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677

  又或者直接返回滁州城去?
  “国公爷此时应该回金陵!”文瑞临走上前咬牙说道。
  看到文瑞临这时候还敢站出来说话,李普恨不得一脚将他踹出窗去。
  “陈铭升、高隆能率右神武军成功攻陷钟离城,足以证明国公爷对形势分析判断没有错,水师败于洪泽浦,或许正如郑大人所言,太过大意了……”文瑞临说道。
  文瑞临这话,李普爱听,他刚才第一个念头也是如此,稍稍镇静的坐回案后,示意文瑞临继续说下去。
  “此时有陈铭升率右神武军主力守钟离城,使李秀、李碛率骑兵到燕墩山以为策应便可,但国公爷此时不回金陵,倘若朝臣谤之,国公爷则无以自辩。”文瑞临顾不上李普难看的脸色,说道。
  李普微微一怔,但转念细想文瑞临的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沈漾、杨恩等人之前就强烈反对水师主力进入洪泽浦作战,水师主力覆灭的消息传回金陵,他本人要不在金陵,还不知道沈漾、杨恩这些人,会怎样将屎尿都泼到他头上来。
  倘若陛下被他们说动,将水师主力覆灭的责任都推到他头上,等他再次回京时,岂是要沦为阶下囚?
  “郑大人,我陪你回金陵?”李普看向郑畅问道。
  郑畅点点头,也同意先回金陵。
  他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什么事情,才致使水师主力在洪泽浦遭受重创,但右神武军既然都成功攻取钟离,他也觉得形势没有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心里想,先回金陵等候进一步的消息再商议后策,总比像只没头苍蝇似的乱窜要好。
  再说脚长在李普的身上,他身为御史中丞还没有资格阻止李普返回金陵。
  ……
  ……
  虽说昨日就有大量的水军将卒尸骸飘到东岸,叫淮东驻于洪泽浦东岸的兵马看到,但也是等到今天午前才有少许的残兵败将杀出重围,逃到东阳县北,将大楚水师主力覆灭的消息带到淮东。
  王文谦在扬州城得知此事的消息还要稍晚一些,但在他将殷鹏、赵臻等将吏召入刺史府,再要派人去联络昌国公李普、御史中丞时,已经有眼线从茱萸湾赶回来报信:
  “昌国公李普、御史中丞郑畅率三千精锐,不告而别,往邗沟以西撤走!”
  “他的动作好快!”王文谦感慨地说道。
  他是有过将李普、郑畅扣押下来的心思,但他终究对大楚水师主力在洪泽浦遭遇到怎样的状况并不知之甚详,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清楚情形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也就打消轻举妄动的念头。
  他却没有想到昌国公李普、御史中丞郑畅跑得比兔子还快。
  既然李普、郑畅带着右神武军的骑兵仓皇而走,王文谦自然是叫赵臻先分派兵马接管茱萸湾等地方的防务。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第一步先加强扬州境内的守卫防御,同时再派斥候探马紧急赶往洪泽浦沿岸进行侦察,总不会有错。
  燕墩山、鳖子顶等五尖山脉东北麓、洪泽浦西南角的低山丘岭,距离扬州城有两百余里。
  即便扬州派出的斥候探马不掩藏行踪,直接纵马赶往去,想要获得洪泽浦西南沿岸进一步的情报,也要等到天亮。
  只是王文谦入夜后却没有办法入眠。
  朝廷兵马在江淮之间遭受重创,并不是淮东都能幸灾乐祸的。
  寿州在朝廷兵马的逼迫下,投靠梁国已成定局,大楚水师主力在洪泽浦覆灭,到底有没有梁军参与,以及梁军到底调动多大规模的水军参与,在这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之前,他怎么能安心?
