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1946

  刘文善抬眸起来,而后正色道:“吾继续授课吧。”
  他轻描淡写,而后道:“若是不愿意听,不认同的,可以出去!”
  他手指了门口。
  这话,是对这些翰林们说的。
  你们不爱听,就不要在此打扰别人听课。
  刘瑾二话不说,眼睛里挂着泪,却是笑嘻嘻的寻了位置跪坐下,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其他的生员,也都肃容,纷纷跪坐。
  杨雅觉得刘文善的话,极刺耳,方才那无数人的愤怒,真的吓着他了,他无法理解,为何有人对自己,竟有如此滔天的仇恨。
  他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可似乎又隐隐觉得,自己错了,可错在哪里呢?
  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翰林清流滋养的读书人臭毛病,在此时发作,他冷哼一声,转身道:“我们走。”
  这话,是对其他翰林说的。
  可他其他的同僚们,却一个个低垂着头,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接着,一个翰林乖乖的跪坐下。
  第二个翰林,也乖乖的跪坐下。
  平日清高惯了,见谁都是乡野村夫,被人捧得太高,早已习惯了以救世主一般的心态去看庶民百姓。
  而现在……他们挖了煤,开垦了土地,其实也受了苦,只是他们体会到的,不是艰辛,而是觉得自己受了侮辱。
  可今日,他们听到了刘瑾的控诉,看着无数的庄户对他们的愤恨,他们心里,寒到了极点。
  这是一种无以伦比的震撼,虽是荒诞,却让他们突然开始怀疑起来,是……我们错了……
  天下的庶民百姓,是这样的看待我们?
  他们决定留下来,端正态度,他们想知道,为何……他们看到的真相,是如此的鲜血淋漓。
  一个又一个翰林,乖乖的跪坐下。
  没有人理会杨雅。
  对他视若无睹。
  甚至觉得,和杨雅为伍,是一件可耻的事。
  杨雅心沉了,沉到了谷底。
  他孤立无援,显得有些茫然,想要愤怒的拂袖而去,却又脸一红,各种不甘的情绪,涌上他的心头,无数的目光,都看向刘文善,而刘文善,低头,在预备着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对一切,视若无睹。
  杨雅脑海里,走马灯似得,变换了无数在西山的画面。
  突然,他苦笑。
  他输了,数十年的骄傲,荡然无存,翰林的身份,并没有给予他丝毫的荣耀,竟有些可耻。
  他虽不甘,却突然摘下了头上的乌纱。
  这乌纱帽,他一直都戴在头上的,哪怕是开垦的时候,他这是要让人知道,自己乃是官,是高贵的存在。
  可现在,乌纱帽摘下,轻轻的放在了地上,杨雅顺势,也老老实实的跪坐了下来。
  他终究还是不能心安理得的,走出明伦堂。
  刘文善开始授课,明伦堂里安静的出奇。
  哪怕是弘治皇帝。
  刘瑾和那些庄户的话,至今还存在他的耳畔。
  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弘治皇帝也跪坐了下来,用心的听着。
  从前,他对待任何学问,都是抱着帝王的心态去听,会去分析,这样的学问,对于帝王的统治,对于教化百姓,到底有没有帮助。
  可今日,他出奇的将自己打当做还在皇子时,那种单纯学习的心态,用心的听讲。
  朱厚照显得有些不安分,在弘治皇帝身后,朝方继藩挤眉弄眼,做着鬼脸。
  方继藩轻轻的拍了拍他的后脑勺,低声道:“乖,别闹!”
  ……
第七百六十五章:志在千里
  一堂课讲毕。
  这一次,翰林们听的很认真了。
  心中的骄傲,荡然无存。
  他们显得很沮丧。
  因为他们看到了愤恨,他们自以为人们该将他们当做青天,当做纲纪的维护者,现在方知,原来他们收获的是恨,是无数滔天的恨意。
  人都是有良知的。
  哪怕是这些‘夸夸其谈’之辈。
  此时,心里没有了抵触的情绪,再听这刘文善授课,竟有一丁点……顿悟……
  杨雅低着头,脸有些红,上完了课拔腿便走,外头,杨彪提着‘戒尺’在等他们,后山要修建一处火炮的试炼场,需要人去挖沟渠和平整土地。
  弘治皇帝也已起身,他沉默了片刻:“将那刘瑾,招来……”
  说着,抬腿,便往镇国府方向去。
  这一堂课,最震撼人心的,在于怨愤。
  这股子怨愤,既是冲着翰林们而去的,又何尝不是冲着弘治皇帝而去的呢。
  天下原来竟有这么多干柴,难怪只要有火星子,便要引燃。就如一场北通州的天花,只需贼子煽动,便有无数人蠢蠢欲动。
  这……只是因为那些贼子吗?不!弘治皇帝是个心如明镜般的人,他并不愚蠢,他当然知道,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大臣们,那些满口仁义之人,在地方上,做了什么呢?
  太可怕了啊。
  弘治皇帝坐在了镇国府的厅里,他绷着脸,有人给他斟茶,他只抱着茶盏,却没有喝。
  等刘瑾被叫了来,弘治皇帝凝视着刘瑾。
  刘瑾忙是瑟瑟作抖的趴下,方才大义凛然的刘瑾不见了,又恢复了卑躬屈膝的模样。
  刘瑾叩首:“奴婢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感慨道:“来,抬起脸来,朕看看。”
  刘瑾便抬起脸来。
  弘治皇帝看着这一张坑坑洼洼的麻子脸,道:“你得了天花,侥幸活了下来?”
  “是。”刘瑾叩首道:“奴婢……侥幸活了下来。”
  “你在南昌府,随太子深入虎穴,也活了下来?”
  “是。”刘瑾战战兢兢。
  弘治皇帝感叹道:“当初,文皇帝靖难,身边有一个宦官,三宝太监郑和,追随文皇帝,为靖难,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又代文皇帝巡守四海,他虽是阉人,却也深明大义,朕方才见你的谈吐,不似寻常宦官,且你伺候太子,立有大功,可见你是有福之人,也非寻常的阉人啊。”
  刘瑾磕头:“奴婢这是应当做的。”
  弘治皇帝道:“这一路,你的所见所闻,你记述下来吧,呈给朕看看,朕见地方官的奏疏,看的腻了,朕想知道,你所看到的是什么?”
  “奴婢遵旨。”刘瑾依旧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弘治皇帝感慨道:“望你以三宝太监为榜样,将来,也可名传千秋,往后,好好伺候着太子。”
  “奴婢……谢恩。”刘瑾突然有点感动。
  皇上啊,终于肯正儿八经的和自己说话了。
  “起来吧。”弘治皇帝感慨:“你既拜入了刘文善的门下,便算是入了学了,不知,可有字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