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1095

  当然,官仓的粮食是要按户籍人口定量配售的,二十文一斗价格不贵,但每月能买的粮食有限量,可饱腹,但不可能还能让你再出售,甚至就算你自己节衣缩食,也是禁止再把官仓买来的配售低价粮再私下出售的,一经发现,不但要取消配售资格,还要被送去河道劳改。
  先前主要是放粮赈灾,并没有出售粮食,但现在正式要开始官仓定量配售了,每个百姓会先发给粮票,然后凭票取粮。
  官仓这边一旦开始售粮,其实私人粮商也不可能再维持这么高的价格,当然他们生意还是会有的,毕竟官仓配售的量比较死,官员豪强也是一样的定量,细粗粮一起搭配,还有救灾粮。
  大户人家想吃更多的细粮,就只能去私人粮商那里买了,这价格肯定高。
  可现在秦琼连这都要管,不准卖高了。
  都水监、将作监和工部的人已经开始在荆湖各地测量放线,白灰洒下,这便是要打通荆湖,杜绝泛滥的纵贯河道线。
  太守、郡丞、都尉领着主簿、六曹等齐齐上阵,后面跟着各县县令县丞等,趁着如今河道干涸水浅,正是挖河的好时候。
  按都水监他们的规划,不仅仅是疏通现有河道,还要把一些之前淤积断头的河道重新打通,甚至有些河道要取直,有的要拓宽,有的要挖深。
  有的河道要兼做运河,有的要修坝以便拦截,有要还要修闸可放水泄洪。
  干道、支流、分流。
  分段包干。
  所有的主官都得签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要问责。
  分到的河段上,都已经立起了一面面红旗,一座座工地营房也在迅速的建立,就以取材,砍竹伐木割草,搭建竹屋茅棚,不过规模的很好,排列整齐,还挖了蓄水池、水井、厕所、浴池、洗衣池等等。
  又专门设立了垃圾投放点,杂物堆放处等。
  每个工地还设立了医护所,学校。
  秦琼对各级官员下了死命令,挖河修堤为当前第一要务,以工代赈,把灾民聚到河道来挖河,朝廷放粮赈济,他甚至还派出军官,对各个工地实行军事化管理指导。
  为了鼓舞士气,官吏们不但告诉灾民们,挖河不但能有免费的赈灾粮吃,甚至不论老少男女,只要干活,都有工分可得,按出力多少,得工分不同,最后每个工分都能换上五合粮。
  一个壮丁一天下来,干的好,可得十个满工分,一天就能得五升粮食,这可是半斗粮食。而一个青壮妇人,一天干的好,也能得七个工分,意味着能得三升半粮。老人最多可得六个工分,少年可得五个工分。
  半大孩子一天都能得个二工分,也能赚一升粮。
  “大家努力干,等这河挖好了,堤修牢了,到时河堤后面的这些地方,就可以再挖沟排水,围圩造田,造出来的田地,到时大家都有份,均田授地,人人可得。”
  “秦相说了,将来引进广南那边的稻种,一年可两熟,一亩地一年能得三四石的稻子呢,以后啊,再不怕洪水内涝,也不怕饥荒了!”
  早上起来,吃了一顿救灾糊糊后,灾民们在县令亭长等的带领下,开始干活。
  上面层层分包。
  各道各郡各县分划包干,而县里又给把分到的河道分成数段,然后给各乡各里的百姓分任务。
  为了提高积极性,甚至搞起了比赛。
  每天结束后,哪个里挖的河道量最多,那么还能得奖,奖就是粮食。而各个里的包干段里,也同样搞竞赛,前十名一样有奖励,一样是奖励工分。
  老六昨天被评为本里第一名,奖励就是额外二十个工分,足足相当于一斗粮食,老六昨晚激动的可是半宿没睡着,今天早上喝了两大碗救灾的蝗粮糊糊后,又是精神饱满,准备拼命再夺个第一,又得个半斗粮。
  不过很明显,今天里中那些青壮们,个个都憋着股劲,谁都想得奖。得不了第一,就算能得个第十也不错,也有额外的一升粮食呢。
  马周和李纲从洛阳南下,到江陵城先去拜见过了巡抚秦琼,离开江陵前往衡山郡上任,路过这荆江河道工地,看到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由的感叹。
  “当年杨广挖运河,征召百万民夫,可没有这般气氛。”李纲叹道。
  “不一样的,当年杨广征召民夫挖运河,百姓服的是免费的劳役,多数还是超期服役,自带干粮前去,到了工地上吃不好睡不好,劳役又重,大家心里都是不满,一不小心,还要挨鞭子,冻死饿死累死病死的多少啊?”马周家就在运河边上,对挖运河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当年隋挖运河主要是为运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对此没有什么切身的好处感受。但眼下挖河,主要是当地百姓挖,都在自家挖,挖好了能防洪防涝,将来还能造田分地,更别说眼下如今大家受灾,本已成饥民流民,现在朝廷以工代赈,让他们回到家乡挖河,不但有救灾粮吃,挖河还另有粮食可抵工钱,这样的好事,谁干的没激情呢?
