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1095

  韦忠贤只敢放了半张屁股在坐椅上,而程名振也没好哪去,两个五品绯袍坐到了皇帝身边,更是引得五凤楼上一片小声议论。
  “渤海舰队去年的表现很好,你们去年奉命出击百济、倭国,连破百济两座郡城,还攻破倭国数个大岛,总计俘虏倭人、百济人共计十万余人,仅此一项,就是大功一件。更别说在荣山江,你们还大败倭军前锋舰队,了得。”
  “此战,也算是狠狠教训了倭国小儿们,让他们知道我大秦之天威,惩治了这些坐井观天的蛤蟆。”
  “朕很高兴,当赏,说吧,要什么赏赐?”皇帝笑问。
第1314章
流求太守
  “韦忠贤办事用心,忠于王事,朕便赏你为内侍省内常侍,洛阳赐甲第一座,再赏你郊外别墅一套,赐绢百匹,奴二十。”
  韦忠贤赶紧跪谢天恩。从五品下内给事升为正五品下的内常侍,这是连升了两级。而皇帝赐宅第别墅就更显恩宠了,作为渤海舰队的舰队使,韦忠贤当然有钱,百匹绢二十奴不值一提,可这是皇帝所赐,就意义不同了。
  “渤海舰队依然交给你,希望你以后更加用心办事。朕也不会亏待你的,去年渤海舰队在百济和倭国作战,同时还与新罗、靺鞨、契丹等贸易,收益不少,朕也如往常一样,照惯例拿出一部份收益,作为整个舰队里人的奖赏分红,你是舰队使,你也有一份大的。”
  “奴婢是天子家奴,有俸禄还有赏赐,用不了这分红。”韦忠贤忙道。
  “分红这是老例,不唯给你一人的,朕的所有船队、商队、工坊、庄园,都设有分红,只要收益好,就能有分红赏赐,作为管事的更有一定顶身股,可参与分红。你虽忠心,可如果你不要这分红,那就是开不好的例,以后大家也不好再拿身股分红,今后大家办事可就没那么积极了,这身股分红你拿着。”
  韦忠贤忙又请罪。
  他很清楚去年的分红有多少,他作为舰队使,拥有最高的身股。这身股也是最先在皇家商号里开始的,据说是皇帝亲自制订,给予优秀的管事、员工们一定的股份,不用出本钱,只凭自己的劳动职位,年底分红。
  不过这身股只参与分红,是没有商队的真正股份的,并与岗位挂钩,一旦离职,也就没有了身股。
  且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员工,也有不同的身股,同样岗位,资历老,表现优的则身股更高。正是在这种身股分红的激励制度下,皇家商号的干劲十足,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韦忠贤作为舰队使,所有的身股也是最高的,去年按老例分下来,他一人就能分到一万多贯。
  这是相当惊人的,也正因此,韦忠贤都不敢要。
  但皇帝说了,你不要就是要破坏朕的制度,将来要坏朕的好事。
  这就让他很为难了,不收,皇帝不许,收吧,钱太多烫手。好在韦忠贤倒也是个聪明人,马上决定等分红到手,立即再以进献的名义,把钱进献给皇帝,他还打算分开来送,比如皇帝过生日啊,什么中秋端午正旦元宵啊,太后生日太上皇生日太子生日皇后生日啊,都可以进献,还可以把钱换成一些其它的礼物,这样一来,这一万多贯,总能花完。
  程名振的分红也有近万贯,这是舰队最顶级的身股,其它的船长们则是千贯到数千贯不止,下面的水手、护卫们则要低的多,身股多是几十贯百贯左右。当然,就算如此,这笔身股分红也是惊人的,哪怕说去年渤海舰队业绩优秀,分红多,但一个护卫一年上百贯的分红,比他们过去在禁军时一年的军饷还多。
  这还没算上他们在舰队,本身就是还有一份正常的薪水的。
  “老程啊,你也是追随朕的老人了,当年征高句丽时,你便在我军中,后来虽然犯了点错,可这错也不算大,如今在渤海舰队表现十分突出,尤其是去年败倭军舰队那战,可圈可点。朕呢,打算让你年后回来任太守。”
  程名振惊讶。
  “太守?”
