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1095

  本该已是夏收过后的喜悦丰收之时,可现在地里干旱裂开的隙缝,都能塞进拳头。
  中原大秦治下诸郡县还好,毕竟朝廷从去年就有预测今年会有大旱,还可能有蝗灾,于是早早应对布置。
  各地都早早调备粮食,加上对粮食的控制,普遍推行定量配售,防抢购囤积,防粮商趁机居奇囤积涨价,兼之朝廷在各地推广以工代赈,利用如今灾情后出现的民力空余,于是组织百姓修建一些水利设施,以及修路铺桥,修补城池啊,城中的地下暗渠改造等等。
  百姓虽受灾,可去做工都还能赚工钱,直接以粮食抵工钱,家中老小妻儿们就全家上阵去捕蝗,捉多捉少都能换得粮食回来。
  对于朝廷来说,数年积蓄,要应付一场大灾还是可以的,毕竟旱灾其实比洪灾又要好的多,也比瘟疫等更好对付。只要有粮食,就不怕他旱。就算旱情严重,百姓饮水困难,可人是会走的,甚至可以暂时离开缺水的地方。
  一场大旱灾,却没有引发大饥荒,也没有出现什么大流民。
  各郡县的百姓,都留在家中,大家没有田可耕种了,可还有官府组织的工程要干,修路铺桥建城筑堤修坝堆水库,挖水渠疏河道清池塘通暗沟,甚至是城池改造,新建街市等等。
  朝廷各地仓库中的那些粮食,在这个时期,成了最坚挺的货币,也成了最稳定民心的保障。
  若不是那一片片干裂的田地,甚至会让人误以为这里根本没有灾情。
  不过汉江以南的荆湘,淮南长江以南的江东江西,却不一样了。
  席卷全国的大旱,让三藩之地也没能躲过,林士弘江西道内最大的湖泊,鄱阳湖原本浩淼千里,如今已经旱的成了大草原。
  荆湘的洞庭湖,一样缩减了三分之二。
  江东之地,近半的河流断流。
  最要命还是萧铣的南梁,居然爆发了蝗灾。
  荆湘之地,湖泊众多,干旱导致洞庭湖一带成为蝗虫爆发的温床,在中原各地早早就忙着挖蝗卵、捕跳蝻、捉飞蝗时,南梁却并没有什么动静。
  甚至在稍显安稳的大环境下,南梁君臣们内部的斗争越发的激烈了。
  萧铣和他的诸郡统兵大将们之间,争斗越来越激烈。诸郡大将,都是手握重兵,对萧铣这个皇帝并不怎么理会,萧铣自然是不满的。可当初他除董景珍和张绣这些王爷大将,那也都是靠驱虎吞狼,本身自己手里并没有真正可以压制这些诸将的实力。
  于是用这个除了那个,马上那个就又尾大不掉了,始终还是改变不了什么。
  南梁小朝廷,只剩下了十余郡之地,可是大大小小的军镇数十个,大的统一二郡之地,小的统一二县,总之都是各自招兵买马。
  在这种形势下,又没有秦朝来犯,于是南梁君臣间就忙着削藩和反削藩,大战小战不断。
  军头们都忙着招兵买马抢地盘,哪有时间救灾灭蝗啊。
  哪怕大秦朝廷也早早就给萧铣等降过诏旨,提醒他们要抗旱灭蝗,预防出现大灾大饥。
  可谁也没有正眼理会过。
  到了如今,恶果终于显眼了。
  正常年景,南梁就因为大小军头们忙着巩固地盘,招兵买马的,导致许多青壮都在军中,风调雨顺之时,地里产出都不行。百姓种的粮食,大部份得上缴,自余很少。
  而今年南梁各郡,夏收十不足二,绝大多数百姓是颗粒无收。
  偏偏这时又爆发蝗灾,连秋种也没法了。
  百姓手里又没余粮积蓄,郡县里的军头们,遇到这大灾,却越发的守着粮仓不肯放粮。
  百姓饿的没办法,于是只能开始流动起来。
  甚至已经有不少地方出现了饥饿的流民攻击地主富户们的庄园宅子,抢劫粮食的行为。
  下一步,乡村的地主们被抢光后,就可能要攻打县城抢劫官仓之粮了。
  许多流民开始北上。
  他们的目的就是渡过汉水,到大秦的地界上去,避灾求粮。
  无数的饥民都喊着北上投秦的口号,拖家带小,扶老携幼。
  可是此时,不论是萧铣还是各郡县的军头们,救灾时不用心,但却纷纷开始拦截流民,禁止他们出界越线。
  对于他们来说,百姓也是资源,还是宝贵的资源,是兵源补充,是粮食耕种者,是军械制造者,若是百姓都跑了,那他们还怎么维持?
