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677

  “你也知道我们身负家亡国灭之恨,并非是要与你为难,或与陛下过不去,也并非想对大楚不利,事实上我们比任何人更不想看到大楚社稷毁于梁军之手。”
  吕轻侠不喜不恼的看过来,说道。
  王婵儿不屑的一笑,说道:“你此时拿这话宽慰我没有什么用,还是想着怎么去应对棠邑突袭兵马被徐明珍歼灭后的情形吧……”
  “黔阳侯此次轻举妄动,受挫或在所难免,但其精锐兵马在叙州时就惯于山地作战,护送他逃回棠邑,应该问题不大,即便如此,棠邑兵这次也会元气大伤,”吕轻侠说道,“不管朝堂诸公以往如何猜忌黔阳侯,此时却不敢想象黔阳侯兵败身亡的局面,故而太后此时使知诰前往随州,都督郢随邓襄均诸州军事,统领左武卫军及五地州兵出荆北三关,杀入霍州西部,为黔阳侯以牵制寿州军主力,相信朝堂诸公必不会反对……”
  天佑帝后期就有意限制统兵大将的兵权,除授防御使、行营都总管等节制地方权柄之外,不再设对地方掌控权力更大的节度使一职。
  这也是延佑帝登基以来承继先帝的一个惯例。
  吕轻侠即便与郑氏暗中达成交换防区的交易,但也不可能轻易能使李知诰以节度使的威权,全面执掌襄北五州的军政事务。
  不过,目前李知诰率部从桐柏山、淮阳山之间的缺口出兵,杀入霍州西部,为被困淮阳山里的棠邑兵牵制更多的寿州军,看起来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了,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李知诰直接以都督诸州军事,掌握襄北五州地方兵权的一个极佳机会。
  “哀家人微言轻,即便力荐新津侯,陛下与朝廷诸公也不会听哀家的。”王婵儿慵懒地说道。
  朝廷诸公又不傻,韩谦在淮阳山里未必能撑得过半个月去,而现在下旨调李知诰都督襄北五州军事,怎么也要一个月后才有可能将襄北五州的州兵集结到应山县、礼山县,之后再从九里关、平靖关、武胜关杀入霍州西部,那得到驴年马月?
  倘若仅仅是调左武卫军先行杀入霍州西部,有都指挥使周数统领便可,何需李知诰去都督襄北五州军事?
  照道理来说,李知诰在舒州,率左龙雀军直接从庐江防线上出发,杀往巢湖西岸地区,才更能替棠邑牵制住寿州军。
  当然了,王婵儿也能猜到吕轻侠或许以此作为出兵的条件,暗中与韩家谈妥一笔交易,但她王婵儿何苦去趟这浑水?
  难不成她真就是言听计从、诸事都受她们摆弄的傀儡不成?
  “李皇后被贬入明阳宫后,宫殿阴潮,肌肤起了很多红疹,担心传染给二皇子,太后前段时间还特地关照将二皇子交给新入宫的赵贵人负责照顾,”吕轻侠说道,“说实话,才呓呓学语,都还不会走路的小儿,相貌长得周正,即便身上突然多出一两个胎印,李皇后被贬后神智昏乱,多半也不会分辨得了吧?”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婵儿猛然站直起来,美眸像寒刀一般盯住吕轻侠问道。
  “我是说赵贵人照料的二皇子,大腿左里不知怎的长出一颗香头大小的红痣,我想李皇后多半不会在意这事。”吕轻侠说道。
  “你们将二皇子接过来,由哀家亲自扶养,其他事哀家都可答应你们。”王婵儿按住凤榻扶手的手都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盯着吕轻侠的眼睛说道。
  “那也得太后下旨,我们才能遵旨行事啊。”吕轻侠微微躬身说道。
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
  从诸部抽调出来,随韩谦穿插进入淮阳山的兵马,可以说是棠邑兵精锐中的精锐;外界从追随韩谦出兵的棠邑诸将阵容,也能确认这点。
  难以想象这七八千精锐兵马要是在淮阳山中遭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会对江淮局势造成怎样的动荡。
  虽说韩谦在出征,签署军令,将上万精壮民勇征入军中,使得滁河及浮槎山防线上的将卒人数甚至有所增加,但统兵作战从来都不是点人头。
  贵在精,不贵在多。
  淮东局势已经万分艰难,要是淮西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局势再起变化,还让不让金陵城的王公大臣搂着姑娘睡个好觉了?
