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702

  特别是七七事变之后,孟小冬已经进行过多次义演,川军出川抗战的军费当中,就有孟小冬的一份贡献——首批出川将士的军费,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借贷,南京政府拨发的款项还不足10%。
  至于孟小冬的家人,此时都还在上海。
  周赫煊早就劝孟家人来四川避难,但孟小冬的父母和叔叔伯伯们,却坚持不肯入川,而是躲进了上海公共租界。原因很简单,一大家子都是唱京剧的,跑到川剧的地盘来根本没法混饭吃。
  抗战期间,上海公共租界相对比较安全,甚至还造成了房地产行业逆市繁荣。因为南北方的战争难民,好多都躲进了上海公共租界,住房数量供不应求,民族资本家们纷纷转行做房地产。
  就拿许华的哥哥许冠群来说,明明是开药厂的,抗战时期居然在上海搞房地产搞得顺风顺水。
  周公馆内。
  廖雅泉在家奶着孩子,同时还拉着费雯丽练习英语交流。她本来是会说英文的,甚至还在天津做过翻译,但好多年都没碰这玩意儿,英文单词都快忘记大半了,经常遇到能听不能说、能说不能写的情况。
  当然,廖雅泉的英语基础摆在那里,练习半个月差不多就能恢复正常交流。
  半上午的时候,庞德例行跑来周家学《易经》,这洋鬼子今天居然穿着一身道袍。
  “周,你看我像道士吗?”庞德抖着袖子原地转圈。
  周赫煊好笑道:“你从哪儿弄来的衣服?”
  庞德说:“前几天我跟朋友游览缙云山,在山上遇到一个道士。我向道士请教了《易经》,我们聊得非常高兴,他还给我讲述了《道德经》和《南华经》。我现在对道教很有兴趣,已经皈依入教了,还有个道号叫‘知非’。”
  周赫煊问:“你入的道教哪一派?”
  “正一道灵宝派。”庞德答道。
  周赫煊笑道:“还好,不用抛家舍妻。”
  道教发展至明朝时期,已经演化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分道统的格局。全真道主修内丹和心性,讲究儒道佛三教合一,原则上不能娶妻生子,后世仙侠小说的修炼体系大致来源于此,比如炼神还虚、金丹元婴什么的;而正一道主修外丹和符箓,讲究炼丹画符驱魔镇邪,娶妻生子什么的并无忌讳。
  香港僵尸片里的那些驱魔道士,还有给古代皇帝敬献仙丹的道士,基本上都是正一道的。
  如果代入仙侠小说,两派道士争斗起来,情况大致如下:这全真道士已臻金丹之境,抬手就是神霄五雷正法,招来一道青木神雷劈向对方头顶。正一道士也不简单,猛嗑一枚归元丹,顿时全身法力澎湃,手中祭出两张乾坤符,坤符主守,护住周身不受雷击,乾符主攻,化为一条蛟龙扑向对手……
  庞德所入的正一道灵宝派,又称阁皂宗,与龙虎派、茅山派并称为“符箓三宗”,此派供奉元始天尊为祖师。
  周赫煊很难想象庞德画符时的样子,对了,还有请神上身……
  庞德又说:“昨天重庆大学的校长,聘请我担任西方文学教授,我已经答应了,今天下午就有课。”
  “你穿这一身去上课?”周赫煊神色古怪。
  庞德抖了抖道袍,笑道:“当然。”
  一个美国佬,穿着道袍、挽着道髻,走进大学教室,用汉语对一帮中国学生说:“同学们,请翻开课本,今天我们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那画面太美,让人不敢看啊。
  庞德拿出《易经》,恭敬地递给周赫煊说:“先生,请开讲吧。”
  回国以后周赫煊就很忙,基本上没空给庞德讲课,《易经》的教学进度也极为感人。周赫煊翻着经书问:“上次我们讲到哪里来了?”
  “泰卦。”庞德回答。
  周赫煊飞速往前面翻,说道:“今天讲否卦。否卦外为天,内为地,天地不交,万物不生。论家庭,则夫妻反目,同床异梦;论个人,则内小人外君子,表里不一,是为伪善;论事态,则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就拿现在中国的局势来说,即是一个明显的否卦。朝堂上,豺狼当道,君子受阻,人才的晋升途径被封得很死。战场上,邪恶的侵略者肆意妄为,正义的抵抗者节节败退。”
  “如何解呢?”庞德问。
  “且看爻辞,”周赫煊说,“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意思是说,要连根拔起茅草,把那些贪官污吏通通清除,让政治得以清明,党派得以廉洁,社会得以安定。这是国家混乱初期的做法,但显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再看六二,苞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意思是说小人靠阿谀奉承得利,而君子不应该同流合污。放在局势上讲,小国可以依附大国得以安全,但真正有抱负有雄心的国家不应该这样。现在的中国,有人还高呼投降口号,这是错误的,只能一辈子做日本的奴隶附庸。且看六三,苞羞。苞羞,位不当也,即受到纵容而胡作非为,最终会招致羞辱。没能力的人统治国家,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真听取好的建议,那么最终将会被打倒。而日本这种国家,受中国纵容而肆意侵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力,那么最终将会失败,这一爻讲量力而行,谨守己身己德。”
  周赫煊说到这里语气一转,大声道:“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这一爻,正是当今中国应该做的。意思是说,身为弱者,应该秉承正义天命,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奋起抵抗天灾人祸,奋起抵抗强者的欺凌,而最终得到胜利和尊重!”
  “九五呢?”庞德问。
  周赫煊摇头道:“九五讲居安思危,适合几年前的中国,咱们不提也罢。”
  庞德又问:“上九呢?”
