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1095

  而运输路上,一旦牲口死了,往往只能连驮着的粮食一起抛弃。
  更别说,每匹马骡成本都是很高的,死掉一匹,朝廷也损失不小。
  这次的大战,动不动就是数百里奔袭,千里转进,对后勤运输需求极高,战马驮骡等损失也巨大。
  杜如晦能预计到,这样一场仗打下来,骑兵的战马得损失起码两到三成,步兵也得损失两成以上,而驮骡驽马更会损失三成以上。
  仅是这一项军中马骡的损失,都能让大秦军方破产。
  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战兵七万,辅兵三万,民夫三十万,每天行进八十里,后勤供应也只能支撑其一千二百里的作战半径,再远,就根本不行了。
  从长安城出发,到金城郡(兰州),都已经超出了这个作战半径,这已经是一千四百多里了。
  如果从长安到高昌,这支十万大军,至少得要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实际作战过程中,也有沿途地方补给,或者是缴获劫掠,以战养战,但出动的兵马越多,越难依靠以战养战。
  杜如晦当然也知道前线还没结束战事,但不论是青海留守五万驻军,还是河西留守五万驻军,都会带来巨大的后勤供应压力,敦煌与伏俟城距离关陇都太遥远了,都是超过千里,每维持一名驻军,就得起码三个民夫运输粮草。
  每从关中运一石粮过去,民夫们路上消耗掉的粮食得十倍之多。
  “战事还没结束,现在不能撤兵。”侯莫陈乂以前就一直是皇帝的行军长史,对于后勤艰难岂会不知,但若是早早把这两支大军撤掉,那么深入西域或吐谷浑去决战的两支十万大军,就将后续无援,一旦需要接应,临时再征召集结兵马根本就来不及。
  “陛下,臣以为,把河西敦煌张掖的兵马解散,那么就可以把河西的粮草储备起来,以备西征军所用,这样就不必从关中往西域千里迢迢运粮。陛下,从长安到高昌,足足五千里之遥啊!”杜如晦道。
  两个战兵得要征召一个郡兵为辅兵,还要征集六个民夫提供后勤支持,甚至还得要有一个民兵保护民兵、粮道。
  还得动用许多牛马驮骡,人吃马嚼耗费确实是惊人的。
  罗成必须得考虑这一点。
  此次战争秦军是没有准备的,河陇之地归秦也没多久,秦朝在这边并没有什么基础,更没多少储备,这几个月,早已经把河陇打空了。
  这样的战争是秦军以前没打过的。
  “杜仆射说的确实有道理,河陇枯竭,关中空虚,确实到了极限。那就高昌、伊吾各驻军一厢四千人马,敦煌也驻军一厢四千,程咬金和裴行俨统两军四万八千,除此六万军,北路十五万军其它九万人,皆令返回军府,解甲归田。”
  “而北路河西之地,征召起来的郡兵、乡民,以及三十余万民夫,皆令返回归家。”
  有的时候,后勤的崩溃,会比前线的战败更可怕。
  前线偶尔一城一池的得失,都还不算最糟糕的,最怕的就是组织和后勤的崩溃,这才会是最要命的。
  之前秦军的弦绷的太紧了,现在是时候得稍放松一点点,要不就要绷断了。
  不过对于青海这边,皇帝却考虑的更慎重一点,毕竟河西本是秦地,但青海可是吐谷浑的地盘。
  皇帝削去了留守青海五万军的一半,留下了两万四千人,保留一个军的兵力。
  但之前征召供应青海的几十万关中陇右郡兵、乡勇、民夫,皇帝却只留了一两万人继续运粮,其余全都下令让他们结束返乡。
第1020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
  皇帝见杜如晦与王子明把大秦如今的家底兜翻过来后,也想不到情况比预料的还要严重。前线打起来是硬气,赢了也高兴,但大秦的那点家底都给打光了。
  这一次作战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不论是在西域还是吐谷浑作战,都是远离中原之地,全靠中原后方补给,转运都是千里以上距离。
  再一个就是秦军事先没有准备,仓促应战,十分被动。
  更兼作战之地都是无法补充之地。
  当初罗成不论是在关外跟高句丽人打,还是在代北跟突厥人打,都没有这么恶劣的形势。高句丽山城众多,起码能够就地补给以战养战。而与突厥人打,也有太原、马邑这样的边塞重镇的钱粮支持。
  “苏定方那边还没有消息过来?那就召回一军人马,给他留一军两万四千人,如今形势已经缓解许多,朕相信只给他一军,他也一样能够建功。”
  剑南也是边疆偏僻之地,粮草后勤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多两万四千兵马,就意味着得增加十万左右的民夫,得多消耗百万石的粮草。
  “把这一军调回中原,各返军府,以备江南三藩。”
  ……
  伏俟城。
  皇帝的特使以最快的速度从长安抵达,两千余里的路程,这位特使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抵达伏俟城的时候,这位特使腿都走不了路。
  “陛下诏令,伏俟城交由大将军冯孝慈接防。”
  秦琼一干将领认真的聆听圣旨。
  “冯大将军正在金城郡,与枢密使张帅谈关于撤返部份兵马以及民夫等事宜,稍后就将赶来。”
  吐谷浑的十五万秦军,这几个月的大战,还有此前的三战三捷,先后也是伤亡了数千兵马。
  如今皇帝有旨,要令秦琼、尉迟恭和来整三将,率三军南下解大非川之围,令冯孝慈来接防伏俟城,统一军两万四留守,其余的兵马都解散归府。
  这意味着要就地解散五万兵马,而在陇右,还将解散五万防御兵马,同时要解散三十万民夫,数万郡兵乡兵。
  尉迟恭有些牢骚。
  “怎么我们打了大胜仗,还给削兵?”
