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986

  隆泰虽然语气平静,但却等若将此事定了一个基调。
  一招天子一朝臣,虽然先皇帝对赵邦耀颇为赏识,但隆泰却对赵邦耀并无太大的好感,诚如齐宁所言,敢于直言,却并不代表所言就一定正确,而且隆泰新君登基,羽翼未丰,正要以锦衣候齐家为班底,打造自己的亲信近臣,这赵邦耀不识时务,竟是一刀砍向齐宁,一旦得逞,也就等若是伤到了隆泰,隆泰自然心中颇为不快。
  隆泰虽然年轻,却是个极其精明的皇帝。
  如果赵邦耀参劾齐宁,只是出于个人,那此人逮谁咬谁,还真有点沽名钓誉的嫌疑,可是此人如果参劾齐宁另有内情,是受人指使,那就不但是冲着齐宁,甚至也是冲着小皇帝过来。
  隆泰登基之后,对锦衣齐家颇为关照,但凡朝中的大臣,只要不是眼盲耳聪,也都能看得出来听得出来,谁都能看出隆泰是有心要提拔齐宁,这时候如果有人策划对齐宁动手,就等若是要斩断隆泰的羽翼,若是如此,这赵邦耀和背后指使之人其心可诛。
  皇帝既然开口,赵邦耀又被齐宁反将,这赵邦耀也不是笨人,一看情势,便知道这锦衣候是有备而来,若是纠缠下去,自己只怕也讨不了什么好处,如果龙椅上依旧是先皇帝,赵邦耀倒还敢继续参劾下去,但龙椅的主人已经更换,而且他也从小皇帝的语气之中听出一丝不悦,却也不敢再纠缠下去。
  齐宁道也没有心情和这样的人物纠缠下去,等到赵邦耀灰溜溜退到臣列中,齐宁也才回到臣列,从容淡定,就似乎刚才只是与人叙叙家常而已。
  两人刚刚退回臣列之中,便听得一人高声道:“启奏皇上,臣户部右侍郎冯若海,有本要奏!”便见得一名年仅五旬的官员从臣列之中走出来。
  户部尚书是窦馗,这冯若海是户部右侍郎,自然是窦馗的部下,只是此人与窦馗关系如何,齐宁却是不知。
  他想到此前薛翎风的提醒,知道黑鳞营目前还没有从户部领到饷银,这军队的响应,素来是从户部核算拔出来,但是却由兵部下拨出去,齐宁知道私下找寻兵部或者户部,依然是拖拖拉拉,未必能立刻奏效,既是如此,已经打定主意在朝上直接提出此事。
  黑鳞营是小皇帝允诺重建,但饷银迟迟不到,就等若是忤逆了皇帝的意思,齐宁知道自己倒也不必直接冲着户部去,只要向兵部索要饷银便是,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当朝质问兵部侍郎卢宵,却想不到今日澹台煌也参加了朝会。
  这澹台煌虽然久不理事,但挂着兵部尚书之职,今日自己若是向兵部发难,只怕就被认为是向澹台煌发难,齐宁心下寻思,这赵邦耀是跳梁小丑,倒是容易对付,可是这位帝国的老将军,那可不是能够轻易触碰的。
  执殿太监接过奏本,呈给皇帝,小皇帝细细看了一番,眉头微紧,瞥了镇国公一眼,这才道:“你是要参忠义候司马常慎?”
