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1095

  最后决出八强队伍,其中最热闹的自然还是罗士信的木牛流马队,以及赵贵的先锋队和慕容长生的白马义从队,三支队伍一支重骑两支轻骑,自然引得无数人看好。
  不过其余杀进来的五支球队也都很厉害。
  在决赛前,罗成甚至由节度使府官方发行了有奖竞猜,其实就是下注。但是由官方发行,定出赔率,同时也严厉禁止私彩。
  决赛异常激烈,夏收后的百姓们、商旅们都看的十分高兴,下注也很热烈,节度使府意外的大赚了一笔。
  当然,罗成也早宣布,这笔钱最后将全部用于义儿营的开支,如今义儿营的规模更大,这里不仅仅是只为阵亡者收养抚育继子,而是还有孤儿院、少年军校的综合性质,如今义儿营规模更是达到了收容五千余人的庞大规模,既有男孩也有女孩。
  男孩和女孩们是分营的,所谓营其实也只是沿用以前的名字,实际上现在义儿营是建立在辽东城外,有一座专门的营城,相当于就是辽东的一座卫城,这座义儿营由三座相对独立的城堡组成,分为义儿营义女营以及营部。
  义儿们学文习武,义女们则以文为主,武为辅,武艺只练些健身的,另外增加了女工刺绣算术等,义女们都是孤儿,一般是七岁以下的送进来,学习五年后,送去各屯的学校里教课,教满三年,然后再回到营里来教课带队。
  在营里再呆两年后,开始安排嫁人。
  一般都是嫁给忠武军的军官为妻,尤其是嫁给同样出身义儿营的年轻义儿军官为主。
  现在,当初从义儿营出来的那些少年,除了大多数依然在忠武军中担任侍从军官,或者已经下放到队伍里担任火副队副等职外,如今在罗成身边,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由义儿们组成的金枪银弩近卫都。
  这个都三百人,全是义儿组成,分为金枪班和银弩班,是罗成的近身侍卫。
  规模越来越大的义儿营,被罗成十分看重,但除走出营城的义儿,营城的义儿义女们并没列入忠武军编额之内。
  事实上,自勤王回来后,罗成便在着手重新调整忠武军的部署。
  忠武军兵额五万一,驻守安东道六郡,职责为守卫关外边疆之地,并不需要承担入京宿卫和边关轮戍之职。
  他们移驻关外,戍卫辽东。
  且耕且战。
  总的来说,是远比过去好的多,过去边疆的戍堡军镇,是调中原府兵过来轮戍,或一年或两年一戍,镇兵们家在中原,而且每次轮流过来,一次也只戍守一年,导致的就是边疆的军镇,其实一直不稳固。
  现在忠武军把家口都带到辽东来,甚至在这边分田授地,因此守边就是守家,虽也轮戍,可轮来轮去,也还是这支兵马。
  但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虽忠武军五万一千兵额,可却又给各郡分了兵额,比如辽东郡两万四,比如旅顺九千等。
  而在罗成看来,其实安东道六郡,地盘很大,但并不是面临一样的军事压力。辽西的柳城和辽西两郡,主要是与奚和契丹两部接境,但现在两部对大隋归附,所以没什么压力。
  并不需要在那边驻太多兵力。
  相反,辽东一线,压力大的多。
  尤其是与高句丽的边境一线,更应当是多派驻兵马,而作为辽河平原上的腹心之地,其实不需要太多兵驻守。
  因此罗成现在计划着,就是守外虚内。
  把主力部署到边境一线,也就是山区一线,而在辽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只重点在那些大城驻军,作为机动力量。
  在这种思路下,罗成有意打破各郡兵额限制。
  五万一千府兵和四万九千郡兵,这总共十万兵力,他要做重新编排。
  大隋的军伍编制一般为两种,一种是府兵驻时编制,也就训练时的编制,为火队旅团府,一火十人,一队五火五十人,一旅两队百人,一团两队二百人,一府则四到六团,八百到一千二百人。
  而如遇战事,从各军府中抽调一部份兵马,到指点地点集结,然后还要重新编制。
  这种战时编制,则依然还是以队火为基础单位,但一队已经变成百人,在队之上则是团或营,骑兵一团千人,或步兵一团两千人。
  团以上,又有厢,厢之上再设军。一军一万二到两万人不等。
  编制,其实就是为作战而准备的。
  不同的编制,其实就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战术思想。
  就好比在排枪枪毙的火枪时代,便出现了排、连这样的编制,就是因为那个时代,火枪得成排齐射才最有威力,所以出现了排这个单位。
  三国时的诸葛亮,有八阵图传世,这八阵图其实不是什么玄幻的八卦阵,相反,他是一种军阵的作战阵形,八阵图是在汉代五军模式基础上改良得来。
  而五军便是前后中左右五军阵,五军阵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支军队分成了前后左中右五部份。
