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1095

  场主一提此,就难掩激动自豪。过去洛阳的抄书人,几乎都是一卷千钱的起始价,而一卷一本就是一万字。抄一万字就得一千钱,可知道其成本之高。
  皇家织造局、皇家造纸局、皇家印刷局、皇家制药局……一家家打着皇家名号的工坊,这几年是扩张迅速,突飞猛进。
  皇帝最初投入虽不少,但如今的产出更是惊人。
  而皇家造船局、皇家铸币局、皇家海上商贸局……也正为皇帝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
  “造纸工艺还要继续投入时间精力本钱研究,要研制出更多的纸类,尽量降低纸张的成本,朝廷如今要大举科举,要广兴官府,如今正在全国收集各类书籍,悬赏让百姓献书,这些书收集起来后,朝廷将会派专人进行整理校对甚至是修复抢救,书籍是我们人类的瑰宝,不能让他们毁坏遗失。”
  “这些书籍整理出来后,将会收藏于皇家图书馆,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将会雕版刻印,分藏于六京,以及分道郡学校,就算是一些普通的书籍,也会让人抄录数份,藏储于图书馆中,留给后人。”
  不仅仅如此,皇帝甚至已经让秘书省开始负责把现存于世的所有书籍,将他们整理归类,按经史子集四大种类分类,然后编写目录,修订四库全书。
  而对于这些书籍中一些儒家九经啊,各朝正史等的书,罗成还准备把他们另外刊印发行,不但成为所有官学生员、科举士子们的必读备考之书,也让有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接触到了解到。
  而要让这些书成为教科书,成为百姓的书,就得更便宜,走出象牙塔,走进俗世。
  什么时候,一本书只要几百钱,甚至是几十钱的时候,那个时候才能说的上是真正的文教大兴,虽然这看起来不太现实,但罗成不是希望去推动他。
  场主拿了一份帐本给罗成看,罗成发现,他当初投入了一百万贯进来,这几年过去,现在造纸局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拥有了两万多的造纸工人,并每年还会临时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但是现在居然已经有赢余了。
  那一百万贯的投入,现在已经出来了,还有了十几万贯的剩余。
  这还是在皇帝一再要求把纸价打下来的结果,看到这,罗成不由的惊叹,难道过去造纸术在南北朝时迅猛发展,可纸张却依然那么贵,怪不得那些士族死死的握着造纸技术不肯推广,就是因为这生意太赚钱了。
  一想起近年,时常有臣子上奏,称皇帝的内侍省诸局,与民争利等等的奏章,罗成不由的笑了。
  看来,他这个皇帝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他们非常不高兴了啊。
  估计他要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么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只怕早就被这些士族给围殴而死了吧?
  与民争利?
  屁话,他在朝廷制订的规则之内发展皇家诸局,既不偷税也不漏税,更没有搞过什么仗势欺人,甚至是大秦利税第一大户,带动了多少税收增长,多少百姓增收啊。
  更别说大量的投入,带来的是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可这些人就是装做看不到,只是一味的说皇帝的皇家局与民争利。
  这满朝大臣,又有哪个家里没点产业?谁家只靠俸禄和田地?基本上没有谁是如此,家家都或多或少有些其它产业,或搞搞放贷抵押,或搞搞贸易,或搞搞作坊生产,谁家舍的放弃这块?
  罗成想,他是不是要出台一个律令,禁止官员和其家眷经商?
  不是说与民争利吗,那他们是官,也不应当与民争利啊。
  不过皇帝还是只摇了摇头,估计就算出台律令也是无效的,毕竟官员不得经商其实是早已有之的,但他们有的是办法绕过,比如让旁枝族人或是亲戚,甚至是只入干股,甚至干脆就是找个代理人,连个名都不留的。
  与民争利。
  叫的最响的就是那些士族文臣了,军功新贵们倒不会喊,因为大家都忙着赚钱发财呢。
  或许,自己可以让御史台或是皇城司好好查一下那叫的最响的一伙的底细,看看他们又是否真的干净。
第1069章
妄议朝政惊纨绔
  正月初八,上午巳时。
  在大理寺当差的大理寺丞萧锐接到内侍急宣,传他入宫等候陛见。
  接到这个急宣时,萧锐正在洛阳的家宅之中,这是一座很豪华的大宅,虽说他只是大理寺六丞之一,也仅是从六品上的绿袍小官。但他所居住的这所宅子,却在洛阳城中都算豪奢。
  这倒不是因为他贪污而来,作为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的大理寺丞,他也没那么多机会能贪到太多钱财。按大秦制度,凡遇重大案件,要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大夫、中丞会审,称三司会审。
  但决狱之权在刑部,大理寺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上奏圣裁。