  “鄂国公,实是朝廷也已经支撑不起了。”
  “支撑不起,之前也支撑这么久了,就差这一会了?吐蕃还没击败,大非川还没解围,不给我们增兵,反而减兵,十五万变七万二,这是哪位宰相的意思?”
  特使如实回道,“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说伏俟城南下大非川虽还有八百里路,但已经没有敌军拦截,可安然而下。再者,吐蕃人其实也撑不住了,你们此次南下,有可能都跟他们交不上手。”
  “再者,兵越多,后勤供应越难,青海这边粮草转运实在艰难,所以陛下的旨意是干脆不以关陇民夫转运粮草,而是直接以在吐谷浑作战所夺取的牛羊马匹等牲畜随军为粮。”
  这一次进军,将不携带粮草,不配随军民夫。
  就由军中辅兵赶着牛羊携带一些军械补给随军南下。
  “剑南方面,还有苏定方将军的一个军,会从侧后方支援你们。”虽然现在都还没苏定方的消息,但这起码也还有一个军。
  “这是让我们学吐谷浑人的作战方式了?”
  “陛下说,吐谷浑人、吐蕃人都是如此,敌可往,我秦军亦可往,他们没有民夫转运粮草,那么我军也一样可以。”
  秦琼笑笑,“陛下说的很有道理,我军三战三捷,也确实新缴获了不少的牛羊骆驼马匹等牲畜,还有不少肉干呢,这次我等也就学一学那蛮夷行军,驱牛赶羊南下,不带民夫,不携辎重,如此,咱们照样能杀他们个人仰马翻,请代为转奏陛下,臣等定击败丑蕃,解大非川之围,收回整个吐谷浑!”
  身为前线统帅,秦琼能够理解后方朝廷的压力。
  先前那是万分危急之时,当然顾不得各种算计,只能是拼尽全力。
  但形势好转,便得开始考虑其它。
  让几十万上百万的民夫一直在前线,这本就不是长久之事。
  再说,七万二千人,满编的三个军,秦琼认为足够了。
  “尉迟将军、来将军,请立即召集军中将校军议,准备补充满编三个军,然后立即南下。”
  秦琼行事,雷历风行,他不像尉迟恭还要发发牢骚。
  他是统领一路的总管,是皇帝的元帅,皇帝下达命令,他负责执行,想办法打好仗,打赢仗,就如此简单,其它的,他不去多做考虑。
  伏俟城外,青海湖边。
  秦琼三将,各自精选整编了一个军,把伤残换下,换上精锐,更换残破铠甲刀枪,携带毛毯、肉干、水壶,然后驱赶着一群群的牛羊开始南下。
  这次南下的三个军,皆是重新补充后的满编军,并且除去了先前军中的郡兵辅兵,全是清一色的南衙战兵。
  每名士兵携带了够半个月的肉干、肉松和炒米,每军分出一厢四千人,在后负责驱赶牛羊,而其余几厢则先行南下。
  三军有一万二千人负责后面驱赶牛羊为军粮,秦琼也不担心会有被击溃的吐谷浑人或是突厥人来打劫,也不怕会有吐蕃人过来。
  三个先行南下的军中,每军还有两万人,其中一半是骑兵,每军配一千重装骑兵,另配九千轻骑,这是自十五万吐谷浑秦军军团中,汇集起来的精锐。
  骑兵足有三万,重骑三千,轻骑两万七,这两万七千轻骑中,弓骑占据九千,长矛明光胸甲骑兵占据了一万八,这些冲击骑兵相当于是半具装铠骑。
  骑兵人皆双马,步兵同样是骑马步兵,一样双马。
  用秦琼的话说,就算万一后面的牛羊被人劫了,我们到时还有马可宰杀吃肉。骑一匹,杀一匹,都能支撑他们打完这一仗。
  虽然说杀马吃肉,太奢侈了点,但为了胜利,关键时候也可以。
  敌可往,我亦可往。
  “冯将军,青海就交给你了。”
  临出发前,冯孝慈终于从金城郡(兰州)赶到青海湖边。
  “请齐国公放心,有我在,定不让这吐谷浑人再做乱,定能保你们后路无忧。若是齐国公南下有需,可随时派人来召,冯某定率兵来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