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95

  同时,在各个沟通山北的山口修长了屯军和防物用的城堡,其中最大的山口便是后世的哈德门沟,赵国在此山口南部修筑了一座大型城堡,即九原城,并在城中屯驻重兵,使之成为赵国在其西北部的军事重镇。
  自那以后,历朝历代,基本上这里都是汉家必争之地。
  秦朝时,曾经直接把秦直道一直修到了九原城。
  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匈奴,收复河套后,沿黄河修建了三十四座县城,并将这一广大的河套地区新设一郡,命名为五原郡,从此不再隶属于东面的云中郡,这也成为秦三十六郡之一。
  不过正因为这里太靠近边塞,尤其是河套地区的独物地形,这里水草丰盛,但其南面是广阔的鄂尔多斯黄土高原,这就使得河套地区尤如一块汉家飞地,当草原部落强盛时,这里往往会被他们夺占,甚至反复受到侵袭。
  “这些我也知道,隋立国之后,收复了河套之地,设立了丰州、灵州等,后来又把东面的前套定襄之地,都交给了启民可汗。”李叔良需要云定兴的配合,需要丰州的钱粮来供应柴绍的兵马。
  丰州河套地区,黄河北岸之地最富庶,而黄河南岸却是有成片成片的连绵沙漠,虽有几条古道可通关中、朔方等地,但道路难行,粮草更难运输。
  李叔良计划是要在丰州造船,然后依靠河套这一段比较平缓的水面,利用船只水运粮草到胜州河对岸的金河口,再转为陆上车马运输。甚至有了船队,将来还可以直接把船队开到灵州去,从那里转运关、陇的粮草过来。
  但这些,都需要云定兴的配合。
  毕竟云定兴在此数年,他带着几万人归附,对这些兵将依然有很大的号召力,更何况,本地的豪强大户跟他的关系也好。
  他李叔良一个过江龙,要想办好事,不得不依靠他。
  柴绍离开时,就交给李叔良两个任务。
  一是整编云定兴的兵马,将之全都整编到他率领的那两万唐军中,混编成为四个军,共五万人马,每军一万二千。
  第二件事情,则是在河套地区筹集粮草,打造军械转运供东征军。
  兵马整编的事情,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云定兴还是很配合的。
  五万四军人马,李叔良调派了一军驻于灵州灵武城,又调一军驻于归唐的胜州郭子和处,然后剩下两军,一军驻丰州,另一军驻于河套中部的呼延谷。
  一切都很顺利。
  唯有征粮运粮这事遇到些麻烦。
  “临时造船需要时间,也需要工匠,只怕是赶不上,不过丰州这边有数百里黄河,因此这里本来也有不少渔民渔船,下官可以马上派人去征召这些渔夫和渔船,让他们协助运送粮食军械往东,同时也征召工匠和民夫,让他们开始伐木造船。”
  李叔良对他的反应非常满意。
  “如此就有劳云侯了,等柴驸马攻入太原,就不必再要我们从这边辛苦转运粮草,到时他可以就地补给了。”
  李叔良笑着道,“云侯之功,某定表奏朝廷,等此战过后,相信陛下定会召你回京,授你王公之爵,公卿之位。”
第871章
受降城
  相距九原城不远处,黄河岸边。
  嗣业与殷开山、段志玄、侯君集这几员大将在商议军情。
  “咱们现在此处便是呼延谷,北边是牛头朝那山,这呼延谷也被称为北齐河。探马回报,目前有一支唐军刚刚进驻西面黄河岸边,正在筑城屯田。看规模,好像约有一万两千人左右,应当是从九原那过来的。”
  斥候抓了几个舌头,初步询问得知了这支兵马的身份。
  这便是李叔良整编了云定兴军后派出来的一个军,云定兴往东派出了两个军,其中一军正是驻于西面不远的那支军,他们正在筑的城据说叫中受降城,听名字就能知道,肯定还会有个东受降城。
  那东受降城,其实就是另一支东去的兵马,不过那支军在西面牟那山下渡过黄河,改沿着黄河南岸行军。之所以走黄河南岸,是因为南岸就属于胜州境内,而现在胜州刺史郭子和原是梁师都大将,他叛梁投唐,因此这支兵马走南岸,就是为了能够得到郭子和的粮草补给。
  他们会一直东行,直到胜州城后,留下朝廷使者和派去的官员后,再过河到北岸,然后就在金河入河口附近的金河泊南岸筑一座新城,名字就叫东受降城。
  有中受降城和东受降城,自然也会有西受降城。
  西受降城便在丰州,不过不是在九原城里,而是在其西北的山口南面。
  丰州九原城中,只驻有李叔良的两千人马。