  大理寺内,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郡县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都还得与其它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这才具有法律效力。
  萧锐品级不高,职权确实也有,只是受到严格限制,不过他能住这座大宅,甚至门列双戟,那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萧瑀,那曾任过朝廷政事堂宰相,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已经罢相,但也是大秦第一位实封的异姓诸侯,爵封国公,在伊丽拥有百里封地。
  再加上兰陵萧氏那也是出过两朝天子的江南士族,因此萧锐虽说年轻,品级也不高,但在洛阳城里,不知道多少新贵豪门想与之联姻结亲。
  眼下正是年节,朝廷年前封衙放假,要放到初八才开衙上班,然后正月十五那三天又要散衙休假。
  今天虽然已经开衙,但也就是过去点了下卯,然后就散衙归家了。
  现在皇帝突然派人来宣,萧锐也一时有些搞不清楚。
  看看时辰,现在不算太早,可也不能算很晚。
  太阳都还没升到正中,既可以当做还是上午,但又可以当做是下午,毕竟洛阳城里许多贩夫走卒们来说,他们已经忙碌了半天,吃了一点东西填饱肚子,准备休息一下然后下午继续干活挣钱养家糊口了。
  不过对于洛阳城那些贵族官员们来说,这个时辰还很早呢,有些人可能也还刚刚醒来没多久。
  萧锐本来打算下午去打马球,已经与好几位诸侯子弟约好,他甚至早早让人把他的那几匹好马给洗涮好,剪马鬃束马尾,重新修过蹄子钉过了马掌,鞍也换好,甚至都让马奴去为他遛过了马。
  萧锐对今天的马球比赛很有信心,虽然只是诸侯子弟的一场热身赛,但今天的比赛可是有不错的彩头的。
  虽说萧锐的父亲去相了,但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还不错的,甚至这次他父亲从伊丽封地返回洛阳,皇帝在正旦大朝会上还特意对他父亲吁寒问暖,事后又赏赐了不少御用物品。
  不过萧锐还是觉得皇帝召他有些意外,要召也应当召他父亲,他不过是个大理寺丞,还是六丞之一,年轻的勋贵子弟,低级的官员,怎么也轮不到召见他啊。
  萧锐意外归意外,但也没敢耽误。
  赶紧沐浴一番,然后前往皇宫。
  皇帝在内廷召见他,内廷很安静,听不到什么杂乱的声音。
  殿外。
  值守的小宦官见到他被带进来,以极轻柔的动作,轻轻的推开殿门,让他进去。
  一进殿中,感觉到极为温暖,里面还有淡淡的香味,从仙鹤的铜嘴中喷出,弥漫在整个殿中。
  殿中,显得很空旷。
  小宦官一直把他引到御前,低声唱道,“圣人,大理寺丞萧锐宣到。”
  这时皇帝正在低头拔拉着一把算盘,亲自在计算着什么,听到禀报也没抬头,只是微微的点了下头,表示已经知道,接着便又继续拔拉着算盘了。
  萧锐安静的站在那里,微躬着身子,头低垂。
  但他也是用余光悄悄的打量着皇帝,萧锐不是常参官,但每月初一十五还是会参加朔望大朝的,只要皇帝会来,他就能远远的看到皇帝,不过隔的太远,看不太真切。
  此时这距离,还真是平时没有的。
  皇帝今天很随便的戴了一顶黑色的软脚幞头,这是十分寻常的冠帽,身上一件淡黄色的五爪龙袍。
  萧锐很意外的发现,皇帝拔打算盘的速度很快,几乎没有停顿,有的时候,皇帝甚至会两只手在算盘左右同时拔打算珠。
  这算盘的熟练度,甚至超过了他府中的那名账房。
  皇帝很专注,足过了有约两刻钟,皇帝才算是停了下来,他拿起笔在面前的本子上写了几句话,然后将算盘推到了一边。
  这时,皇帝才终于抬起了头。
  “听说你最近新买了一匹大宛的宝马,取名叫绿眉,这有什么缘由吗?”
  皇帝的口吻很亲切。
  但萧锐却感觉后背有些发凉,那匹大宛马是他三天前刚买的,而他给这匹马取名绿眉,是他昨天晚上刚刚定的。
  他甚至除了与府里的几个马仆说了一嘴,并未与其它人提过,可皇帝处于深宫之中,居然已经知道了所有。
  “回陛下,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邻之女,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之句。”
  眉如翠羽,当然不是说眉毛绿油油的,而是说眉毛很黑。
  因此萧锐那匹绿眉,其实意思很清楚,就是他那是一匹乌黑的马,因此他起名绿眉,意思是这马跟眉毛一样乌黑。
  皇帝连萧锐晚上私下给新买之马取名绿眉都知道,岂又不知道他那是匹黑马。
  皇帝只是微微一笑。
  “这匹马应当花费不少吧?”
  萧锐于是只好如实回应,“足花费八百贯钱,还不含给牙人的牙钱。”
  罗成点点头,又问道,“八百贯一匹马,再加上牙钱,那就是九百贯估计都不止了,九十万钱买匹马,萧寺丞很潇洒啊。”
  萧锐忙说不敢不敢。
  “听说萧寺丞很爱好打马球,家里养的好马足有三十多匹,每匹都是价值数十万钱,而且还专门买了数十个马奴照顾你的爱好,还有一个专门的马球场训练,这些耗费,总得有几百万吧?靠你的这点俸禄肯定不够,就算你父亲有百里封地,也定是不够的,对吧?”
  萧锐感觉额头上汗都下来了,“回陛下,臣家族还有点家传的营生,每年也还有些进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