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095

  借出去的款子一年的利息百分之三十三,但是提前还也不会少,如果拖延,则要复利加息。
  当然,对于老王来说,盐茶酒这些商品的利润是很高的,而铁器的利润更高。所以只要不出意外,每跑一趟都能赚不少,只是一人跑,很辛苦,花的时间长。
  照着老规矩,老王从大昌号借了笔款,签字画押按手印,然后那边老刘便给他放款。拿了钱,老王便先在老刘这里采购一批商品,大昌号是家皮毛收购商,但这里也会有不少中原的商货运过来卖。
  采购了几样所需之物后,老刘便又去其它几家商号逛了一遍,都是熟悉的掌柜伙计,谈笑间便把事情办妥。
  陈升昌号,豫成厚号、晋隆盛号、蔡祥茂号等一家家商号,都是这个交易点的合伙人,也是陇右一带有名的大商号,他们一起出资修立了这个交易点,在此设立商铺,就是为了能够收到第一手的皮毛商货,把收购价格降到最低,抢占交易区。
  这些商号与老王这样的跑单帮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他们本钱大,因此主要是搞定点收购,许多羌人直接把皮毛送过来交易,当然也有一些更偏远地区的羌人部落,来往不便,于是便有老王这样的行商跑过去收购交易,然后再送回来卖给商铺,这样一来,老王他们能赚些,但大头依然还是商号们赚。
第948章
跑单帮
  对于大升昌这样的商号来说,他们与羌人交易往往能有十倍之利,而对于老王这样的行商,他们的交易有时更能达到百倍之利。
  不过大升昌也不羡慕老王他们,因为他们量小,而商号量大,再一个,老王他们跑一趟时间长,周转慢,比不得他们的效率。
  这些大商号沿着河流,把交易点不断推前,收购到货物后,可以沿溪谷河流而下,大大便捷。
  而老王这样的单帮商人,则是要沿着那些河流的小支流,进入那些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小木船、矮脚马,都是他们的贩运工具。
  采买好了货物,老王便去了饭馆,虽然这里地处遥远边疆,周边尽是些土著羌人,但只要有钱赚,就有冒险者过来。
  商号来了,建立了交易点,修了堡寨子,于是便有了掌柜伙计学徒们过来,甚至有的掌柜还会带上家眷过来。
  同时,这里也会有饭馆、青楼起来,有了支女、厨子们,甚至还有医馆。
  老王逛了一圈,惊讶的发现,这里居然还新建了一座道观一座寺庙,甚至还有了一座书院,虽然那道士只是个缺牙的老道,带着两个年轻的瘦弱道士,和尚也才三五个。
  但这些变化,却是在他走后才有的,现在看到这些,总觉得有些意外。
  他越来越觉得,这里似乎越来越像是一座城市了。
  在他吃饭的时候,甚至来了一位官差,那人自报身份,是临洮郡洮源县市署派出的市吏,负责这边的交易和税收,他还有一个助手,一个很年轻的人,看着好像还未成年的样子。
  这些陌生的新鲜面孔,让老王觉得不太自在。
  那位市吏陈明身份后,对他说了一通如今的局势和潜在的危险后,然后又告诉他,就算到羌人处做生意,也不得胡做非为,败坏朝廷名声。
  同时又告诉他,若遇危险,可向最近的哪几处军队驻扎处求援。
  最后,这位市令把他召到一边,交待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要他走的时候带一个人同行。
  “带人?”
  “他会临时充当你的伙计,但不需要你付他工钱。”
  老王疑惑不解,官府免费给自己派一个伙计?
