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1095

  众人见此,一面暗暗心里佩服,一面只好重新赶着驼队上路。
  驼铃声声,伴随着秦军侍官们的铁甲锵锵声。
  少年跟着阿爷的身边,崇拜的道,“他们真了得。”
  “那是因为皇帝了得,他们是皇帝的兵,当然也就了得了。”老爷子一把年纪了,走南闯北跑商贩货,见过的当兵的多的是,不管是以前隋朝的兵还是西突厥的兵,又或是隋乱时名方的兵,确实没有一家能比的过这大秦的兵。
  “说来,以前隋朝强盛时,府兵也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良家子弟,还多是官员豪强地主家的儿子,他们的军纪也不错,但跟如今的侍官们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说到底,还是咱们天子更看重这些侍官,给的荣誉更高,也肯给实际的东西,府兵们点选要求严格,入选之后荣誉又高,一旦有功都能兑现赏赐,能够升迁入仕,确实足够让他们如此。”
  有了巡逻骑兵相随,接下来的这几十里路就走的非常轻松。
  远远的,黄昏的落日余晖下,便看到一座土堡在路边。
  “那就是拔换堡,过了此堡,再往前不到百里,便是龟兹大城拔换城了。今日天色已晚,你们可以在我们堡外安营一夜。因为军府规定,军堡里不能收留你们过夜,望见谅,但是可以打水。”
  众人忙道,能在军堡外休息一夜就足够了,毕竟傍着军营休息睡的踏实啊。
  拔换堡并不算大,这只是一座烽堡,里面驻有烽兵,同时可容纳巡逻骑兵。朝廷为了保证西域诸国的归附效忠,也为了控制西域,保护商路,于是与诸国约定,由诸国拓宽沿途道路,然后朝廷沿路设立驿站和烽堡。
  驿站以传递信息,联络朝廷与各国,而烽堡则是为了保护丝路,不受贼匪失劫,同时,也一样可以保护诸国,一旦诸国被他国入侵,可燃起烽烟报警,诸国都有义务听从大秦朝廷的调派救援。
  总之,在西域,诸国都臣属于大秦,各国不得互相攻伐,若有纠纷,需要奏请朝廷主持调解。谁若是越过朝廷为各国划下的边界,攻打他国,那么大秦就有资格和义务,召集诸国共讨之。
  一开始各国也是不太愿意让大秦在他们的地盘上,尤其是丝路这要重要的道路上修驿站建烽堡的,但皇帝说了,丝路的畅通,能保证贸易的繁荣,对大家都有好处。
  当然,驻守高昌的秦国大将程咬金也适时的放出风声,谁敢反对修驿站建烽堡,就是有意要破坏西域的安定繁荣的未来,当讨之。
  于是,诸国最后还是勉强的同意了这一计划。
  朝廷的动作很快,三条丝路,南线中线北线,每隔二十里,便修了一座驿站,相隔五十里一座烽堡。
  驿站和烽堡里的驿夫和烽卒人都不多,但朝廷又特派了三千轻骑,每路一千轻骑,分段巡逻。
  巡逻骑兵并不专驻一堡,而是定期巡逻。
  不得不说,自有了驿站、烽堡和巡逻秦骑之后,丝路确实要安全的多。
  夜幕降临。
  商队首领从拔换堡井里打了水,又派人去附近的龟兹人那里买了些羊来,于是宰羊做饭,好不热闹。
  他们还特意给堡里送了羊肉,萧队不肯收,最后商队首领硬塞留了两只羊。
  “你就算把我抓起来,要治我个贿赂罪我也不管了,你们今天护了我们一路,晚上又让我们在堡外安营,这是我们自出敦煌后,能睡的最踏实的一个觉了,这两只羊,你们一定得收下,要不然,就是太瞧不起我们这些商人了。”
  新鲜的羊肉,再撒上点安西茴香,用红柳枝串起来在火上烤,热的油滴下来,外表金黄,那香味别提多诱人。
  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年轻人和阿爷甚至还难得的喝了点酒,这一晚上睡的很踏实,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拔换堡,堡子上的红旗,还有那红旗下站岗的秦军士兵们,会保护他们。
  堡上。
  萧队正吃着喷香的烤羊肉串,望着离堡子不过二里地的那些秦商。
  “怎么,羡慕他们吗?”队里的火长老三问。
  “有时是挺羡慕的,可以逍遥的行走各地,看尽各地的美景,享受各地的美食,享受各地的风情。”咬一口烤肉,满嘴的油,但却不腻,那种外焦里嫩的感觉,鲜美多汁。
  “我倒不羡慕,在这西域呆上几年,总能立上几笔军功,到时加勋晋阶,终归咱还是会调回长安、洛阳那繁华之地去的,那里才是真正的好地方,哪里也比不得啊。”
  “是啊,中原繁华之地,不过没点本事,可是很难调回去的,尤其是洛阳城。”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的,你没见上面递来的报纸吗?咱们秦大将军不就调入朝中,高拜大司马,晋为宰相了吗?你看,陛下对我们武人可是很优待的,只要你有本事,就是宰相也是有可能的。老萧,你就没想过,哪一天自己也功成名就,入朝为相吗?”
  萧队正呵呵笑了一声,把撸完的烤串红柳枝往空中一扔,“出将入相,你以为谁都有这本事呢?要说咱们朝的大将军,张枢密使和宋副枢密使、周副枢密使他们,那都是陛下的亦师亦友的,周枢密副使还是陛下的姐夫,他们哪个不是开国元老?”
