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95

  罗成对整个安东道的发展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依靠辽兵守辽土,依靠辽人养辽兵。自给自足,不必依赖关内的供给,这样就不怕关内掐喉咙。
  只有实现了自给自足,尤其是实现温饱过后,他们才有机会谈其它的。
  粮食生产就是放在安东道的第一要务上,粮食自给了,有多余的粮食,才能谈发展、扩疆。
  现在王子明告诉罗成,安东道在军屯民屯大力发展,以及均田授地并举下,粮食生产稳定,耕田数量不断增产,尤其是在混种之后,粮食产量更是不断的提高。
  仅仅是军屯所得,就完全足够供军所用,而且一直都还有盈余积存。郡县粮仓里,也是粮仓满满。
  更不用说,六郡十八县的九十个乡里,每乡的义仓里,带有地税性质的义仓粮也积储了不少。
  正是靠着这些粮食,所有现在安东道的粮价比中原平稳的多,斗米不过二十钱而已。
  按罗成的思路,要强军,先得有粮,然后得有钱,否则如何强军?
  因此在屯田兴农之后,还得开展一些支柱型产业来发展壮大安东,比如畜牧业、比如边市的贸易,再比如矿产冶铁、造船、酿酒等。
  不过安东的丝织是个大弱项,但通过贸易可以直接从海上与东南沿海之地交易,弥补不足。
  以后忠武军的军械打造,要依靠自造,自己招募培养工匠,自己建立军械制造作坊,从箭头到矛头,再从横刀到马槊、弓弩、铠甲,都应当有自造的能力。而且所需要的铁料,应当给自己的铁厂下单,自己的铁厂又能带动自己的矿厂发展。
  当然,未来能够发展的产业还不少,比如说造纸。纸的价格一直很昂贵,技术也一直掌握在一些世家手里,但若是能够弄到技术,造纸的前景很大,这利润很高。
  此外铁矿铁厂军械制造这个产业如果发展起来,也可以带动发展下民用铁制品的发展,比如造些铁锅啊菜刀锄头等,甚至可以出口到草原上,不管是突厥人还是契丹人,对于铁制品都是极度渴望的,一口铁锅,可能更是身份的象征。
  当然,罗成也不是那种一心为公之人。
  安东道全面发展建设,他也没有忽视跟随自己的将领官员和士兵们,府兵们不用说,有军田、勋田,数量还远超中原。
  而官员们每个人分到一份永业田外,还有额外的官人永业田、勋田、职分田,甚至还能从公廨田里分到福利。
  更别说,罗成通过贸易和其它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商税,使得各个衙门都有钱。这些钱依然是三分制,一分留县一分上郡一分交节度使衙门。
  每个衙门,罗成都特意留下了足够的公廨钱,甚至给各级官员们都安排了一笔办公经费。
  反正,有财大家一起发。
  但罗成却也有几个禁令,首先就是禁止军官们吃空额挂空籍克扣挪用军费,这是严厉禁止的,一旦发现绝不留情。
  点选的府兵额一个不空,有多少就多少,甚至罗成还要另拿出钱来组建数量不少装备不差的郡兵乡勇来。
  别人可能都想办法要弄点空额好吸点兵血,可罗成却巴不得能够多弄点兵。
  所以现在忠武军五万一千的府兵额一个不少,另外还有近五万人的郡兵,而且各军将们都还有一些自己的家丁家将,更别说罗成的义儿营现在数量已经不少了,而各郡县都还有勤于训练,装备不差的乡勇土团。
  可以说,现在整个安东道,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罗成为首的一个军事地主集团,从节度使到府兵,个个都是地主。
  辽人守辽土,这就是现在忠武军上下的共识,他们就是辽人,辽土就是他们的。
第666章
渡海南下
  这次出征带回来的十万突厥,其中四万是分给了出征的那一万二千将士,其中战死的四千将士也一样分到了一份,由他们的家人继承这份战利品赏赐。而留守的三万九千府兵将士,也分到了两万奴隶和两万余匹马以及钱帛。
  剩下四万突厥俘虏,则全都被贬为节度使府的官奴隶,安排在各个屯田庄和矿产、作坊里做事。
  那些带回来的牛马骆驼等也基本上是如此分配。
  没有人觉得这些突厥人有多可怜,更没有人觉得这样不人道,毕竟在突厥俘虏到来之前,安东道六郡之地,已经有数十万的高句丽奴隶了,还有十几万的中原汉人流放罪民,他们都不是自由民的身份。
  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也依然有鄙视链。
  汉人流民们瞧不起高句丽奴,毕竟他们是汉人,他们在辽东虽无自由的身份,但罗成还是有区分对待他们的,他们暂时不能分田授地,但却是官田的佃农,佃种官田,交给田租,只要佃满十年后,就给他们授田分地。
  而高句丽奴就没这么好,他们是奴隶身份,如果有家中女子嫁给汉人府兵为妾,那还稍好点,做府兵的屯田奴,待遇稍好。若没有家中女子给汉人府兵为妾,那就只能做普通的屯田奴了,他们屯田,只能留下极少比例的收成,跟流民佃农的自留比例差远了。
  十年后流民可分田授地成自由民,他们十年后却只能享受流民们现在的佃农待遇。
  不过突厥人因为都是战俘,所以地位更低下。
  连高句丽奴都瞧不起他们。
  不过高句丽人之间,高句丽官奴又鄙视高句丽私奴,因为官奴肯定比私奴要自由点的。当然,也有些高句丽人觉得,其实做府兵们的私奴也不错,因为家中有女子嫁给府兵的话,他们有了汉人府兵为依靠,比那些在官田官作坊里的高句丽奴好过。
  现在辽东的五万一千府兵,个个府兵家里田地许多,而且都有牛马耕种,还有高句丽妾、汉人流民妾、高句丽奴、突厥奴,虽说现在居住的房屋还比较简陋,这北地也比较寒冷,可这种地主的感觉是真好。
  尤其是这种人上人的感觉,可不是过去在中原时能够随便享受到的。
  不过罗成有时也有种担忧,当年宇文泰的府兵制,搞出了一个强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而自己现在搞的这套东西,以后会不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辽人军事地主集团?
