸色越发难看,寒声问道:“唐康、慕容谦呢?”
  张叔夜单膝跪倒行礼,低头回道:“回大参,末将至定州面见温江侯,温江侯、观城侯皆称有紧急军情,不肯奉令,只让末将捎回关白。”说罢,从胸口掏出一个封着火漆印的盒子递上。
  所谓“关白”,是宋朝照会上、下、平级官司的一种移文,意思请对方了解一下,我这边有这件事情发生,理论上,对方看与不看,都无关紧要。而原本唐康的幽蓟经略招讨左使司是章惇的幽蓟宣抚左使司的下属官司,按宋朝的规矩,他应该用“申状”。唐康如此举动,显然是没把章惇当成上级。
  “关白?!”章惇怒急反笑,大声道:“唐康时,好样的!”
  左右早已接过张叔夜递上的盒子,验过封印,将里面的关白取出,递给章惇。
  章惇接过关白,只看了一眼,便气得浑身发抖,将唐康的关白一巴掌拍在面上的案几上,环视众人一眼,脸上竟露出狰狞的笑容,他咬着牙,几乎是一字一字的说道:“也让诸位知道发生了什么!唐康、慕容谦,已于今日清晨,率军离开定州,出兵攻打易州!”
  “易州?”
  “攻打易州?”
  一时间,原本肃静的大帐内,响起一个个惊讶的声音。
  “他这是……”愤怒到极点的章惇本打算斥责唐康、慕容谦不听节度、擅自兴兵,然后好好收拾二人,但他话未出口,却被蔡京打断。
  “大参。”蔡京平静的看着章惇,“事关重大,可否先借一步说话。”
  章惇怔了一下,看了一眼蔡京,又扫视帐中,见田烈武心事重重,陈元凤沉默不语,此外,如种师中、姚麟、贾岩、张蕴诸将,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如老僧入定一般坐着,立时就冷静下来。
  他已经明白蔡京想对他说什么——他奈何不了唐康。
  不管是石越的余荫,还是唐康本人的交游,总之,结果是唐康在军中,拥有众多的朋友。王厚刚被召回汴京,唐康就决定出兵攻打易州,这种事情,肯定是早有预谋的,而武骑军都校王赡不可能不知情,但他却宁可得罪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兼宣抚左使,也不敢得罪唐康,没向自己透露半点风声。更不用说,慕容谦、折克行、姚雄、吴安国,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而这些人,却都和唐康穿上了同一条裤子。如此种种,都可见唐康的影响力。
  如果自己真要对付唐康,自己这大帐中,除了陈元凤等人乐得坐山观虎斗,好坐享渔翁之利,蔡京、田烈武,以及种师中、姚麟等人,恐怕都不会支持自己,甚至可能将他们逼到唐康那边去,或者说,是逼到石越那边去。他们不可能不顾虑石越的香火情。连王厚和唐康发生分歧时,都不能不看石越的面子不为己甚,更何况这些人!
  而更关键的是,唐康此举,看似鲁莽跋扈,其实却是暗中拿住了自己的脉门——王厚是为什么才被召回汴京的?难道自己要告诉朝廷,王厚前脚刚走,自己马上就重蹈他将帅不和、无法控制部属的履辙?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自己不但不能拿唐康怎么样,明面上,还得捏着鼻子帮唐康背书。
  蔡京的一句话,便恍若一盆冰水浇头淋下,也就电光火石之间,章惇已经想清楚其中的关键。
  “不必!”他语气中仍然带着怒意,但和蔡京迅速的对视了一眼,从他的眼神中,蔡京马上明白章惇已经清楚一切。
  蔡京立即低头不语。
  “有事在此处说便是!”章惇的神色仍是怒气未平,他伸手指着蔡京,厉声质问:“元长,此事该如何应对?”
