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95

  奈何,王莽各种改制,到处折腾,结果一事无成,最终既把旧利益群体惹怒了,也把百姓折腾烦了,于是大家一起把他又掀下去了。
  相比王莽,罗成的处境要好一些。
  他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天下,他从边地一偏将,到最终基本上平定天下,全是一路打过来的。
  因此罗成当初不论是干关陇旧贵族们,还是打压关东士族们,都是毫无畏惧,也无人能反抗的了,就因为皇帝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军事集团,而那群人与旧贵族旧士族们,基本上没多大干系。
  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皇帝的面前。
  人均占有耕地数实在太低。
  现在大秦基本上统一天下,连江南三藩也是自称臣藩。
  现在大秦朝廷民部里的最新普查数据,是大秦拥有九百多万顷土地,九亿多亩地,人口则是八百多万户,拥有五千万出头的人口。
  大秦推行两税制后,基本没什么不课户,官员贵族也一样要按亩征两税,唯有府兵可免除两税。
  大秦通过战争,灭亡了数国,夺取了大量的户籍人口和土地,并通过放免汉人奴隶,移民边关的策略,把隋朝时的大量不在户籍里的奴隶,都转变为了朝廷的户籍人口。
  同时对佛道的控制改革,也从中转化出了大量的出家僧道以及佛寺道观的净人奴隶。
  国家人口增多这是好事,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又不一样了。
  国家总共才九亿多亩地,人口却已经达五千多万。若是以平均计,每口能占田十八亩,看似不少。
  但实际上,官府、官员、贵族、地主们占据了大量的田地,而且府兵们所授田地也远远高于普通百姓。
  因此绝大多数百姓,其实是达不到这个十八亩的平均的。
  更别说,地有好有坏,边疆的地可能数亩当不了中原一亩肥沃和产量,就算同是中原的地,也有水浇地、坡地、旱地、山地等之分。
  这还没算上秦朝的一亩地,面积远比后世的一亩地要小不少,只有五百来平。
  仅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西魏以来的均田制,其实有很多漏洞。均田制一丁授田百亩,甚至牛和奴婢都能授田,但那仅是在战乱频繁之时,有大量的无主土地和新夺取土地可以拿来授田。
  但是在现在,土地都有主人。
  简单的算一下,地就这么几亿亩,人却有五千多万口。
  哪怕只以户来算,一户平均也才百亩地,但诸侯们一人就能拥有数万亩地,占人口极少数的贵族官员们,却占有了很大一部份的田地。
  中原百姓能分到三四十亩土地一户,都很不错了,还得包括桑田、林地这些。
  罗成为何要设立禁军,不全搞府兵?
  就是因为府兵对田地的需求是极大的,每场战斗过后,朝廷都得拿出许多田地来赏赐他们的军功,但国家统一之后,田地都是固化的,朝廷很难源源不断的变出田地来。
  历史上唐朝府兵为什么到开元时就崩溃了?
  还是因为玄宗朝时边疆四处开战,战事不断,但朝廷已经无土地可赏府兵了,于是没有人愿意再去当府兵,府兵打不了胜仗,自然府兵制崩溃,于是改设立募兵制,并且为了适应边疆的战争需要,开始设立节度使,征召长征健儿,让他们带家眷过去屯田长驻。
  这种新的制度虽然改变了府兵制崩溃后无兵可用的局面,可随之而起的却是节度使重兵在外,开始威胁到中原朝廷,守外虚内,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从罗成了解的历史角度来说,要解决这个根本矛盾,只有两种方法。一是继续限田,同时加大对外征战的力度,夺取更多的土地然后殖民。
  其二,就是大力发展工商和手工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让更多的失地农民进城,转而成为手工制造业的工人,不再依附于土地,而是成为产业工人。这其实在晚明之时,已经出现了。
  不对就稳定性而言,无疑还是第一种更高一些,但也更艰难些。
第1058章
诱斩藩酋开疆土
  缓缓登上山门。
  “嵩山似乎更安静了许多。”罗成笑着道。
  来到山门迎接的护国法师道信方丈倒是表现的很平静,“山林之中,恢复些本来安静也挺好。”
  一起上山的时候,罗成也顺便打量着如今的山寺,确实少了许多以前的喧嚣,山上不再留宿香客,也不再有素席出售待客,更不再接待女香客。
  进得寺中,罗成先到大殿佛前上了一炷香。
  没有什么大把的金银赏赐,什么香油蜡烛这些,皇帝只给寺里带来了几箱经书。既有佛经,也有经史子集,然后就是些纸墨笔砚。
  寺中还有一百僧人。
  道信虽有了一个护国法师的头衔,但这寺中也并没有因此就尽是公卿王侯前来,或许是因为皇帝对佛道的态度,因此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过份亲近山门。
  “寺中的一千亩地,种的过来吗?”
