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1095

  “赶紧先把人马撤进大非岭营寨中。”
  又是数支轻骑驰向北方,这一次,不信邪的郭孝恪亲自带队,一定要证明嗣业的担心是多余的。
  大非岭营寨中。
  在嗣业进攻乌海的这段时间里,营寨又迎接了几支辎重队伍的到来,来自西平、临洮等郡的上万民夫,带着大批粮草军械抵达。
  同时,又有附近几郡征发的郡兵以及诸羌部落兵,也来了近万。
  “现在寨中有五万余人,其中有之前留下休整的一万余府兵,另有羌兵万人,郡兵等万人,加上还留在营中的民夫约两万。”
  程名振告诉嗣业,他这段时间派人加固扩建了营寨,增建了几座小堡,同时也打造了不少投石车等重型器械,这都是为应对南面的一万吐蕃人准备的。
  只不过那些吐蕃人一次都没有来攻过,只是有几次来了几支小骑队,他也派人围杀了部份,逃回了一些,此后就再没有出现在附近过了。
  “粮草有多少?”
  “足够十万人食用三个月之久。”
  “那器械呢?”
  “打上几场硬仗是足够的。”
  程名振对眼下的局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见嗣业已经回来了,他也说起朝中几次来令,让他们班师北返。
  “现在元帅得胜归来,我们可以撤了。”
  可嗣业却摇头。
  “想轻松撤退,只怕不容易了,此去青海伏俟城,还有八百里路,一路上道路难行,我们这里又还有这么多民夫和郡兵等。”
  这个时候,嗣业已经后悔不应当一意孤行非要攻打乌海了。
  郭孝恪在离开后第三天回来了,有些狼狈。带出去的数支轻骑,也只回来了一半。
  一见嗣业面,他便有些灰败的道,“这下麻烦了,慕容恪与西突厥的联军,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跑到我们北面去了,现在拦住了我们撤回去的道路。他娘的,之前情报不是一直说他们还在西边吗,怎么一下子反跑我们前面去了?”
  “军情本就虚虚实实,很明显,对方放了些烟雾,然后耍了我们。”嗣业问郭孝恪,“你发现了多少西突厥军和吐谷浑叛军?”
  “离这里百里左右,约摸着得有三五万人,他娘的,太出人意料了。”
  程名振和薛万均都不由的皱眉,这下就是三面皆敌了,唯有东面没有敌人,但东面是黄河,而且黄河之东是西倾山和连云山,路更难走,尤其是带着大部队和辎重更不行。
  “要不,我们趁敌人还没合围,咱们杀回去?就算有三五万西突厥和吐谷浑叛军,也绝拦不住我们。”郭孝恪提议。
  可是嗣业却摇头拒绝了。
  若是战场在中原任何一处,他麾下的这些兵哪怕只有一半,但只要都是秦军府兵,他也有信心杀出去。
  可九万人中,秦军府兵只占了两万余,剩下的是吐谷浑军和郡兵、民夫、羌兵,更别说这边恶劣的气候和陌生的地形,都是无形的绳索。
  相反之下,敌人却对这里的地形和气候等更适应,一个不小心,他就可能兵败于此。
  嗣业再次找程名振确认了营寨中的粮草军械数量,确认很充足后,他眯起眼睛。
  “我们不走,就在这里守着,以逸待劳,以守待攻。”
  现在营中有九万余人马,还有三万多俘虏,另牛羊马匹等牲畜十几万,坚守个几个月是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的。
  既然如此,那就守,为何要冒险撤退。
  大非岭的营寨,虽不是什么险要坚城,但也占据有利地形。
  罗嗣业身为行军总管,全军主帅,就算吐谷浑军不隶属于他管,但慕容顺也得听他的建议。嗣业说现在敌人三面来围,兵力甚至在他们之上,此时撤退太过危险,要坚守城池,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慕容顺虽然听说三面来围,心下慌张,可见嗣业很淡定的样子,并不是已经到了穷途无路之时,倒也稍安定了些,听完嗣业的坚守理由,慕容顺并没有什么好的主见,只能犹豫半天,最后道,“我与大王同进退,战守调度,皆听大王指挥。”
  得到了慕容顺的支持,嗣业立马向全军公布了守战的决定。
  然后与诸将分定防守策略,划分班次,分布防区,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那些民夫们有些慌张,可此时也无法离开,虽东面还没有出现敌踪,但嗣业认为现在让他们离开,很危险,就算派兵护送,也未必安全,倒不如就留下来协助守寨,反正寨中并不缺粮食。
  “你说万一贼人越围越多怎么办?”
