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677

  虽说是不攻而取,但叛军撤出滁州城时也是四处纵火,州衙及沿街沿巷的屋舍烧毁很多。
  故而看滁州城的城墙完好无缺,但内里还满目疮痍。
  陈如意虽说年轻,资历也浅,但他代表大楚天子而来,赶到昌国公李普的督师驻辕前,府门洞开,文瑞临、李秀等人代表李府的宾贵子侄站在台阶前,昌国公李普则率工部侍郎周元、滁州刺史卫甄等官员在前庭院子里恭候。
  陈如意宣过杨元溥嘉勉诸吏的圣旨之后,随李普等人进入内堂,在等卫甄等人知情识趣的告辞离开之后,他才将话题转到叙州商船进入扬州的事情上。
  此时堂上除了李普、陈如意外,也就周元、文瑞临以及李秀在一旁作陪。
  陈如意也是出身晚红楼及信昌侯府,对周元、文瑞临与李普的亲信关系了如指掌。
  杨元溥在收复金陵后继承大位,周元得授工部侍郎,文瑞临虽然是从马氏投奔过来的降吏,但削藩战事后献策、立下大功,早就有资格授以官职。
  不过文瑞临一直都没有出仕,始终以宾客身份留在李普的身边。
  听过陈如意的话之后,李普才晓得陛下遣他过来的真正用意,并非是想着嘉勉诸将吏,实是对叙州与淮东勾结一事充满担心。
  只是所谓的圣旨也好,秘旨也好,宫里都是需要存档的,有些不方便直接说的话,问的问题,便需要有人能居中传递。
  就有陈如意渡江跑这一趟。
  李普前几天便知道叙州商船泊入扬州之事,也确定这毫无疑问代表着叙州与淮东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合作了,也代表着叙州与淮东将联手对抗朝廷所施加的压力。
  不过,在李普的心目里,韩谦始终是一个有心机、有手段的野心之辈,因此韩谦与淮东勾结,他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意图。
  目前收复巢州在际,在收复巢州之后,淮东、叙州所共同面临的形势,使得他们有摒弃前嫌、携手勾结的动机。
  信王杨元演是有些刚愎自用,但在韩谦率赤山军异样崛起之前,谁敢说能挡住刚愎自用的杨元演的兵锋?
  杨元演绝对、绝对不会是一个蠢货。
  至于韩谦与淮东会不会暗中跟安宁宫叛军及梁国勾结,他们也讨论过,但文瑞临觉得这种可能性极低。
  韩道勋的死充满很多曲折,但在民众以及中低级将吏士绅的眼里,徐后及安宁宫才是刑杀韩道勋的真正罪魁祸首。
  韩谦从蜀国逃回叙州,便借守孝之名不去岳阳赴任,因此得以继任叙州刺史,形成在叙州父死子继的既成事实;之后在金陵事变后期,又借守孝之名拒议与王珺的婚事、不告而离开繁昌。
  这个过程里,韩谦多次是以守孝道的名义行事,他倘若不想身败名裂,就不可能与安宁宫叛军直接勾结到一起。
  至少在走到山穷水尽之前,文瑞临断定韩谦不会与安宁宫勾结。
  而至于韩道勋受暴刑而死,有王文谦使计的缘故,但毕竟是间接的,并且公众以及绝大多数的中低级官员都不知道内幕,所以韩谦与淮东暗中勾结,是不会受到什么非议的。
  此时大楚内患外忧不断,叙州与淮东联手,便能叫朝廷投鼠忌器,也没有必要再去勾结安宁宫叛军或梁军。
  再说了,真要勾结梁军,等到梁军吞并楚国之后,会容忍信王杨元演割据淮东,会容忍韩谦割据叙州?
  在文瑞临的暗示下,李普也是原原本本将他们之前讨论的看法,说给陈如意听,希望陈如意能将他们的看法及时传到延佑帝耳里。
  到这一步,陈如意过来见李普的目的便达成,声称要尽快见到李知诰,谢绝李普的夜宴,天探黑带着扈随连夜赶出城,往巢湖西北、巢州治所的庐阳县城方向而去。
  送走陈如意后,李普与文瑞临、周元以及侄子李秀重新走回内堂,困惑不解地问道:“陛下着陈如意跑这一趟,真就问过我们的看法后,便算完事了?”
  “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就完事,”文瑞临还是华发纶巾,一副儒士打扮,显得风度翩翩,说道,“但陛下应该是要等明确我们以及知诰将军那边的看法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决定吧?”
