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6/1095

  别墅在阎毗规划的大明宫的北面,是在后廷位置,他计划这里以后边上要挖一个人工湖,为名太液池,池中还要填上一座湖心岛,名为蓬莱山。
  皇帝的别墅此时还只是孤零零的一座院落,名为含凉殿。
  殿中前后放有冰块以消暑清凉,在含凉殿边上,还有一座自雨亭,通过水车汲水送到亭子顶上,然后形成不间断的雨帘,使的就算是在炎炎烈日的中午,亭里也十分的清凉。
  自雨亭里还配有水车驱动的风车,清风吹来,丝丝清凉。
  “陛下,吐谷浑飞信奏捷!”
  “大捷!”
  自皇帝移驾长安之后,国事似乎就十分不顺,朝廷上的气氛也是一天冰冷过一天。
  皇帝风卒,差点没醒过来。
  而西北战线,也是久之不胜,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加征兵马,已经赌上了国运。
  没有人敢想象一旦战争失败的后果,所有人都在祈盼吐谷浑战事能够得胜。
  每天,长安城门都有专门的官员在那里等候,希望能够见到陇右来的奏捷使者。
  等了许久,如今终于等来了这好消息。
  名为含凉殿的地方,现在虽还仅是一座不大的别墅,但前来贺喜的宰相们,却个个喜笑颜开。
  皇帝的脸色也变了。
  “捷报呢?”
  魏征赶紧献上捷报,这封捷报已经在政事堂和翰林院一众宰执们的手里转过多次手了,几个记性好的宰相,甚至已经能够直接背出里面的内容。
  “陛下切勿激动,是好消息,来整七月十二日出击,绕到吐谷浑军背后,击溃慕容安远两万众,随后北上至曼头城外,七月十五日与尉迟恭内外夹击,再败慕容恪与天柱王八万军。”
  “七月十九日,尉迟恭、来整二将率两军四万人北上,拦截住了西突厥殿后的统叶护三万军,与秦琼展开围歼战,西突厥军大溃。”
  七天时间,秦军三战三捷。
  击败了十万吐谷浑军、三万西突厥军,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军和西突厥军都被击溃。
  “陛下,北路的程咬金将军先败了西突厥一路,如今秦琼将军又败吐谷浑,如今,河西陇右之危已解,唯剩大非川的吐蕃羌人十万军了。”
  三国解决了两国,大秦已经彻底的解开了束缚,能够全力后顾无忧的南下大非川,与吐蕃军团决战了。
  皇帝终于打开捷报,有魏征他们提前透露了一些内容,也让皇帝的心情有了一个缓冲,不至于过于激动。
  “击慕容安远两万军,斩一千三百余众,俘七千余。击慕容恪八万军,斩首五千余,俘虏三万七千余众。击统叶护三万军,斩两千余级,俘一万八千余。”
  皇帝不由的拍腿惊赞。
  “朕,赌赢了!”
  这一场惊天巨赌,赌赢了。
  七天,三战。
  斩首八千余级,俘虏六万余。
  尤其是斩杀了吐谷浑太子慕容恪与吐谷浑国相天柱王,虽然跑了个慕容安远和统叶护,又逃了六万左右吐谷浑和西突厥人,但这些人已经溃散,不可能再对吐谷浑局势有什么威胁了。
  “哈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
  “陛下。”内侍惊惶的上前,小心的为皇帝抚背,生怕皇帝一激动,又给中风了。
  “朕无事,只是有些高兴。”
  清凉殿里,一群重臣个个兴奋异常。
  现在,要讨论的就是接下来如何痛打落水狗了。
  “为朕草诏!”皇帝大声道。
  中书侍郎房玄龄亲自提笔为皇帝草诏。
  “诏令牛进达留守墩煌、张掖,薛万彻统兵五万移镇高昌,兼镇伊吾,程咬金、裴行俨、二将统兵五万,汇合铁勒、奚契诸部大军,联合进攻焉耆、龟兹,直捣西突厥汗庭。”
  河西方向,十五万大军,皇帝分其为三路,牛进达统兵五万,留守河西坐镇。而猛将薛万彻,率五万军,负责镇守新打下的伊吾和高昌两地。
  程咬金与裴行俨这两员猛将,则汇合铁勒奚契部落联军后,将一路攻向三弥山西突厥汗庭,这一次,要趁胜而进,寻歼西突厥的主力。
  “陛下,北路是否先缓缓?”