  八阵图呢,则是分成了九个部份,这与周朝时的井田制类似,周朝井田制是把一块地分为九块,把外面八块分授给八个百姓,然后中间这块呢,属于官府的,八个百姓种完自己的地,再合作把官府的这块也耕了,所收获的归则公,这就是井田制。
  诸葛的八阵图,则是在这个井字组成的军阵上,军队分为九个部份,八个部份各占一块,然后剩下一支则为主帅带领的部份,充当的是总预备队的角色。
  无独有偶,罗成的老师张须陀有八风阵,能攻能守。
  这八风阵,其实也是跟诸葛亮的八阵图差不多,都是把过去五军改成八军加一预备队。
  按兵法,井字分割成的九块地,便是方阵之所,五军便是只占其中前后左右五五块阵地,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为闲地,四闲不用,只占五阵,这就是五军法。
第674章
突破限制
  到诸葛时,四闲也占上,但是中阵为预备队,于是便只称八阵,其实也可称为九阵。
  张须陀的八风阵,也是一模一样,主帅立于中阵,而其余八阵立八军,八阵攻守兼备。
  之前罗成在马邑时,跟李靖聊了许久,就曾聊到这统兵布阵之法,李靖则自创了一种六阵法,是对八阵的革新。
  诸葛亮的八阵图和张须陀的八风阵,是把四阵四角都占满,而李靖对罗成讲他的六阵法,则是同时占正、角之地,然后每一个方阵取一部形成总预备队归中央的主帅控制,其中的六阵称为正,中间称为圆,外正内圆,形如花,于是也称为六花阵。
  李靖现在已经调任柳城郡太守,也来到了罗成麾下,于是这段时间罗成天天跟李靖研究,李靖的六花阵更加完善,有一万二千人的小六花阵和三万人的大六花阵。
  小六花阵是每阵两千人,大六花阵则是每阵五千人。大小六花阵,每阵还能各分出六个小阵,并能演变出六种阵形,使之进可攻退可守,成为精锐之师。
  现在罗成在跟李靖探讨许久之后,认为安东属于边疆战区,所以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最好都是一种编制比较为好,这样更能让士兵们习惯掌握。
  所以他现在计划是改掉原来府兵的火队旅团这种驻军编制,也并不采用征战时的百人队,千人团万人军这种大军团模式,而是按现在的战区驻战需求,重新定义编制。
  在这个新的编制下,最低一级为组。
  一组三人,三组为火,一火九人。
  三人一组,比起过去的五人一伍,数量还小,但李靖认为,三人一组,这是最佳的战斗编组。
  组有组长,火有火头。
  而一队为五火,另外又有队头、队副、旗头、傔旗二人,刚好组成五十人的队。
  队之上,设都,三队为一都,置都头。
  都之上,设营,一营三都,编五百人。
  营以上设团,一团两千人。
  按李靖的建议,在队一级,实行纯队,就是一整队,都是一个兵种,比如长枪兵,则五十人皆为长枪兵,如刀牌手,则五十人皆为刀牌手。
  而在队以上,则根据实际需要朝廷编制,可编纯都、纯营,也可以花都花营。
  花都花营,也就是指混编部队,可能有弓弩手队,有长枪兵队,有刀牌手队混编。
  总体上,骑兵和步兵是分开的,但到了团一级,则步兵团也配有部份骑兵。
  “我们在安东道内设立军城、军镇、军堡、兵所、兵站、兵墩。一个兵墩,驻一个组三个兵。一个兵站,驻一个火,九个兵。一个兵所,驻一个队,五十个兵。”
  “一个军堡,驻一个营五百人。一个军镇,驻一个团两千人,一个军城,驻六千人。”
  这些是基本的部署,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做些增减。
  军城军镇军堡、兵所兵站兵墩,李靖把安东道的驻军城池堡垒划分为六个级别,根据不同级别,驻以相应的兵力,根据边境需要,设立相应数量的镇堡所墩等。
  一个军城,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军区,军城就是军区总部,是整个军区战略的核心节点,也是军将的驻旗之处,全局统筹。
  一个营五百人,但是步兵一团其实是三个步营加一个骑兵营,其中三个步营是两个战兵营加一个辅兵营,一团两千人。
  团以上则是厢,厢以上为军。
  一厢两个步兵团四千,其中步兵两千,骑兵一千,辎重兵一千。
  而一军,由四个步兵厢加两个骑兵厢再加一个中军部,共六厢一部组成。
  步兵四厢分为前后左右四厢,共一万六千人。
  两个骑兵厢,一个骑兵厢为两个骑兵团组成,一骑厢两千人,两骑厢四千人。
  中军部由两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组成,四千人。
  如此一来,一个军,便总共是两万四千兵员,其中队头以上的军官人员不算在其中。
  两骑厢四步厢,便正好是合他六花阵。
  一军,也正好是一个军区,军的主将为军使,驻于军城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