  冯缭次日午时才赶到扬州城见王文谦。
  主要也是李秀、李碛昨夜午后率右神武军的骑兵从石梁县境内穿过,赶往燕墩山、鳖子顶接应陈铭升所部,白蹄冈往南的通道都在右神武军的骑兵监视之下。
  不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及杀机,冯缭一直拖到凌晨才得以从白蹄冈动身,赶来扬州。
  王文谦这时候也是刚刚得到最新的情报,但洪泽浦以西的局势发展,只是令王文谦更加的疑惑不解,仿佛一团迷雾将他的耳目罩住。
  冯缭赶过来,王文谦并不觉得意外。
  即便王文谦此时还看不透一切,但赤山会在樊梁湖西岸的势力还弱小,突然间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谁也不知道后续的形势会如何发展,赤山会在白蹄冈的营地,就像是惊涛狂澜中的一艘渔舟,冯缭赶到扬州,加强与扬州的联络是应有之义。
  即便冯缭提出,在局势进一步恶化时,赤山会在白蹄冈的人马往扬州这边撤退,王文谦也不会觉得意外。
  当然,王文谦心里还有一个疑问,也是想亲自见过冯缭问清楚。
  那就是大楚水师在洪泽浦遭受重创,到底有没有赤山会的参与。
  赤山会在洪泽浦以南、樊梁湖以西的实力看似弱小,但倘若韩谦与安宁宫早就有勾结,赤山会在石梁县的实力,还跟他们之前判断一样吗?
  虽然王文谦之前没有发现叙州有与寿州勾结的蛛丝马迹,但现在形势诡异莫测,容不得他不去想一切可能。
  再说了,韩谦之前突然在茱萸湾现身找他们合作,谁又能猜到?
  “……王大人真是说笑了,”冯缭被人带进刺史府,听王文谦见面便直接质问大楚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赤山会有无推波助澜,朗声而笑,“王大人岂不是以为昌国公力陈朝廷水师奔袭洪泽浦,也是叙州在幕后推波助澜?”
  “在水师兵败之前,赤山会在白蹄冈的人马,似有聚集的迹象啊?”王文谦怀疑叙州,却并非完全没有根据,狐疑的盯住冯缭问道,“韩谦此时人在哪里?”
  “难不成水师未败之前,便看不出其兵败的征兆了吗?”冯缭反问道。
  不管怎么说,哪怕是为以后的风议不至于对叙州、对韩谦太不利,冯缭等人对外绝不可能承认叙州早就猜到文瑞临这人有问题。
  虽说延佑帝会中计,一切都根源于他对叙州、对韩谦的猜忌,才致使大楚水师惨遭此败,叙州无需为此承担什么责任。
  不过,有些时候,人心啊、风议啊,都不是能够讲道理的。
  不管外界如何质疑,他们统一的说辞,便是朝廷水师主力异动之时,他们就已经预料到有此一败,所以赤山会在白蹄冈的人马,才会出乎异常聚集起来应对可能会有的变故,而不是疏散出去藏匿踪迹。
  虽说擅用谋者性皆多疑,但王文谦细想韩谦与安宁宫勾结的可能性还是太过匪夷所思,而他也看不到韩谦与安宁宫勾结,能得到什么好处。
  当然,冯缭暗示说韩谦在事前便看到水师会有一败的征兆,王文谦也不相信,他猜测就像荆襄战事期间,韩谦提前劝杨元溥去守淅川那般,叙州这次或许又是提前掌握到什么情报,只是无意跟淮东分享罢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
  白蹄冈还是太靠北了一些,赤山会在白蹄冈的人马,半数以上又是行动迟缓的妇孺。
  梁军骑兵行动如风、势如雷霆奔疾。
  在不需担心大楚能用战船沿江河调动兵马进行拦截、封堵的情况下,梁军骑兵一旦渡过淮河南下,长江北岸没有重兵防守的地域,都极可能落入其控制之下。
  无论是韩谦,还是冯缭,这时候都不能肯定梁军潜伏到江淮地区的斥候暗探,真就没有注意到赤山会在白蹄冈的存在。
  叙州水营最快还需要十天到半个月才能抵达金陵,赤山会在白蹄风的人马及妇孺需要在这时候提前撤到邗沟西岸,以防不患。
  这也是冯缭赶过来见王文谦的主要原因。
  没有王文谦的同意,赤山会数千会众及家小怎么可能成规模的提前撤到邗沟西岸,而不受淮东兵马的攻击?