  “嗯,朕准备将义安郡东面海中的琉求岛,设为琉求郡,定级为下郡,便以你为太守。”
  程名振心中激动,下郡太守,从四品。太守啊,一郡之长官,大秦如今也不过二百余郡而已,这可是比过去刺史还要权重的。
  不过等他高兴过后,马上惊醒,琉求郡太守,流求,这不就是海东大岛吗。之前渤海舰队主要是负责长江口以北,这流求岛是在南海舰队范围之内,据说南海舰队跟岛上番人贸易,关系还搞的不错,甚至已经在岛上或买或租,弄下了数个港口,建立起了码头、城堡,并建立了不少个屯庄,利用奴隶在岛上屯田种粮。
  与番人贸易,主要是收购他们的鹿皮、樟脑、槟榔、大米等。
  南海舰队还有不少商队都开始在岛上拥有不少的据点,如今在岛上的秦人有上万人,奴隶更是有数万,有这么大的实力,这么多的人口,那么也就迫切的需要有朝廷派驻的官府,以管理。
  之前,都一直是由南海舰队代为管理。
  可现在,明显设郡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流求郡虽然将是新设之郡,可这岛上已经有我们数个大港,另外还有数个城堡,上百座屯庄,那边种植的稻米现在已经足够供应岛上秦人商民自用,甚至还有余。而岛上建立的甘蔗种植园,蔗糖坊,每年也能产生大量收益。不过随着如今我秦人势力在岛上大增,岛上许多番人与我们的冲突也不断增加,甚至开始有番人部落屡屡来袭。”
  把流求岛设为朝廷正郡,派出官员,就是要统一加强管理,以及增强规划。更主要的,还是要面对与番人的冲突,先前是以贸易为主,想办法先弄点据点,出钱买或者拿商货租,对番人也是十分退让客气的。
  可如今,番人感到引狼入室,秦人已经尾大不掉,想要驱赶他们离开,大秦怎么可能答应呢。
  归根到底,终究还是到了要开战的地步,最后就是各凭本事了。谁赢,谁就将获得统治权。
  光靠南海舰队肯定不行。
  “朕看中你之前在倭国百济的战斗表现,你用兵很灵活,让你到流球去,你要把那里整合起来,要让我大秦的旗帜正式在那里立起来,对于来袭进犯的番人,要狠狠回击。”
  “你去后,还要负责把卫营建立起来,先给你八个营的编制,一厢两团。”
  让程名振去当从四品的流求太守,说白了就是让他去打仗的。
  “流求是个新郡,但流求岛很大,南北八百里,东西数百里,这里能容纳千万人口,是个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肥沃大岛。你若是干好了,朕将来便还要把流求升为中郡甚至是上郡。”
  上郡太守从三品,这暗示着程名振如果能在流求干好,那就能够直接原地升官啊,而三品可是做官的一道大门槛。
  能上三品,那可就是紫袍大臣。
  “现在流求岛上,主要都是皇家的产业,还有不少勋戚贵族家的产业,你到了那边,有皇家舰队副使的经历,也好开展工作。”
  “我调王镇为你郡都尉,与你一起搭挡,他曾经随陈棱和张镇周率军征流求蕃人,为先锋校尉,击败过土王。”
  “臣定不辱使命!”
  程名振当下不再犹豫。
第1315章
警报
  皇帝罗成从没有忘记经营自己的小金库,朝廷自大降盐税后,如今一年财政收入是粟两千五百多万石,布绢绵两千五百多万端匹两,钱五千五百余万贯。而皇帝内库去年一年,就收入了折银一千五百多万枚银虎。
  一枚银虎直钱两千,这相当于是差不多三千万贯钱。
  这个收入是相当惊人的。
  不过皇家自有其优势,罗成通过大量买入战争等带来的奴隶,然后全国各地开矿建作坊,金银铜铁等几样重要的矿产,现在皇家矿务局里掌握了不低的份额,皇家挖矿,堪探技术强,有皇家研究院做技术支持,资金又雄厚,人力又充足。
  皇家既不缺钱,也不缺奴隶,一旦堪探到了优质的矿产,便会投入巨额资金开采,另一面,又会马上建立冶炼厂等配套产业,从堪探到开采,再到冶炼加工,然后再到铸造金银币、造金银首饰器物,铸铜钱、铸铁器等,他们这种完整的产业链生产,且又规模化,便能极大降低成本,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而皇家还拥有造船、瓷器、琉璃、造纸、酿酒、制盐、制茶、雕版印刷、制糖等许多紧俏商品的技术,另外皇家还搞海贸、边市贸易,可以说最赚钱的那些行业,皇家都插了一手,而且几乎都是规模极大,占有很大的行业份额。
