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0/1095

  可皇帝听了之后,却并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之色。
  “亲军侍卫府的能力朕看到了,张仲坚的江陵之行很有成效,也很辛苦。只是,眼下不是时候,让周法明和雷长颍先不要动。”
  “陛下,周法明与雷长颍正是因被萧铣猜忌,这才欲归附我大秦,若是不派兵接应,只怕难逃董景珍和张绣之下场也。”
  周法明祖父本是南梁车骑大将军,他父亲则是南陈的大都督,他的次兄周法尚曾是隋朝武卫大将军。周法明在隋朝时是真定县令,隋乱时袭据永安郡,并派诸子分袭江夏沔阳等数十城,后归附萧铣,中途又投过李密。
  其兄周法尚早年为隋朝大将,征辽时为海路副帅,多次随罗成征战,后病死于军中。若不是死的早,肯定也能成为大秦开国功臣的,有这关系,再加上曾经中间投过李密,使得萧铣一直猜忌周法明。
  “大秦现在不能与三藩开战,这样,给萧铣下一道密诏,告诉他雷长颍欲叛乱投秦。”
  “陛下,这岂不是出声雷长颍?”李君羡大惊,这样搞,以后谁愿意投大秦?
  “朕知道这个雷长颍,不过是一水贼草寇,为恶多端,就是乱世里的一根墙头草,东倒西不歪,前后不知道投过多少家,有奶便是娘。这种人,本就不是什么好鸟。更何况,现在朝廷全力西线作战,根本无力再南线开战,牺牲一个这样的草寇,换得与萧铣暂时安宁,朕觉得没什么。”
  如雷长颍这样的就是投机者,朝三暮楚,眼见萧梁势弱,便想跳槽大秦,若是一般情况下,罗成倒也愿意接受他的归附,免除一地战火。但眼下局势,大秦根本不可能再在江南燃起战火,那么牺牲一个这样的家伙,暂时安抚下萧铣,罗成觉得没什么。
  为帝皇者,若是连点这样的暗黑都没有,那就太天真了。
  “周法明呢?”
  “先不要提他,毕竟其兄周法尚当年也与我多次征战高句丽,多少还是有些香火情的。”皇帝想了想后道,当然万一局势不对,朝廷也还是有可能会牺牲掉他的。这种事情,有时就是这般无情。
  当年杨坚立隋后,就有许多江南官员过江北渡投隋,然后当时的杨广根本还没有准备好南征,于是为避免南北提前开战,于是干脆把那些投隋朝又全送回了南陈。
  “对了,派使者去宣诏的时候,顺便跟萧铣提一下,就说朕希望能够迎萧铣的女儿入宫为才人。”
第1011章
只听调令不听宣
  张镇周自江陵顺江而下,在荆江上一帆风顺,数日后便抵达汉阳。
  张假称要往攻江西林士弘,入汉阳暂做补充,骗开城门之后,立即拿下雷长颍,夺下汉阳城。
  雷长颍城外的儿子率部逃往汉江对岸的汉口,结果本来应收留接纳他们的汉口秦军却反将他们全绑了起来,然后送过江交给汉阳城中的张镇周。而随其过江的兵马部众,则被秦军收容安置。
  汉口守将向张镇周去信,说雷长颍叛乱这是梁国内务,大秦不插手干涉。
  张镇周命人斩杀雷长颍父子,然后也对秦军收纳了数千雷部叛军视而不见,两家依然保持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甚至几天后,汉口秦将翟摩侯还约张镇周在汉江上登船会面,重申两家宗藩关系。
  “雷长颍这等反复无常背主不忠之草寇乱贼,人人得而诛之,但如今反贼既诛,这江汉也就重归太平,不复动乱矣。”
  张镇周也曾是一员隋将,早年曾经随朱宽赴琉求岛,途经了一座岛屿,将之命名为高华屿。
  这座岛,便是后世的钓鱼岛。
  当年隋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结果到了琉求却语言不通,后来抓了几个人返回,第二年,朱宽奉旨再去招降,结果流求不从。于是派虎贲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
  陈棱这次带了懂琉求语的昆仑人,再次招抚,结果流求依然不从,于是张镇周为前锋进攻琉求人,数战数捷,并斩杀琉求小王,此后一路攻至流求国都,斩杀老王,俘其子,毁其宫室,掳男女万人而还,因为这次战功,张镇周还因此从五品的散官直升到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
  出身于淮南的张镇周打水仗是把好手,隋末时他本是率军去讨伐萧铣的,结果兵少不胜反被击败俘虏,后来干脆就降了萧铣。
  张镇周坐在船上,看着左右也无旁人,便道,“某只是有些不解,你们为何要抛弃雷长颍呢?”
