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1095

  所谓童男童女,童男其实是指受阉过后的孩童,半岛上人虽不多,可几个国家倒是统治时间很久,他们都学着中原宫里用阉人,且有专门机构,技术还很不错。
  当然,中原的技术更好,但皇帝罗成舍不得阉割中原人,浪费人丁。于是就给各藩国派任务,这家三百,那家五百的,让他们进贡童男。
  而童女,自然也是秀女,还得是出身好的贵族官员士族大户之女,不但得长的好看,还得年轻,谈吐不凡有气质。
  封主事甚至提出,最好是十四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孩,选出来后,若是能在百济先统一培训一下礼仪,教导他们说汉话写汉字习汉礼是最好的。
  “你们这次献上的漆、米、麻、纸还有貂皮等都不错,陛下说,以后海东青、猎犬等就不要进贡了,但是牛、马、人参等可以多进贡点,下次,你们进贡一万头耕牛,八千匹马吧。”封主事喝着茶道。
  扶余安吓了一跳。
  刚开口要五百童男童女,都让他觉得有些为难,毕竟百济国家就这么大,一次要把一千年年轻的男女送入大秦,这一送就不可能再回去,现在又开口要这么多牛马,人参、布匹、漆纸等。
  “放心,我大秦上国,从来不会占你们藩属便宜,不管你朝贡多少,我们都只会添加回赐的,到时我大秦的瓷器、丝绸、美酒、香茶还有打造精美的刀剑铠甲等会回赐给你们,甚至还有波斯的地毯、拂林的金器等,天竺的香料等。”
  扶余安听到这,才放下些心来,但还是道,“一万头耕牛和八千匹马,只怕一时不好筹集。”
  “没事,你们以后可以常来,每次来时带个三两千头的就好。”
  扶余安想想觉得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了,当下点头应下,还郑重其事的拿笔把封主事说的这些都一字不差的记下来。
  “会做饭的茶仆、学乐的妮子,可以不论出身,也送些来。”封主事又加了一句。
  “当然,若是你们国内有那些违法犯罪的囚犯之类的,若是不好管教,也可以送到中原来。”
  扶余安知道,这个送到中原来,意思是让百济朝廷把这些囚犯当成奴隶卖给秦国。
第1067章
皇家织造女工忙
  封主事从百济使馆走出时,腰里又装入了几片金叶子,脸上的笑容更加洋溢了。
  随行的几名鸿胪寺小吏,也个个面上红润,封主事收了金叶银铤,他们也各有些收获。
  当然,除了每人装入口袋里的那份,百济人还是很会来事的,又给鸿胪寺备下了一份礼物,这下口袋里的钱装的更安心了。
  “封主事,你说这些藩使,也挺滋润的啊,来一趟咱们大秦,夹带几百箱的土货,结果西市一转手,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好东西,拉回百济国内,出手就能赚上几倍之利啊,怪不得听说这些藩人都争着出使呢。”
  又有一名小吏有些奇怪的道,“为何要百济国进贡这么多童男童女呢,这么多藩国,这家几百那家几十的,那以后岂不是咱们宫中尽是些胡夷内侍宫人?这不太好吧?”
  封主事有些得意的拈着胡须,“你懂个啥,这是大国战略明白吗,我也是听上面的人说的,就好比要百济进献五百童男童女,再加上万头耕牛八千匹马,你以为咱们朝廷真的缺这点东西吗?不缺,但为何还要找他们要呢,还点明要这些,这是大有深意的。”
  “怎么个说法?”几名小吏都凑过来,好奇的问。
  “这么跟你们说吧,百济朝贡,还有他们那些使臣夹带来的货物,都是些什么?”
  “貂皮、人参、鹿茸,还有漆、麻、纸,以及黄金、白银,还有就是大米等,都是百济国的土产。”
  “没错,土产,但是我们大秦回赐的是什么?想想?”
  “好像是金银器具、瓷器、丝绸、茶、酒、经书等物,哦,对了,还有两条船。”
  “看出点什么了没?”
