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1095

  一个干瘦的家伙道,“军爷,孩子们都是饿死的,已经烤熟了,埋了可惜了,不如带上吧。”
  只有饿极饿怕了的人才会这样说。
  可王雄诞却是长挝一指,“这是朝廷辽东节度使楚国公罗帅,跟着我们走,到了辽东有地种,有饭吃,有屋住,但得听我们的,把孩子埋掉。”
  一听那边的将军居然是罗成,这群人暗暗心惊。
  最后嘀咕了一会,还是决定跟着罗成走,毕竟,在这平原上游荡,根本找不到吃的,而城池里都有府兵和郡兵把守,他们流民是进不去的,也不会有人给他们施粮。
  几个妇人开始挖坑,她们的丈夫还在旁边说太可惜了,埋在这,估计也是便宜了野狗。
  “那是我们身上的肉,是我们的孩子啊。”一个妇人痛哭道。
  “我知道是我的孩子,可只能怪他投错了胎,选错了时间,其实这孩子命还算好的,他大姐十个蒸饼卖给了运河船上的人牙子,他二姐,三斤粮卖给了前面赵庄的地主,还有他爷爷,直接饿死了……”
  “别说了。”
  妇人心痛的道。
  汉子说着也忍不住落泪,“孩他娘,等过了这一劫,咱们再生过,只愿这娃早点去投胎,再投一个富贵人家吧。”
  “跟着这位大帅,真的能有蒸饼吃吗?”
  王雄诞看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想起自己曾经流浪做乞丐的日子,若不是碰到义父收留他们,他现在说不定也跟那个孩子一样,早成了哪个乞丐饥民的腹中餐了。
  “走吧,我们大帅的话,向来言出必行。”
  罗成在河间郡追上了大队伍。
  此时,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又壮大了几分。
  原本三万多人,再加上剿灭高鸡泊俘获带来的十万多人,然后还有一路上听闻罗成承诺辽东未来的许多流民,也纷纷赶来。
  河间城下,移民队伍扩大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众。
  段达忧心忡忡的对赶来的罗成道,“不能再接收流民了,这么多人,无法安置。”
  “现在每天喂这些人就得两千石粮,他们还总喊吃不饱,人太多,走的又慢,等我们走到辽东,估计还得一个月,一天两千石,到达辽东城下,就得六万石粮,天啊,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粮。”
  罗成讨厌这个段姥,自从他被张金称击败,并被送了个外号段姥之后,现在罗成的手下也暗里喊他段姥。
  “我们从高鸡泊不是弄来很多粮食,另外还有沿途各地郡县官府以及地方豪强大户也给我们送了不少,难道也不够?”
  段达不舍的道,“那些粮食凭什么喂这些烂民。”
  “烂民也是民,他们是大隋的子民,辽东更需要他们,从今天起,青壮男女口粮增加到一升半,少年和老人等依然为一升。”
  “还要增加?天啊,有粮食也不是这样浪费的。”
  罗成却不理会他的跳脚,而是转身对魏征道,“我们得加快速度了,让青壮每天行路八十里,少年和妇人们随后,一天行军六十里,至于老人孩子们一天行军四十里。”
  “要拉开来走吗?”
  “嗯,让这些青壮先赶到辽东去,既能节省点路上口粮,同时还能赶紧过去准备春耕,不能错过了这个春播,能种多少种多少。另外,还可以提前赶建屯堡房屋,以免后面的老人孩子妇人们到了后无处居住。”
  “还是大帅想的周到,我这就去安排。”
第592章
勤王令
  在汉语中,城市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城墙和市场,这也是一座古代城市的特点。
  大隋每一座城市,都有城墙和市场。
  不过在偏远的关外之地。
  安东道的辽东辽西拥有城墙和市场的城市却只有十几座,其余的要么就是只有城而没有市的城堡,要么就是连城墙都没有,只有木头围起的栅栏的屯庄或村寨。
  在辽东,城市与乡村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一面高墙并没有把城与乡隔离出来,高墙不过是保护,保护里面的官府衙门、官仓以及城里的市场店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等等。
  城外便是田地。
  在中原地区,城市往往是一地经济的中心,吸引着周边乡村的财富,通过市场交易、税收等方式集中财富。
  但在关外,城市最注重的还是其本来作用,那就是防御。
  关外的十几座城市,都建立在大河边上,沿着白狼水而建的柳城、泸河镇、辽西城,还有沿河依海的望海顿镇,以及建在辽河边的怀远镇、通定镇。
  在辽东,则有辽河畔大辽水边上的辽东城,小辽上边上的新城,海河边上的安市,依海而建的卑沙等。
  而山区里的那些高句丽山城,此时都成为了驻辽隋军的鹰扬军府或军镇、戍堡,或屯庄。
  春天,北国的冰雪融化,河水暴涨,让河流变成运河的同时,却也开始威胁着河两岸的屯庄和田地。
  雨季马上要到来。
  无数青壮正在奋力的筑城建村,他们采用最简单的夯土方式筑墙,把处理过的土放进两块木板中间,夯实成墙。然后他们砍伐树木,用木头和树皮、茅草盖房顶。
  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没有闲人。
  罗成还在各个城里设立了市场,在一些大河渡口附近还设立了渡口草市。
  但罗成也规定,严禁翻墙。
  “翻越县城之墙,杖九十。翻越郡城之墙,处一年劳役。翻越军镇堡垒之墙,处死!”