  更别说皇家还从事铸币、钱庄、银行这些金融业务,放贷、抵押、汇兑等等,凭着皇家这个金牌口碑,皇家赚钱跟抢钱似的。
  罗成把中原的许多皇庄田地,大多都置换到了边地去,然后通过使用奴隶,种植粮食、甘蔗等等,搞庄园化种植,并不比在中原的那些地收益低,毕竟洛阳一亩地,边疆都能换十亩。只要有充足的奴隶、牛马,十亩地的收益,那绝对比一亩地的要高。
  在洛阳、长安、范阳、太原、广陵、登莱等一些重要的城池,皇家建立了许多大作坊,在边疆之地,比如关外辽东、朝鲜安东,又比如岭南广南等地,建立了大量的庄园,在陇右、塞上等地,还建立了许多牧场,以及皮毛等加工作坊。
  其实罗成搞这些,基本就相当于后世的国有企业,深入各个行业方面,靠的是资本、技术和规模,还有皇帝的信用。
  这也是一直以来,被朝中许多文臣们攻击的地方,他们认为皇帝与民争利,事事要插一脚,哪个赚钱,皇帝就杀入哪个行业。
  皇家产业甚至成了价格屠夫,哪个产业有皇家进入,那必然会出现商品价格大跌,偏偏皇家的产品质量还很强,尤其是他们有强大的商品调动能力,全国市场一盘棋,休量规模又大,谁搞的过他们。
  许多人嚷着钱不好赚,尤其是过去地方上,一些地方豪强士族大户们,利用的是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甚至是官商相护,有着定价权,甚至是市场保护,那钱赚的叫一个舒坦。
  可现在皇家字号到处扫荡,他们规模大,成本低,商货多,调配能力又强,于是大家要么只能跟着降价,但自家成本高,于是利润降低。要么硬撑,市场被抢占,收益更少。
  可他们再不满,罗成也从不理会。
  皇家商号从不偷税漏税,虽说降低了些价格,可也并不是倾销价格战,只是把不合理的价格降低了一点,比如纸墨这些朝廷衙门和读书士人都要用的必需品,过去的价格就实在是太高了。
  高到让皇帝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书都是卖页数来卖,一页书动不动就是几十文钱,一卷经书往往是十几贯甚至更贵。哪怕是纸,都是一张要数文钱。
  皇帝的皇家纸坊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纸,从昂贵的宣纸到朝廷专用的黄麻纸,再到印刷用的竹纸,各种纸都有,但不论是哪个档次的纸,都比过去同档的纸下跌了几倍。在这方面,皇帝没留余手,直接打压,无数的纸坊倒闭,可皇帝也没管,要么被皇家纸坊收购,要么就直接关门。
  纸这东西,是重要的民生用品,必须得降。
  皇帝狠起来,连朝廷的重要税收盐税,都能一年降下两千万贯来,还有什么他下不了狠手的。
  如今整个皇家产业,遍及大江南北,四边塞外,皇家产业里的奴隶数量高达一百万多万,非常惊人,可以说,罗成是真正的大奴隶主。
  正是靠着这巨大的产业规模,皇家产业一年才有三千万贯的收入,而且一年还要向朝廷贡献数百万贯的税收。
  大量战争俘虏最后沦为皇家矿场的矿奴、田庄里的农奴,还有作坊里的工奴,因为巨大的需求,甚至刺激着奴隶市场兴盛不衰,各沿海港口,边塞关市,每日都有奴隶送到。
  许多周边的藩国、部落,都开始从事这项收益惊人的买卖,比如皇家商队在岭南,就向岭南的那些峒主蛮王们出售各式各样的精美商品,峒主们没钱支付?没关系,可以赊欠。若是到期还不能还清,那可以允许峒主们把自己的奴隶给商队抵债。
  许多奚峒俚僚那多是还处于部落制,本身确实会有一些奴隶,但肯定没多少。于是为了交换想要的商品,他们便开始主动的跟其它部落交战,掠夺其它部落人为奴,甚至有的峒主,把自己的峒民卖给皇家商号为奴。
  这些峒民本是峒中穷人,多是借了峒主的钱,欠债未清,于是便被他们拿来卖给秦商了。
  如这样的情况,在漠北草原,在东北白山黑水的山林中,在云南黔中的深山里,甚至是在天南的林邑、真腊,在西域的诸国,到处都在上演。
  秦商们的商货深得他们喜爱,这些人开始在秦商的鼓动下提前消费,最后还不上了,于是只能卖牛卖马卖妻卖女,甚至有的最后只能把自己卖为奴偿债。
  那些酋长、峒主们,也开始相互攻伐,互相劫掠人口发卖给秦人为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