  几个小吏细心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点东西。
  百济人进贡美人也好,进贡米也罢,还是貂皮人参这些种种,基本上都是自产的特产,而大秦呢,回赐的都是加工产物,或者进一步讲,都是些奢侈品为主的东西,不是民生物品。
  金银器具,都是供贵族享用的,还有瓷器丝绸茶酒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百姓能用到的东西,就算是那船,也是作价不菲的。
  甚至可以换个角度考虑,百济人进贡给大秦金银,而大秦把这金银加工成金银首饰器具,然后又卖回给了百济人,中间还大赚一笔。
  更别说,百济人进贡的米漆纸麻等都是民生用品,金银还能铸造货币,这对大秦来说,是很有用的东西。
  看似百济人跟大秦的朝贡贸易,他们能赚不少钱,但问题关键是,他们赚钱的也就是百济国王和贵族们,百姓们丝毫得不到好处,赚了的钱,最后也只是买回一船船的大秦奢侈品回去。
  这就好比历史上,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从新大陆挖了无数的金银运回国内,但西班牙实际上并没有因此更加强大,却只是越来越滑向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得到的只是金银,然后这些金银到手后,又只属于贵族官员们,他们拿着这些钱,极尽享受,并不是发展本国的工商农业等,而只是一味的跑到欧洲去买买买,本国带回的却只是物价的不断高涨,百姓反而大受其苦。
  最后结果就是英法等国埋头赚西班牙人的钱,然后自己的工业体系一点点的就培养出来了,有了成熟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工人,而西班牙呢,百姓却只能承担极高的物价,贵族和商人们醉生梦死,于是最后西班牙被英国人干趴下了。
  赚钱是好事,但得看这钱最后流向了哪里。
  罗成跟百济贸易,也不亏本,输出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商品,不论是船,还是金银器,又或者是瓷器、酒等,甚至故意卖给百济贵族们高档的刀剑铠甲等,这些都是收藏级的珍贵玩意,对于整个百济军队来说,又不会有什么改变,只是贵族们炫耀用的,但大秦从中赚到的钱可不是一点两点。
  再者,罗成赚了钱,反过来又要百济进贡童男童女,要他们进贡耕牛马匹,还要进贡大米、麻、漆等物。
  耕牛马匹向来是宝贵的生产物资,百济人拿到中原来跟秦人换金银器换丝绸换茶酒换铠甲等奢侈品,这里面深层次的目的,正是一点点的削弱百济的真正国力。
  毕竟,国力可不是等值于钱的。
  “好了,咱们去新罗使馆。”封主事呵呵笑道,洛阳城现在可是有一百多家藩国使馆呢,他好不容易才争到了几家使馆的机会,这可是能大进一笔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新罗人有没有百济人这么大方了。”几名小吏也跟着笑道。
  内侍省。
  皇家织造局,打着皇家的名头,自然是属于皇家私人的,确切点说这是属于皇帝私人的产业。
  皇家织造局汇聚了一大批最优秀的丝织工人,他们产出的丝绸锦缎,堪称完美,这些工人,一半以上都是原本是各国来的奴隶,经过长时间培训之后,一个个都成为了优秀的专业工人。
  还有一半的工人,则是雇佣工人,多是洛阳及周边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女工,以年轻的姑娘为主,她们家庭牵挂少些,被招募雇佣进来,每人都签了起码三年合同,吃住全都在织造局工坊里,每年只有过年时才放一次长假,平时一旬休息一天,工钱还不错。
  因此虽然工作时间长,很辛苦,但工钱一月一发,每年回家时能带回不少钱回家,还是很让人满足的。
  皇帝今天过来视察,一名负责管理的宦官向皇帝介绍着。
  “这次万国来朝,我们皇家织造局的丝织品极受欢迎,许多胡人都下了订金预订,现货早就没有了,现在我们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年底了。奴婢觉得,应当扩大织造局规模,在其余五京也开设织造分局,招募更多的女工,这样才能保证产量。”
  皇帝听的很满意,这就是规模化的优势,成本更低,同时技术方面也能更有优势,“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女工们按计价给薪,但工价也得合理,不能让女工们辛苦忙碌,最后却拿不到多少钱,付出多少劳动汗水,就得让她们拿到多少血汗钱,尤其是不能克扣,更不能找理由罚钱,当然,也得保证大家的休息。就算是女奴工,也得给予适当的激励,也一样要给她们计件工钱,虽然比雇佣女工工钱低,但也要给她们,同时可以告诉她们,这个钱她们拿到手后,可以攒起来,到时可以为自己赎身。”
  “可是赎身后要走呢,这些可都是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熟练女工。”
  “就算她们赎回了自由,朕相信也没多少人愿意离开,毕竟外面也并不会比这里有更好的机会的。当然,得到自由后,她们就可以与雇佣女工拿一样的工价了!”