  群臣又是一惊,心想今日朝会却是怎么了,这御史台赵邦耀第一刀砍向锦衣候,如今这户部侍郎砍出第二刀,竟是往司马家砍过去。
  司马家最近可谓是深受隆恩,不但司马岚晋封为镇国公,那忠义候的爵位也是被司马常慎承袭,司马家如今是一公一侯,自大楚开国至今,还没有哪个家族享有如此无上的殊荣,而司马家非但加官晋爵,这镇国公更是被先帝授予辅国之任,隆泰亲政之前,朝中诸事可是由司马岚亲自处理。
  如今的司马家族,可是说处于巅峰时期,投奔在司马家门下的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谁也没有想到,这冯若海竟敢在朝会上直接参劾司马常慎。
  撇开司马家如今的声势,这司马常慎是司马岚的嫡长子,乃是当今太后的亲弟弟,亦是当今国舅爷,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冯若海剑指司马常慎,稍微精明一些的官员便知道这必是受人指使,而背后的靠山,当然就是淮南王。
  司马岚虽然晋封为国公,但比之淮南王的王爵,当然还是要矮上一等。
  从太宗皇帝开始,淮南王就始终在朝堂中心圈子,太宗时期的立储风波,先皇帝时期对淮南王亦是恩荣有加,到如今隆泰继承大统,淮南王也是摇身一变,成了皇叔。
  许多人心里都清楚,淮南王骨子里一直都是以皇家正统自居,熬走了先皇帝,身为太祖皇帝的嫡皇子,如今又是小皇帝的皇叔,朝政反倒是落入到司马家手中,这淮南王内心当然是不服气。
  此前双方倒还显得相安无事,可是司马岚晋封为镇国公之后,谁都能感受到淮南王心中的不满,而淮南王一党,对司马家也是充满了敌意。
  也正是司马岚晋封为国公之后,双方的矛盾开始变的尖锐起来,此前几次朝会,双方就已经开始有针锋相对的迹象,但都只是底下的官员互相参劾,许多人都觉着这样的场面或许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谁也没有想到,今日这冯若海却站出来,剑锋直逼司马常慎。
  户部尚书窦馗素来与淮南王走的亲近,这冯若海出自户部,当然也算是淮南王的人。
  司马常慎听说冯若海竟是要参劾他,脸色骤变,双眸之中显露凶光,司马岚却是淡定自若,面不改色,显得异常平静。
  “皇上,臣掌管税负,统算各地的赋税明细。”冯若海正色道:“臣仔细盘查,发现这两年安义的税赋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一年比一年少,而且赋税下降之巨,耸人听闻。”说到这里,从袖中取出文本来,“这是臣单独核算出的安义赋税,皇上一目了然。”
  执殿太监接过文本呈上去,皇帝看了几眼,皱眉道:“两年下来,赋税少了一半?”抬头道:“冯若海,这是怎么回事?安义那边是受了天灾还是有人祸?”
  冯若海冷笑一声,瞧向司马常慎,道:“皇上,安义是忠义候的封邑所在,忠义候有五百倾良田封邑在安义,为何如今赋税减少了一半,只怕忠义候说的更为清楚。”
  许多人心中顿时明白,为何冯若海会选择在此时发飙。
  很显然,对安义赋税之事,户部肯定是早就知晓,迟迟未动,自然是忌惮于司马岚,司马岚虽然今日是镇国公,但一个月前,还是忠义候,如果冯若海这道参劾于一个月呈上来,那就只能指向司马岚。
  司马岚地位稳固,难以轻易撼动,冯若海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并无轻易出手,但如今忠义候却是由司马常慎承袭,这道奏本参上去,就可以在明面上撇开司马岚,只是对司马常慎出手,这显然是冯若海故意为之。
  齐宁看在眼里,心下暗想虽然两派的争斗愈演愈烈,但淮南王一党显然对司马岚还是十分忌惮,不敢直接冲着司马岚过去,不过今日向司马常慎砍去一刀,却也是让人心惊,这两派看来还真是不死不休了。
第0537章
剑拔弩张
  隆泰将折子递到一旁,看向司马常慎,问道:“忠义候,冯若海所言,你可知是怎么回事?”
  司马常慎出列跪倒,高声道:“皇上,臣不在户部,不知朝廷的赋税究竟如何。”
  隆泰道:“冯若海,忠义候既然不知道,你就告诉大家知道,这义安的赋税,为何两年下来,竟然减少一半?”
  “皇上,臣察觉赋税有误,一开始只以为那边是有什么天灾,所以税银延误,也派人去往质询,却并无得到答复。”冯若海道:“户部官吏去义安核查账目,发现义安该交的赋税俱都交了上来,并无拖欠状况,臣心下好奇,后来才得知,原来义安的交付土地,短短两年,缩减了一半。”
  “这是为何?”隆泰皱眉道:“好好的土地,怎会缩减?”