  谁都知道李知诰不将兵力从防线收缩回来,就已经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他没有义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为黔阳侯不打招呼的独断专行与剑走偏锋,不计伤亡的派出嫡系精锐去强攻敌军的防线。
  想要,就要拿出足够诱惑的条件来。
  也许是慈寿宫与韩家难得的再度站到一起,又或者是诸多王公大臣不想再玩心跳,加封李知诰以兵部侍郎兼领随、舒两州刺史,都督舒随郢邓襄均诸州军、左龙雀军都指挥使,节制左武卫军的圣旨,元月的最后一天就传到舒州。
  作为条件,不能等到随郢邓襄均诸州兵都集结到应山县、礼山县之后再有行动,需要周数接到圣旨后就率已经进驻应山县、礼山县的左武卫军数千精锐,立即从武胜关、平靖关往淮阳山西北麓挺进,尽可能第一时间将更多的寿州军精锐兵马,吸引霍州西部去。
  与此同时,内侍少监袁国维奉旨,与韩道昌从舒州境内翻越淮阳山南麓的崇山峻岭,赶往乌金岭慰劳突袭兵马。
  当然,名义上是慰劳,但朝堂诸公的意思还是要袁国维到淮阳山后,根据实际的形势,劝韩谦看形势不对,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避免主力精锐在淮阳山里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
  从舒州进入淮阳山,到乌金岭的直线距离可能仅有两百里,但袁国维、韩道昌在十数扈随的陪同下,二月初五才赶到沈家集跟韩谦会合。
  短短八九天的路途,韩道昌都瘦脱了形,憔悴不堪,几次差不多从滑不溜渊的悬崖上摔下去;袁国维却是老当益壮,精力颇可。
  他们赶到沈家集时,刚好寿州军发动新的攻势,便直接到北面的鹰嘴崖跟韩谦会合。
  鹰嘴崖位沈家集寨的北侧,是一座从陡坡斜伸出来的褐色巨石,仿佛鹰嘴,距离最外侧的栅墙约三百余步,走上去看到残破不堪的栅墙前,丢失大量被砸碎的战车、战械以及数十具被刀剑弩弓砍杀、射杀的尸体,也有数具尸体被旋风炮抛射出来的石弹砸中,更是惨不忍睹。
  袁国维与韩道昌赶过来见韩谦,经过寨子里的伤兵营,看到里面断肢残臂的伤兵比比皆是,也知道棠邑兵支撑这一刻也是伤亡惨重。
  而登上鹰嘴崖,往北面眺望过去,能看到在外侧栅墙北面五百余步开外,寿州军的前哨阵地,已占满两三里宽的河滩地。
  数以千计的将卒以及一架架的旋风炮矗立在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壕沟、护墙之后——棠邑兵精锐想出栅墙打反攻也极难。
  而从前沿阵地往北,险峻山坡之下的敌营,沿河滩地绵延数里。
  敌军一波攻势刚刚被击退,但新的人马已经组织起来,很快簇拥着盾车、蝎子炮等战械进逼过来,摆明了要用车轮战术,将守住隘口寸步不退的棠邑兵一点点的消耗掉,继而将棠邑兵的士气彻底的压垮掉。
  袁国维、韩道昌站在韩谦身侧,观战一个多时辰,看到寿州军前后共发动五次大小规模不等的冲锋,甚至还有一次成功从旋风炮撕开的栅墙缺口杀进来。
  最后还是悍将韩东虎率披甲精锐上前拼杀,才将这一波敌军杀退。
  短短一个多时辰,棠邑兵就有近百人死亡,看得袁国维眉头直皱。
  这一个多时辰里,韩道昌陆陆续续说及金陵最近十数日的形势变化以及李知诰前往随州督军之事。
  当个袁国维的面,韩道昌不会明说这幕后涉及到韩家与晚红楼的一次交易,但相信韩谦能够听明白。
  韩谦袖手而立,对李知诰之事不置可否,又或者说不想当着袁国维的面说太深,眺望北面的晴空,说道:“昨天便刮起东南风了,这天似乎变了……”
  袁国维心想即便是东南风渐起,山里山外的天气温润起来、河冰融化,但棠邑水军想要从巢湖给寿州军造成致命的威胁,迫使北面的寿州军撤走,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够成势的,压低声音说道:
  “侯爷,新津侯或许会遵照陛下的旨意,使左武卫军以最快的速度先杀入霍州,但左武卫军在西翼孤掌难鸣,数千精锐兵马对寿州军的威胁不大。徐明珍应该能够容忍左武卫军杀入霍州西翼腹地,即便丢失一两座城池都不在话下,但侯爷这边的战事似乎并不能拖太久的时间吧?”
