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8/1095

  总共才十八只蝗虫和十八只虾。
  太子一人吃了四只蝗虫一只虾,皇帝吃了一样一只,李连英也一样吃了一只,还剩下十五只虾和十二只蝗虫,人多蚂蚱少,于是便按品级来,一人一只,后面没吃到的,就只能咽口水了。
  太子忍不住问刘总厨,“第二道菜是什么?”
  “第二道菜是醉蚂蚱,清水加盐、糖、花椒烧开,待冷却后加入酒调匀制成醉卤,然后把一斤活蚂蚱洗净、沥干水份,取瓷碗一只,放入葱结、生姜和陈皮,再放入活蚂蚱,上面再放上葱姜陈皮,压上重物加入醉卤封口,放入冰室冷藏四天即可食用,食用时再浇入水许醉卤,此菜芳香无腥、味道鲜美。”
  太子听着听着又要流口水。
  “听着像是跟醉虾的做法差不多啊,还要冷藏四天啊,那今天吃不了了。”
  总厨道,“臣已经提前做好了这道菜,今天带了十斤过来,现在浇上一些醉卤,便可直接食用了。”
  他一挥手,马上就有御厨把一碗碗的醉虾端上来。
  一大碗刚好是一斤做好的醉虾,整整十碗。
  打开,浇上醉卤,一股特殊的酒香味扑面而来。
  这次冯力士请求为皇帝试菜。
  太子等不及,也直接取了银筷夹起一只就吃。
  “跟醉虾很相似,一样好吃。”
  这道菜足准备了十斤,因此靖蝗司里的一众官吏,甚至就连守卫的金吾卫都分到一只。
  刚接过时还觉得这蝗虫狰狞,觉得无处下嘴,可受不了那酒香引诱,一口下去后,发现味道鲜香,吃完后还想再吃,可是已经没了,只能舔嘴唇舔手指头。
  “刘总厨,还有哪些蝗虫菜式?”
  “飞蝗腾达、香辣蚂蚱、酥炸蝗虫、红烧蝗虫、金沙飞雁、油炸天鸡、蚂蚱过雪山……”刘总厨一口气报了长长一串菜名,足有上百道,居然不带停歇的。
  太子惊住。
  惊叹于刘总厨这一口气能报出上百道菜名的本事,更惊叹于上百道的蝗虫菜式,光听那些名字,就很诱人了。
  有天虾鸡排和醉蚂蚱这两道菜打底,太子现在对蝗虫已经没有半点抗拒,在他看来,蝗虫简直就是美味的代名词了。
  “请刘总厨赶紧做给孤,不,是做给圣人品尝。”太子口水已经控制不住。
  刘总厨面上平静,不过心里却还是很得意和激动的,太子与大家这么喜欢他的菜,自豪啊,虽说这些蝗虫菜,都是皇帝说了吃法,然后他加以完善,可终究还是圣人的菜谱,这是唯一的遗憾了。
  “李连英啊。”
  “臣在。”李连英也是吃的十分满足,吃了十几道蝗虫菜了,可丝毫没腻。
  “朕今天带太子和御厨们过来呢,最主要的还是要让你们靖蝗司帮忙推广这蝗虫菜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菜谱,也要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这些蝗虫菜。”
  李连英有些不解,为何天子要关注这种小事情。
  “若是大家都喜欢上蝗虫菜,那灭蝗之事就又增加了一成胜算了,所以说别小看这个,只要大家觉得这蝗虫能吃,好吃,那么朕相信,以后蝗虫成灾就会更少些。”
  “那臣先派人去通知洛阳城各个酒楼饭店,让他们过来参观学习蝗虫菜,试吃蝗虫菜,然后让他们回去添加蝗虫菜?”
  “这还不够,现在不是科举会试期间吗,长安的举子士人也多,另外各地商贾也多,如今洛阳也在搞拆坊墙设街市,朕以为,你们可以让人在洛阳各个街道上,摆起一些美食摊子嘛,什么油炸蝗虫、烤蚂蚱等等,弄起来!”
  “朕呢,也会在宫里举办一道全蝗宴,到时让文武百官还有功勋士兵、士子监生、商贾工匠等的代表来吃。”
  靖蝗司是朝廷治理蝗虫的总指挥衙门,所以推广蝗虫菜,罗成也先以这里为第一站。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最主要的还是要借助下面去执行。
  他这个皇帝能够亲自研究出蝗虫菜谱,并带头试吃,已经是有极大的表率作用了。
  “若是能掀起全民吃蝗虫菜的热潮,朕记你李连英大功一件,可若是推广不力,朕到时可就有重罚。”
  从靖蝗司离开的时候,太子嘉文手里还不忘抓着几串烤蚂蚱,说是要带回去给母后和弟弟妹妹们吃。
  “算你小子还有点孝心,不是一味的贪吃。”罗成拿出手绢帮太子擦了擦嘴,“油炸的东西不能多吃,容易发胖,太子啊,最近武艺练的如何了,能开多少斗的弓,可以射多少箭啊,马术射的如何了?”