  道信便道,这一千亩地他们种了麦粟还种了菜又种了些果树桑树,“我带着徒弟们一起轮班耕种,寺里还养了牛帮忙耕地。”
  现在寺里僧人们每天早起先念经礼佛,早餐之后,便一起下山到寺田里去干活,翻地锄草施肥浇水。中午饭后,休息一会,下午继续念经抄经诵经等,到半午后,则再到地里去干会活。
  他们甚至开始自己养蚕织布,种麻沤麻。
  “难怪我看法师你们好像都黑了一点呢。”罗成笑着道。
  不过道信和尚倒觉得眼下这种状态挺好,每天现在只有少量的信众前来,因此只要轮流派些弟子值守接待就好。
  他们自耕自种,自给自足。
  不再拥有万亩寺田,也不再有质库放贷,不再有大量的寺庙净人奴隶佃户们,他们的生活简单了许多。
  诵经礼佛、耕作劳动。
  寺里留下的这一百僧众,都是很虔诚的,大家对眼下的这种苦行僧般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意见。
  “如今的我们,少了许多外界的干扰,也少了许多俗世的浮躁,要感谢陛下。”
  “若天下僧众都如法师你这般想,就好了。”罗成感叹着道,并不是所有的僧人都能这般超然洒脱的,先前各地的佛道改革,还是引起了不少的阻挠。甚至还有不少暗里生事,煽动群众的。
  好在罗成没有给他们半点机会。
  中午,寺中招待皇帝,道信发话,并没有特别做什么素席,而是跟着寺中和尚们吃一样的午餐。
  寺田里产的粟谷,自己脱壳煮的小米粥,然后配上寺里种的萝卜,还有一些小咸菜,每人还有两个馒头,一个杂面的一个白面的。
  “招待不周!”道信双手合十。
  “已经很丰盛了,一般百姓之家,也未必能有这么好呢。”罗成又道,“法师你们自己耕种,自给自足,很了不得了。不过出家之人,又要耕作又要修行,还是得注意补充下营养的。”
  皇帝与寺中僧人们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然后皇帝与寺中方丈等大和尚聊了一会经义,听道信讲禅法讲悟性佛性。
  罗成没在寺中多呆,去山下寺田里转了一圈,看了看和尚们种的地,发现他们种的麦子很不错,那边的萝卜地里更是绿油油一片。
  菜畦很干净,没有什么杂草,看的出来是用过心的。
  “陛下,剑南道苏定方都督奏捷,收复汶山、同昌二郡,细封部族长细封犀被俘后归附,其子细封步赖请为前锋,领契必何力与执思失力二位将军攻打党项拓跋部,三战三捷,党项拓跋部死伤战士三千余众,其首领拓跋豹率部从向北至积石堡下请降。”
  “王玄策校尉诱斩拓跋豹父子,然后围其部众,尽皆迫降之,得口三万余,马万匹,牛羊牲畜十余万,党项第一大部族,拥有万骑的拓跋部,亡!”
  罗成听到这个消息,微微皱了下眉头。
  “拓跋部既然率部众到积石山下请降,王玄策为何还要诱杀拓跋豹父子呢?不过杀就杀了,传旨给王玄策,朕赐他加阶三级,职升一级,另赐马十匹,党项奴二十个。”
  “传旨苏定方,拓跋部之地,由大秦军控制,不要交给细封部。拓拔部的地盘,朕稍后要封给苏定方和王玄策等一众诸侯为封地。”
  “诏细封犀入朝为官,加细封步赖游击将军阶。”
  皇帝对于拓跋部的处置,依然苛刻。对于被王玄策俘虏的这几万人口,他没打算给他们再划块地盘让他们放牧,而是直接下旨,将他们全都贬为奴隶。
  其中部份就作为此次作战将士们的赏赐,兑现军功,其余的则送入中原,安排到各个官府作坊里做奴隶。
  党项部的地盘,不适合农耕,但也可以拿来分封诸侯,诸侯也可以在那里发展畜牧养殖,一样能成为朝廷的屏藩。
  ……
  积石堡下,拓跋豹父子七人的首级被高高的悬挂着,寒风吹拂之下已经变形,难以辩认。
  细封步赖打量着那一排头颅,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这可是曾经让他们细封部族都得小心防备的拓跋部啊,如今族长父子几个,却全都成了这陀烂肉臭骨。
  “拓跋部三万余口,尽皆为奴?”
  细封步赖有些小心的问积石堡兵马使王玄策问道,这个年轻人是真狠啊,一言不和就把来投的拓跋父子砍了,还派兵把拓跋部三万余口骗到一个山谷里,然后从外面围住,迫使他们投降。
  如今,却全要将他们贬为俘虏。
  王玄策身着明光铠甲,手按着环首刀,哼了一声。
  “拓跋豹父子以为我大秦好欺焉?想来攻就来攻,想来投就来投?他当初敢来犯,就得想好后果。”
  细封步赖不敢再多说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