  陈元凤立即听出了章惇用词的微妙变化,不由扭头望向蔡京。
  蔡京抬头,又和章惇的眼神对视了一瞬,确认了自己的判断没错,这才拱拱手,平静的说道:“以下官之见,温江侯虽然有时不免年轻冲动,但观城侯、永安侯、定边侯皆是老成宿将,既然他们也决定此时出兵攻打易州,必有其道理,只不过仓促之间,无法向大参解释清楚。”
  一直心事重重的田烈武听到这话,也连忙附和:“元长公说得极是,必是如此。还望大参给他们说明误会的机会。”
  章惇假做沉吟。
  蔡京又微微笑道:“解释其中误会,来日方长,非今日之急务。我等皆朝廷大臣,受皇上重托,率军至此,不论何时,都应当以北伐为重。和契丹速战速决,本就是大参的决定,温江侯他们的行动,说到底,也是在执行大参的方略。既如此,就不必纠结于细末小事,今日之要事,还是商议咱们如何出兵呼应。”
  众人听蔡京说起出兵之事,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顿时都不由自主的集中起精神细听。
  章惇见蔡京三言两语,就不动声色的帮自己转寰,搭好了台阶,他也立即投桃报李,问道:“不知元长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蔡京谦逊道,“不过,下官知道大参素以国事为先,从不在意虚名。说起来,攻取山前诸州,其实也没什么捷径奇谋可言,温江侯既然已自定州出兵攻取易州,那咱们这边便从雄州出兵,直取歧沟关便是。易州旧城已被吴镇卿焚毁,歧沟关废弃已久,辽人仓促重建,遣兵据守,但都不会太难攻取,攻下易州与歧沟关后,两军便可夹击涿州,只要能顺利攻取涿州,便可兵临析津府。”
  章惇和田烈武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众将也没什么异议——从河北仰攻山前诸州,的确也没有多少新鲜的作战方略。
  章惇扫视众将,清了清嗓子:“既如此,诸将谁愿为先锋,替大军攻取歧沟、范阳[265]?”
  种师中、姚麟对视一眼,正要起身,却听蔡京已不紧不慢的说道:“下官愿意保荐一人。”
  “哦?”章惇有些意外,众人的目光也都一起投向燕超。
  燕超也以为蔡京打算推荐自己,正高兴的要起身请战,却听蔡京悠悠说道:“自辽军兵败安平之后,河北诸军,立功最为心切者,莫过于横塞军。而当日南面行营之战绩,也是有目共睹,简在帝心。宣武二军、骁骑军、横塞军,也有四五万人马,又是渴战已久,大参何不成人之美,遣履善公率宣武二军、骁骑军、横塞军为先锋,先取歧沟,再下范阳?”
  蔡京此话一出,大帐中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蔡京打的什么主意——此时众将大抵心里还是有些轻视辽军的,所以都无法理解蔡京为何要将这功劳拱手送给陈元凤。
  只有章惇和陈元凤对此心知肚明,歧沟关当然不是问题,但涿州城却是个硬钉子,而唐康更不是个好打交道的,和唐康配合作战,攻打涿州,绝对吃力不讨好。
  蔡京是故意将陈元凤送到唐康那边,好借唐康的手收拾陈元凤。至于攻下涿州的功劳,即便陈元凤拿到了,也不重要,反正北伐的真正功劳,必定是在析津府城下。
  章惇也早就想收拾陈元凤和横塞军了,他对唐康也是一肚子的不满,现在有蔡京开口,他更是乐得顺水推舟,转头问陈元凤:“履善可愿为大军先锋?”
  陈元凤还未回答,立功心切的王光祖、王襄父子已经起身:“末将愿往!”宣武二军都校也跟着起身,道:“末将愿往!”骁骑军都校本不愿做这个先锋,但这时候,也丢不起这个人,只能跟着起身大喊:“末将亦愿往!”
  其实不管陈元凤心里怎么想,他既然被蔡京架了上去,这个先锋也是无法推辞的了。此时他也只能起身说道:“请大参放心,下官定为朝廷收复涿州!”
  “不只是要攻下涿州!”章惇盯着陈元凤,“而且还要唐康时他们之前,攻到涿州城下,要让他们知道,大宋朝,不只是他们几个会打仗!”