  冯若海道:“只因有些土地,被人所占,而这些土地都已经成为不必纳赋的私田。”再次从袖中取出账册,“皇上,这里是详细的土地核算,两年之内,有一千四百多顷土地被人所占去。”
  朝中重臣看在眼里,心下都微微吃惊,暗想今日只怕要闹出大事情来,这冯若海明显是有备而来,备有充足的证据,看来为了今日参劾司马常慎,冯若海这边却也是做足了功夫。
  淮南王和镇国公的争斗,齐宁冷眼旁观,不过看到冯若海一件一件地取出证据来,心下倒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硬仗,方才那赵邦耀红口白牙,拿不出充足证据来,而且事涉江湖,齐宁打一开始就没将这等人物放在眼里。
  司马岚和淮南王萧璋自始至终都显得淡定从容,波澜不惊,金刀候澹台煌似乎只是为了来感受一下身在奉天殿的气氛,眯着眼睛,若不细看,还以为他已经睡着。
  隆泰细细看了一遍,神情凝重,问道:“冯若海,这些土地究竟是何人所占,竟然不必缴纳赋税?”
  “皇上,这一千三百多顷土地之中,其中有八百倾是官田,另有五百情则是民田,俱都是水土丰沛的良田。”冯若海朗声道:“官田的收成,向来是直接纳入官库,而那五百顷民田,也一直都是足额缴赋,义安虽然地方不算大,但却是风调雨顺,收成颇丰。如今八百顷官田被人公然强占,那五百倾民田,也为人巧取豪夺,一点点吞噬过去,本来属于朝廷的赋税,因为被人所占,免了赋税,也就无法收取,所以这两年的赋税骤然减半。”
  群臣心里都很清楚,但凡田地不必缴纳赋税者,无非有三,一类是受赐封的食邑之地,其二则是取得功名之后私田不必缴赋,但却有严格的亩数限制,朝廷重臣年老致仕,不必缴纳赋税的田地自然多一些,功名越低,数量自然越少。至若最后一类,则是对朝廷有功,朝廷特旨免去赋税。
  除此之外,便是遭受天灾,皇帝开恩,下旨免交赋税。
  而冯若海所说的六百倾田地不必缴赋,遍观整个义安,也只有司马家有如此能耐。
  不少人心中都是暗暗吃惊,心想司马岚当年被赐封为忠义候,所食封邑也只有五百倾,在四大侯爵之中,已经是首屈一指,这一千三百倾田地,比之司马岚所受的食邑还要多出一倍不止,若事实果真如此,那一千三百顷良田是司马家所吞占,今日这事情可就有的瞧了。
  齐宁心里也清楚,这冯若海不似赵邦耀,他既然说有人吞了一千三百顷良田,那此事必然不假,而吞食良田之人,当然是司马家。
  淮南王既然派出一位户部侍郎出阵,而且准备充足,显然是准备要从司马家撕下一块肉来,凭此扳倒镇国公自然不可能,但是要拉下司马常慎,却并非不可能。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晓得,淮南王和镇国公双方酝酿已久,都是准备找机会向对方出手,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阵居然是来的这么快,冯若海参劾司马常慎,事先当然不会有任何人知道,因此也就显得异常的突兀。
  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下,谁都不轻动妄言。
  “你今日参劾忠义候,这霸占良田之人,你自然是指他。”一阵沉寂之后,小皇帝终于缓缓道。
  冯若海正色道:“回皇上,侵占一千三百顷良田之人,正是司马家。”他再次取出一沓子纸张,“皇上,这是臣派人往义安细细调查出来的口供,其中有当地的地方官吏,也有被侵占良田的百姓,人数众多,臣录了二十三道口供,俱都签字画押,这些人也都被带入京城来,随时可以作证。”呈上之后,才继续道:“臣派人调查得知,早在几年前,司马家就已经开始在义安以各项名义圈地占地,更强迫当地百姓免费徭役,耕种田地,这两年更是尤盛,这些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如今却都已经进入到司马家手中。”
  小皇帝连连翻看口供,随即将那些口供卷成一团,丢到司马常慎面前,道:“司马常慎,你自己瞧瞧,这些口供可否属实?”
