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9/1095

  丹墀之上,皇帝神色始终很好,直到散朝。
  退朝还宫,孙思邈立即为皇帝检查身体,“陛下今日朝会时间太久了,应当在一个时辰之内的。”
  “一时高兴,也就多呆了会。”罗成笑呵呵的道,不过连开两个多时辰的朝会,皇帝还是感觉此时有些疲惫。
  “请陛下静卧,臣为陛下施针,今日陛下过劳,已经有些气血不畅了。”孙思邈提醒皇帝。
  罗成很听话的躺好。
  “药王,朕的提议你考虑的如何?”罗成笑问。
  孙思邈取出银针,准备施针,“臣闲云野鹤惯了,无意仕途也。”
  “好吧,朕也知道你不在意仕途功名,朕也就不勉强你留在尚药局当俸御,但你的医术需要发扬光大,你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朕觉得你继续留在终南山中研究,其实有些不便,你看要不这样,朕授你为兵部下军医院的军医使。”
  “你别急着拒绝,先听朕说完。”罗成这段时间与孙思邈相处,对他的本事十分佩服,可舍不得放走这个医界大佬。
  “军医院与殿中省尚药局和太常寺太医署职责不同,殿中省尚药局是负责皇帝和宫廷医疗,而太医署主要负责医生培养。”
  “之前朝廷另设了军医院,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军医,开展军医教学,现在我欲给军医院增加一些职责,比如负责医书修订,收集整理民间医书药方,主管军队医药采购、药库管理,统辖各军的军医院、军医,同时负责皇帝的军医药诏令等。”
  孙思邈听完后,对于军医院职责中修订医书,整理刊印民间医书药方这块很有兴趣。
  “老神仙,我希望能够请你主持,先编一套大秦本草纲目,希望能够目随纲举,编写体例,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以朝廷之力,请名医主持,编写这样一本医书,目的还是能够支持医药行业,也规范医药行业。这本书将收集各种各样的药草药方等等,关键是还要标明为纲列事为目,方便索引。成为医药行业从业者们的学习工具,和临证用药手册,能够对军医和民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陛下是要把历代诸家本草,各种药材都罗列搜集,还要把各种病症都罗列出来?”
  “嗯,罗列诸家本草,说明药效以及用药禁忌等。注明各种症病,以及医治药方等。”
  这就是要编一本医药大词典,各种药材全都收录进来,各种天然的药材还有各种药材加工炮制之法,然后各种各样的病症,其病原病因,何药可对症而医。
  当然,具体的用药与医治,肯定还是各有配伍加减的,这得是具体的诊治用药,但编订这一样一本从未有过的药典,对整个医界都还是会有巨大的影响力的。
  能够由朝廷全力支持编订这样一本需要耗费无力精力财力人力的药典,对于孙思邈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若以他个人的能力,只怕没有个几十年也未必完的成,而且可能也不全面精准。而有朝廷全面支持,那么编这样的一本药典,用时会更少,也更全面更精准。
  “以后军医院还将负责整理那些民间医师们留下的笔记、处方、和医书,经过整理修订后,刊印出版,收入皇家和朝廷馆藏之中,发扬光大。”
  这样的诱惑对于八十多岁的孙神医来说,也是无法拒绝的。
  他不由的苦笑,“陛下总能找到别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么老神仙答应了?”
  “但愿我还能看到本草纲目完成的那一天。”孙思邈笑道。
  “有你来主持军医院朕就欣慰了,过去的太医署虽说也是培养医生,开有各科,但太医院里不过几百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多数都是留在尚药尚食等宫廷朝廷的医疗衙门之中,很少能回到民间诊疗。”
  “朕希望军医院不仅仅为大秦百万之将士救死扶伤,也希望能为民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生,让他们到地方上去。朕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在大秦所有的郡县都设立安乐医院、惠民药店,能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有医可看,有药可用,并且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术,得到更好更便宜的药材。”
  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是由罗成提出的一项新皇家产业,原本是打算由朝廷的太医署和尚药局等来主持,但被大臣们认为这可能会是个贴钱的事务,而使的皇帝决定干脆由皇家自己经营。
  罗成认为,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就算走平民化亲民化路线,也绝不可能会亏钱,只要用心经营,做出口碑,再加上规模化,这医疗药材生意绝对会是个很赚钱的生意。
  现在六京已经陆续开设了十几家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其经营模式类似于后世的医药体系,与此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但由于是皇家经营,挂着皇家的牌子,有皇家背书,一开业还是引的不少百姓前来。
  尤其是他们发现这里的亲民价格,以及众多医生护士们的高效和极好的医术及服务后,更是对其赞不迭口。
  现在唯一限制着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扩大规模的就是医师太少,虽说皇家到处聘请医师,可这个时代的医馆药铺都是极赚钱的买卖,医师的培养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皇帝扩张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需要更多专业的医师以及医师助理的护士,各药店也需要有能开方的处方药师,这就意味着皇帝得想办法自己培养。