第1068章
与民争利为哪般
  “去皇家造纸厂瞧瞧。”
  出了织机轰鸣的织造厂,皇帝又往造纸厂去,造纸厂也在城南,不过这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造纸厂。
  按厂长的介绍,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包装场。
  “现如今,我们皇家造纸厂,已经在全国二十余道二百多郡,拥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黄麻纸、桑皮纸、滕纸、草纸,甚至还新研究出了竹纸等材料造纸,可以说是极为丰富。”
  “陛下当初从内库拔给我们一百万贯用于开厂以及研制新造纸工艺,我们聘请了各地的优秀匠师,潜心钻研,如今很有成效。我们现在不仅仅使用破旧麻布造纸,而且还开始采用野生麻造纸,野生麻产地广而且来源足,成本还低,无需占用田地种植,不要人工关照。”
  纸坊向百姓大量收购野生麻,百姓可以在田间地头收取各种野生麻,然后售给收购商人,还能赚一笔收入,而对于造纸厂来说,这种野生麻的成本无疑大大降低了。
  “陛下,如今我们在蜀地形成了麻纸规模化生产,蜀地有我们大量的麻纸做坊,生产各类以麻为原料的麻纸,工艺不断提高,成本也不断降低,麻纸的质量也是突飞猛进。”
  “而在关中地区,我们则是以滕皮和皮纸为主要原料,制造皮纸。”
  “在江南之地,我们主要生产竹纸,经过我们的研究,现在竹纸工艺很成熟稳定,江南遍地是竹,采用嫩竹造纸,其纤维更强,纸韧性更好,而且竹纸的成本比麻、滕不便宜许多。”
  那位场长很自豪的告诉皇帝。
  他们造纸几年来,规模扩充迅速,如今造纸的产量也是相当惊人。
  “在陛下的一再要求之下,这几年我们已经把纸的价格打下了十倍。”
  这是相当惊人的,纸价降十倍,这意味着什么?
  过去,书都是以卷轴或折页形式成册,书的价格也是极为昂贵的,随便一卷书,那都是价值几千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书,只能抄书。
  但抄书纸和墨还有笔都很贵。
  甚至就是朝廷公衙,其中纸墨的耗费,也成了一笔极大的开支。
  皇帝先前拔出百万用以投入研发造纸,改进工艺,扩大产量,如今一些基础的纸品,已经比过去下降了十倍之多,虽然也有一些高品质的纸,价格依然很贵,甚至比过去还贵,但毕竟对于更多的读书人或公衙来说,并不需要用到这么好的纸。
  “过去官府衙门都用滕纸,几个产滕纸的郡,滕都割尽了,导致滕价一涨再涨,官府的纸开支也是大增,甚至有的衙门小吏都无纸可用。自陛下令我们研究造纸之后,如今朝廷衙门皆改用麻纸办公,成本下降十倍。”
  “而竹纸配合雕版印刷术印制书籍,更是让书籍价格下降了数十倍,过去一页书起码得几十文钱,而如今一页书只需数文钱也。”
  以前一套诗经三百首,分四卷,全书不过三万多字,可却要卖到几十贯钱,差不多一字一钱。
  而现在,皇家印刷局通过采用便宜的竹纸,加上雕版印刷术,一次印刷千本起,使的成本大大降低,甚至雕板还能反复利用。
  现在一套诗经才两贯钱,等于是一卷才五百钱。
  “这真是造福天下读书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