  民夫们居住的营地里,几名带队的官吏在小声交谈。
  “怕啥,贼人越围越多,难道我们大秦就没有援兵了?我相信,朝廷此刻肯定已经派出大军来援了,咱们只要守住他十天半个月,说不定朝廷大军就四面合围,反把贼人全包围了,到时一锅端了他们。”
  大家对于朝廷还是非常信任的,毕竟嗣业就带着一军出击,都已经接连在大非岭和乌海取得两次大捷了。
  若不是这次出兵数量少,根本不用顾忌吐蕃、吐谷浑和西突厥的联军,来谁打谁,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一名小官甚至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定到时来个大非岭大捷,他们也能协助有功,也论赏授封呢。
  大秦最重军功,军功升赏可是最快的。
  大非岭寨门。
  嗣业居高远眺,能看到不远处,敌军的前锋已经出现,影影绰绰。
  十余骑快马在暮色下驰出寨子,下山后分散开来,各走一路。
  他们身上背着的都是同一样内容的奏章。
  “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三家联军十万,围我军于大非岭,请援!”
第976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
  大非川以北八百里,青海湖伏俟城。
  秦琼单雄信程咬金薛万彻尉迟恭五位行军总管,再一次收到军情急报。
  “西突厥人来的好快!”
  “干脆不等了,出兵吧。”国舅爷单雄信道。
  不过此次青海一战,是皇帝御驾亲征,但皇帝坐镇长安。因此前敌指挥的是张须陀与卫文升,不过这两位老帅也没还到最前线。
  最前线还是以五虎上将为主,这五员虎将,皇帝又在他们出征前,特别授令,以秦琼为主。
  让秦琼为主将,也是皇帝认为秦琼用兵更稳妥。
  这次出兵,主要还是救援嗣业,其次才是击退西突厥和吐蕃,能不能灭掉慕容恪叔侄,收复整个吐谷浑倒还是其次。
  皇帝给五虎将拔了十万余人马,五军各统一军,只是这些部队得从河朔关陇四道集结过来,目前这十余万人,也才只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都还在路上正加速赶来。
  他们出征前,皇帝授的战策是聚兵于伏俟城,接应嗣业,然后击败敌军,最好是打场伏击战。
  可是现在,好像情况不太对劲,计划没跟上变化,嗣业的兵马迟迟不见北返,倒是突厥人和慕容恪叔侄动作迅速。
  “是啊,等不及了,干脆咱们去接应。”尉迟敬德也道。
  但秦琼却还在翻看汇总过来的一封封情报。
  良久,秦琼抬起头来。
  “诸位,出京之前,陛下交待,说如今我朝开国未久,百废待兴,正需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此次出兵,也是不得以应战,但还是当小心谨慎。大秦立国不久,这点家业积攒不易,经不起折腾啊。”
  “陛下的话声犹在耳,吾等身为统兵之将,绝不敢忘。”
  “打仗怎么能顾忌钱粮?这样的话,这仗束手束脚,怎么打?”尉迟恭问。
  可秦琼却依然道,“现在敌情未明,兵马未集,冒然出兵,孤军深入敌境之中,并非明智之举,想必诸位也不愿意还没接应出嗣业将军,结果又把咱们给困进去,又要让陛下派兵来救我们吧?”
  “怎么可能,就算带着这里三两万人马,咱们也能一路杀他个七进七出!”
  “尉迟将军之勇武,当然无人置疑,只是我们不能轻易冒险。想必之前的一些情报你们也看到了,嗣业南下出击,深入敌境后遇到的最大敌人可不是吐谷浑,也不是吐蕃或突厥人,而是南面的高原气候,我们精锐的府兵,到了那边后,出现疲惫、头晕、心痛等现象,大量士兵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就算是不披甲行军,也一样十分疲惫,这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
  正因此,皇帝才会说要在伏俟城打这一仗,以逸待劳,也避开高原反应。
  “你看这封情报,是从河西墩煌发过来的,那边说玉门关外的西突厥有大动作,还在集结兵马,很明显,他们是要增援。”
  秦琼耐心劝道,“我知道诸位救援心切,但是我们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接应嗣业将军,还要守住伏俟城,我们的身后,不仅仅是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也还有河西陇右诸郡,西突厥若是大举来犯,我等却深入了吐谷浑腹地不能及时回防,到时让西突厥杀入河陇诸郡,烧杀抢掳,我们如何交待?”
  说到这,秦琼握着拳头道,“守疆卫土,是我等军人之职。我等身为军人,就当报效朝廷,将军沙场百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们绝不能让战火燃烧到国境线之内,让他燃烧到我们大秦的土地之上!”
  “这一仗,必须先守好,再出击!”
  薛万彻道,“我再去催一催,让各路兵马尽快赶到。”
  单雄信则道,“我亲自带轻骑出去打探下敌情!”
  等他们走了后,程咬金呵呵笑道,“叔宝你现在是越来越有大帅风范了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