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1095

  吃醋这还是个新词,这次徐世绩带回来的三百半岛美人,皇帝分赏给诸侯大臣们,房玄龄身为宰相,于是也一样得了一个。结果房玄龄说不敢收,问他为何,他说家中妻子定会不肯。
  于是罗成便笑说他惧妻,然后派人把三个女子送去房府,同时送去一道旨意。
  若是卢氏不肯让房玄龄纳下这三妾,则赐她一壶毒酒。
  结果出身于五姓七家的范阳卢氏,十分刚烈,居然直接拿起御赐毒酒就喝。
  可等她喝完,却发现这毒酒很酸,原来是一壶醋,并不是真的毒酒。
  这样一来,吃醋这个故事,也就传遍洛阳,人人皆知。
  后来还是罗成的皇后单氏亲自到房府安慰了卢氏半天,才让她勉强同意接纳这三个夷妾。
  老爹听妻子这般说,尴尬的笑笑。
  “笑啥,我还不知道你们这些男人,天下的男人都一般样,这有钱有势之后,便想着纳妾娶小,都一样。”
  想当年,隋文帝杨坚与独孤氏感情多好啊,曾经说好一辈子就夫妻两个相伴一生。结果临到老了,杨坚不也还是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尉迟氏。独孤氏趁杨坚上朝时把尉迟氏杀死,气的杨坚骑上马,一口气跑了四十里地,一人蹲在河边流泪。
  后来独孤伽罗无奈,只得亲自给杨坚选了陈朝宁远公主进御,封她为宣华夫人。
  秦氏还是个比较开明的妻子的,纳几个妾,都只是小事而已。
  三百个半岛美人,倒是很快分完了,皇帝自己也只是留了三个。
  徐世绩面君的时候问皇帝,罗成板着脸说,“下不为例啊。”
  可徐世绩瞧皇帝的样子,似乎一点也不像是不满,而且他最近见到大臣诸侯们时,大家都对他赞许不已,说那些新罗百济高句丽女子很是温柔,有人甚至托他回带方后,再给他们弄点来呢。
  见皇帝回来,徐世绩去鸿胪寺见新罗和百济的使者,对他们说,“去年你们这里进贡的女子们,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你国王敬重心的上头,封美人的封美人,赐诸侯的赐诸侯,都封赏了去。”
  两个使者听了惶恐不安。
  “我们回去马上再另选,请将军说个美人标准。”
  徐世绩哼嗯了几声,“就照着上次的样子,再各送一百来吧,记得不许歪瓜裂枣充数。”
  两个使者先是愣了一下,怎么先说上次的不行,又说照上次的再送来?然后一下子回过神来,原来是他们嫌少啊。
  两人于是心里松了口气,甚至对本国美人得天国上朝欣赏喜爱而沾沾自喜,非常自豪,我三韩美人,果然名不虚传,连中土大秦皇帝和诸侯们都征服了!
第924章
功成名就
  周德威、王子明、赵贵、周新还有杜伏威五个连襟坐一块喝酒,过去,五人出身都差不多,也就周德威是个小地主,王子明是个读书人,而赵贵是个猎户,周新是个渔夫,杜伏威只是个放猪倌。
  可如今,却一个个皆封国公,尽着紫金。
  “听说大姐夫你马上要出任长安留守了,恭喜啊!”
  周德威哈哈一笑,“都是为皇帝办差。”他年纪稍长,而且向来稳重敦厚,过去征战之时,虽然冲锋陷阵时少,但多是留守策后,也是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如今北方平定,皇帝选了这位大姐夫出镇长安城,留守西京,也看出皇帝对他的看重。
  王子明是读书人出身,以前便一直是皇帝的钱袋子管家,之前一直任民部尚书一职。而现在,皇帝已经提拔他为尚书右仆射,原右仆射杜如晦转为左仆射。
  而左仆射侯莫陈乂转为中书侍郎加同门下平章事衔。
  现如今的宰相班子,又经过了调整。
  中书侍郎侯莫陈乂、房玄龄,门下侍郎魏征、萧瑀,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右仆射王子明,御史大夫杜淹、翰林学士承旨陈叔达、枢密使张须陀,吏部尚书屈突通、兵部尚书卫文升。
  皆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宰相人数达到了罕见的十一人之多。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宰相由过去的三高官官,到如今的不再局限于三高官官,而是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才是宰相。
  且三高官官都空缺,只是仆射和侍郎主持省务。
  另一方面,中枢也从尚书省,转移到了门下省的政事堂,政事堂还专设了五房,有下属官吏协助宰相们理事。
  十一位宰相没有首相次相辅相这些,而是轮流主持政事堂议事,并设有政事笔,当值宰相则执政事笔。
  政事堂平时由当值宰相坐班当值,遇重大事务则召集诸位宰相一起议事商决,平时下朝后,宰相们各回本衙,处理本衙事务。
  这种改变,其实也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这好比隋初时,朝廷大事是在尚书省,就类似是国务院中总理主持,然后现在的政事堂,则相当于常委会,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方为真宰相,就类似于加了常委衔。