  “瑞临,你觉得知诰那边会如何看待这边,你又觉得陛下最终会有怎样的决定?”李普问道。
  “知诰将军对陛下算是忠心耿耿,也极得陛下的信任,他即便不愿与叙州为恶,也会将他的看法原原本本的说给陛下知道,但应该跟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相近,”文瑞临说道,“至于陛下的决断并不难揣测……”
  “哦,你说陛下会有怎样的心思?”李普往前倾过身子,看着文瑞临问道。
  “陛下担心迟则生变,”文瑞临说道,“此外,我们即便断定韩谦不会与安宁宫叛军直接勾结,但也不能排除叙州、淮东,将来与安宁宫相互借势、养寇自重,陛下也会有这样的担忧……”
  “迟则生变?你是说陛下会调整既定的伐叛战略?”李普迟疑的问道。
  “倘若知诰将军、沈相爷、豫章郡王等人反对,陛下或许会有所迟疑,但陛下必然有这样的心思无疑,”文瑞临说道,“陛下使陈如意过来,应该不会单独是询问国公对叙州、淮东勾结之事的看法,更主要的还是希望国公能替他分忧……”
  “我要怎么替陛下分忧?”李普问道。
  “国公要是能将陛下不方便直接说出口的话说出来,便是替陛下分忧。这样的话,即便知诰将军、沈相爷、豫章郡王他们坚决反对,陛下也不至于因为这事与群臣闹僵,搞得不开心。即便国公所献之策,最终不可行,但只要陛下知道国公的这份心意,也便足够了。”文瑞临说道。
  李普沉吟片晌,看向周元问道:“你觉得呢?”
  “文先生所言甚是。”周元除了也担心迟则生变外,另一方面他也极认同文瑞临所说的替陛下分忧的观点。
  信昌侯府一系,论及所直接掌握的权柄,早初时就不如郑氏,之后柴建在湖南更是被湖南行尚书省三使司压上一头。
  这种情形,注定他们的权势更依赖于陛下的宠信。
  他们此时既然揣测出陛下的心思,怎么能不替陛下分忧?
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
  韩成蒙将最新一批粮草监押往舒州的途中,突然接到户部与枢密院联合发出的令函,言舒州粮足,而润州夏季水患严重秋后民间就严重缺粮,勒令韩成蒙将这批粮草转道运往润州救灾。
  韩成蒙核对令函无误,便遵令行事,随运粮船队赶到润州,这时候枢密院又传来令函,要将运粮船队就地编入润州的京口水营待命。
  韩成蒙乃是湖南行尚书省宣慰使司的文吏官员,此行监粮,粮谷交付润州有司接管,运粮船队又就地编入润州的京口水营,他身边就剩一名宣慰使司的同行书吏,就两名家仆。他便与同行书吏分开来,直接返回金陵,想着与家人团聚两天,再回湖南复命。
  此行从岳阳出来,一路都是乘船,韩成蒙坐船也坐腻了,到京口后的次日,带着两名扈随,天没亮便雇了一辆马车,在秋风萧瑟中,紧赶慢赶,到金陵时夜色已深。
  借着宫里有一队人马要连夜出城传旨,韩成蒙与东华门守值武官乃是旧识,借着这机会混进城,没有凄凉到要在城外找地方宿夜。
  赶到大宅,差不多快到半夜了。
  韩成蒙叩开宅门,原本想着不惊动什么人,直接回到他住的小院休息,等到明日再给父亲、娘亲以及老爷子请安,却不想走进来,看到府门内侧的马厩里系有几匹马,旁边的小厅里还有几名看着不像是府里的马夫、佩刀扈卫在等候着。
  “这么晚,家里还有什么客人没有走?”韩成蒙好奇的问看守前宅大门的管事韩安。
  “是溧阳侯夜里过来造访老爷、老太爷,这时候还没有离开呢。”韩安回道。
  “杨侯爷这么晚在咱家是怎么回事?”韩成蒙自言自语的问道。
  溧阳侯杨恩生性介直、豁达,也正因为如此,韩成蒙也知道杨恩与父亲素来不投,即便在朝中也不怎么跟父亲搭话,怎么会跑到他家来,还留到深夜都不离开?
  是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吗?