  他与韩道昌翻山越岭,先与驻守龙潭河上游隘口的孔熙荣会合,再由孔熙荣派人护送他们穿过淮阳山东北坡腹,赶到沈家集来。
  他们途中有两天的行程,是经过棠邑兵控制的山寨,也了解到淮阳山的最新形势。
  除了早期趁寿州军不提防,棠邑兵快速占领、攻陷四十余寨外,后续因为乌金岭这边战事激烈起来,韩谦必须要将主要精锐都集中到北线,往淮阳山深处的扩张就停止下来。
  最近二三十天过去,新占控制的山寨不过七八座而已。
  新兵征募的速度更是大幅放缓下来,远远抵不过消耗。
  这除了山寨势力抵抗变得更坚决、底层贫民及奴婢贪生畏死更难发动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徐明珍除从河谷正面的攻势一日紧过一日外,同时还派出多支小股精锐兵马,从外围的山岭翻越过来,进入淮阳山的腹地四处袭扰。
  袁国维不能说韩谦的策略有错,但徐明珍乃是当世名将,如此坚决的猛攻猛攻,说白了就是要不计一切代价的坚决不给韩谦深耕经营淮阳山腹地的时间。
  当然,韩道昌与韩谦当着他的面,没有将一些话说透,但袁国维这大半辈子也是经历丰富、见识不凡,有些事他都能猜测到。
  韩家多半更想李知诰能率左龙雀军直接从庐江县北上,对巢湖西岸的寿州军防寨展开攻势,这样的话,除了棠邑水军能从巢湖西岸登陆,韩谦也能调一部分精锐兵马,沿龙潭河从西往东进攻巢湖西岸的敌寨,形成三面夹攻之势。
  这么一来,韩谦即便放弃乌金岭,但只能将寿州军从巢湖西岸逼退,也就打开巢湖经龙潭河进入淮阳山东坡的通道,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淮阳山东坡的峰岭。
  然而这显然不是李知诰、吕轻侠那边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韩家最终与那边形成的协议,仅仅是左武卫军从淮阳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武胜关、平靖关北上,从霍州西翼牵制一部分寿州军。
  只是这对淮阳山里的形势,帮助并不大。
  换作他是徐明珍,也是宁可暂时放弃掉霍州西翼的城池,也要将韩谦及棠邑兵从淮阳山里驱赶出去。
  目前巢湖西岸的寿州军,并没有集结兵马,沿龙潭河往上游进攻,除了防备左龙雀军外,大概也是行围三缺一之策,避免韩谦有死守淮阳山腹地的决心吧?
  袁国维将这些意思点出来,也是希望韩谦能明白,不仅仅李知诰、吕轻侠,陛下、太后以及朝中大多数大臣的心思也多半是这样的。
  绝大多数人这时候是不希望棠邑兵精锐在淮阳山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以免棠邑防线不稳,但大多数人则也多半不希望看到棠邑兵真能在淮阳山站稳脚。
  也就是说,即便这边的战事有所改观,但朝堂之上乃至淮东、寿王府的态度,都极可能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不管怎么说,袁国维都觉得韩谦这时候有所决断取舍了。
  袁国维的这番话,却是韩道昌不辞辛苦进淮阳山来要跟韩谦说的,却没有想到袁国维先说了,暗感韩谦在朝野树敌无数,却也不乏真心相待之人。
  韩道昌这时候也不再多说,就看着韩谦,希望他能早有决断。
  棠邑形势极好,韩谦又是这么年轻,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后有的是机会,完全没有拼耗棠邑兵的精锐。
  韩谦微微蹙着眉头,眺望远空,似胸臆间太多的心思在翻腾,过了良久,才幽幽一叹,说道:
  “是啊,这场战事不能再耗下去了。”
  袁国维、韩道昌心里一宽,以为韩谦被他们说动了。
  韩谦俄而侧过身,跟田城等人说道:“袁大人与我二伯跋涉山岭而来,辛苦之极,我与王珺先陪他们回大营,你等依计行事便是……”
  袁国维以为韩谦早就为当前不利局面准备好撤出方案,诸事由棠邑军将吏负责便是,他奉旨过来劳军,也不宜过问太多,也不想过问太细。
  ……
  ……
  袁国维的身子还能勉强支撑住,韩道昌却是要人搀扶着,要不然的话,连站立都是困难了;这一次还真是辛苦无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