  “秦大将军既是陛下表兄,亦是开国元老。”
  “其它的,侯莫陈相国,早年一直是陛下的行军长史,那是左膀右臂。其它的,能拜相的,本来宗室那几位大将军王是最有资格的,但朝廷制度在那,所以最不可能拜相了,余下的,我觉得镇守岭南的李上将、镇守安东的徐大将还有镇守咱们安西的程大将,另外镇守西山的苏大将,将来都有可能拜相。”萧队正点评的头头是道。
  “你说李上将我相信,他以前就当过兵部尚书,可徐世绩、苏定方他们不够格吧,尤其是苏定方,资历可不高。”
  “你不能光看着那些,你得看他们如今啊,他们与咱们程帅一样,都是镇守一方,而且都是极易建功立勋的地方,三五年后,只要不出差错,那都妥妥的不世功勋啊。其它的如单国舅等等,可都难以相比。”
  火长捏着下巴,“咱们安西这般平稳,能有什么建大功勋的机会,你莫乱说!”
  “我怎么会乱说呢,你信我今日的话,别看现在安西如一潭死水般平静,可这平静持续不了多久的,早晚,安西会成为大战场,到时这里就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别急着调走,安稳在这西域呆上十年,我保证你能从一个火长升到校阶。甚至,说不定你还有机会成为将军呢。”
  八尉八校八将军四大将军两上将军。
  这哪一级,不得真真正正的功绩才可能升上去的,靠熬资历的话,熬上十年,也顶多从火长升到队正,能勉强得个八尉之末都算不错了,还校阶将军阶?
  将军最低也是五品,哪一个将军,那不得是战功赫赫?那起码也是团级军官了,能指挥两千人呢。
  “你信我的,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跟着我,就在这西域好好干,不会吃亏的。以后,到时咱们也成为校官,再返回洛阳,岂不风光?反正,我若不晋升为校,我是不离开西域的!”
  “十年二十年不得升校官,就一直不回中原了?”
  “不回!”萧队正很认真的道。
  “好吧,我就暂且先信你一半,再当他十年西域兵,若是到时老子还升不到校官,老子揍死你个狗奴!”
  “狗奴的老三,竟敢犯上!”
  “现在不是当值时间,犯上个卵!”
  两人嬉嬉哈哈,倒是很轻松,同一批从中原进入西域,打下安西三郡他们有功,如今来到这龟兹做巡逻骑兵,虽然孤独辛苦,可两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他日定能有光明的未来。
第1265章
张士贵
  天微微亮。
  商队里的年轻人许大郎便早早醒来,取了饲料装入布袋套到骆驼头上喂食,又检查货物,等骆驼吃好喝好,重新把货物装上骆驼。
  等忙完这一切,天刚大亮,阿爷也刚好醒来。
  这时商队的人都已经差不多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就着昨天剩下的羊肉汤吃了点饼,大家向拔换堡里的萧队正他们告辞。
  “多谢萧队正一路相送,昨夜又让我等在此宿营,一夜好眠。”
  萧队正叉手,“巡逻丝路,保护商队,这也是我等职责所在,诸位一路顺风,此去康居还有数千里,不过只要不偏离大路,都会有我大秦巡逻骑兵。”
  继续上路。
  少了那面红旗,少了那队明光闪亮的秦军轻骑,大家的欢声笑语也少了许多,商队的护卫们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走了大半天,经过了一个驿站,虽然仅是一座小土围子,可看到那面红旗,大家又安定了不少,不过大家没有停歇,打了个招呼后继续前行。驿站门口,驿丞带着驿夫向他们叉手行礼,并上顺风祝语。
  继续前行了二十里左右,却都一直没有再看到巡逻的秦骑。
  “怎么不再见秦骑了?”
  “昨天萧队正不也说了,三条丝路,每路各千骑,皆自敦煌起。你想想,从敦煌中路到波斯边境木鹿,北路到咸海,南路到吐火罗南罗烂城,哪条路不得几千里,一路才一千轻骑,以五十人一队巡罗,一队得巡百里甚至更远。”
  “也是啊,不过咱们大秦骑兵能在万里之外巡逻护商,还真是了得。”年轻人赞叹道。
  正说着。
  那边商队护卫的队长突然跳下骆驼,把自己的箭囊胡禄放在地上,然后把耳朵贴上去听。老爷子见状,面色不由的凝重起来。
  “阿爷,怎么了?”
  “当是有大股马队到来。”
  “肯定是我大秦巡逻骑兵来了。”
  老爷子盯着那护卫队长,摇头,“看张头的神色,不似我大秦巡逻骑兵。”
  “这也能听的出来?”
  “出来闯荡的,都有些压箱底的本事,张队也是老经验了,他能准确的听音辨认出来的马队有多少骑,是兵是匪。”
  商队首领也紧张的过来。
  护卫队头张头站起身来,“遇上麻烦了,不是骑兵,更不会是秦骑,是突厥人的马队。”
  年轻人不信,“连突厥人都听的出来?”
  “许大郎,我若没这把握,也不会乱说。大家做好准备,估计来者不善,我听着,约摸得有好几百骑。”
  商队首领似乎很信任他,完全没有半点怀疑,而是马上下令,让大家把驼队圈起来,都准备好。
  “靠我们这点人不行,得派人去我们后面的那个驿站报信,那里的驿夫有快马,骑术好,请他们去拔换城找萧队他们来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