  受降城这个名字倒不是李叔良取的,也不是云定兴取的,而是汉朝时就有了。当时汉朝特意为了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受降城,这也是汉朝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李唐虽设三受降城,但可不是为了接受突厥人投降而筑的,毕竟现在李唐还向突厥人称臣装孙子呢。
  这三座城其实不过是李唐在河套地区的一个防御体系而已,毕竟长城在更南面地区,这北方可没有长城可守。
  哪怕李渊口头答应将来把丰胜二州割让给突厥,可实际上李渊却并没有真打算让出这块河套之地,所以一边向突厥称臣割地借兵,李渊一边又派兵增强河套的防御力量,同时还在此增筑三受降城。
  三座受降城,由三个军镇守,李渊亲赐三个军号为天德军、振武军和横塞军。
  三城三军,守卫河套之地,以做关陇北方屏藩。
  唐朝现在没有实力修长城,也就只能以此代替。
  “消息可靠吗?九原城只有两千兵马?”嗣业问。
  侯君集道,“大王,九原虽只两千李叔良牙兵,但西受降城距离九原不远,况且,咱们此去,还必须得经过中受降城,那里还有一万二人马呢。”
  嗣业不以为然道,“柴绍的八万大军都尽败于我们手下,一万二又算什么。”
  段志玄也觉得可以打,本来他们大利城伏击了柴绍后,完全可以绕道去牛皮关增援云内刘弘基,但他们没有,而是出人意料的西进。
  其目的就是为了往河套九原这里捅一刀,毕竟柴绍兵败后,这里已经十分空虚。
  “现在唐军还不知道我们来了,这是我们的优势,突其不意,速战速决,然后一路打到九原城去,彻底把唐军在塞外的势力赶出去,也切断颉利与李唐关中的联系,先剪其一翼!”
  嗣业是那种喜欢冒险的人,也是胆大的人。
  自己也才三万人马,可就是敢奔袭八百里。
  “我们还有一个优势,中受降城还刚刚在筑,并未完成,所以这一战既是突袭,也算是野战,这对我们有利。”
  嗣业的定襄军以骑兵为主,装备精良,而且个个都是善战老兵。相比之下,柴绍留下的李叔良所部,已经属于老弱了,还混编了云定兴的降兵,现在一万二千人远来此筑城,根本料不到嗣业会出现在此。
  因此,还未开战,嗣业等人已经信心满满,此战必胜了。
  夜晚。
  饱餐之后的嗣业留下几千人在呼延河边看守马匹,然后率领两万五千骑,皆舍弃负担趁着夜色向唐军中受降城摸去。
  六月的河套,夜凉如水,无比的舒适。
  白天辛苦筑城一天的唐军天德军士兵们,也都早早的睡下,纷纷进入了梦乡。
  月色下。
  秦军悄然而至,在唐营东、北两面开始集结列阵。
  随着一把把长槊端起,骑士们全都策动战马,向熟睡中的唐营冲杀过去。
  马蹄声踏破了黑夜的寂静,也踏破了唐军士兵的美梦。
  许多人根本还没睡醒,就在梦中被夺走了性命。
  四处火起,到处都是战马冲击。
  秦军骑士们挥着马刀,将点燃的火把扔入唐军的营地。
  一些骑士还拿着绳钩,把一顶顶帐篷钩住拖倒。
  黑暗里,唐军根本不知道容易发生了什么。
  这场袭击太突然了。
  毕竟,在天德军将士们想来,东面有柴绍大将军的八万大军,更还有颉利的二十万大军,不说还有刘武周、窦建德等的几十万人马,这怎么可能还会有敌军来袭呢?
  嗣业一边让骑兵冲杀,一面让人喊说柴绍大利兵败,全军尽没,甚至还让人说大秦皇帝已经攻破雁门斩杀叛将刘武周,进而于马邑大破颉利。
  “颉利已败逃漠北,我大秦天军已至,顽抗者死!”
  “弃械投降者免死!”
  混乱也冲杀持续了约一个时辰,唐天德军将领虽数次想收拢兵马,可都被冲散。最后原云定兴的漠南兵最先弃械投降。
  唐军孤军奋战,眼见大势已去,也终于纷纷投降。
  天亮后,随军的俘虏柴绍又见到了不少老熟人,新添了不少朋友。
  “颉利真的已经败逃漠北了?”
  天德军军主李德良是李叔良之弟,封新兴王,看到柴绍,惊惧万分。
  柴绍十分羞愧的摇头,“那是秦军骗你们的,颉利没败回漠北,反而形势大好,他已经攻灭了定襄,杀去云中了,是我愧对陛下,在大利城中了罗嗣业的诡计被伏兵败了。”
  “八万大军都没了?”
  柴绍低下头,“全没了。”
  李德良捂着脸不由的痛哭,柴绍八万大军尽没,而如今他一万二的天德军也一夜尽丧,接下来,不用说,罗嗣业肯定是要继续向西偷袭九原城他兄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