  “是啊,同样是挖河,可自负的杨广与我朝圣人却是完全不同的手段,高下立判啊!”李纲叹道。
  马周看着那热火朝天的工地,“只是这荆湖工程太大了,三年一期,整整十期,得三十年,最怕坚持不下去,还怕人亡政息。”
  “三十年时间虽长,可不会太劳累百姓,总得有张有驰的。至于你担心人亡政息,圣人春秋鼎盛,三四十年还是没问题的。”两人有些胆大的说着有些禁忌的话题。
  皇帝如今都还不到三十岁,说来再活个三十年应当没问题,可毕竟皇帝有过脑卒风的经历,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哪天突然又发作,一旦再发作,就会一次比一次险。
  “不操心那么远,就算只完成第一期,也还是会有很大的作用的。”李纲说道。三十年,皇帝也许还能坚持到那天,但他这个老头子是看不到那天了,如果能看到第一期完成,他都很满意了。
第1349章
衡山湘水
  过了洞庭湖,李纲和马周二人便乘船沿湘江而下,直奔衡山。
  坐在船上溯江而上,倒少了车马颠簸,比较舒适也十分快捷,水路乘船,这是长途旅行最佳的选择。
  站在甲板上,可以看到湘江两岸还是不错的。
  虽说过了洞庭湖后,湖南不比湖北更加富庶,但因为当年秦始皇征岭南时,便是沿湘江而下,然后挖了一条灵渠,穿越五岭高山,连通湘江和桂林的漓江,因此使的自那以后,直到此前,中原入岭南都主要是从此道走。
  也正因为这条入岭南的通道,使的湖南虽偏远,可沿湘江一线却还发展不错,中原王朝在这条通道线上,建立了许多城池,移驻了许多百姓,也屯驻了不少兵马。
  这种线式发展,正是中原王朝对于偏远之地,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惯用手法,以点成线,建立一条交通运输线,然后就能辐射周边。最早的湖南是如此,后来的云南也是如此,再后来的贵州也是一样。
  先点后线,然后连成片。
  不得不说,华夏祖宗们是充满智慧的,靠着这种方式,不断的开拓南疆。
  衡山郡在湘水中游,因境内有衡山而得名。衡山左与江西的庐陵郡相接,右与零陵郡相接,北面是长沙郡,南面是桂阳。
  境内除了湘江穿过,还有耒水、舂水、涞水几条大河汇入湘江之中。
  “前面就是衡山县了。”
  一连数日在湘江上行船,因还处于中下游,倒还是行船顺利,并不需要拉纤等。这一天,马周还在舱中读书,便听到船夫的提醒。
  在甲板上看多了两岸风景,也便觉得都是一样了,失去了新鲜感,马周也就干脆在舱里读书,想不到这么快就入了衡山郡。
  衡山县城是衡山郡最北的一座城,就在与长沙的边界上,而衡山郡城则是在耒水与湘江交汇处的衡阳城,西面还有一条武水也在此汇入湘江。
  “这么快就到了?”马周放下书走出船舱。
  此时李纲已经先一步在甲板上了。
  两人望着前面位于江畔的一座城池,“这就是衡山了啊。”
  “衡山县城看着不算大啊。”
  “是有点小。”
  “比起巴陵长沙等地湘江边的县城,可是小的多。”
  仅从一座县城,两人就叛乱出衡山郡确实是比较落后的。
  “宾王想好到任后,要如何烧这三把火吗?”李纲捋着胡须问。
  “先生有何打算呢?”
  “你先说说你的打算!”李纲呵呵道。
  马周眺望着远处的衡山县城,“学生以为,衡山郡偏远落后,可也有湘江通岭南,虽说如今朝廷打通海路,从广陵往南海、交趾便利,可终究较远,尤其是对于荆湘巴蜀关中等地来说,要先到长江口的广陵,然后再出海绕上千里,才能到岭南。而眼下江东江西又还处于藩镇之手,故此,刚收复的湖南,便使的湘漓道重新畅通联通岭南之地,这便是我们难得的机遇。”
  马周对于发展衡山,计划就是要倚仗湘江,对境内的湘江河道要疏通,把一些险滩清除。然后利用此道,把湖南和岭南沟通起来。如今岭南发展的不错,尤其是南海和交趾二港,已经是重要的商贸大港,如果能够把这条商道做起来,依托湘江航道,衡山、湘潭、衡阳等衡山郡的城池,便可以迎来发展机遇,商贸、运输,还可以发展手工制作,甚至是带动本地的一些矿产、土产的销售。
  “圣人早就说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衡山郡若只是埋头过日子,以这的条件是过不上什么好日子的,所以只能借助湘江水道,发展工商。”
  李纲听的连连点头,年轻人果然不一样。
  “不过有个问题你想过没有,此地本为楚地,最是崇信巫鬼。就算到了如今,也是有着大量的土蛮居住,这些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们不服王化,不纳税赋,崇信巫鬼,甚至有时根本就是强盗。”
  土蛮劫掠商道这是常有的事情,他们居住在山中,若是不能把这些威胁去除,想大力发展湘水贸易线,难。
  “那就改土归流,捣毁淫祠,围剿盗匪。”马周直言不讳道。
  朝廷也会承认和册封一些神仙,如关羽啊四海龙王啊,一些山神水神啊,但不多。其余的民间各式各样的神仙,其实朝廷是不承认的,这些被朝廷视为淫祠,尤其是那些山精鬼魅,更是明令禁止。
  很明显,现在马周准备先拿衡山比较突出的这些淫祠开刀,这算是要先统一思想。
  “到衡山县停一下。”
  马周对船夫道。
  船队在衡山县码头停下,马周和李纲下船,后面船队上的两营府兵也都跟着下船,在船上呆了许多天,也闷了。
  “两位指挥使,李太守和马郡丞让二位与两营将士们,俱换上铠甲着武器,全副战斗准备上岸。”
  “有战斗?难不成衡山县有人造反?”一名营指挥使问。
  李纲和马周此次来衡山郡上任,秦琼特拔给二人两营卫兵,带着一千精锐府兵前来上任,这就是最大的支持和底气。
  “威慑,是威慑。”来人笑着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