  至于说百姓受饥,他们不管。
  汉口。
  汉江上,一条楼船停泊江心。
  船上,南梁的沔阳太守张镇周、江夏太守周法明一起拜见安陆太守翟摩侯。
  “翟公,我等皆欲改旗易帜,归附大秦!”
  翟摩侯却道,“时机未到啊。”
  “可我们撑不下去了。”
  张镇周和周法明一起叹息道,灾情越来越严重,如今不说救灾了,他们连军粮都得不到补充了。
  郡内的灾民,现在已经向流贼发展,开始攻城围县,局势确实控制不住了。
  两人早就跟大秦眉来眼去了,甚至若不是大秦一直不同意他们归附,他们早就率部献土归秦了。
  现在他们再一次提出要改旗易帜归秦。
  可翟摩侯虽然一直负责与两郡联系,但也不敢答应下来。
  “自当初圣人与三藩约好,三藩各封郡王后,几年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若是你们归附,这来之不易的安稳就将打破,战事再起也。”
  “翟公,萧铣如今已经是众叛亲离,就算我们归秦,他也不敢吭声的,甚至只要我们先带头归秦,到时必然还会有许多郡县响应归秦,那个时候,只要圣人一道诏令,便可召萧铣入洛阳,南梁不攻自灭。”
  “这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这关系着大秦的整盘棋,三藩虽常相互攻伐,可在面对大秦时却是攻守一体的,一旦南梁有事,其它两藩也必然牵动,到时就是全局的变动。”
  张镇周无奈道,“如果翟公还是不肯接受我等归附,那我等就只得率兵携民弃土渡江归附了。”
第1337章
江夏
  “你们这样不是为难我嘛。”
  翟摩侯有些无奈的道,他端起面前的茶壶,给两位南梁太守各倒了一杯茶,然后又指着盘中的鱼道,“这是江里现捕的鱼,鲜着呢,油一煎,那个香啊,还热着,一点腥也没,尝点。”
  张镇周叹气。
  哪还有心情吃鱼喝茶啊,上火的满嘴是泡。
  其实他们早就欲归秦了,只要大秦一句话,他们随时归秦,可关键就是,他们想归秦,秦人都不肯。
  总是说什么江南三藩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不到时候。
  这左等右等的,现在眼看着治下郡内大乱,他们就想趁早归秦,然后就可以甩手了。
  “翟公,要不你帮我们再跟上面奏请一下,我们太难了!”
  周法明也道,“实在不行,翟公你先借我们点粮也好。”
  “要不,你开放边境,让我们放些灾民先过去?”
  看着这两位如今南梁朝中的大军头,翟摩侯有些哭笑不得。自来担任这安陆太守后,虽说是在前线边境,可是他的日子确实挺轻松的,两个邻居太守,整天就想着怎么投秦归附。
  “借粮,这也没有这个先例啊。”翟摩侯手捧着茶杯,天气炎热,呆在江心船中,倒是江风习习很是惬意。
  “翟公,我们也是没办法啊,那么多的灾民,又是大旱又是蝗灾,如今百姓皆成饥民,不说百姓,就是我等兵马,也是军仓无粮啊。这样下去,别说饥民成流贼,就是我等的兵马,也要成乱兵啊。到时侯,我们可就真无奈压制他们,一旦这些灾民乱兵越界,到时也会给翟公你添麻烦啊。”
  沔阳郡在汉江之南长江之北,而江夏郡在汉口之南。
  这两郡可谓是如今南梁小朝廷的战略要地,可两郡太守却整天想着投秦,这事情其实萧铣也清楚,可他也没办法,他现在是政令不出南郡江陵城,各地大小军头们,明面尊他为主,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各个割据一方。
  周法明也直言道,“如今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这人饿急了,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说不定哪天我睡梦中就让人割了脑袋去。所以,若是翟公不帮忙,那我可实在无法继续呆在江夏了,我今天回去收拾收拾,明天就去洛阳。”
  “二位可别忘了雷长颍啊!”
  翟摩侯提醒他们。
  当初雷长颍本是沔阳太守,暗里向秦投降,结果当时皇帝为了安稳三藩,先打赢西北跟西突厥、吐蕃、吐谷浑和诸羌的联合进犯,而对三藩采取安抚策略,对于归附的雷长颍反而擒拿送回给梁军,使提雷长颍被杀。
  张镇周一脸无奈。
  “实在不行,我干脆带兵杀到江陵去!”
  “对,我们联合发兵江陵,为圣人把萧铣拿了!到时举国归附!”
  “二位,有话好好说。”翟摩侯连忙道。
  “翟公,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雷长颍归附时,那时大秦正在西北大战,可眼下四边安宁啊。翟公,大功一件啊,不可错过。”
  翟摩侯想来想去,也有些心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