  周赫煊笑道:“那是讲未来,即坚定信心,自强不息,以待良好时机,必将否极泰来!中国即是如此,只要坚持抗战,永不言败,必然迎来转机。”
  正说到这里,于珮琛走过来报告:“先生,中央大学的罗校长来了。”
第835章【受聘】
  周赫煊和罗家伦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跟当初的锐气倨傲比起来,此时的罗家伦多出三分内敛沉稳。如果他以前就是这样的性格,估计不会被清华师生投票驱逐。
  罗家伦打量着周公馆的庭院,开玩笑道:“山清水秀,悠然世外,周先生倒是过得惬意。”
  “国难当头,这世上哪有真正的桃源?”周赫煊摇头道。
  罗家伦叹息道:“是啊,战事不平,则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学生不能潜心读书。”
  周赫煊问:“中央大学的校舍什么时候开工?”
  “明天就开工。”罗家伦说。
  “那么快?罗校长真是雷厉风行。”周赫煊有些惊讶。
  罗家伦笑道:“只是几排平房而已,又用不着设计复杂的图纸,能快一天是一天吧。”
  中央大学的体量实在太大了,全校有七大学院,五十六个科系,一个研究院,九个研究部,还有一个专科学校,一个附属中学,以及医院、农场、工厂等一系列下属单位。
  罗家伦的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居然能在一个月之内,把这么大摊子全部迁走,并且以最短的时间复课、复工。
  清华的校长做不到,北大的校长也做不到,只有罗家伦这个中央大学校长能做到。
  师生员工及家属两千多人,还带着设备整体搬迁,已经把中央大学的资金掏空了。大兴土木是肯定不行的,甚至普通平房也不行,因为钱不够。只能在墙体底部使用砖石,墙壁全部用竹子编扎,外面涂一层石灰,再立几根木柱做整体支撑。
  在校舍建成之前,中央大学的学生,只能借用重庆大学校舍——医学院和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到了成都,借用华西大学校舍,附属中学打算迁去贵阳。
  罗家伦闲聊片刻,终于说明来意:“周先生,听说你在合川建有磺胺药厂,厂内还有诸多药学专家,能否与中央大学的医学院、医学研究部、以及附属医院合作?”
  “这是好事啊。”周赫煊笑道。
  罗家伦听到正面答复,顿时心情好了许多,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派人去药厂接洽。”
  周赫煊建议道:“黄海化工研究社,也已经搬到沙坪坝,跟你们中央大学还是邻居。咱们三家可以共同合作嘛,产学研三位一体,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那当然再好不过!”罗家伦大喜。
  周赫煊说:“中国以前有四大产盐地区,一在台湾,二在渤海,三在东南,四在川内。如今,日寇已经占了台湾和渤海沿岸的盐场,东南沿海想必也要遭到日寇蹂躏,只剩下四川的富顺、自流井地区比较安全。等到明年,富顺、自流井几县之地,必须为周边数省提供食盐,定然造成盐价飞涨。而合川地区盐矿储量极高,我想请中央大学的地质专家,对合川盐矿进行大规模勘测。到时选一最合适的盐矿,我们连同黄海研究社一起开采制盐,盐场由三家合股。”
  罗家伦笑道:“中央大学已经没钱了,只能出人出力。”
  周赫煊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过在股份方面,我既然出了钱,自然要做大股东。”
  “那是应该的。”罗家伦说。
  中午,罗家伦留在周公馆吃饭,罗校长试探道:“周先生可愿来中央大学执教?”
  “名誉教授可以做,平时能教几节课,天天上课没那么多时间。”周赫煊说。
  罗家伦叹息道:“实不相瞒,中央大学虽然搬来重庆了,但学生和老师的流失却很严重,有些科系甚至只有老师而没有学生。历史系还算好的,还有四十多个学生,但系主任却不见了,我想聘请周先生担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
  见罗家伦实在有困难,周赫煊竖起一根手指说:“一年,我只当一年的系主任。等到明年,估计来重庆的学者就多了,到时还请罗校长另选高明。”
  “没问题,就一年,”罗家伦总算又放下了一桩心事,这家伙得寸进尺,笑道,“不如周先生兼授一门历史课吧。”
  如今周赫煊已经是历史领域的顶级大牛,专业学术成就且不说,他编写的《全球通史》,已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世界史教科书。周赫煊在此书中提出的“全球史观”,甚至成为国外史学家的研究方向,以此为课题而引起广泛讨论的国外史学论文就有十多篇。
  周赫煊想了想说:“那我就教两门课,一门《全球通史》,一门《人类文明史》如何?”
  “有原作者来讲这两门课,那是中大学生之福。”罗家伦说。
  吃过午饭,周赫煊又跟罗家伦聊了一阵。
  罗家伦起身道:“周先生,我还要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前往成都,安排医学院和农学院的教学复课任务。就此告辞!”
  “慢走!”周赫煊起身相送。
  就在此时,于珮琛拿着一封电报快速走来,喜道:“先生,南京有消息。《大公报》驻南京的记者发来电报,日本轰炸机先后向美国战舰班乃号投掷18枚炸弹,造成至少数十名美国人伤亡。日本袭击美国了,美国很有可能就此参战,至少也要出面惩罚日本!”
  “真的?”刚准备离开的罗家伦立即回头。
  “真的,此事千真万确!明天就能见报。”于珮琛喜滋滋地说。
  罗家伦兴奋得来回走动,口中念道:“太好了,太好了。只要美国出面,小鬼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周赫煊却没有表现出高兴,因为美国军舰班乃号被炸,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就快发生了。他沉着脸说:“怎么《大公报》还有记者在南京?快发电报,让记者立刻撤走!”
  罗家伦不解道:“周先生,日本招惹了美国,你怎么不感到高兴?”
  “有个屁用,美国佬是不可能参战的,至少现在不会!”周赫煊郁闷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