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1095

  一众宰相听了,都不胜欢喜。
  皇帝昏迷这些天,他们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不过,就算陛下醒来,也还需要绝对的静养,需要卧床休息,不能有任何打扰,更不能刺激陛下情绪激动起伏,否则,将有可能前功尽弃,再次复发。一旦这个时候复发,就真是神仙也能救回了。”
  魏征对张须陀和卫文升道,“两位老相公,我们就不要在这里打扰到陛下了,到外面说吧。”
  回到政事堂中,张须陀和卫文升这两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相国,都不由的感叹连连。
  “陛下年纪轻轻,身体又强健,以前带兵打仗,冲锋陷阵,那可是有白虎战神之称,想不到如今居然会发这样的病。”
  “孙老神仙说陛下这种症状,便是中风。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风邪所致,内风则是内伤病症,又称脑卒中,卒中。陛下的便是脑卒中,是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导致血溢于脑所至,因此才会有突然昏仆、呕吐昏迷等症状。”
  张须陀却不解道,“可陛下却为何为脑卒中呢?”他更了解外风多一点,比如说打仗的时候,有时将军的卸甲风,便是属于外风,有的将领在天气炎热之时披甲作战,战后不及休息,便卸甲,结果有时卸甲中风,就是这种外风。
  可皇帝却是内风,是血溢于脑,这就奇怪了,皇帝好好的,怎么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是否有人谋害陛下?”
  “亲军侍卫府全面调查过,没有发现半点蛛丝马迹,不似有人谋害。”
  “老神仙说内风病因较多,但多是内因引起,归纳起来不过是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之因。
  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还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或是劳累过度,人身阳气,扰过太过,则亢奋不敛,操持过度,形养失神,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
  “再者,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也是发病之因。”
  “此外,气候骤然变化,也是诱因。”
  这些都是药王告诉一众宰相的。
  他想到一个传言。
  “我先前听到一个传言,说萧瑀被罢相前,陛下曾去萧瑀府中做客,然后遇到其姐萧氏……”
  关于这个传言,其实有很多版本,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
  传的最广的一个,就是说皇帝有一天突然微服驾临萧瑀长安城的府第,然后在萧府遇到了隋明帝的皇后萧美娘。
  然后,天子便与萧美娘发生了一段不可描述的故事。
  结果,此事为萧瑀发现,萧瑀大怒,不顾君臣身份,与皇帝大吵,弄的皇帝非常下不台来。
  于是第二天,萧瑀便被罢相,萧氏为弟弟向天子求情,于是皇帝虽罢其相,但却又厚赐其封地食邑,授封百里封地千户邑户。
  魏征怒道,“这不过是有心之人故意散播的谣言,想萧氏为隋明帝之后,还比隋明帝大了三岁,如今都是五十多岁的妇人,陛下却正是年轻之时,还未及而立,陛下怎么可能与其有什么阴私事?再说,杨广毕竟曾是今上旧主,今上又岂会对杨广遗孀有什么念头?荒唐,太过荒唐了,卫相也是朝廷宰相,怎么还信这种谣言呢?”
  卫文升却反问,“请问萧氏现在哪?”
  “萧瑀罢相之后便赴封地就藩,萧氏一起随行了。”
  卫文升哦了一句,“那这样说,看来还真是个谣言了。”
  “当然是谣言,天子怎么可能和萧氏有什么瓜葛?萧氏五十多岁的人。”
第984章
孤城遥望金城关
  五月底。
  宰相王子明、左神策大将军张亮,自洛阳迎接皇太子嘉文入长安,房玄龄、杜如晦两位宰相随同到来。
  六月初一日。
  太极宫中传出诏令。
  皇帝染恙,身体不适,需要静心休养,因此诏令皇太子嘉文代摄国政,政事堂诸相辅政。
  太子听政于东宫崇教殿。