  安乐医院最特别之处,就是分有多科,这与普通的医馆多数只有一两个大夫做堂,然后带一些徒弟不同,一般的医馆大夫多只是精通于一科。而安乐医院却是主打综合性医院,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诸科都有,大夫也更多,甚至有众多的医师助手以及专门护理的护士。
  药店也有精通于药理配伍的药剂师,这都是过去所不具备的。
  “朕需要能够大批量的培养这些医科人才。”罗成希望军医院能变成一所快速、大批量培养医师的专科学校,甚至还要培养药剂师、护士等,不仅仅是为军队提供各科医生护士,也为民间的医院提供。
  “朕已经打算从天下各地招募有天赋和一些基础的苗子过来学习,委托培养。”
  罗成打算直接给军医院先弄委培生,就是定向招生,比如军队里先招好军医学生或护士学生或药剂师学生,然后再送到军医院里来培训,培训完成后,这些人从哪来再回哪去。不仅军医如此,他还打算为自己的皇家安乐医院和惠民药店也如此定向委培。
  “陛下的计划真的是很大啊。”孙思邈听完也不由的惊叹,不过他还是觉得很兴奋,皇帝想做的事情,却正是他这个老医师想做而不可能的事情,“臣这把老骨头,愿意豁出去了陛下再拼一把。”
  “哈哈哈,可不敢这样说,有劳神仙来主持大局就好,至于下面具体的事务,要人调人,要钱拔钱,一定全面给予支持。”
  “陛下,这会很费钱的。”孙思邈提前给皇帝提了个醒。
  “朕岂会不知,但这个你不用操心,朕自会解决的。”
第1010章
最狠不过帝王心
  皇帝的构想,让八十多岁的孙思邈重燃起激情,终于接下了兵部军医院军医使的五品官职。
  今天的天气很凉爽,兴奋的孙药王施针的手法似乎也更精进了一些,比往常施针足足缩短了一刻钟,皇帝甚至觉得施针时没以前那么痛。
  一个时辰的针施完,皇帝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疲惫一扫而光,甚至有点微微的小兴奋。
  “秋风起,叶飘零,马上就要八月了。”罗成扶着手杖走在甘露宫的院中,看着那颗巨大的银杏树不由感叹。
  “八月胡天即飞雪,天皇,嗣业将军已经撑了三个多月了,只怕粮草将尽。”羽林将军王铁汉在一边说道。
  羽林军并不隶属于三衙任何一军,这支三千余人的部队,更像是皇帝的贴身近卫保镖,但他们又相当于是皇帝的讲武门生。
  三年一期的羽林郎、羽林骑,皆是死于王事的军中忠烈后人,先入长白义儿营训练,再入军中侍从见习,然后择优才选入羽林宫,每一个羽林,不论是其能力还是其忠心,都是绝佳上选优良。
  对这些人,皇帝极为信任。
  而统领这支军队的,现在是王铁汉,一位天生神力的猛将,当年皇帝还只是长白司马时的亲卫。
  王铁汉为人忠厚耿直,皇帝对他的信任非同一般。
  “朕又岂不知呢,但这场战争棋局上,朕不能只盯着一点,得顾及全局。”
  眼下,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吐谷浑,不再是围着大非川了。北及金山,西及高昌,南及雪山金川,如今秦军横跨数千里的战线,六七路军队同时用兵,动用的秦军四十万,郡兵三十万,民夫百万,更别说还调动了藩军二十万。
  朔方陇右河西关中巴汉剑南云南,诸道的军民几乎都已经卷入其中。
  对于大秦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一场大战,其规模之大,用兵之广,战线之长,都是远超历次的。
  这样大的战事,随便一地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错一招而乱全局。
  皇帝明知道嗣业孤军守大非岭很艰难,但也无法只盯着嗣业。
  他是大秦皇帝,不仅要为嗣业及那九万军民负责,也还要为其它数十万将校负责,而一旦兵败,局势崩坏,可能就是边境数道几十郡的数百万军民遭受劫掠,承受无情战火。
  “再等等吧,现在各种反击,战况都还不错。”
  薛万彻占据伊吾,裴行俨兵入高昌,再加上牛进达在居延海大败向北绕来的一支突厥军,在河西方向,秦军北路军已经彻底的站稳脚跟,并守住了边境。现在拿下伊吾高昌之后,虽然还没有能力马上就进军焉耆和龟兹,但铁勒和奚契的联军骑兵正在赶来,他们一到,那时程咬金便能挥师直攻三弥山西突厥汗庭。
  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眼下秦军形势大好,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敌军的主力还在。
  一个不好,若是秦军脱节,就有可能被敌军包围歼灭的可能。
  谁都在小心翼翼的调动兵马,寻找机会,虽然攻守易势,但鹿死谁死,犹未可知。
  对于秦军来说,攻守易势也并不全是好事,这意味着秦军离开了本土防御,不再有坚固的城池可依托,尤其是随着进军的深入,后勤粮草军械的供应补给,都会成为极大的麻烦。
  而天气已经渐凉,吐谷浑之地八月就下雪,就更添加反击的困难。
  一个不好,大好形势就可能再次易手。
  现在两边,拼的已经不再是谁兵多,而是谁能犯更少的错误。
  大非岭也许会是吐蕃等敌军的突破点,但也可能会是他们的致命处。
  “但愿尉迟恭和来整二将,能够顺利击败慕容恪叔侄,解大非岭北面之敌,撕开包围圈的一面。”
  张仲坚从江陵返回长安,向皇帝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
  江陵萧梁内乱,皇帝萧铣先后杀了元老大将董景珍与张绣,又大肆裁撤诸将的兵马,使得人人自危。
  虽然之前朝廷与三藩达成协议,三藩称臣归附,朝廷在三藩设道置郡,授给他们官职,仍由他们自治,一时间相安无事。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依然是有割据之实。
  “梁将周法明和雷长颍各欲率土统兵归附。”
  张仲坚已经与周法明等达成了协议,约定叛梁投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