  他还在辽东六郡,每郡各设三县,规定,百姓不得随意出县境,出入县境必须先到官府办理过所,持证明方得出入县境,而且得有正当理由。
  他允许辽东百姓携带刀剑,鼓励大家练习骑射,甚至只要成为乡勇,就有资格持有一套铠甲,但须在官府登记,也必须在官府购买,不得私造。
  罗成不但在每座城池都设有驻守城门的士兵,而且在各条道路、河流渡口,都设了关卡,派了岗哨,并派人巡防。
  府兵、郡兵、乡勇交错联防,形成一道严密的网。
  在夜晚,罗成实行宵禁制度,天黑以后,各城各堡各屯紧闭大门,禁止在屋外走动,禁止喧哗,更不得出入城堡。
  而在辽东,最让人惊奇的不是这一座座原来高句丽人城池堡垒的大变身。
  最让人惊叹的是在辽东,你看不到一个闲着的人,更找不到一个乞丐流民。
  罗成禁止有乞丐,对付乞丐的办法也很简单,不是驱赶,而是让他们去屯田。就算是残疾不能劳动者,也都被收进了专门的营地,有节度使府为他们提供最低的温饱保障,但同时也会发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手工活,让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换取。
  而如果是好手好脚却不肯干活而乞丐,一次发现,是送去屯田。若是还逃跑再乞丐,再次发现就直接送去最苦最累的矿山劳动。
  此外,罗成将所有的市场都纳入节度使管理,并且一改大隋无商税的惯例。
  出入市场有入市之税,交易有交易税,并且规定大额交易必须立契,由官府盖印备案,并收取相应的契税。
  基本上,坐商得征往卖之税,三十税一,这也就是市税。
  而行商,得收通过之税,依然为三十税一。
  此外交易还有输估之税,并需立契,为带有契税性质的交易税,为二十税一。
  不过罗成也规定,凡在关外十一郡之地,散碎货物不满百钱者不计税,另外行商的关税,十一郡境内,只准征收一次。
  此外。
  罗成还规定在关外十一郡,粮食禁止出关,并且本地所产粮食只能由官府收购,禁止私人贩卖,并且所有粮店,统一由官府经营,价格也由官府定制。
  私人要在关外经营粮食生意,只能从关外自己运粮过来,罗成规定对外来的粮食免征关税市税交易税。
  另外,罗成还规定百姓购粮,实行按身份限量数量购买,每月购买超过限量的粮食,实行阶梯粮价,超的越多,价格越高。
  并且罗成还在辽东禁止放高利贷,他还禁止辽东土地私下交易买卖。
  他还在辽东禁止百姓私自酿酒酒水饮用和售卖,禁止屠杀牛、马、骆驼、骡、驴等这些能够帮助生产的牲口。
  从大业十年的春天,到大业十一年的夏天。
  罗成在辽东发起了大屯垦运动。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向渊氏朝鲜发起战争,而是全力的在垦荒屯田。他不但的从中原招募流民过来,然后让他们建立屯庄,让他们垦屯耕种。
  另一方面,罗成也在农闲之时,兴修水利,建造城堡,训练府兵、郡兵和乡勇,打造军械,牧养战马,修造船只。
  渊氏依然控制着四郡之地,而杨万春也依然控制着平壤一带的乐浪郡。
  渊太祚试图想要出兵征讨杨万春,但罗成出言警告。
  而杨万春在感受到渊氏的压力之后,最终也只得向大隋请降,罗成派兵将齐王杨暕送到了平壤,在原来被夷平的旧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平壤城,虽然远不如从前那座千年平壤大,但城头上飘扬的却是隋军的旗帜。
  平壤城北,有一座长安宫,是齐王的王宫,王宫北门,驻扎着两千齐王的帐内亲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