  初二日,太子召护国法师少林方丈道信、护国天师上清掌门王知远,为皇帝祈福。同日,太子颁下太子教,大赦天下,并减免关陇河朔四道地税一年。
  初三,颁太子教,赐予文武职事官员勋升一级,赏给八十岁以上平民粮食、布帛。
  初四,赵王罗士信分封于关外忽汗河畔,授封五百里封地,赐封号渤海王,建渤海王国,赐封户三千。
  初五,燕王罗艺分封于广南道日南郡之西南,于雾湿岭以西,罗伦江畔授封五百里封地,赐封号日落王,建日落国,赐封户三千。
  十一日,罗继祖、罗承宗、罗寿三王并封于辽东关外长白山东南沿海,各赐封三百里封地,封户两千户。罗继祖为长白王,罗寿为土门王,罗承宗为海参崴王。
  六月十三日,白天出现太白金星,皇帝已经一个月没有露面。
  ……
  吐谷浑南部,大非岭上。
  天气也渐渐好转,风雪不再,可却又下起绵绵的雨来。
  自伏俟城南下已经两个多月了,离攻下大非岭营寨也有两月,距离他从乌海城撤回岭上,也有一个多月了。
  但援军却始终未至。
  可相反的,敌人的增援却越来越多。
  到此时,大非岭四面,已经有吐蕃军三万,党项两万、白兰一万、多弥一万、东女、白狼八国三万,吐蕃与西羌联军十万,占据大非岭东与南两面。
  而吐谷浑的慕容恪、慕容安远叔侄与天柱王,也拉起了十万吐谷浑部落兵,驻于大非川北面。
  西突厥也有十万军队抵达,占据的却是大非川的西北面。
  三路大军,共三十万人,将大非岭的九万大秦军民,围的一层又一层。
  天气的好转,对于嗣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驻于山岭营栅之内,粮草军械充足,早早就把破乌海和夺大非岭营寨夺取的众多牲畜牛羊宰杀了不少,腌晒肉干。
  天气越冷,他们倒越是安全,宰杀的牲畜内也好存放,直接雪地里冻着,或是用盐腌了风干。大雪天,敌军虽众,却难以攻山。
  几次试探的进攻,都被嗣业指挥秦军轻松的击退。
  但随着天气转热,冻着的牛羊肉不好保存了,得去砍伐柴草熏烤或炖煮以保存。二来天气好了,敌人的进攻也方便了。
  唯一的好处,也就是战马不用天天吃干草料了,能吃到大非川上的青青嫩草,补充一下骠。
  “援军为何久久不至?”
  郭孝恪有些牢骚,虽说见惯大风大浪,四面三十万敌军,吓不倒他。可是被困在这个鸟不拉屎的高原山岭上,也是很无聊的。
  他最讨厌的是这的高原反应,哪怕呆了几个月了,比最初时的反应好的多,但也依然让他不适,经常感觉头痛。
  烧个水都老是烧不开,更别说天天吃肉,人都快吃吐了。这里肉不缺,可缺调味料啊,只有点盐巴,这肉吃的也是无味。
  “你说,总不会是援军路上中了伏,被围点打援了吧?”
  薛万均不客气的骂他,“你个乌鸦嘴,就不能说点好听的?也许陛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只是拿咱们当成了钓鱼的大饵了呢?你看现在,三十万贼子啊,有丑藩,有狂突,有蠢吐谷浑,多好啊,一次钓来三十万众,这稍运筹运筹,不就又是一次马邑大捷嘛。”
  两人一边拌着嘴,一边嚼着牛肉干。
  风干的牛肉干虽说有腥味,可总比羊肉好吃点。
  “他娘的,这雨什么时候停啊,身上都潮的要长蘑菇了。”
  嗣业静静的站在那里,山上秦军将士们表现还好,虽然也有些烦躁,可他们毕竟是秦军,有老兵和军官们约束着,还没什么事。
  可那些民夫,却都已经躁动不安了。他们天天嚷着,家里该收庄稼了,出来这么久了,家里担心,又说家里没人收庄稼。还有人说,这么久不回去,说不定婆娘都以为他们死在外面改嫁了。
  前几天,已经出现有民夫私自结伙下山,想跑回家去。
  虽然被巡逻轻骑发现,及时拦截带回,可这依然开了很不好的头。
  嗣业只得下令,把这伙人吊起来,当众每人抽了二十鞭,并罚他们接下来扫一个月厕坑。
  “山下的敌军,估计要有一次大的攻城了。”嗣业开口。
  “攻就攻呗,巴不得来,天天闲着无聊,身上全是虱子,烦的很。来几个丑蕃傻羌,刚好让爷发泄发泄。”
  “慕容顺好像要压不住吐谷浑兵了。”嗣业又道。
  郭孝恪和薛万均这两痞子便都闭嘴了,他们虽一直看慕容顺不爽,可现在大家同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那三万吐谷浑兵,对他们守寨可是至关紧要的。
  “娘的,那些吐谷浑人不会想下山投敌吧?”
  “未必没有可能。”嗣业道。
  “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先下手,把他们全砍了再说?”薛万均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