  杜如晦提醒皇帝,西突厥虽在敦煌、伊吾、高昌还有青海都吃了败仗,但西突厥此次发兵二十万,几次败仗也只被击败了不到五万人,折损的突厥兵更不到三万,射匮可汗依然实力强劲。
  “不可沽名学霸王,宜将剩勇追穷寇。”皇帝吟诗表志,“眼下正是打翻身仗的时候,决不能犹豫,让程咬金他们打起护送莫贺咄到三弥山继任可汗的旗号,一路招降纳叛,一定不能给射匮喘息调整的机会。”皇帝扬起拳头。
  前段时间,太憋屈了。
  射匮可汗在他最不想打仗的时候,挑衅来犯,如今罗成岂会饶过他。
  有伊吾和高昌这两块前进基地,完全足够能支撑这次进攻,更别说还有莫贺咄这个新可汗棋子,用的好,足够让西突厥乱起来。
  就算灭不掉射匮,罗成也不在意,要的就是搅乱西突厥,要让射匮可汗今后根本没有机会再出手。
  雷霆怒意在眼中汇聚,熊熊怒火在心中燃烧。
  这一次大战,秦军就算最终赢了,也完全打乱了此前的国策部署,一样是大伤元气的,吃这么大亏,不狠狠干射匮怎么行。
  “陛下,还有大非川。”侯莫陈乂道。
  皇帝当然不会忘记大非川,这几个月调兵遣将,为的不还是解救大非川的嗣业吗。但不先解决青海的西突厥军和吐谷浑军,秦军也根本不敢孤军深入大非川,三十万敌军的大网,秦军哪敢轻易钻。
  现在这张大网三面撕开了两面,三十万敌军也只剩下了吐蕃十万。
  “令秦琼、尉迟恭、来整三将率兵十万,南下大非川。诏令大将军冯孝慈前往伏俟城,任青海道左都督指挥使,统领五万兵马,驻守伏俟城、曼头城、树墩城等。”
第1019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陛下,臣以为是否可先从河西与青海撤回一些兵马民夫?”杜如晦作为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如今感受到的是后勤压力巨大,这场战争打了不到半年,已经把朝廷都快压榨干了。
  既然河西和青海两个战场都已经决出胜负,那他建议不必再保留那么多军队在前线,尤其是两地可让原先征召起来,一级备战状态下的郡兵、乡勇们都解散回家,两道的民夫也可以返乡。
  将军决胜在战场,但也离不开庙堂的支持。
  而支持数十万人作战,在东西数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开战,这后勤的压力是巨大的。正所谓前线食粮一钟,后方就得征召运粮二十钟过去。
  前线一名士兵作战,后方就得有数名甚至是更多的民夫支撑。
  皇帝羽林宫里的羽林郎们都学过军事后勤,将军们教导这些羽林郎,正常情况下,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那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
  如果要计回程,就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
  而如果两个民夫供一个士兵,则一次可以维持二十六天,原因是三个人消耗掉的口粮也增多了。八天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
  如果计回程,那就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
  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也只能维持三十一天,如果要计回程,更是只能前进十六天的路程。
  孙子兵法开篇里就曾说过,战争首先就是计算。
  一个将军,若不会计算,就打不好仗。得方方面面计算好,得出有足够高的胜利,才能用兵。
  这才是用兵的正确之法,只一味的想浪战莽战,好用奇谋诡计,这是非常危险的赌博行为,而用兵打仗,不应当靠赌,应当靠计算。
  理论上,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就到了极限。
  如果出动十万军队,则辎重要占去三分之一,能上阵打仗的兵只有七万,还要用三十万的民夫运粮支持。
  再扩大规模就非常困难。
  也正是因此,一般一路出兵,最多也就是十万人的规模。
  大秦这次反击做战,动用了四十多万府兵,但也是分布在几千里的战线多个战场上,河西战场十五万人马,吐谷浑战场十五万人马,剑南五万人马,此外还有在二线防御的军队十多万。
  每军两万四千人中,三衙战兵是占一万六,而征召的郡兵为辅兵,占八千。每军后方还配七万二千的民夫支撑供应后勤粮草辎重,又配一万多的民兵负责保护这些民夫。
  当然,秦军的机动性高。
  不仅军中骑兵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步兵也有许多配有机动的坐骑,甚至还拥有充足的驮马,以备运输帐篷铠甲武器等,一火九人,驮骡、驴便有九匹。
  但拥有大量的战马、坐骑、驮马,使的秦军有高机动性,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粮草的需求更大,消耗更多,同时这样高强度的战争,军中的牲畜伤亡率非常之高。
  一个民夫只能背六斗,但一匹骆驼能驮三石,马或骡可驮一石半,驴子也能驮一石,与人相比,运输能力增加了。但如果战斗时间长任务急,不能及时的放牧和喂养,牲口就会瘦弱而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