  他此次来平叛,本就是梁王萧铣得到大秦皇帝的诏令通知,这才知道雷长颍要叛乱投秦,于是才有了张镇周统兵平乱。
  “雷长颍贼子也。”翟摩侯道。
  但这个回复,却是无法满足张镇周的,“据我所知,要投秦的也并不止雷长颍吧,如今驻守江夏的周法明也一样欲降秦啊,可你们就没抛弃他。”
  “周法明是周法尚之弟,当年周法尚曾随我家天皇数次征讨高句丽,颇立功勋,有香火之情。”
  “先前你们的人南下四处活动,如今为何却又要把雷长颍抛弃,且不肯接纳周法明他们归秦呢?”
  “张将军你也是个明白人,有些事情也没必要说的太过明白,眼下形势有些乱。天皇并不愿意这个时候与三藩发生战争,只要你们能够安份守已,那么一些小动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怕了打仗,你们真要是闹的过份了,那就只有开打了,我相信,真打起来,最后的赢家还是我大秦,只不过如此一来,会让百姓遭殃而已。”
  张镇周对这个答复还算是满意,事实上现在的西梁,其实也是一片混乱,大家都看不到有未来,萧铣早去除帝号改称王,向大秦称臣,可谁都知道,早晚有一天,等大秦腾出手来,就是削藩之日。
  但不管是萧瑀还是林士弘又或沈法兴,三藩都没有勇气跟秦军打。
  打又打不过,入长安归附又不太甘心,于是便就埋起脑袋来,当一天藩王是一天了。
  这一次,若是雷长颍和周法明真要率地归附秦国,其实萧铣也未必敢坑声的,但大秦皇帝下了密诏,说不干涉梁国内务,让他们自己清理门户,萧铣这才敢出兵平乱。
  张镇周觉得,早晚有一天萧铣估计就会跟萧琮一样,会被大秦征召入朝,这个小朝廷也就国除而亡了。
  作为一员后来归附西梁的隋将,张镇周对萧铣自然谈不上什么忠心,不过是身在曹营没办法,但如果秦军真的进攻江陵小朝廷,张镇周肯定不会抵抗投降的。
  当然,江陵小朝廷里,肯定也还会有人抵抗,或许正因此,大秦才一直还没有对江陵动手,不过是还没做好准备而已。
  “张将军此次东来平叛,暂时就留在汉阳不会离开了吧?”翟摩侯问,他是翟让的侄子,在大秦天子还没发迹的时候,便跟着叔父一起与罗成有了很好的交情。凭着这份关系,翟摩侯虽说也没什么大功,但如今也官至安陆郡丞,掌一郡之兵。
  “嗯,陛下已经授任我为沔阳郡太守。”
  原先萧铣江陵称帝后,是在江汉恢复了州县制的,但称臣大秦后,江陵小朝廷之地被划为湖南道,长江以北也就只剩下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沔阳郡,剩下的地盘大多在长江和洞庭湖南。
  萧铣尊洛阳之令,改为郡县制,掌握着剩下的十一郡之地。
  “江夏太守周法明不会调动吧?”