  “那是朝廷的人,但他表面身份会是你的伙计,跟你一起同行,沿途探查地形,察访各部羌人民情而已,你不用担心其它。”
  老王心想,这不就是细作间谍吗?想想还有点小激动,觉得倒也不会妨碍自己,当下便答应下来。
  过了会,市令便带来一个汉子。
  看起来真像是个伙计,一点不威猛。
  那人见了他,说自己也姓王,也后路上便充做老王的本家侄子,让老王多照顾。
  一起吃了顿饭,这位小王不苟言笑。
  老王总想试探的知道更多,但小王却滴水不漏,一会后老王便觉得有些无趣了。
  饭后,简单的休息会后,老王去查看自己的货物,各家商铺都已经帮他打包好,他一番清点后双方交接,然后又去了那边厩区,租了六匹矮马。
  本来他一人只租四匹的,但因为加了个人,老王觉得可以多带点货,又是临时又采购了一批货物,加租两匹马。
  这种马个头矮小,尤其是脚矮,虽不如突厥马、吐谷浑马高大雄壮,但胜在擅长翻山越岭,对于他们这样的行商来说,却是极适合的。
  毕竟他们要去的地方,往往都是那些鸟径兽路,要翻山越岭。
  做好一切准备,在寨里休息一夜,第二天天微微亮,老王便带着货物,与小王一起走出了寨子。
  出寨子后,便是漫漫的行路。
  一直走了好些天,弯弯绕绕的估计走了有二百多里路。路上,老王没去找羌人交易,“咱们这些跑单帮的啊,也有规矩,你看这出了交易点后这几百里地方,其实也都是划分了势力范围的,每一个跑单帮的都有一片自己的地盘,其它人是不能随意越界的,否则就是捞过界,后果很严重的。”
  这就跟猎人们一样,每个猎人都有自己的猎区,猎人们只能在那片地方下陷阱、打猎,否则就会引冲突。
  大商号们划分交易点,单帮商人则是划分山头羌落。
  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
  若是有新人的,那得先拜山头,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
  小王只是点头,却没多说什么。
  老王的地盘,距离交易点很远,足有三百里远。好在这一路风餐露宿的虽辛苦,但却没有遇到羌人劫货之类的。
  “以前这些羌人很凶悍的,但后来临洮郡尉带着郡兵过来剿过几次匪,杀了一些人,把人头送到各部落传看之后,那些人就老实多了。”
  那位小王一路静静的听着,每天晚上宿营的时候,便开始写写画画,老王看过,他也没拦着,画的都是这一路过来的路线,哪里有河流哪里有渡口哪里有泉水哪里有山谷河滩等等,画的很详细,甚至连这一路上哪里有羌落,羌落多少人,首领是谁等,也都有记录,而这些都是老王告诉小王的。
  这天中午,他们刚翻过一座山,就听到前面有呼啸之声。
  然后突然跳出几个穿着皮袍子的羌人,这些人看到老王,高兴的呼喊着,甚至直接跑过来,帮老王牵马。
  小王吓了一跳,手都伸到腰间的刀柄上了。
  可老王却笑着上前,与一个羌人高兴拥抱。
  “老王,你好久没来了,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回中原老家一趟,给儿子娶媳妇。”
  小王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如同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十分惊讶。
  羌人们兴奋的迎接着老王往回走,甚至对老王的侄子也十分亲切。
  “老王,我们已经积攒了许多皮毛,你要是再不来,我们就要卖给其它汉人了。”那位挽着老王手臂的羌人大汉笑着说道。
  而老王则指着六驮马,“看到没,我这趟可是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东西,包你们满意!”
第949章
天柱王的使者
  这是一个自称为留河部的羌人部落,居住在洮河的一条支流边上,他们是游牧部落,以牧羊养牛为主,也会在河滩边上简单的种点庄稼,但基本上就是刀耕火种,撒下点种子就等着收获。
  小王默默的打探着这个部落。
  这应当是一个不大的部落,约有五百人左右,青壮者约为三之一。
  部落里只有少数人会说汉话,还说的是关陇一带的土话,不过老王却跟他们交流的非常自然,因为老王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羌话。
  他好像跟这部落里每个人都很熟悉,见面便笑着拥抱打招呼,甚至是那些羌人妇女们也很喜欢这老家伙,远远的跑来招呼。
  老王每见到一人,总要先拥抱一下,然后互相问候几句,再从马上拿出早准备好的礼物。
  送给女人们的往往是一些木钗,给老人的或许是个木碗,给孩子的也许就是个小拔浪鼓,给男人们的则会是其它一些玩意,总之都是采购价格不高,但又挺有心意的小东西。
  而羌人则会还送他一些如艳丽的野鸡毛啊,锋利的狼牙之类这些东西。
  他们并没有急着交易,而是拉着老王问长问短,然后请他进部落里族长的帐篷里聊天。
  留河部落也是游牧的,他们夏秋时在一个地方居住放牧,到了冬春时则又在另一处过冬,平时还是居住帐篷为主。
  小王发现,老族长的帐中居然还有铁锅铁壶瓷器杯盘这些东西,族长的妻妾女儿们,甚至穿着很艳丽的绸裙。
  虽然只有族长家有这条件,但也还是让小王比较惊讶的,怪不得这些羌人很欢迎老王,因为老王,他们的日子大为改善。
  吃烤羊肉时,手里拿的是漂亮锋利的解手刀,炖汤煮茶的锅壶还用上了铁制的。
  一顿接风宴后,交易正式开始。
  老王从马上卸下了一驮子货,里面主要是茶叶盐酒以及一些铁制品和丝绸布匹,另外还有些金银首饰这些。
  货物一件件的摆出来,在那帐前显得格外的耀眼。
  一群群的羌人男女老少,挤的水泄不通,挨个前来观看,惊叹连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