  “皇上,镇国公忠心为国,兢兢业业,乃是国之重臣。”臣列之中走出一人,身形微胖,高声道:“冯若海所言,纯属污蔑,恳请皇上明察!”
  群臣瞧过去,立时认出,乃是吏部左侍郎陈兰庭,便都不觉奇怪,这镇国公身兼吏部尚书之职,陈兰庭算是镇国公手下头号亲信,这时候站出来说话,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陈兰庭,你不用急着辩驳。”小皇帝淡淡道:“冯若海并没有参劾镇国公,而是参劾忠义候,镇国公与忠义候私下虽是父子,但朝上却是同僚,不必胡乱牵扯。”
  陈兰庭一怔,忙道:“臣鲁莽。只是冯若海口中左一个司马家,右一个司马家,那是有意污蔑司马家,臣在吏部,每日都见到老国公辛勤为国,们如今却要遭小人污蔑其家族,心中实在不忿,还请皇上降罪。”
  小皇帝挥挥手,也不理会,司马常慎拿过那些口供,迅速翻看,脸色难看。
  “忠义候,这些口供之中,说的十分清楚,圈地占田,都是受了你忠义候的吩咐。”冯若海冷笑道:“却不知是否属实?”
  司马常慎看向冯若海,目漏凶光,正要开口,却听得一个苍老声音道:“冯大人,这些口供,并不假,据老夫所知,司马常慎确实吩咐人这样办。”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惊,循声看去,见到说话之人,更是惊骇,却原来这突然开口之人,正是镇国公司马岚。
  群臣面面相觑,都以为司马家定会竭力辩驳,谁知道司马岚竟然一开口就主动承认,有人心里忍不住想,这司马岚难道是老糊涂了,冯若海费尽心机,就是要对付你司马家,现在倒好,你一句辩驳的话都没说,开口竟是承认此事,这岂不是将司马常慎推入火坑之中。
  冯若海眼中划过喜色,淮南王身体一震,神情却冷峻下来。
  司马常慎睁大眼睛,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却见到镇国公上前两步,躬身道:“皇上,老臣恳请立刻将司马常慎关押下狱,按照朝廷法度处置。”
  “爹……!”司马常慎大惊失色,忍不住惊呼出声。
  司马岚回过头,冷声道:“朝堂之上,没有父子,只有君臣和同僚。”
  群臣都是错愕不已,心想这老国公看来是真的疯了,竟然主动要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到大狱之中。
  亦有人心想,这司马岚恐怕是见到东窗事发,想要弃车保帅了。
  不少人心里都知道,这司马岚在司马家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司马常慎虽然年过四旬,但是对司马岚十分畏惧,许多官宦子弟在京城都颇为骄横,而司马家的子弟却从来都是十分低调,这显然是司马岚家教极严,管教有方,不令司马家子弟在外头惹出事端来。
  义安圈地占田,虽然冯若海状告的是司马常慎,而且有确凿证据,但是如果没有司马岚的授意,司马常慎只怕也没有如此胆量。
  眼下东窗事发,司马岚觉着事情要坏,所以让司马常慎先去定罪,只要这把火暂时没有烧到他身上,腾出时间来,自然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不少人都知道,刑部那边,与淮南王走的较近,如果司马常慎真的被关入刑部大佬,那可是有得罪要受。
  隆泰显然也没有料到司马岚会来这么一出,皱眉道:“老国公,你是说,冯若海奏折之中所言之事,俱都是真的?”
  “是!”司马岚道:“义安那边,却是圈占了一些田地,这几年的赋税,也确实不曾缴纳入国库之中。”回头看了司马常慎一眼,道:“此事司马常慎确实参与其中,还请皇上降罪。”
  户部尚书窦馗见此情景,出列道:“启禀皇上,臣有几句话要问老国公,还求皇上应允。”
  隆泰看向司马岚,司马岚转过身,问道:“窦大人想问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