  一听父亲问起这些,嘉文的喜悦心情顿时散去。
  他有些不太好意思的回答,罗成听了也直皱眉。
  “你这骑射练的可是太稀松平常了,你哲威弟弟的骑射可是远超于你,虽然你是太子,将来要当天子,不必要你上阵冲锋杀敌,可我们罗家以武起家,我与你叔伯们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你总不能太差了。”
  嘉文有些失落的道,“儿臣会加倍努力的。”
  “锻炼要加强,饮食也要相对改善,朕回头会让尚食局给你制定一份专门的饮食餐谱,另外以后每天你都要早起锻炼,来跟朕一起锻炼,骑射武艺,没有什么窍门,唯有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你以后早上来跟我练武,然后与朕一起上朝学习政务,下朝后在崇文馆上课,下午则在东宫做功课,以及朕交给你的一些喂马养狗养蚕养花等一些任务。”
  太子无奈点头。
  “是不是觉得压力大,课业繁重?嘉文,父皇送句话给你,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你现在已经十一岁了,要开始学习政务,再大点,还要学习兵法战略指挥等,慢慢的,朕会让你自己主掌东宫,开始分担处理一些事务,你得学会适应,还要努力的适应,明白吗?”
第1330章
六元及第
  洛阳。
  城北,上东门内积德坊。
  河北道进奏院便设立于此坊内,此坊居于城北,就在上门东内,南邻漕渠,位置紧要,交通方便。
  一大早。
  河北道进奏院主事刘琮就让人于坊内的河北会馆、范阳会馆以及诸客栈等,遍邀今年河北道参加科举会试的举人们到进奏院。
  作为河北道的驻京办事处,河北进奏院也属于官府衙门,他们由地方提供经费,在京的任务便是掌承转诏敕及朝廷各部门公文于诸路,并转呈章奏,分送文书至朝廷各有关部门。
  此外,各道地方官员入京朝集时,也在进奏院住宿。平时他们还承担着联络对接朝廷中央各部门,并打探一些朝廷动向等的任务。
  今年是第一次科举会试,大比之年,各道对于此次科举都很重视。而河北道进奏院作为河北道在京的代表,当然早就接到河北地方官员们的招呼,要他们好好代为招待家乡的举子们。
  “刘主事,马解元到了。”
  刘琮一听说马周到了,连忙亲自出迎,他虽是个八品主事,马周还只是个举人,可马周如今可是状元大热门,多少宰相公卿想招他为婿,毕竟这位早就得皇帝欣赏看重,本要授他为御史之官的,可这位非要亲自参加科举,坊间传言,马周是内定的状元郎。
  这样的家乡士子,刘琮自然得认真对待。
  进奏院门外。
  马周为首,河北道此次参加会试的九十名举人已经来到了门外。
  “哎呦,家乡的麒麟才子们,快快有请,让本官代表我们河北道的父老乡亲们,为你们祝福。”
  此次会试,是有解额的,总解额是两千三百人,比原定的还要多些。但并不是每道解额相同,洛阳和长安、范阳等六京,便是单独于诸道之外,洛阳解额一百二,其余五京每京解额一百。而如河北河南河东关中这四道,每道解额九十,而山东、淮南、巴汉、剑南每道解额八十,另外如辽西、辽东、安东、陇右等诸道,也是解额递减,陇右道解额七十名,而如云南道,解额只有二十名。
  这种解额限制,其实也是与此时的人口数量等有关,中原人口众多,读书人也多,仅一个洛阳府下二十余县就有数百万人口,其中读书人比例也是最多的。而如遥远的边疆之地,人口少读书人也少。
  进奏院里,刘主事为举子们先送上一盘菜。
  “这是飞蝗腾达,这是状元红。”
  刘琮笑指着那盘烤蚂蚱,然后端起一杯酒,“预祝大家会试高中,从此一路飞煌腾达!”
  他还特意向马周敬酒,“人人皆言今科宾王兄必高中状元郎,请!”
  炸的金黄的蚂蚱一串串摆在盘里,举子们看着都是笑意,这确实是好彩头,事实上现在洛阳街上到处都是卖各种蚂蚱蝗虫的,什么煎煮油炸,士子们最喜欢吃的就是这飞蝗腾达。
  兆头好啊。
  尤其是这么串在一起,怎么看都是节节高升啊。
  对于河北道的考生们来说,他们在本次科举中是很有优势的,总共两千八百名考生,河北道就有九十个解额,而范阳府因为是北京,故又单有一百个解额,如此一来,原来河北道这块,实际上是有一百九十个解额的。
  相比起如云南一道总共才二十个会试资格名额,河北道的考生显明中进士的机率更高。不过相比起来,每一个能够获得解额的举子,那都是在本道尸山血海里才杀出来的,确实都是佼佼者。
  吃了飞蝗腾达,喝过状元红,刘主事又亲自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锣鼓队,一路敲锣打鼓的把本道的九十名举子送往贡院考场。
  他给每个举子都准备了一匹大马,每人胸前还戴上了大红花,前面还有进奏院的人帮忙开路。
  这一支队伍走在长街上,引人注目,让河北举子们提前过了一把高中进士后的游街待遇。
  今年的会试,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为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本来一开始是吏部要争取主持的,后来皇帝还是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礼部。
  得到主持会试的资格后,据说礼部上上下下都高兴不已,甚至还动员了礼部小金库给所有人都发了笔奖金,以示庆贺。
  皇帝钦点了会试的正副主考官,其中主考官为四人,副主考官为九人,四名主考为中书右侍郎房玄龄、尚书左仆射杜如晦、门下左侍郎魏征以及含元殿大学士温彦博。
  九名副主考,也皆是三品以上紫袍大臣。
  四位主考官,皆为宰辅,可知皇帝对此次考试的重视。
  两千三百名取得解额的举子在京参加礼部会试,六京二十余道加上国子监的学生,要在此角逐出二百三十名进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