  “大参放心,定不会让大参失望!”陈元凤欠身许诺。
  7
  六天后。绍圣八年二月十八日,辽国南京道歧沟关前。
  歧沟关闻名天下,大宋之人,只要稍知本朝历史,对此关无不知名。但其实歧沟关从来就算不上什么天下雄关,而只不过是一座小关隘。歧沟关也并不难打,虽然太宗之时,曹彬伐辽,兵败歧沟关,使得宋朝收复幽蓟的努力彻底失败,但当时的歧沟关其实是在宋军手里——曹彬是在涿州与辽军对峙,因为缺粮而不得不退兵,结果为了保护民众撤回宋境,曹彬下令以主力殿后,但在大雨中退兵,宋军无法维持阵形,被耶律休哥追至歧沟关而惨败,当年的歧沟关,还曾经保护了数以万计的汉人百姓。
  在某种意义上,歧沟关的历史,正是宋朝的某种缩影——为了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结果付出了惨重的现实代价。人们可以嘲笑当年的曹彬和宋军的愚蠢,也可以喜欢他们的坚持——这是在五代那个黑暗的乱世之后,或者,这是自三国时代季汉灭亡之后,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有一支军队,会将普通百姓保护在自己的身后。但结果,他们输得一败涂地。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无所谓对错,只关乎选择。
  虽然绍圣八年的歧沟关,已不再是曹彬时的那座歧沟关。但当陈元凤在叙阳之下,登上山坡,远眺这座两山之间的小小关城之时,依然忍不住唏嘘。
  一百零八年过去了,人固已非,物亦变换,但不变的,是人心。陈元凤看着远处的歧沟关,想着自己即将率军攻取此关,将它重新纳入宋朝的控制之下,这种特殊的历史意义,让他一时间不禁心潮澎湃,甚至感觉被章惇、蔡京算计也不算什么了。
  但这样的幽思也不过一闪而过,想起自出兵以来的遭遇,陈元凤立即回到了现实之中,心中闪过一丝的担忧。他看了一眼正在关前布阵的宋军,转头对身边的王襄说道:“昭武,速战速决!”
  王襄点了点头,轻拍坐骑,疾驰下山。
  很快,歧沟关前,鼓角齐鸣。三个宋军方阵,抬着仓促制造的简陋长梯,涌向歧沟关,在一声声号令下,万箭齐射,箭矢如乌云般遮蔽了小小的歧沟关,又象蝗虫一样密密麻麻的落到关内。
  简简单单一次冲锋,宋军就冲到了关城之下,十几架长梯靠上了低矮的关城,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身披铁甲宋军将士手持利刃,踩着长梯,一波波杀入关城。
  在山上观战的陈元凤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关那边传来一阵欢呼声,关门突然打开,数以千计的宋军士兵如潮水一般,杀入关内。
  然后,不到一柱香的功夫,歧沟关墙上,到处都是振臂欢呼的宋军将士。
  陈元凤惊讶的看了看左右,“这就攻克了?”
  “陈帅[266]运筹帷幄,三军用命,自当攻无不克。区区一座歧沟关,不过螳臂当车罢了!”
  陈元凤听到这奉迎之语,回过神来,亦不由得自嘲的一笑,道:“一座几百守军的小关隘而已!”
  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道:“易州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一名勾当公事上前禀道:“回陈帅,就是攻关之前,收到消息——温江侯十二日出兵,以河套蕃军与渭州蕃军为前锋,十三日,前锋就兵临易州城下。但不知为何,这支前锋没有攻城,只是将易州包围。直到两天前,温江侯与观城侯才率主力至易州城下,开始攻城……”
  “两天前!”陈元凤沉吟了一会,微微松了口气,笑道:“看来,我们集结大军虽然慢了一点,多花了点时间,但仍有机会先至涿州。传令,今晚夜宿歧沟关,明日行军,赶到涿州城下!对了,别忘记,派使者给章大参报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