  “如我家大人所料不差,梁国在颍州、徐州等地的城寨,此时都已分散驻入大量的骑兵。淮河此时已结薄冰,再有两天便是大雪时节,天气再继续这么冷上三五天,河冰便大体会封住淮水。而一旦等到淮河完全冻实,梁军骑兵或许在昼夜之间,便能饮马长江之畔,到时候赤山会这点人马,只能托庇于扬州了。”冯缭谦卑地说道。
  “韩谦他人呢,可还在滁州?”王文谦没有那么好唬弄,盯住冯缭问道。
  “我家大人预料到水师或有一败,想着梁军渡过淮河,饮马江畔之时,朝廷或会从叙州调援兵过来,便在水师经邗沟北上之时,提前返回叙州作动员去了。”冯缭不动声色地说道。
  “等金陵下定决心,传旨到叙州调援兵过来,那要拖到驴年马月?”殷鹏焦躁的插嘴说道。
  在殷鹏看来,以朝廷对叙州的猜忌程度,恐怕要拖到淮西进攻巢州的主力兵马都遭受重创、形势坏到不能再坏之后,才有可能下决心调叙州等地的兵马东进勤王。
  而等韩谦接到圣旨,再从叙州集结兵马沿江东进,少说又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要是情况真恶劣到这一步,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梁军在长江北岸没有其他威胁,会同寿州军后,或许仓促间不会奢想到渡江去直接进攻金陵,但多半会顺势东进,进攻淮东。
  而到这时候,韩谦即便不记前仇,愿意援助淮东,以叙州那点兵马,又能替淮东分担多少压力?
  “赵将军,你以为呢?”王文谦沉吟片晌,没有再质问冯缭什么问题,而是看向赵臻问道。
  同不同意赤山会人马撤到邗沟以西,依托扬州兵马暂时立足,他要问赵臻的意见。
  赵臻蹙着眉头,盯着冯缭看了良久。
  金陵战事期间,赵臻所部在左广德军手下损失最为惨重。
  之前要不是信王杨元演最终拍板,他怎么都不乐意看到赤山会在樊梁湖西岸立足,但这时候想到冯缭所推测的、梁军即将饮马长江的可能情形,他思量良久,才说道:“赤山会人马或可先撤到邗沟以西,但后续要如何处置,还是要派人去请示殿下。”
  “好!”王文谦当即着人将扬州地图铺开到案上。
  扬州境内没有高山,蜀冈的主峰也不过十数二十丈高,蜀冈越过邗沟往西南方向,四十余里外有一座主峰高逾四十丈的捺山,但是扬州第一高峰了。
  这里也是昌国公李普昨日不打招呼撤出后,他们第一时间派兵马进驻的一个要点。
  倘若真要如冯缭所预测的那般,梁军随时有可能从洪泽浦以西渡过淮河,大举南下,到时候其会同安宁宫叛军,前期所能调用的骑兵、马步军就在十万人马以上。
  一旦李知诰所统领的北岸禁军主力遭受重挫,扬州守军是没有办法在捺山建立坚固据点,将敌军封挡在捺山以西的。
  王文谦与殷鹏、赵臻商议片晌,最终决定他们允许赤山会在江北的人马从白蹄冈暂时先南迁到捺山去。
  倘若局势完全不受控制,扬州兵马可以快速撤到邗沟东岸,而赤山会人马也能随之东撤,而且也只需要走二十余里驿道,便能渡过邗沟。
  倘若局势没有恶化,他们也不怕赤山会这点人马在那里能掀起什么波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