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1095

  另一个则是负责参谋指挥的,担负的是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制订作战计划,收集分析情报,并负有传令,为行军部队指路的任务。
  最后一个则是担任工兵勤务、军需后勤这一块。
  罗成分别设为机要司、参谋司和后勤司。
  长史负责机要司,司马负责后勤司,而罗成又特设行军参谋一职,负责参谋司。
  增加了一块牌子的帅府里,一众军将官员们都面带欢喜。
  走出这一步不容易,而一切又是如此之顺利。
  罗成加封为元帅、太师还兼任安东道节度使兼辽东太守,自然也要给下面的兄弟们升职加薪。
  “授魏征为行军长史,主管机要司,负责府帅机要文书事务。”
  魏征笑呵呵的上前拱手谢过,这位老道对于造反很乐衷,如今也算是成了一半,对于罗成的酬谢,接的很自然。
  “授王子明为行军司马,主管后勤司,负责帅府的后勤军需事务。”
  王子明跟着罗成多年,又是罗成的二姐夫,一直是负责钱粮这块,兢兢业业,还是很尽职尽守的,因此当仁不让的上前接令。
  “授侯莫陈乂将军为行军参谋,负责参谋赞画。”
  这个新设的行军参谋,罗成将他放在了三个副职的第一,在不设副帅的情况下,侯莫陈乂的位置并没变化,对于这个新职,他很满意。毕竟,参谋赞画,本就是他所长。
  接下来,罗成又对六曹参军事等职分授诸将。
  “我决定,将柳城郡和辽西郡合并为一,将旅顺郡与建安郡合二为一。”
  安东虽地广,可终究还是人口太少了一点,六郡加起来不到二百万人口,一郡也就是三十万左右,还是平均。
  而中原河南河北战前时代,一郡都是二三十万户,是现在辽东的不知道多少倍。
  人口太少,一县不到万户人,就有些不合时宜。
  因此,罗成干脆并去两郡。
  柳城郡和辽西合并后,名为辽西郡,治所依然在柳城,建安郡则并入旅顺郡。
  不过现在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罗成这边猛将不少,但文臣却是不足,尤其是能够主政一郡的有能干的文臣。
  “克明,你此前为辽西太守,本来二郡合一后,应当以你为太守。只是如今这里也离不开你,我已向陛下奏请任你为吏部侍郎。”
  房玄龄和杜如晦算是罗成这里为数不多拿的出少的文官了,可现在朝廷这个草台班子,中枢也得有人。
  于是罗成便打算自兼尚书令,这样一来,他一面是元帅,统天下兵马,一面是尚书令,可以掌控中枢。
  但光他一人肯定也不行,于是便让杜如晦做吏部侍郎,分担事务。
  他给房玄龄安排的则是内史舍人这个职务,这其实就是中书舍人,因为隋朝要避讳杨忠,所以中字都不用。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令,中书舍人也便成了内史舍人。
  内史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内史令便是宰相,此前杨广也不实授内史令之职,只以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为宰相。罗成让房玄龄来负责临时的中书省,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授他令或侍郎之职,于是便先授他个舍人。
  反正职不职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还有没有上司,没有,那内史舍人也一样可以暂管内史省。
  而门下省,罗成是让魏征兼任给事郎,这官职原本为给事中,也因避讳改为给事郎,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
  总之朝廷中枢,是以三省为主。
  内史省负责的是答复皇帝的咨询,负责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
  简单点说三省就是内史省是负责决策的机关,而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关,尚书省是实际执行的。
  但罗成现在不管这套,他只是为了方便他掌控这个傀儡朝廷的中枢,方便行事。
  所以虽然他是尚书令,可实际上他还是把这三省都弄到一起,合并办公,没有什么三省互相制约。
  房玄龄负责草诏、魏征负责审议,罗成负责执行,杜如晦负责人事,听起来有模有样,但关键的是这些人都听罗成的,于是这三省六部制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不过是给外人看的。