  群相议政,能避免权臣奸相,同时也能大大提升皇帝处理国家事务的效率。
  天下之大,若是事事亲为,皇帝累死也办不完。所以他效仿明朝制度,另设通政司,所有奏折都先送到通政司,由他们抄录备份,然后送一份到政事堂,送一份至皇帝御书房,再留备入档一份。
  送到政事堂的奏折,由宰相们议论,给出相应的处置方案,他们将处置的方案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外。并且根据奏章内容的轻重缓急等,贴不同颜色的纸,一般寻常事务,只贴白纸,然后是绿纸,再是黄纸,重大紧急的事务则贴红纸。
  贴纸完,再交回通政司,再次抄录存档,然后送御书房。
  这时,翰林学士院的学士们,则要负责为皇帝先行浏览分类,如确认白绿贴纸的奏章分类属实,且贴纸上的处置得当,便会代皇帝朱批转回通政司。
  通政司再按其类别,转到尚书省,尚书省给予自己的建议或附议,再转给相应的六部九寺衙门,对应的部寺根据宰相和尚书省的指示执行。
  而对于贴黄贴红的重要奏章,则才会送到皇帝面前过目。
  翰林学士会先拟好一个目录,简略注明各道奏章的内容和宰相的处置,由皇帝过目。
  皇帝便可据此先筛选一遍,既做到心中有数,又不错过重大事务。
  对宰相们票拟得当的奏章,皇帝会指示翰林学士代朱批通过。而对有疑惑的,则会亲自研究,甚至做出指示,由翰林学士代批旨意。
  若是对宰相票拟处置不满,也可否定,打回让宰相重拟,或直接给出自己的处置结果,交由宰相商议。
  最终形成决议,则还是要交由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翰林院学士在这个决策层里,充当的是皇帝的秘书角色,甚至是智囊顾问角色。
  中书门下政事堂,是最高决策中枢,而皇帝则是最终决策人,但门下省又负有最终审核权。
  层层架构,既要保证皇帝不被宰相百官欺瞒,同时又得保证皇帝能够及时的掌握和处置军国政务。
  皇权和相权相互制约,保证平衡。
  虽说如今的皇帝之权威,不是宰相们能够掣肘的了的,但罗成却还是不嫌辛苦的亲自设计了这一制度,就是为了保证以后的皇帝,在这个框架之下,不会出乱子。
  既避免后世子孙专权乱政,又防出现权臣奸臣夺权乱国,可谓是用心良苦。
  王子明在这个时机下,出任右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是尚书省权力下降的时候,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拜相了。
  一众连襟中,他算是第一个拜相的。
  “读书人就是好啊,你看十一个宰相,也就是枢密使、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这三人是武将出身。”
  赵贵有些忍不住道。
  他刚刚被诏授为襄阳太守,算是从武职转为文职,但心里落差很大。此前他镇守北京,后来又担任了都统。
  那可是统领两道兵马啊,如今转为襄阳太守,却只是一郡之民政长官了。
  相比起周德威的西京留守,明显要低了一级。
  可八大都统,尽皆罢撤,赵贵也无奈。
  毕竟眼下北方一统,朝廷打算休养生息,并不打算这个时候南征,所以各行营都撤了,都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周新则是被授命为蜀郡太守。
  “老五,你呢?”
  赵贵扭头问最小的妹夫杜伏威,这位曾经的江淮之王,最近似乎过的有些不太顺。先是王君廓谋反一案牵连到他,虽是后来没事。可他又被李子通阴了一记狠的,把淮南几乎全丢了,损兵折将众多,狼狈不已,自己还受了重伤,差点没命。
  如今回京,虽然伤好了,但皇帝却迟迟没有给他再授新职,淮南有秦琼坐镇,他是回不去了。
  杜伏威有些尴尬的笑笑,“暂时还没消息呢,估计陛下想让我再留京养养伤再说。”
第925章
山头
  罗成打量着杜伏威,“看你的精气神儿,倒是不错,看来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杜伏威笑道,“臣的那点伤早已经好了,追随陛下以来,臣也大小百余战,负伤数十次,有好几次比这还重呢。上次只是一时不察,着了李子通那叛贼的道,将养这么久,早好了。如今,又是生龙活虎,依然可以为陛下披甲上阵,统兵讨逆。”
  罗成拍了拍杜伏威的肩膀,笑呵呵的道,“年轻确实筋骨强,但也不能大意,可不能落下什么病根,将来遗祸无穷。你啊,就安安心心的呆在洛阳休养一段时间,先前朕下旨敕造的吴国公府住的可还舒适?”
  杜伏威直言道,“陛下所赐宅第十分好,只是我这些年久在军伍,整天东奔西走,早习惯了营伍生活,这一下子闲下来,天天对着些歌妓舞姬家丁奴仆的,倒是十分不惯了。臣还是想出去做点事情,如今江南虽暂不征讨,但也需要做好准备,臣熟习江南,想回去做事。”
  皇帝却没答应,转而问道,“你觉得辅公祏怎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