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1095

  皇帝倒没显得太过高兴,对他来说,这个解决的结果,不过是证明了杜伏威的忠心,还有辅公祏的一点悔改,其实杜伏威不去,他也有好几个方案可无声无息平定这起乱子。
  “玄成啊,你说朕要如何处置这辅公祏和张善安呢?”
  魏老道捋着胡须,他是诸位宰相中,与皇帝关系较亲近的,有时候,有些事情皇帝不愿意跟其它宰相谈及,却愿意与他商量,这份信任是极难得的。
  “臣觉得,辅公祏毕竟是凌烟阁功臣,当年的从龙元勋功臣,既然反迹未显,也没有什么坏结果,他及时的悔改,还助朝廷除去了张善安这个逆贼,可以从轻发落。”
  “怎么个从轻发落法?”
  “不如不对外公布其谋反之事,保留他的凌烟阁画像,保留他的宁国公爵位,但是,将他贬官降职,贬往边地,令他悔过,将功赎罪,以观后效。”
  魏征提醒皇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经除掉了王君廓和刘武周之名,这么短时间要是再除去一个,终有些不太好听。
  若是皇帝的功臣,个个都成了反贼,那总不是好事。
  “那就将辅公祏贬往黔中道,贬为夜郎郡太守。”
  夜郎郡,是大秦在原西南的牂柯郡中划出的一个新郡,牂柯郡很大,几乎占据了后世半个贵州那么大,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所以不久前朝廷特新划一个黔中道,并设立了黔西、夜郎、黔中、黔安、安顺、镇远等数郡。
  大业时,这里仅一个牂柯郡就占据大半个后世贵州境,便可知当时的隋朝对这里的统治有多薄弱。
  朝廷新设的夜郎郡,主要辖区便在后世遵义一带。
  这里处于朝廷的云南、剑南、巴汉、湖南四道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朝廷对于西南的经营策略,其实也就是一带一路,修路、筑城、驻军、屯田、移民、贸易,就是这么简单。
  但西南的重重大山,却会成为阻碍,路难修,城难筑,尤其是这边聚集的原住民都是各个部族的夷人,许多夷人都不开化,处于蛮荒之中。
  虽然传说古夜郎国曾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比华夏文明短,但汉朝时就被灭了,而且当时的夜郎国也只是部落联盟,古夜郎灭亡后,西南夷各部为政,混乱不堪。
  就算中原各朝不断的南下经营,但推进缓慢。
  西南夷虽不如草原部族对中原的威胁大,但叛乱也是家常便饭。
  要想彻底的稳固西南,并不容易。
  朝廷计划修一条贯通巴汉道南北诸郡的道路,自汉中向北还可联接西北关中长安、东北联接襄阳、洛阳。
  这条路向南还可延伸入黔中,甚至进入云南、广西、广南,这条西南大动脉若是修成,将比长安入成都抵云南的那条道路更加重要。
  新设的夜郎郡,便处在这条大动脉的重要节点上。
  因此让辅公祏去夜郎任太守,虽为贬降,但其实是给了他将功赎罪的机会,并不是让他去混吃等死的。
  “辅公祏脑子还是很活的,也挺有干劲,只是一时脑子糊涂走了歪路,希望陛下再给他一个机会。”
  “好吧,明天朕亲自跟辅公祏谈谈,敲打敲打一下他,希望他能明白大家的一片苦心。至于张善安,这种朝三暮四之徒,必杀之以敬效尤。”
  张善安在洛阳被公开处死,李密王世充等人也被通知前去观刑。看着张善安被处以千刀万剐之刑,死的无比痛苦,李密这些曾经的反王,也不由的后背汗湿衣襟。他知道这是皇帝的警告,虽心里苦涩,却也无奈。
  杀死张善安后,皇帝便下诏,各道诸郡,全面推进军改、税改,全面考核官员,能者上,弱者下。
  此时朝廷名义上一统天下,除了江东、江西、湖南三道还未平定,其余各地皆已扫平。
  安东、辽宁、河北、定襄、朔方、河东、山东、河南、淮南、关中、陇右、河西、巴汉、湖北、剑南、云南、黔中、广东、广西、广南,实际统有二十道,划为二百零八郡,县一千零十五。
  枢密院和兵部拿出的军改方案是实行府兵制的同时,再增加了禁军系统。
  禁军编设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左右神武,和左右神机左右神捷左右神勇,共十二军,每军两万四,共计二十八万八千人。
  他们称为北衙十二军,负责拱卫六京,宿卫皇城,随扈皇帝。十二军主要驻于六京,同时也轮流到边疆驻守,并且遇一般的战事、叛乱,优先抽调禁军出征。
  除这北衙十二军外,原府兵十二卫四府,依然保留,十二卫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翊卫、左右屯卫、左右侯卫和左右御卫,十二卫统领南衙府兵,天下各道设立军府,编额五十七万六千,每卫编有四万八千。
  此外南衙还有四府,四府为金吾卫府、千牛卫府、备身卫府、监门卫府。此四府不统外府兵,只统皇帝近身侍卫以及宫门守卫。
  另外还有内军十二军府,内军则是亲勋翊三卫六军府,以及东宫亲勋翊三卫六军府,内军皆由贵族勋戚官员子弟充当。
  整个大秦军队体系很清晰明确,规模也十分庞大,达到百万之众。
  其中南衙府兵是属于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农兵一体,而禁军体系,则是募兵制下的常备军职业兵体系。