  “嗯,暂时不会。”
  江夏与沔阳郡,一个江南一个江北,又都处在汉江口,同时又是与淮南和江西临近,可以说这是很重要的战略地带。
  萧铣此时应当是知道些周法明并不可靠的,但他却并不动周法明便可知,这个萧铣如今已经是没有半点雄心,真正是在苛存了。
  “这样好,以后咱们汉口汉阳江夏三城,可就能做个好邻居了。”
  三城都在长江附近,相距极近。
  “嗯,以后还要多亲近亲近。”张镇周也立即道。
  两人呵呵一笑,却是都心照不明了。
  能手握着一郡之地,统领着这些士兵、人口,等将来大秦要削藩之时,这可是张镇周他们的本钱,当然这不是对抗大秦朝廷的本钱,只是他们入秦为官的本钱。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打招呼。”张镇周很客气的对安陆郡丞翟摩侯道。虽然他当初升官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时候,这个翟摩侯还只是个关东地方豪强少年,他的叔父也不过是个东郡法曹的六品小官而已,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后的安陆、沔阳、江夏三郡,必然会是以安陆郡为中心的。
第1012章
汉家计拙是和亲
  羽林宫校场。
  一群羽林骑正在驰马射箭,因为皇帝就在廊庑之下观看,因此大家表现的格外的卖力。
  羽林骑已经不仅仅是在训练骑射之术,而是在炫技了。
  “驰马飞奔,居然能百步穿杨,这箭术确实了得,当赏。”
  皇帝招手,于是立即有内侍上前领了皇帝的旨意,来到场上,高声宣布对刚刚那位骑马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给予赏赐。
  “赏锦袍一件,授神箭手铜章一枚,赐御弓一把,大箭三十。”
  那名年轻的羽林骑听闻赏赐,滚鞍落马,欣喜领旨。
  “你叫何名?”
  “左羽林骑上士刘仁轨,颍川郡尉氏县人,今年二十一。”年轻的神射手高声报名。
  “声音还真是大。”那内侍嘻嘻笑着点头,然后返回廊庑下向皇帝禀报。
  “朕已经听到他的报名了,刘仁轨?”
  罗成听着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想了许久,终于想起来,这个不就是史上号称中日第一战中那位大唐的指挥将军刘仁轨吗?白江口之战,刘仁轨指挥唐军大败援百济的东瀛水师,打的此后倭人把唐人当爸爸的那位。
  “召刘仁轨上前来。”
  罗成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发现长的高大威武,脸有些黑,但是很健壮,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得知他少年时家境贫困,但爱好学习,只是家中无钱财供他读书,于是便经常跑到庄上大地主家的宗学去偷听,每当放牛砍柴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练习写字,巩固偷听来的知识。
  到后来,那个大地主家的宗学里的一群地主子弟和族人,倒没几个学出名堂的,偏偏这个偷听的却反而学的不成,让那位宗学里的先生惊叹不已,视他为一个好苗子,于是收他做了弟子,倾力相教。
  后来隋末大乱,到处兵荒马乱,刘仁轨的父亲被征召为兵,辗转于数支势力之间,先后投过李密、王世充等,再后来又归附秦军,只不过运气不太好,归附秦军没多久就战死了。刘仁轨也因此得以补录进义儿营中学习,因其能识会写通熟典经,于是受到义儿营中教头的欣赏,让他做了义儿队头。
  再后来他被分到了颍川郡丞李如珪帐下为侍从扈卫,有次李如珪按朝廷的要求,向朝廷起草奏疏汇报地方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后,便替他修改了。奏疏呈到朝堂上,连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对这份奏疏十分惊叹满意,不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说明了颍川地方现状,而且提出的数条建议,也十分中肯。
  结果上面给予李如珪嘉奖,李如珪十分意外,弄了半天原来是刘仁轨帮他修改过奏章,本来他只是让刘仁轨帮他抄誊,谁知他还改了内容。不过能得嘉奖是好事,于是李如珪便干脆向朝廷再上奏申明情况,并荐举刘仁轨之才。
  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十分意外,想不到义儿营出来的一个年轻侍从扈卫,居然还有此才学,授他官吧,还太年轻,于是最后干脆将他荐举入羽林骑。
  “朕倒想不到,朕的羽林骑居然有如此之才,区区一羽林骑上士屈才了。”罗成已经能确认,这个刘仁轨应当不是重合,而就是那位历史上大放光彩的名将了,历史上的刘仁轨好像后来还当上了宰相,出将入相的典范,还是个寒门为相的传奇,能跟马周相比并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