  三省都只是摆设,那皇帝更是傀儡,罗成不可能真的让杨暕来指手画脚的。
  等把中枢和帅府两边都差不多架起班子,罗成便道,“好了,咱们现在去迎天子至六合宫吧。”
  于是乎,大家便都一起边互相道贺升官了,一边往外走,去迎接圣驾入六合宫。
  那边杨暕左等右等,等了许久,才终于见到罗成等人到来。
  罗成见面,先是呈上一本奏表,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罗成拟好的三省中枢官员名单和元帅府属官名单。
  “陛下,臣拟将为陛下选拔禁卫元从亲军,拟军号神策军,兵额五万,设左右两军,兵员自归附之奚、契、霫、突厥以及我辽东勇武百姓之中招募。”
  杨暕听说罗成要为他建立神策左右两军为禁卫,当然马上点头同意。
  然后罗成又奏请说,臣还打算将忠武军扩编为四军十万人马。
  皇帝也不反对。
  “朕便给忠武军四军各赐军号,分别为左右神威军和左右神武军。”杨暕顺势又授出四个军号。
  神策神威神武,六军十五万人。
第708章
登基改元
  杨暕还想顺势再钦点几位神策神威神武的军将,结果罗成却手一挥,打断了他的计划。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六合宫,登基即位。”
  杨暕张了张嘴,心中不快,可只能强忍着,最后只好起身,穿着那套令他极不舒服的明黄衮龙袍起身移驾了。
  他这次从平壤过来,是悄悄的过来的。
  平壤的长安宫齐王府有两千步骑的卫队,但那卫队却是皇帝派来监视看押他的,哪怕这两年他没少花钱在这些军将身上,可也仅是拉拢了几个军校侍卫而已。
  因此当王君廓秘密见他,说要接他回辽东当皇帝时,他当时就一哆嗦,还以为王君廓是皇帝派来诈他的。
  好在见到了罗成的书信,后来又看到了宋老生,这才相信了。最后还是让王君廓帮忙,以打猎为名出王宫,然后却半路找了个替身留下,自己则坐船跑回辽东。
  所以说现在杨暕其实就是个孤家寡人,身边一个亲信都没有。
  好不容易在平壤喂熟的那几个,还全都被王君廓留下了。
  现在罗成说让他干什么,他也只能干什么。
  出了府第。
  那边早有忠武军的将士把行宫取来的仪仗打起来,虽然跟他的龙袍一样不够威风完整,可起码也是天子仪仗了。
  辽东城里的军民百姓,也早就从各方面听到了消息。
  于是这会,全都跑来观看。
  当杨暕出现,坐在那八匹大马拉着的御驾上,街道两边围观的军民,无不跪地高呼万岁。
  金黄华盖下的杨暕看着这场面,听着这呼声,激动的几乎晕过去。
  这一刻,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九五至尊的感觉,感受到了什么叫天下之主。
  从宅院到城外六合宫,一路上,欢呼声不断,杨暕站在车上,不时的招手。
  六合宫城里,罗成等文臣武将,迎着皇帝入宫,举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登基仪式。
  没有外番使节,没有地方官员,甚至没有什么足够的仪式,因为人手不够。
  一切草草而就。
  但当杨暕穿着明黄衮龙袍,坐上殿中的龙椅时,他还是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曾经在太子杨昭病死后,他以为太子之位必然是他的,所以有过放纵,有过得意,却不料最后父亲反把他软禁起来。
  担惊受怕好些年,才被外放去了朝鲜,本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到中原,就要当个逍遥的野人王时,却料不到罗成迎他回来当皇帝了。
  “罗卿,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杨暕迫不急待的问。
  “回陛下,接下来自然是发兵入关,讨逆平乱,安定天下。”
  仪式结束,罗成等人便退出行宫。
  杨暕在宫里逛着,六合宫城不大,这不过是当初皇帝征辽东城时临时修建的一座小行宫,宫城外面还有一座外城,原是供给随驾百官居住的。
  现在宫里还有一些宦官和宫女,但宫人都年纪较大,也没有几个好看年轻的,那些宦官也都是老弱不堪者,没一个机灵的,甚至还有些突厥、高句丽的奴婢,好多连他的话都听不懂。
  这还不如他在平壤的长安宫里。
  他只能安慰自己,要不了多久,等罗成打进关内,攻下洛阳,他就能回到洛阳的巍巍紫微宫里临朝听政,君临在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