  “父亲、祖父他们在哪里陪杨侯爷说话?”韩成蒙心想着既然父亲、祖父都没有睡好,杨恩又在府上,他怎么都得先去请安,跟家人韩安问道。
  “老爷、老太爷在明居堂呢。”韩安说道。
  韩成蒙在韩府虽然是庶子,地位不及嫡长子韩钧,但他与韩建吉、乔维阎等人很早就到延佑帝身边为吏,目前在湖南官至六品,即便是出身相府,三十岁都不到的韩成蒙也可以算得年少有为了。
  而韩成蒙对待府中下人,不似韩钧那么严苛,也更得仆僮的喜爱。
  韩成蒙也不要人领路,径直穿堂过户往明居堂方向走过去。
  走到明居堂前,看到两名侍婢在院门口打瞌睡,已经依着廊门柱子睡着了,韩成蒙也不惊扰他们,直接往院子里走去。
  “昌国公所献之策,妄图在淮河冰封前靠突袭,歼灭撤入洪泽浦的楼船军残部,太过草率了,有太多的风险,韩相爷素来持重,杨恩今日冒昧过来,是希望韩相爷能想明白,欲速则不达啊,断不能再支持此事啊!”杨恩的声音从厅里传出来。
  “韩某人也觉得这事有利有弊。”这时候韩道铭模棱两可的声音传出来,却不继续说到底利在哪里,弊在哪里。
  韩成蒙听到这些话,心里是猛然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杨恩这么晚赶过来找父亲商议的,竟然是朝廷有意在近期依靠突袭歼灭楼船军残部的机密之事,也难怪父亲要让两名侍婢守在院门口不让闲杂人等接近。
  却没想到两名侍婢守的时间太久,竟然打起瞌睡,叫他无意间闯进来听到这些本该不是他此时能接触的机密。
  韩成蒙正进退两难,厅里韩道铭似乎意识到有人闯进院子,在厅里大声问道:“是谁?”
  “父亲,是孩儿成蒙。这次负责督运粮草到润州交赴,想着回家来住两天才回湖南复命,刚刚赶到家,听说杨侯爷还在府上,便过来给杨侯爷还有爹爹请安。”韩成蒙登上台阶,推门走进去,看到偌大的厅堂,只有祖父韩文焕、父亲韩道铭、溧阳侯杨恩在场,他上前给三人行礼问安。
  “是成蒙,你刚才听到什么,断不可泄漏半分出去。”韩道铭看了韩成蒙一眼,郑重其事的吩咐说道。
  “孩儿明白。”韩成蒙说道。
  见是韩成蒙,杨恩也不虞他会不知分寸的随意泄漏军机秘事,他这时候站起来,苦口婆心的朝韩道铭说道:“韩相爷既然知道此事利弊所在,有机会见到太后,或可请太后劝一劝陛下,稳妥之策还是照既定计划先拿下巢州城,其他事等到明年可徐徐图之。”
  虽然杨恩与沈漾是坚决反对太后干政的,也因此他们极不受太后的待见,这时候要太后出面劝阻陛下不要草率用事,只能深赴韩府,请韩道铭找机会出城到长春宫觐见太后。
  韩道铭如此油滑之人,很显然不会出头做这个恶人,推辞说道:“太后圣体欠安,已有好些日子不召见外臣了,道铭也不便搪突前往。”
  杨恩到这时候也明白韩道铭的态度了,欲言又止,朝韩文焕、韩道铭拱拱手,便告辞离去。
  韩文焕年纪老迈,韩成蒙陪父亲送杨恩出府门才返回内宅。
  “朝廷是计划集结水军从扬州借道,出兵突袭洪泽浦内的叛军水师吗?我还说朝廷怎么就突然下令,要将这次从湖南押运过来的粮草,交付到润州呢,最后竟然还要着京口水营,将湖南的运粮船队都接收过去了。”韩成蒙又不傻,刚才无意间听到那么关键的信息,再结合他所接触到的一些异常信息,不难将整件事情大体揣测出来,但内心还是为这事震惊,穿过夹道时忍不住开口问父亲韩道铭。
  虽然嫡庶有别,但韩道铭还是希望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有出息的,见成蒙既然无意间已经知道此事,也不瞒他细枝末节上的一些事,说道:
  “是昌国公前些天突然从滁州赶回来,献上此策,是计划趁各方势力都被巢州城的战事吸引住注意力之际,集结左右五牙军水师的主力,从扬州借道突袭楼船军残部,以便能在年前歼灭楼船军残部、并收复洪泽浦西岸的濠州——陛下非常感兴趣,已经下令着令枢密院暗中筹备此事。”
  “从扬州借道,信王那边会同意?”韩成蒙疑惑的问道。
  “事前不跟信王打招呼,等到左右五牙军水船集结到瓜洲埠南岸,直接下诏走邗沟经邵伯湖、樊梁湖入洪泽浦——不管怎么说,淮东都是大楚的治域,五牙军水船走邗沟进剿叛军水师,信王有什么借口拦住不让开水道?当然了,此举除了达到突袭、歼灭叛军水师的目的外,或许也有震慑淮东的用意在内吧。”韩道铭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