  他苦笑起来,可有的时候,好多东西也无法逆势,势起来,只能顺无法逆。
  现在他清楚,他罗成想要能安身立足,能倚靠的就是手下的这些兄弟,可要让这些人支持他,他又必须给他们足够利益,但这利益加强他们的同时,也会捆绑他。
  皇帝现在已经困于宫中,甚至可以说已经是隔绝内外了。
  不管是皇帝已经颓废了,还是奸臣们有意阻隔,都不重要了,反正大隋要完蛋了。曾经那个勤政而又有理想的皇帝,现在已经废了,他意志消沉,只知道逃避。
  罗成相信,但凡皇帝要有一点点进取之心,也不可能任几个宰相蒙住的,事实上,这不过是皇帝自己有意的逃避的结果而已。
  他不想再理政事,不想再听到各种各样的叛乱消息,甚至只想逃避,想去曾经呆了九年的那个江南扬州好好清静清静,至于因此而带来的巨大危机,他根本意识不到。
  如今四奸当政。
  他们代替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
  几个宰相都不喜欢罗成,但他们也畏惧罗成的名头和力量,所以现在两边算是井水不犯河水,都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却又都装作看不到。
  罗成假装不知道四奸臣窃权弄政,而四相也装作不知道罗成在辽东独断专行,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们当你们的宰相,罗成当他的节度使,相安无事就好。
  其实大隋王朝几十年的积蓄,力量是强大的,可惜现在中枢坏了,所以空有强壮的身躯,却已经僵硬混乱了。
  罗成有时也想,若是这个时候自己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兵入关南下,能否再造大隋呢?
  他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
  关键还是在于皇帝,如果皇帝脑子坏了,他若起兵,只怕也只是会被安一个叛乱之名,到时天下各地的忠贞之士也好,野心之辈也好,估计都会群起而攻之。
  他罗成以忠武军的几万人马,能够与整个天下为敌,并打赢吗?
  难。
  估计连嗣业都未必会支持他,说不定连李景、薛世雄都要拦截讨伐他。
  所以,这种事情,罗成不愿意去做,起码,现在还有时间发展,所发他也就不急于起兵。
  还不如就现在这样,安心的发展自己,积蓄力量罢。
  有些病,确实不破不立。
  当然,如果但凡四奸相敢对他有什么想法,做出半点要夺他兵权、根基之事,他罗成也就只能不得不起兵清君侧了。
  这是底线。
  中原乱局纷扰,罗成却也无可奈何。
  本来他想请张须陀来辽东,可没想到这位老师还真是对大隋忠心耿耿,就算伤重在身,依然还要坚持留在河南。
  他如今也在密切的关注着河南的局势,李密能够这么快起来,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本来他以为,历史上李密的核心力量,瓦岗寨的核心都在他手上,那么李密不可能还有机会再为中原盟主。
  可谁能想到,趁着雁门之围,李密居然扶了个孟让,然后借着他的一点人马,再次跑到中原,然后依然是风声水起。
  而王世充此前也早调去了江南道,并不在淮南,可最后他依然却还是被四奸安排到河南来讨伐李密。
  这难道是前世注定好的?
  而接到王君廓关于父亲在山东搞四郡自保的事后,罗成只能一笑,谁也想不到老爹还有这等魄力。
  “召薛万均三兄弟来!”
  “大帅!”
  万均万淑万备三兄弟过来,罗成打量着这三个年轻人,薛家五兄弟,号称薛氏五虎。如今老大万述在薛世雄身边,老二淑老三万均老四万彻老五万备都在罗成军中。
  老四万彻最猛,现在是在重骑兵中为将。
  “我给你们一个任务,带三千人马自旅顺不冻港渡海南下,到高密郡大劳山湾登陆,去支援我父亲。”
  三千人马,由一千辽东府兵子弟,一千铁勒骑、一千突厥骑组成,三千轻骑乘船南下。这些都不是忠武军府兵,只能算是地方土团乡兵,虽然依然还是出界,可现在局势下,罗成也就不太管那些了,只要忠武军本部不南下,相信朝廷那边也不会太盯着,毕竟他也是为保境剿匪。
  三兄弟有些意外。
  “你们跟随在我身边数年,如今也都是身经百战,也是时候让你们出去厉练一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