  主要是从府兵中精选的年轻精锐之兵,他们当兵拿饷,职业军人。
  至于南衙四府,则是府兵番上宿卫。
  而内军,则是勋戚官员子弟充当,这些人充当皇帝的侍卫同时,也相当于是武官培训。
  没有全面继承隋朝的府兵制,是因为大秦的国策是要不断开疆拓土的,因此必须有常备军,而不搞全面募兵制,则是因为全面募兵制军费太高,大秦也吃不消。
  所以北衙禁军和南衙府兵,其实就相当于是两级军制,一般情况下,有北衙军就够了,若是战事规模扩大,或者内部叛乱的情况下,则开始征召府兵补充。
  北衙军由皇帝直接统领,而南衙军由宰相负责。枢密院、兵部、十二卫、十二军分别掌握军令、军政、统兵等职权。
  一般情况下,大秦朝廷只需要供养北衙的十二军以及南衙四府和内军即可,军费开支降低同时,秦军的战斗力又能保持。
  而将来分封诸侯后,各诸侯国内的驻军,也一样还是在南衙十二卫府里抽调兵马,在其兵额之内。
  南衙十二卫主将称大将军,北衙十二军主将则称上将军,品级皆为正三品。
  四府和内军二十军府主将,则称为中郎将,品级正四品。
  军改内容巨大,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全军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将领对调。
  十二位南衙大将军,十二位北衙上将军,四位南衙中郎将,十二位内军中郎将,再加上二十位左都督指挥使和二十位右都督指挥使,这么多职位,谁能上,谁不能上,足够让皇帝和宰相们头痛许久了。
  好在有辅公祏的前车之鉴后,皇帝和宰相们相信,军改应当会比较顺利,不会再有人脑子发昏乱来了。
第929章
若为自由故
  “陛下可有心事?”
  一道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皇帝抬头,发现长孙氏正关切的询问。
  “你怎么来了?”
  “是陛下让王内侍来通传,令臣妾今晚侍寝的,陛下忘了?”
  这么一说,罗成才想起来,之前内侍省敬事房的王内侍过来请他翻嫔妃们的牌子,因皇后来了身子,李贵妃又在为父带孝,而郑妃和崔妃都有孕在身,因此皇帝便翻了长孙昭仪的牌子。
  一般情况下,罗成是居住在兴元殿。
  紫微宫分为朝区和寝区,在乾阳、文成、武安三殿之北就是宫中第一横街,东西两端分别通入东西隔城,街北便是寝区。
  寝区的主殿是开元殿,南有开元门,这里既是皇帝寝宫,也是平常召见宰相听政之处,常朝则在西边的宣政殿。
  再往北便是宫中第二横街,街北便是后妃们居住的寝宫。
  皇帝所居的是主殿开元殿,他的左右和后方又有若干殿,是御书房等偏殿。
  往北是贞元殿,他的左右与后方又有若干殿,贞元殿为皇后所居,周边诸殿则是其它妃嫔所居。
  开元、贞元两组宫院前后相同,加上周围各殿,用围墙封闭,共同组成寝区。
  在开元殿诸宫殿中,内侍省为皇帝在数十个房间里准备了三十六张龙床,每天晚上皇帝睡觉的房间都不同,甚至睡前罗成都不知道今晚会睡哪。
  皇帝要临幸妃嫔们,偶尔会去妃嫔的宫殿,更多时间则是直接翻牌子由内侍传唤过来侍寝,四妃九嫔们侍寝后一般会留下来,但更低级别的世妇和御妻则是侍寝后再回到自己的居处。
  第三等的世妇有婕妤、美人、才人三名号各九人,御妻则有宝林御妇采女三名号各二十七人。
  当然,现在皇帝后宫除了一后四妃位满,连九嫔都还没满,二十七世妇也只有几人而已。
  皇帝日理万机,每天忙碌政务,事情太多,这方面的时间便也少了。有时甚至经常好多天都不会召嫔妃侍寝。
  这一忙,他甚至忘记了今天召了长孙来。
  罗成拉着长孙在身边坐下,“刚想点事情,倒是走神了。如今北方平定,之前朕也宣布大赦天下,大业年间那些被裹挟从贼之民,只要他们肯回乡,那么过往之事就既往不咎。这道赦令下达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许多曾经从贼的,或者是避入山林的,也大都下山了。不过也依然还是有些人亡命草莽,啸聚山林,横行不法。”
  为此,罗成下令各道郡县,命令各地的府兵、郡兵、乡勇一起出动,对于那些抗拒到底的贼匪严厉打击,缉拿搜捕。
  效果还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如今北方战事已定,朝廷有充足的力量来围剿这些贼匪,现在各郡报上来的捕获数字很惊人,达到数十万之众。
  对于这些抗拒到底的贼匪,朝廷宰相们也各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应当宽仁,全都赦免释放,让他们返乡归籍。
  也有人认为,如今刚平定北方,许多地方还十分混乱,这种时候越发需要用重典,方能震慑不法,应当杀。
  而这些主张严打的人,也有人认为应当只追究那些匪首和骨干,而也有人认为当全都处置。
  “陛下是在为这事忧虑吗?”
  “是啊,毕竟几十万人呢,这里面固然有许多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也有不少只是被裹挟的,也有人曾经犯过罪行,如今也想悔改的。”罗成点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